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

标签:时间:
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认真梳理确定了向乡镇或乡镇(街道)放权目录,进一步扩大基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乡镇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中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在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乡镇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依法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因此,对新时代下如何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十分必要。近日,xxx印发《关于开展全市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的通知》,组织对全市88个乡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本文旨在以此次调研情况为基础,以xxx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及主要矛盾为例深入分析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思考新时代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乡镇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现状

  xxx现有88个镇和街道,按照《xxx乡镇分类办法和机构编制核定标准》,确定一类镇34个(其中街道11个)、二类镇52个(其中街道17)、三类镇2个。

  (一)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xxx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乡镇不同类别综合设置了5-6个党政工作机构,一般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结合各镇工作实际,有侧重地设置了3-6个事业机构,一般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办公室、财经管理中心、卫生计生服务站、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同时,县(区)公安、司法、工商、食药、国土、城管、安监、交通、畜牧、国税、地税等部门一般在乡镇设置了垂直管理机构。

  (二)职责运行情况

  2010年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近年来,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上级将乡镇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乡镇政府,全市88个镇(街道)都编制公布了《权责清单目录》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基层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环境。

  (三)考核评价情况

  xxx现行对镇(街道)的考核评价工作一般按照“考前申报、过程考核、季度公开、年终定性”的程序,以经济基础和区位特点为依据,实行分组团差异化积分制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设置上,细分为积分制考核项目、重点工作考核项目、民生事项指数、党的建设和奖扣分事项等部分,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等8项内容列为“一票否决”事项。同时,积极归并精简考核项目,清理取消了大量行业部门的单项业务考核,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激发了乡镇勇于探索、唱拿手戏的创新精神。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xxx目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是2010年机构改革确定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已很难适应新时代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一)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与趋同化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国家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在具体工作中,乡镇的职能定位比较宏观和抽象。法定职权中“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却很容易具化、细化和量化,因此乡镇普遍情况是上面部署什么就干什么。与此同时,上级部门也将大量工作任务以“属地管理”名义转嫁给乡镇承担,导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疲于应付,力不从心问题十分严重。另外,乡镇之间地域面积、人口、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乡镇和街道的工作重心更是不同。但目前各乡镇、街道的职能任务、体制机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权限、考核评价等基本是一个标准,没有太大差别,影响了履职效能的发挥。

  (二)权责不统一,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一般都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权力赋予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很少将行政权力直接赋予乡镇。虽然近年改革试点中,上级部门将一些职权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到乡镇,但普遍含金量不高,基层获得感不强。同时,上级部门各种任务、指标却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到乡镇,使乡镇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另外,乡镇还普遍存在财权与事权不配套问题。以马桥镇为例,该镇去年税收收入实现15.8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亿元,镇上可用财力仅为1.3亿,不到财政预算收入的20%。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经济的社会的快速发展,支出责任日益增大,导致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难以解决。

  (三)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人员编制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上次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对各镇(街道)的机构、编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和统一设置。但在调研中发现,各镇办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由于职能泛化等问题,很难按照现行机构设置进行分工和工作,往往囿于传统格局和惯性,仍按先前“五委一办”“七站八所”的机构模式运转。同时,乡镇目前普遍存在编制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一人多岗、专职不专”成为工作常态。2010年核定乡镇编制时,受总量限制各镇办几乎没有新增编制,只是对原有编制进行了重新分配,这些编制除去领导职数占用的,分到各口的寥寥无几,已很难适应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

  (四)干部成长空间渠道不多,工作条件待遇不高

  一是乡镇发展空间相对较小。一方面受领导职数限制,提拔机会很少,另一方面乡镇普通干部交流任职机会也不多,调研中发现在同一乡镇工作15年以上的干部达到50%以上,有的干部从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都在同一乡镇工作。二是上次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置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在职务晋升上没有渠道,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乡镇普遍生活条件差,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因为待遇低,工作压力大,部分乡镇干部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意识比较淡薄,通常在乡镇工作一两年后,有机会就会考走或调走,造成乡镇优秀年轻干部脱节。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职责定位,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推进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通过编制和细化乡镇《权责清单目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彻底厘清县、镇两级事权边界,实现乡镇由“无限管理、有限服务”到“规范管理、无限服务”的转变。同时要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将乡镇管理迫切需要并且能够有效承接的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乡镇政府,并根據实施情况建立健全放权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培训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确保下放乡镇的管理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优化乡镇组织机构

  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关键是构建适应乡镇高效运转模式的体制机制。由于乡镇情况千差万别,工作重心、发展方向各不相同,所以在乡镇机构设置上不宜搞“一刀切”,可以鼓励突出特色,赋予乡镇一定的灵活设置自主权。同时,由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有的乡镇空编较多,而有的乡镇编制缺额明显,因此可以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新要求,探索在同一县区内统筹使用乡镇编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乡镇编制,实现编制资源效用最大化。

  (三)完善财税体制,增强乡镇财力保障能力

  目前,县镇财税分成不平衡是制约乡镇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按照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县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对应由上级承担的支出责任,不能转嫁给乡镇承担。同时,市县两级要完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体制,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财政困难乡镇弥补财力缺口,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激活用人机制,改进完善乡镇考核体系

  受到诸多现实困难的影响,乡镇的人才保障支撑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和工作条件加以解决。建议通过顶层设计,探索在乡镇建立基层专项编制制度,对在乡镇工作的人员,打破编制性质和人员身份的限制,制订符合乡镇实际的人员招考、管理、使用、流动、晋升、薪酬等配套政策,有效解决乡镇人员“同岗不同编”“同工不同酬”“交流无渠道”等问题。同时,要真正建立起与乡镇职责相适应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区别不同乡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真正做到考重点、考关键,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

  乡镇政府在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

  (一)农村税费体制的改革

  农业税费改革从2000年以xxx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力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贫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现今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状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民法庭、司法所、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文化服务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林业站、卫生院、中心小校、邮电所、兽防站、交管办等;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村建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派出所、兽防站等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及原因

  (一)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1.政府职能错位、庞杂

  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发展经济。

  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

  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

  2.权力与责任不等,行政运作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对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

  二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3.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让腐败更加恶化。

  一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个别缺编单位进人时,不是从超编单位选调,而是从下级选调或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步满编,而超编单位继续超编的现象,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二是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不相匹配。

  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上级政府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等纯公共产品。

  4、党政、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

  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5.政绩考核不完善,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未成形。

  对于乡镇干部在内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这种考核办法的不完善,还会加剧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而且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这本是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乡镇干部对此却异常敏感。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乡镇的职能体制

  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限制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安置

  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因此,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加强职能

  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的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乡镇“负累”,有的甚至变成了乡镇财政的包袱。

  一是各乡镇自身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交叉。乡镇政府依然承担着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众多职能。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三)加大力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各级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供给能力差的县、乡,可在省定编制的基础上,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属于提供非公共产品和非公共服务的单位,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

  (四)探索乡镇未来深化改革的目标

  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管理组织。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认真总结过去几年乡镇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对于做好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政权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乡镇政权建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关系到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大局出发,作出了取消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农村工作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矛盾日益凸显。2004年中央决定在部分地区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压力,防止农民负担反弹。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中央又先后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等战略部署,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更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试点范围逐渐扩大。2009年中央要求改革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开,旨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地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严格守住“乡镇人员只减不增”和“农村社会稳定”两条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经过八年不懈努力,乡镇机构改革已于2012年底比较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符合农村实际的乡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推动了乡镇政权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改进了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乡镇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审视,我国现行乡镇行政体制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作出新的部署,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既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新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正是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要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不断深入,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以推进,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突破。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相适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相衔接;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相配套; 与到2023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进程相协调,全面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全力破除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切实做好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这篇重要文章,是我们机构编制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我想就此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把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是其本质要求,是其职能的核心。要继续转变乡镇政府抓经济的方式,把为企业、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服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合作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紧密围绕改善农村民生问题着力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用水、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同类型的乡镇还应突出不同的重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应围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把服务重点放在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上,具备较好工贸业基础的乡镇应按照城镇化发展要求,把服务重点放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强化公共服务上。切实解决好权责一致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乡镇政府功能。长期以来,责大权小、权责不对称是困扰乡镇政府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既影响乡镇政府有效履行职责,也妨碍乡镇经济社会事务的顺利开展。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要把宪法、法律赋予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的各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乡镇政府统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要理顺县乡财权、事权关系,适当扩大乡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上级政府部门在给乡镇下达工作任务时,需考虑匹配相应的财力,授予相应事权,做到财力与事权相适应,权力与责任相对称。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继续减少“条条”管理,通过法定程序将相应的事权赋予乡镇,由乡镇政府自行处理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事务。

  努力打造乡镇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面对面服务。近些年来,各地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从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出发,通过整合基层事业站所、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等载体,初步建立了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为开展便捷有效的管理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但目前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是一些部门要求主管的工作自成体系,在乡镇各自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建房屋、配设备,资源分散,信息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合力,农民群众办事还不够方便。要在现有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切实把满足农民群众需求、方便农民群众办事作为衡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整合有关服务机构,打造涵盖各项事务更为综合的服务平台,不断改进和深化“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便民服务办法,简化工作流程,改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做到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创新乡镇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乡镇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替代性、综合性特点,综合设置机构,统筹调配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既有责任分工、又可形成合力,才比较符合乡镇管理的实际。必须尊重地方政府综合设置乡镇机构的权力和选择,从制度上切实解决上级业务部门以项目、资金、考核等方式进行干预的顽症。积极探索行政、事业编制统筹使用的办法,解决好干同样工作、分不同身份、享不同待遇的问题,充分调动乡镇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变养人办事的传统做法,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做到养事不养人,始终保持乡镇工作人员的精干高效。推进乡镇人事制度改革,在政策导向上向基层倾斜,可进行乡镇干部职务、级别双轨制试点,逐步完善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制度,真正使一些优秀人才愿意到乡镇工作,并且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加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力度,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供体制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农村乡镇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批产业基础好、人口集聚多的特大镇,不少的镇常住人口已达到二、三十万,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已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针对这些经济发达镇发展中“小马拉大车”、“脚大鞋小”等体制机制问题,13个省份开展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要认真总结这些试点的有益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深化改革内容,积极探索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促进经济发达镇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关于深入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汇报》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曾经有一个开心快乐爱我的老婆摆在我身边,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她生气了,不接电话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老婆说,我爱你。如果要在这

    新 经济 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 企业 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纵观 社会 经济的 发展 ,创新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创新开创着人类社会的前途未来

    军训(militarytraining),是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祝福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祝福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你会写祝福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婚祝福语汇编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唯一宠白羊座女的星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真正了解这个星座就会发现实际上是外冷内热,面对这个星座要主动才能打开TA的心扉,现在跟大家分享唯一宠白羊座女的星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一宠白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文章5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1】北京市内销商品房买卖合同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代理人:_________根据中华人

    【热门】中秋节周记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实,收获良多吧,让我们通过周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吧。什么样的周记才是好的周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周记,希望

    中青年班是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简称。这是中国共产党培训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年干部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4篇,欢迎品鉴!【篇一】青年干部培

    疫情是指疫情的发生和发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文章17篇,欢迎品鉴!【篇1】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近期,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肆虐,为进一步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扩散,

    讲座上有5个演讲摘要模型主持人发言是主持人上台表演的灵魂。当今社会,主持人话语在各种聚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让主持人话语成为主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5篇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演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