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材料
提起田家镇小洼村村民伞秀玲,她的公公婆婆及村里的人们总是赞不绝口,都称她是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伞秀玲,1982年5月30日出生,2004年4月与丈夫邢立刚结成夫妇,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生育了一子,取名叫邢嘉男,加上公公婆婆一个五口之家,和和美美,膝下承欢,其乐融融,他们共同度过了结婚后一年当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噩运就像他们袭来,愉悦的日子在邢立刚被查出患有白雪病中嘎然而止。2006年的4月7日,无情的病魔读取了丈夫的生命,把完美的一家人推向了痛苦的边缘。由于爱子去世,公公婆婆受到严重打击,卧病在床,家里还有20来亩水田,再加上年幼的孩子,生活真的像是雪上加霜。也就是在这时,儿媳伞秀玲勇敢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老幼四口人相依为命。
日子过得也算平静,好景不长,她的公公因出车祸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算是保住了,但是右腿粉碎性骨折要卧床休息半年以上,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脾气变的暴躁了,婆婆体弱多病,勉强自理,照顾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伞秀玲的身上,由于刚结婚没几年,平日里和公公婆婆说话很少,如今她能把老人伺候的好吗?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起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当她回娘家把事情讲给父母听时,母亲对她说“孩子吧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爹妈就不别扭了。”母亲的一席话,点亮了她心头的灯,心里豁亮,委屈也没有了。人们长说,床前没又百日孝,在公公卧床的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床铺总是干干净净,屋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湿疹,经过伞秀玲的精心照顾,公公的身体逐渐康复了。伞秀玲做到了为人儿媳所能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一位瘦小的女性承担着赡养公公婆婆、培养幼子的重担,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有时看她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和她谈起改嫁的事,都被她婉言拒绝了。有些不知情的人总会这样对她婆婆说“养闺女就是比养儿子强,想吃啥做啥,您真有福气。”婆婆听了笑眯眯的说“可不是吗,我这上辈子步知修什么福了,修来这么个好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呢!”
她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她心里永远只有公婆,唯独没有自己,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坚强女性。融进伞秀玲为家庭增加了收入,在村里的修配厂做保洁工作,她以后的人生旅途还很长很长。。。。。。
知亲恩,善待儿女;求子顺,孝奉双亲。温馨的家庭是动力的源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衷心的祝愿伞秀玲一家永远平安幸福。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材料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 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更是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在我们长征路社区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叫玛丽亚木。她25年如一日,不辞辛劳、无微不至的照料瘫痪的婆婆,期间还赡养了婆婆的表妹。多年来,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居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玛丽亚木今年69岁,是喀什地区阿图什市人。多年前,远嫁到乌苏的她和丈夫与公公生活在一起,家庭幸福美满。几年后,公公再婚,更加完整的家庭让玛丽亚木幸福无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一场疾病让玛丽亚木原本勤劳、健康的婆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不幸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像失去主心骨一样乱作一团。这时候坚强、勇敢的玛丽亚木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操持家务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一边照顾婆婆的吃喝拉撒。
因为要给婆婆看病,家里的经济条件一下紧张了起来。即便如此,她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的婆婆。有好饭好菜,她总是第一个端给婆婆。有时候,即使自己生病了,也不舍得先吃。她怕婆婆长期躺着生疮和肌肉萎缩,就坚持每天给婆婆擦拭身体和按摩。她怕婆婆躺着闷心情不好,就坚持每天给婆婆唠叨家常里短。有时候她自己忙,就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常陪婆婆玩,逗婆婆开心。老人想吃啥、想干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为此,婆婆常常流下感动的泪水,一遇到来家里做客的人,她就说:“我是玛丽亚木的继婆婆,可是她对我比亲女儿还好。”就这样,在玛丽亚木的操持下,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家里的欢声笑语又多了起来。
然而有一段时间,玛丽亚木发现婆婆常常背着她流眼泪,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在玛丽亚木再三追问下,婆婆道出了原因。原来婆婆的表妹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无人照顾,让婆婆很担心。可是婆婆看到每天忙着照顾自己、两个上学的孩子和家人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的玛丽亚木,她实在张不了口。玛丽亚木听后,二话没说,就把婆婆的表妹接到家里一起照顾。这以后,玛丽亚木更忙了,可她每天还是笑呵呵的,没有一句怨言的把两个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的。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玛丽亚木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玛丽亚木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瘫痪的婆婆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有时候性情暴躁,对玛丽亚木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玛丽亚木宽容的说:“老人家身体不好,心情难免会受影响。换成任何人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我没把老人照顾好!”就这样,多年如一日,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婆婆,孝敬阿姨,直到两位老人在她家中去世。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玛丽亚木。玛丽亚木用她无限的包容和理解,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婆婆25年,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表妹15年。期间,玛丽亚木没有回过一次阿图什看望自己的父母,她说:“要是我回去了,她们怎么办?她们也是我的妈妈,我照顾她们就是照顾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支持我这么做!”
玛丽亚木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各民族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各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玛丽亚木,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身边的邻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