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教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教师》读后感1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
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
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教师》读后感2
自从20xx年创刊以来,是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它让我如鱼儿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初为人师,是它让我坚定了当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应对新课程改革,是它帮忙我解决了一个个困惑它就是我的最爱——《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接近教师,它是教师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一份引导教师,帮忙教师,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它资料丰富,栏目纷呈,篇幅大小不一且各具特色,既有让我赏心悦目的短小精焊的小说,又有情意浓浓的诗词,更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创新课堂”等。阅读它,我能欣赏到优美精湛的语句以及巧妙的用词,让我犹如品一杯绿茶,回味无穷;拿起它,我能了解一些教育名校和专家的现状分析,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终生受益;想起它,我不禁心中充满激情,拓展思路,碰撞出创造的火花;的确,我的人生因为有它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俗话说得好,阅读书报,受益无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班务工作如何开展?应对那六十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时常感到困惑,是《中国教师报》帮忙了我,阅读《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完美回忆,让师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这需要一个教师把自己内心自然形态的爱赋予真诚与智慧,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累,陶冶。
爱,因走进学生心灵而美丽。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我们才能走近学生五彩缤纷的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且影响其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师爱的根。
爱,是一份尊重。
尊重学生,我们教师务必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有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能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教师才能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尊重学生,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爱,是一种艺术。
毋庸置疑,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名师人生”的足迹印证了一个事实,伟大的师爱确有神奇的魅力。但是,爱并不神秘,爱,实实在在地在于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这寄寓着教师用心传递的关爱,常常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师爱无言,师爱无价
《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了许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爱让我们一天天进步,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更有热情了,班级管理中不再是那么措手不及;有爱相伴的日子,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健康地成长,看到了祖国的期望
你说,《中国教师报》,叫我怎能不爱它?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与《中国教师报》同行!
《中国教师》读后感3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这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
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资料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带给了许多有益的帮忙。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务必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透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就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务必抓住学生的用心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务必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此刻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就应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应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用心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忙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用心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中国教师》读后感4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 、“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读后感5
捧读《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每位教师对爱的执著。中国教坛的“保尔”张学成曾说“人是为了克服困难而降生的,为了孩子献出全部的爱和生命,这才是我唯一的选择和人生归宿。”乡村女教师李子梅老师也说“我从不认为我有多高尚,但离开学生,我的心都是空落落的。让我离开讲台,还不如让我去死。”
他们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能够像吴玲老师对待王强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能够像方佑青老师一样用教书的快乐抵挡病魔,难!能够和特殊x村教师申增江一样将农村教育看的和自己生命同等重要,难!从这许多的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只有爱心的坚持和执着的信念才能创造这一个个的奇迹。
真的,跟这些教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们的教育故事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教师更应该学为人先,与时俱进。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
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当教师就要努力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中国教师》读后感6
一、中国教师真的缺乏爱吗?
黄老师把这一章节细分为缺乏尊重、缺乏宽容、缺乏平等。
其实,我认为中国的教师绝不缺乏爱,只不过各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教师深信"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十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绝不姑息。只不过在批评的细节方面不太注意。如:对于少数极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太注意场合,当着许多学生的面来指责,没有丝毫考虑到该生的感受: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但反过来想想,这些学生平时都是些极调皮捣蛋者,老师不想因为该生而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的行为举止。从某方面讲,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也属无难奈之举。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想采用理论上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但实际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对于学生的一些环的行为习惯过于宽容,只是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而不是严厉制止。表面上看尊重学生,但教师的威信正在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变得无法无天,课堂就会乱作一团。对于这样的爱,我把它称为溺爱。我以前采用过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但流下了太多的遗憾。这种爱的危害极大,它打乱了平时的教学秩序,没有以铁的纪律、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是一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代价的。
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平等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就象水的流动一样,必须经过高处,才能流向低处。只不过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加以改进。新课程理念中有一条,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性,不是让教师放手不管,而是让教师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才能够以浓厚的兴趣来进行主动学习。
二、中国教师缺乏理想与激情吗?
黄老师把这一章节细分为1、教育模式中一些不合理因素的伤害。2、教师自身人文精神的淡漠。3、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新课程改革中,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上都作了较大的调整。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中考、高考制度没变。这一指挥棒依然悬在空中,给许多老师以窒息的感觉。不管你进行何种教学改革,最终还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你的教学质量。这无形中给教师加大了压力。不可避免,教师的教学重点最终还是在分数上。对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只能流于形式。只要成绩不行,你这个学生就什么都不行。诚如黄燕老师在此书138页上所写的一位青年教师的感受一样,刚开始充满了理想与激情,但一学期教下来,现实的残酷使他再也不敢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了。因此,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不可避免会产生应试教育的想法,全身心投入到:如何提高成绩?如何不丢面子?如何获得领导和同行的赞扬?从而根本就不可能去很好地全面教育学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读后感受。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学校领导的工作是出色的。能关心教师,给教师以比较宽松的环境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我坚信,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够给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教师》读后感7
我看了一学期的《中国教师》,深深感动人心的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纪实文章。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篮x鸡蛋》,作者是xxxxxx某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姜老师。这位姜老师在刚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班里面有一个叫小建的男孩子,父母离异,家里只有奶奶、爸爸和他们双胞胎兄弟,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小建就和他的孪生弟弟和奶奶相依为命,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纯粹的“留守儿童”;所以,小建的不羁,小建的贪玩,小建的孩子性的“无所不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了,他的语文成绩只有个位数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后来,小建的变化,让所有人吃惊,不仅小建不仅上课听讲了,而且懂事了,不惹事了,也不惹奶奶生气了,而且还让奶奶辛辛苦苦养的x鸡下的蛋给自己兄弟俩吃的送给自己的班主任姜老师吃!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变化啊!姜老师有了什么魔法改变了这个顽固的留守儿童呢?
刚接到这个班级的语文兼班主任姜老师,首先是在班级交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小建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姜老师陷入了沉思;沉思之后的行动是在第一次进班时就用关爱的眼光去寻找这一双眼睛,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其次是利用课下时间找到小建并和他进行平和而温暖的交流。
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外露的表白,没有恨铁不成钢的的批评,一切的一切,没有成年人的世故,只有爱怜,只有一种“初为人父的情感涌动”在推动者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从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开始补起,从一位数字的成绩开始提高,从一点一点的自信开始堆积;课堂上,课下,量身订做的,能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设计等等,让小件的成绩由一位数到两位数,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及格到良好!别人看到的知识数字的变化,有多少人体味到了数字背后姜老师的辛苦汗水?
作为语文型的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的课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一个个小故事,从一篇篇的课文思考,都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就是语文老师最有力的条件,也是其他老师所难以比得上的条件!所以,这就是一般的学校大都是让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原因吧?!
语文老师关注着孩子的思想,关注着学生的品质,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关注着学生的前程发展。又因为,语文老师是杂家,所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一般不会培养偏科的学生,不会培养自私自利之心的学生;大度、从容、坦然、懂礼貌、有教养等应该是语文老师班主任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实际行动的要求,不仅如此,还有为人的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长远眼光的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鲁莽、偏执和粗暴。
小学的老师很重要,初中的老师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她们的辛苦付出,孩子到了高中就很难教育了,即使想要改变孩子原来的不良性格和思想,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所以,我们高中的老师应该向小学和初中的每一位老师敬礼!因为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才会有我们的轻松,虽然说我们不能放手,但是,已经好多了!
如果接手的是一位位思想偏激,性格暴躁,等不健全的学生,我们该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融化这一块块坚冰啊?
孩子的明天就在我们的手中,幸福与否,快乐与否,道路选择的正确与否,我们都担着不小的责任呢!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多争当班主任吧,因为您的学科可以塑造很多美好的心灵!每一位家长您就多和老师沟通吧,您的孩子在语文班主任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很大的收益的!孩子们,多看书吧,正确的吸取,将会让你一生快乐幸福!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