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无获不经意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即将结束。有许多经验值得分享。我们可以记录我们的经验并写一份报告。实践报告可以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步的实践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撰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二应届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推荐锦集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大二应届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一、实践状况根据学院安排及号召,结合自身实际条件,本次实践我选择了我村村民委员会
作为xx专业的一名学生,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秘书人员的职能、工作内容等,进一步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完全消化,用于实战。因此,我这次在村委会实践就是协助秘书做一些简单的文员工作,必要时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及看法,也是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行使了参政议政的公民权利。
此次实践不只是一次单纯的秘书工作实践,也是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所进行的必要的权利实现。首先感谢我们村委会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能让我有一个实战平台,利用我的专业知识,把理论实践化,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作用,促进课堂的专业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跟随做秘书的堂姐,了解一个专业秘书人员在领导工作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知道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把我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
二、成绩及不足,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仅仅是一名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存在任何其他身份,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吸收消化老师所讲的专业理论知识,条条杠杠地记牢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在实践甚至工作中我们不再是一个接受者而是一个实践者,我们必须主动地把自己所学用于工作问题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时要把主动性与被动形结合起来,首先作为秘书人员,我们是领导的下属,必须尊重领导、听从领导,这是被动性一面,同时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扮演好下属角色的。同时也要做一个帮手。虽然只是在村委会实践,但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我村田多地广、作物类型多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赶超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开发新项目建厂吸收富余劳动力,同时增加农民收入,适当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得经济作物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持一定的比例这一观点,得到了村委会的重视,并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风险性及可行性,最后把这一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
同时我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理论对实践都有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所以课堂上我们仍然要认真学习、把握理论知识,为今后走好职场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是限制我思想及行动等各方面的根本,这就致使我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足。
首先,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有一股冲动的、事无惧怕的干劲,在调查过程中考虑问题不周到,并且针对具体问题给不出具体的应急方案。
其次,做事情不够细心。秘书职业的关键就在一个“细”字,可以说是一个很琐碎的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也许在课堂上一些问题掌握的很好,但具体做起来我们并不一定能想得到,因此在以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感想这次为期一周的实践时间虽短,但我仍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都说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但当我们真的走向社会的时候才会发现,大学仍然只是一个学校,社会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的多。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在校期间我们要加强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调节好人际关系。
另外,xx是一个特殊的、也是一个新生的专业,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掌握好专业知识;更要对以后的职场工作充满信心,在校期间不断充实自己,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各行各业都需要秘书,但是由于专业界限的模糊,又使得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幅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熟练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在校期间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只有学习专业知识,其他如计算机证,英语四、六级证,驾驶证等证件也要力求高分拿下,毕竟在信息化时代这些附件对于增强我们的职场竞争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以后的职场中,大都是自动化办公,计算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最起码也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总而言之,实践出真知,我们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这才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篇2】大二应届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20xx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支教实践报告报告
20xx年7月10号下午3:30,去往内蒙古乌兰浩特的火车缓缓启动,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也被带动了,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很难想象那地方是什么样子,总是在听别人说起大草原如何秀美,这次终于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
内蒙古乌兰浩特是这次学院组织社会实践的基地,早在出发前团委的刘老师就给包括我在内的17名同学开了动员大会,说了很多的注意事项,往返的路程很长,要19个小时的火车才可以到达那里,我们听了之后很是惊讶,毕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北京人,很少有机会去坐火车,而且这次几乎是一天一夜的路程,对于我们的体力和耐力是一个强大的挑战。但我们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学院在众多的报名学生中选了我们,我们就知道其中的责任,我们是学院的精英,是学院的象征,我们不可以辜负学院领导对我们的寄托。
10号那天我们整装出发,坐校车集体前往北京站。我们队伍中有16名学生,3名老师,刘老师带头,李老师负责到实践基地的拍照工作,王老师负责管理我们学生起居,队伍中只有我和周磊两名男生,所以在旅途过程中重活累活就是我们男生的责任了,我们也义不容辞。终于上了火车,我们相互提醒不要落队,不要丢东西。在火车上,通过狭窄的过路,人满为患,真是挤满了人,有如翻山越岭一般的艰难,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将自己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在能放的地方,然后开始帮女生们把书包放在头顶的车架上码好,弄完这些,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可是心情依旧激动,火车起动了!对于我这个头一次坐火车出北京的人来说,很新鲜,很兴奋。我不知道我的兴奋劲儿是否能坚持一夜的火车,看着窗外逐渐向后去的景物,我知道我在一步一步离开我的家,离开这个生活21年的地方,去往这次行程的终点。应该说,我们是真的长大了,我们成长了,我们可以背起行囊到远方,到那个我们未知的地方去探索,去发现,去领略那里带给我们的人文风采和生活气息。是的,这大部分的努力要靠我们自己了,靠我们自己的付出去所得。真的很感谢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懂得成长过程中的艰难,所要接受的洗礼,都要靠自己去承担了,这就是责任,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经过漫长的旅途(我清晰地听到我们这次行程的总时间是19小时19分钟。),我们带着疲惫的身心,在火车停站的那一刻,终于踏上了异乡的土地,我们不免有些激动,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家园——乌兰浩特。来迎接我们的是当地的领导,先为我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放好东西后我们集体前往一家部队餐厅。当地的领导要为我们接风洗尘。因为长时间的坐火车,火车的颠簸使我胃的老毛病犯了,早上就没有吃东西,中午到站下了火车还有一种想吐的感觉,而且一直犯胃酸,我只能坚强忍着了。
【篇3】大二应届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www.Gz85.com
总结过去的一个学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紧张中略带松弛,忙碌中略带闲暇,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永远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也或许是这样的生活体验,让你更快地成长与进步,“xx”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得以“研续”。
本次研究生部组织的志愿活动,其特色之一体现在教师教育培训——即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建设,这既响应了国务院最近提出有关农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号召,同时也符合了本次活动的主旨——给乡村教师带去前沿的教学理念,让乡里的孩子接受全新的教学内容,在“书香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一个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理想的、可实现的“书香校园”文化气息,让乡村教师、学生都能为之而努力。
作为本次教师培训的主讲人之一,我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实践——问题取向下的县域教师教育”的交流主题,分别和各位老师探讨了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学策略以及“学困生”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从中了解到当地教师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教师们的年龄、教龄以及所带科目等基本信息,在这次交流讨论的教师队伍中,多以高龄阶段的教师为主,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少,因此,给交流过程中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原本设计好的一些互动环节,没法展开进行,而对于一些问题的设定,也没有完全考虑到这边教师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讨论校本培训以及国培计划这两方面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意义时,我原本的教学设计是希望教师对这两面的途径“有话可说”,会对这方面有着自己很深刻的实际体验,但是,问题在于只有少数几位在座的教师受过短期的培训,而且在参与国培计划的项目中,也只是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的方式,并没有真正接受“面授”的学习机会,所以,她们很难对这方面做出很深的理解和看法,这也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随之而来,使自己后期的工作难度加大,更是让原本的预设效果出现了偏差。总而言之,无论是出于自身能力锻炼考虑,还是出于检验自己在校的实际学习效果考虑,通过本次的实践机会,个人在这两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针对此次的交流主题以及自己行文安排上的考虑,我做出以下总结:
学习教育理论,不是为了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换句话说,任何一套理论拿来就能用的,
并且行之有效,这本身也就不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如果仅仅想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那必须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一名准研究者,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于学术理论的探讨,而作为教师,您们的工作重心在于教学创新,其实两者都存在一种形而上的发展倾向,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对于我们而言,需要在丰富理论的同时需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机会,深入教育一线,了解当下教育的突出问题,这对于我们的理论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她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并找寻其中的客观规律,学会用理论事实说话,不要轻易将某些突发或者小概率教育事件看成偶然性的、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在实际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最后,本次培训中,我之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篇分开进行阐述,主要有两点考虑:
其一是希望教师通过自己对理论学习感悟,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有针对性思考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该被培训者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认同限制,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其二在针对“学困生”问题上,在座的教师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会站在其它的角度进行思考,而本次交流仅仅是从教师的专业化以及教学策略方面去思考的,因而具有一种价值倾向性,过分强调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这将限制教师们的思考范围,得不到对问题更加全面的看法。这也不利于后期我们对于这些教师的访谈交流,影响结论的真实性。
教育需要改变,而公平问题更是改变中的重点,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更是中国教育上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要想寻求改变,必须要立足于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度,农村教育改革已经上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些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将会在后面各个击破,而要想实现这一天,更需要无数的一线教师队伍以及教育研究者们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共建的角度寻求发展,寻求变革,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