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1
观察实录:
户外运动中的一个片段
观察后访谈:
1、Z老师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带领孩子去户外运动。
2、发给每位孩子一只小塑料圈。(有的孩子要红颜色,Z老师没有采纳孩子的要求,还是继续发着塑料圈。)
3、孩子们摆弄着手中的塑料圈,,对塑料圈产生了兴趣。
4、Z老师拿起手中的塑料圈,提出了活动的要求:请宝*做小小驾驶员的游戏,看见红灯,宝宝应该怎么样呢?
5、许多孩子还是在摆弄手中的塑料圈,部分孩子在玩着抛圈的游戏,对老师的提问没有产生回应。只有乐乐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6、Z老师表扬了乐乐小朋友,并继续讲解着游戏的要求。
7、Z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开汽车的游戏,孩子们满操场地跑,没有按照老师规定的范围进行游戏。
8、见此情景,Z老师提高嗓门召唤着孩子们回到自己身边,再将活动要求讲解一遍。
我的提问(用X表示)X:“刚才带小朋友做开汽车的游戏,感觉怎么样?”
Z:“很累,小朋友没有按要求做游戏。”
X:“小朋友为什么没有按你的要求做游戏呢?”
Z:“我在讲解游戏要求时,孩子们都在玩塑料圈。”
X:“孩子是第几次玩塑料圈?”
Z:“第一次。”
X:“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们第一次拿到塑料圈,会有什么行为表现?”
Z:“没有,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对开汽车游戏感兴趣的。”
访谈后我的想法通过观察和对老师的访谈,分析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1、老师没有及时地判断出孩子们在当时的普遍需要是什么,即孩子们在当时最想要做的是什么,也就是老师缺乏考虑和观察孩子们第一次玩塑料圈会有什么表现。
2、教师过分关注预设的环节,缺乏现场应变的能力。
从今天的观察实录看,我要帮助Z老师反思的教育行为应该是:根据观察到的共性行为,创造条件来满足孩子们想玩一玩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向孩子们提出预设的活动要求。
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2
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情景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教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教师,义威睡觉又吃手了!”
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我要跑到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经过家访、电访及平时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义威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义威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引起义威父母的重视,到义威大点时,就不会吸吮手指了,结果义威却一向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
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儿子年纪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义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一向是他们头疼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从心理上下手,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
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义威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使他自我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让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于是我将吸吮手指会产生的后果用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我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当义威从故事找到答案后,很紧张的问我:“教师,我会不会变成跟贝贝一样呢?”
我笑着问他:“只要你从此刻开始下定决心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变得和贝贝一样的。”义威听了很高兴地说:“教师我要改掉坏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没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加强监督帮忙他培养良好的习惯。
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并且他已成习惯,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一天三四次到一两次。
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教师的监督,在他睡着后,要监督他,不让他将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立刻分散他的注意力,供给串珠、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实在控制不住时,我就会和他一齐讲笑话,让他忘记吸吮手指的念头。
三、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
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义威,也明白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义威想和陈瑾一齐游戏时,陈瑾拒绝了他,还说:“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义威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良的习惯,只要我们改了,别人还会喜欢你的。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义威,可是他们不喜欢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坏毛病,小朋友还会和你一齐玩的。”之后,我还特意给班上的幼儿讲了吸吮手指的危害,发动全班幼儿一齐支持、帮忙义威改了坏习惯四、家园一致,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们在家访中明白,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进取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进取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提高,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成效与启示:
经过半年的家园配合,义威吸吮手指的现象减少了,小朋友不在讥笑他,能自信、大胆的与小伙伴一齐玩游戏了,虽然吸吮手指的现象还存在,可是,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针对情景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义威会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四、家园一致,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们在家访中明白,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进取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进取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提高,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减少了,小朋友不在讥笑他,能自信、大胆的与小伙伴一齐玩游戏了,虽然吸吮手指的现象还存在,可是,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针对情景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义威会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
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3
观察时间:9.27
观察地点:小五班教室
观察幼儿:张雨恩(小小)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小小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小小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 小小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张雨恩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小小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
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