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国“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其管理体制创新是核心和根本。文章分析了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几种管理模式及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 管理体制 思考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自教育部2006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进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显现了一些特色作法。
1 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批准了16个学科2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涉及28个省市,138所院校, 2009年拟批准140个。具初步统计,各高校为改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条件,投入资金已远远超出5个亿。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是要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从目前全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看,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导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校实验条件综合使用效益上效果非常明显。
2 当前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规定:要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和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高校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三类:
2.1 校院两级管理
这是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形式,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我校也是该类管理体制。这类管理体制没有独立行政编制,中心主任为学院兼职教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学院编制,且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接受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双重管理,但以学院管理为主。
2.2 校处两级管理
这是将实验教学中心划归为机关教务处或实验室与资产处管理,副处级建制,主任校内公开选聘或业务处副处长兼任,实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管理,按学校处级单位权限进行教师职务聘任。
2.3 学校直接管理
这类中心由学校按教学单位进行直接管理,执行正处级建制,中心主任由校内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进行公开选聘,实验老师、实验技术及实验辅助人员由中心管理和选聘,与学院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互不兼任。
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前身是组建于1992年的解放军农牧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其实验教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创建的北洋马医学堂,是我国现代兽医教育的发源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一样,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实行主任负责制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实验教学中心重组,资源整合、人力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作用发挥也逐显不足。
3.1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体制上弱化了本科教学在高校的中心地位
首先,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论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均没有正式的行政编制,不属于教学单位,也不属于任何学术科研机构,其在学校中存在的形式比较模糊;其次,实验教学中心一般隶属于某个学院,由非行政职务的教授或副院长兼任主任进行管理,其决策力和执行力在较大范围内均束缚于学院的发展,而不能站在全校长远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建设和规划;再次,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由于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隶属于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职称评定、福利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上很难有所决策和承诺,致使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机制上淡化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
一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改变,实验教学不再从属于理论教学,而将形成一个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然而,实验教学中心基本都是兼职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只是“副业”,参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也只是兴趣所在,没有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权责利。二是中心主任、副主任除享受教授或副教授岗位津贴外,没有任何的责任津贴或额外补助,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仍是一个概念模糊的职务,同时,考核和约束机制仍亟待完善。三是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无职务评任否决权。实验教师职务聘评时,也从来没有把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衡量指标,而是更注重论文和科研项目,实验教师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
3.3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政策上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高校把实验技术队伍定位为教学辅助岗位,以学院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份一但确定,则很难得到改变。同时,在很多高校仅简单地把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无专职教授、副教授,这就弱化了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实验技术人员总被认为低人一等,待遇地位偏低,工作上发展空间不大。不平等的地位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心理,工作中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不愿意归入实验教学中心编制,兼职教师也往往不把心思放在实验教学上。
3.4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经费保障上制约了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内源”少,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院级下属的实验教学部门,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差旅费和培训费。除了实验教学日常教学材料和维护费外,基本无其他经费来源。二是“外源”弱,因本身更注生本科实验教学,与生产联系较少,与企业合作及为社会服务上还难形成规模,见到效率。三是“造血”功能低。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在争取国家科研项目上处于劣势。
4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创新与思考
要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创新是保障,是根本,是源头。
4.1 科学规划,实现实验教学集群化发展
按照地域、学科群分布和建设条件,对学校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组资源、重新布局,按照理、工、农、医等大的学科门类,打破学院限制,形成几个核心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基本覆盖全校所有专业,惠及全体学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4.2 提高层次,给予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编制
实验教学中心特别是省级以上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予明确的行政编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享受同等编制待遇,中心应设立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实验技术等各系列职务编制,设立主任特聘岗位,学校按处级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在责权利上应与学院基本一致。
4.3 明确职责,实验中心主任实现岗位责任制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实行竞争上岗。教师受聘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后,以从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为主,可以承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任务,一般不再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原教师系列不变,享受相应职务的岗位津贴和主任责任津贴;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考核主要考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等工作。
4.4 竞争上岗,改革实验中心人员职务聘任制度
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岗定职,兼职教师实行流动管理。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只要条件符合,能力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均可以通过公开答辩和成果展示,竞聘上岗,享受相应岗位的职务待遇,打破教师系列与教辅系列一锤定终身的职务限制。同时,制定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考核重点应放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R].教高〔2007〕1号.
[2] 高思.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7-1-26日第3版.
[3] 孙建迎,钟杰.强化管理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95-97.
[4] 翁建新,实验教学中心模式下实验技术队伍的管理创新[J].高教论坛,2009,(7):107-108.
[5] 滕利荣,孟庆繁,程瑛琨.探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56-57.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