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传的简介
内容简介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作者以吴佩孚活动的亲历者或当事者的回忆、当时新闻报道以及吴佩孚本人的文字作为基本素材,并采取了一定的文学笔法,写出了这部立论坚实、资料丰富、内容生动、文风优雅的传记,可以说是历史记录与文字描写的美妙结合。作为历史记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史料;作为文字描写,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北洋吴佩孚(1874-1939),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这部《吴佩孚传》,分上下册,62章,约70万言,详尽地描述了吴佩孚的一生。作者不惜笔墨,在全面记述吴佩孚一生的生活轨迹和行状思想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吴佩孚的军事、政治、社会活动以及围绕着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因此,本书堪称研究、了解吴佩孚的重要读物,也是研究、了解早期民国历史的珍贵参考资料。
【“乱世枭雄”吴佩孚】吴佩孚传简介
现代人一定非常熟悉民国大军阀——吴佩孚,他生于1874年,死于1939年,堪称一位极富盛名的军事领袖。论家谱,他属于山东蓬莱人,1904年1月,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测绘学堂。
吴佩孚一生充满传奇。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既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煌煌战绩;也有土崩鱼烂,四面楚歌,兵败入川,茫然无依的狼狈窘迫;既曾通电反对“巴黎和约”,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博得了“爱国将军”的美誉,也曾摧残工运镇压“二·七”工人罢工,落下了屠杀劳工的千古骂名。他死后,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居然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表彰他“精忠许国”大义炳耀,“足为我国军人之模范”,“可谓中国旧军人最后一个典型。”南京的汪伪政府也“哀悼良深”并连夜下令:三日之内,所有各省市一律“下半旗志哀”,还专拨两万元,特别款料理丧事。当时,北平吴佩孚的住宅门前,素花牌楼矗立,车马络绎不绝……
一个落魂失意的旧军阀,为何死后竟会得到当时敌对双方的共同捧场?这个保定陆军测绘学堂出身的一代袅雄,和他同时代的那些行伍、或绿林出身的军阀有些什么不同呢?对此,董必武早有定评,他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吴的不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不愿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一个民族气节,一个自身清廉,再加上他晚年深居沦陷区,不肯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誓死不当汉奸,这都是应该值得肯定之处。
(一)生子当如戚继光,半兵半学中秀才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也就是1874年,农历三月初七日辰时,在山东蓬莱xxx县学后街一家字号“安香斋”的杂货店里,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被康有为吹捧为“牧野鹰扬”“洛阳虎视”的乱世袅雄、著名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
据说,在吴佩孚降生的那天,其父吴可成做了个美梦,梦见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来到了家中。戚继光,字佩玉,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即蓬莱,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嘉靖中,戚继光袭父职后所率军队所向无敌,屡败倭寇,时称“戚家军”。1565年,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父子的功绩,在蓬莱建立了总督牌坊,戚继光父子也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敬仰。
吴佩孚幼时家境并不富裕。父亲吴可成靠着出租祖传的几亩土地,并在城里开设“安香斋”小杂货铺,经营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维持全家生计。其母张氏,白天帮助丈夫照料小店,夜晚织布纺纱,补贴家用。
吴可成夫妇对儿子管教很严。对吴佩孚,父母寄予希望更高。六岁那年,他被送进东邻书塾读书。在书塾先生“黄卷青灯,今日果然辛苦;紫袍玉带,他年何等威风”说教的诱导下,年幼的吴佩孚读书勤勉,专心致志。一天,书塾先生因事外出,其他学生都乘机离座相互嬉戏,唯有吴佩孚静坐读书不为所动。先生回来,喧闹的群童被责,独对吴佩孚赞不绝口。
吴佩孚也不例外。在他14岁那年,其父吴可成患病身亡。一家人仿佛栋折梁摧,天崩地裂。店务没人照料,只好让它自生自灭。母子三人生活没有着落,吴母便夜以继日地纺纱。吴佩孚看到母亲日见消瘦的面庞,单薄而佝偻的身子,咿咿呀呀的纺车声,心如刀绞,决心为母亲分担忧愁。恰在这时,登州水师招学兵,对象是年龄为18岁左右的学子,每星期出操上课两次,月饷白银二两四钱。吴佩孚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就冒充18岁的学子去报名考试并被录取。从此,便穿上了水师营学兵的服装,一周两次到营里上课练操。期间,又拜了登州府饱学宿儒李丕森为师,开始了“半兵半读”的学兵生活。
1896年,正值大考之年,吴佩孚前往应试,居然一鸣惊人,中了第三名秀才。后来,吴佩孚成了直系首领,人皆呼其为“秀才大帅”,即缘与此。
就在吴佩孚考中秀才不久,只因管了一件闲事,惹恼了蓬莱电报局长xxx太爷,受到通缉,吴连夜出逃,后辗转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在北京,他寻到了崇文门外巾帽胡同的“隆庆客”,掌柜的叫做孙庭瑶,是吴可成的朋友。孙看在吴可成的面上,答应吴佩孚可以住在店内,但不管他的饭。
时值寒冬腊月,为谋生计,吴就向孙掌柜讨了些红纸笔墨,在崇文门外摆摊卖起了春联。可年关一过,人们不买春联了,生活又无着落。吴佩孚想到自己读过《周易》,而且喜欢杂七杂八的星象之书,便在门前大街摆起了卦摊。由于他年轻,没经验,算命看相者很少问津。这天,他正守着卦摊发呆,其堂兄吴亮孚来到他面前,说:“你年轻轻的,靠摆卦摊哪是长法?我看,还是投军去吧。”为此,吴佩孚便奔天津投军去了,走上了军旅生涯……
(二)学测绘成绩优秀,入军营步步高升
1898年,吴佩孚到天津投入“淮军”聂士成的部队当兵,被派在一个姓沈的管带手下当勤务兵,传递文书,为文案郭绪栋所器重,当年即被选入开平武备学堂。1899年,聂军改称武卫前军。次年夏,八国联军入侵,开平武备学堂停办,吴回武卫前军,担任后路炮兵队官,驻北塘。10月,随军赴马兰峪驻扎。1901年武卫军中、后两路裁并减员,于是,吴改投直隶总督袁世凯,被分派到天津陆军警察队充当一名正目,所谓“正目”,也就是班长。年余之内,他凭着秀才的根底和对上司的恭顺,连升额外初等官(准尉)、三级初等官(少尉)、二级初等官(中尉)。
这期间,袁世凯正坐阵保定编练“新军”。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袁发现军队中急需补充一批中下级军官。为此,袁世凯又在保定开办了各类军事速成学堂,以便快速培养和训练出一批军队骨干力量。就这样,1902年8月,有着在开平武备学堂肄业经历的吴佩孚,以优先条件被选送到保定陆军测绘学堂,在这里除习练测绘、军事外,《左传》、《春秋》之类的古典文学作品,也都列入了必读的“修身课”。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