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后写下的一种接受性写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苗行动心得体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护苗行动心得体会篇1
生活中处处充满陷阱,在网络上更要小心谨慎。在不经意之间,可能就会有个人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等事件发生。
看完五课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个人隐私泄露。我们每周都会接触至少两次网络,包括在使用手机时,某些弹窗的内容信息存在诈骗嫌疑,而我们却控制不住我们自己,点开后就又会弹出各种要求你填住址等一系列私人信息的小窗口。他们这些都是虚假信息,我们应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弹出就不要理它。
在安全课的第一课中有讲一个小女孩为了当明星联系经纪人,发了自己的照片,结果照片却被这位“经纪人”高价卖到网站上,于是女孩也无法挽回自己的名誉了,她心理方面肯定会受挫,严重甚至会导致产生自杀念头。所以,这类信息千万不能理,平日里必须自觉,稍微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一辈子的名誉受损,到时候连后悔也来不及了。
课中也讲到,自己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其电话都是个人隐私信息,不能将这些关键信息告诉陌生人,必须有警惕意识与防范意识。还有,作为中国的公民,遇到这样引诱暴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应拨打电话或向有关部门举报为清朗网络献一份力。
我们应让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学会把控网络,提高抵制此类骗局的意识,合理利用网络!
护苗行动心得体会篇2
最近,《猫爸虎妈》正在热映,关于如何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也在被热议。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网络”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利好消息,也是利空消息。对于能够善用网络的家庭来说,网络是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器,而对于那些对网络深刻认识的家庭来说,网络可能会是一个“地雷”。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关注往往停留在现实生活中。为人父母者,孩子最牵心,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唯恐哪里做得不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当我们还没有在“矫枉过正”的心态下吃到苦头时,已经有新的事物产生,让我们输得精光。
这就是网络,正如笔者开篇所言,善用者助其长,忽视者受其害。网络已经攻陷了我们的生活。现代社会里,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常态而存在,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有着极强接受新事物能力的青少年更不例外。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太脆弱,或者是太单纯,好坏的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因此,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很少有抵抗力。不抵抗,自然会被占领,于是青少年总是网络利好消息受益的例外。
网络风头正劲,保护青少年,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态度。低俗的事物也正在“与时俱进”,不仅在“线下”侵扰着青少年的成长,而且还发展到了“线上”,手段更隐蔽,影响更恶劣。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求我们要把注意力分散一部分给网络,不重视的代价往往是沉痛的。
不必如“虎妈猫爸”那般夸张,但全面的青少年保护措施已经刻不容缓。“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个“强”不仅仅是喝几杯牛奶,选几所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强健的未来中国人风貌应该是一个身体和精神俱佳的状态。而蹩脚的网络使用者们,正被身心都受其害。在网吧一坐一天,不吃不喝,沉迷在网游的世界里,一损身体,二耗精神,到头到身心俱疲,这是很多青少年正在遭遇的“网络灾难”。因此,“护苗”当绿,要全面而精确。
其实,“线上”或“线下”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教育要“走心”。网络是个好东西,我们不必让孩子们形成“网络是洪水猛兽”的观念,一旦这种观念成为思维定势,就很难再较正过来。一边是让其远离网络,而另一边是让其对网络产生好感,这是有难度的,不走心就很难实现“软着陆”。因此,保护青少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塑造体格很重要,净化心灵同样重要。
护苗行动心得体会篇3
“不伤害、不沉默、不等待、不放弃。”5月23日早上,在xxx春熙路步行街,20余名身着红色体恤的爱心大使穿梭在人群中,一刻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宣传儿童保护相关知识,并邀请他们手举宣传牌拍照。在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参与了进来,他们中有小到几个月的宝宝,也有年迈的老人。随着爱心大使按下相机快门,一张张市民的照片装进了相机。
儿童的世界,到底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内容?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真正关心和关注过?像xxx这样,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共同将“护苗行动”落实下去的举措,其实也应该成为每个城市的模范标杆。因为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少年儿童犹如祖国花朵,他们如何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健康有序,如果没有健康有序的周边环境的话,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将会成为空谈。既然如此,所谓的“护苗行动”也就成为这样的一种必然诉求。而如何才能够真正让“护苗行动”落地呢?这似乎才是问题之关键所在。其实,要“护苗行动”真正落地,关键就在于形成共识,在整个社会领域内凝聚保护少年儿童的环境和氛围。
当然,凝聚共识即能够在最为广泛的领域内形成对于保护少年儿童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来源于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必然是制度层面的规定,比如在我们国家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条法律来约束,这样的层面的内容上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关注这样的法律,对于法律层面的推广来说有着特殊的价值;另外一个层面必然是这样的过程,那就是需要在法律规定下能够凝聚道德层面的凝聚力,在道德领域内,保护未成年人,呵护未成年人,这样的共识理应能够形成。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清晰看到“护苗行动”如果能够落地的话,就在于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整个社会领域的`共识。
由此可以看出,xxx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护苗行动”,通过公益活动,让参与者懂得未成年保护的积极意义,这样的努力其实应该归结于道德层面和内容,也即从道德领域进行所谓的建设。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让参与者的行为获得最大程度的认识,对于没有参与的人们来说,通过观看这样的活动也能够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能够从内心树立保护未成年人的观念。而这样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观念一旦树立起来的话,我们就能够获得一种最为广泛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保护未成年人成为一种通行的规则,而对于那些不保护未成年人的行为,不仅遭遇到法律的惩罚,更需要遭遇到的谴责。
在凝聚共识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看到很多新闻中出现的悲剧,比如南京饿死女童事件,再比如各地出现的虐童事件。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事件中,法律意识的淡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饿死女童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任何法律意识,且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而在各种虐童事件中,到底这些孩童的未来在哪里,这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内容。其实,无论是饿死女童还是虐待儿童,都呼吁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发力。即当这样的悲剧出现的时候,既然父母拥有孩子的监护权,但是这样的监护权已经失效,如果继续让孩子在这样的监护权发挥作用的话,孩子或者只能够遭遇更大程度的伤害。
“护苗行动”,人人参与才有效;“护苗行动”,法律完善才能落地;“护苗行动”,有需要道德跟进;“护苗行动”,更需要社会第三方机构的效力。由此不难看出,在“护苗行动”中,凝聚最为广泛的共识,才能够真正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气氛。并能够让未成年人保护成为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够耳熟能详的内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