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第一篇: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汇总结果显示,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029.15万亩。其中,可开垦土地7742.63万亩,占96.4%,可复垦土地286.52万亩,占3.6%。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以可开垦荒草地(5161.62万亩)、可开垦盐碱地(976.49万亩)、可开垦内陆滩涂(701.31万亩)和可开垦裸地(641.60万亩)为主,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93.2%。
按照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集中连片标准统计,全国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2832.07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5.3%;零散分布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5197.08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64.7%。
结合当前水资源利用限制等条件分析,全国近期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3307.1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940.26万亩,零散分布耕地后备资源2366.92万亩。其余4721.97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受水资源利用限制,短期内不适宜开发利用。
第二篇: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这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县为统计单位,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省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
同时,各地要以2009年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省辖市报送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作为参考,经实地核定类型、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进行上图入库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对于在二次调查中增加的耕地,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等,形成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的新增加耕地面积调查结果,实现对这部分新增耕地的上图入库。
据介绍,所谓“不稳定耕地”,就是指处于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受沙化、荒漠化等因素影响的耕地。
上一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完成于2001年,十多年来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对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1引言
耕地后备资源是现阶段的主流技术前提下,利用开发土地、复垦农田等相关措施对未充分利用的土地或者是废弃地进行改变,或者是利用对已经划定但是还未整理的农用耕地和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和整理,使得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耕地逐渐向建设用地转换。可以预计的是,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假如不采取适当措施,耕地总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也因此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此时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适量的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以此弥补社会经济发展而引起的耕地面积缩减的情况。
2耕地后备资源概述
耕地后备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开垦的土地资源;二是可以复垦采矿的用地。其中,可以开垦的土地资源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形成的但是还没有开垦的未利用土地资源,当然也包括由于生产建设或者是因为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导致废弃的未利用地。可复垦采矿用地指的是已经废弃了的采矿、采石以及砖窑等地面生产用地以及尾矿堆放地等。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路线
针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规划和决策的服务原则。详细的讲,耕地后备资源开展调查和评价工作,具体包括任务、质量以及进度等几个维度,符合编制相关规划情况的需求,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编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数据及图件资料;
(2)突出重点的原则。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关键是要查清哪些土地可以形成国家级别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哪些土地可以成为复垦基地的耕地后备资源,并且为土地资源进行规模而又集约的开发和利用制造一定的基础条件;
(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要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相互结合。首先要针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其中着重调查土地变更的数据资源,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实际上,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工作和评价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和完善土地变更调查机制对于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而言非常有帮助;
(4)技术创新原则。针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时采用一些新颖的技术、机制以及方法,以此促进技术不断革新,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进度,减少调查和评价成本,促进调查评价成果质量水平的提升。
按照以上四项原则,可以基本确定具体相关技术路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及评价是在对已具备的资料和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变更调查等手段,描绘出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以此当做是工作底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航空和遥感技术,对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种种情况进行调查。除此之外,对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对耕地后备资源在各种利用方式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的话是一个什么样的利用效率,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对这块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前景进行整体的一个评价。最后,还要应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总耕地后备资源数据资料,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图进行编制,最终形成调查和评价报告。
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
根据全国土地资源二次调查及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前提条件,并且结合土壤普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资料,对区位、交通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一个图斑为单元,对土地进行调查、评价及分类,比如说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轻度污染土地等,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工作,建设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数据库的评价工作,深入研究数据库质量调查,最后形成有关耕地后备资源的整体情况;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对策。针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是有一套固定程序的,具体而言包括内业预判、外业调查以及内业整理。
4.1内业预判
首先要对调查区进行预划,在县级土地利用情况图上,找出耕地后备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圈定,以此为前提,并且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通过数据库中图形文件,或者是通过新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系统,在室内进行相关预判工作,勾勒出符合相关条件的耕地后备资源,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不同类型,利用铅笔画出区域的大体范围。
其次,预填外业调查的数据表格。按照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村镇为一个单位,对于地图上每一个图斑的相关调查内容进行预填工作,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指标,对以上图斑进行初步的分析工作,对于其中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图斑进行数据的填写。
最后,制定外业调查路线。按照内业预判的数据结果,编制科学合理的外业调查路线及顺序,对于内业需调查和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工作,利用外业进行关键点调查,在保证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提高调查的速度。
4.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类调绘、境界以及权属界的调绘。其中地类调绘是根据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评价指标对其类型权属性质等进行调绘。其他包括境界与权属界的调绘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变更图为基础,一般情况下不再重新进行调绘,如果土地利用情况出现变化则要重新签订相关协议再进行调绘。利用外业调查深入复核室内预判情况,对于填写调查表格来说也是一种补充。地类调绘根据类型和评价指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权属性质等数据进行调绘。根据规定和标准:实线代表地类界线,根据图例标示出地类符号,对图斑号进行注记;除此之外,外业调查现场情况要进行记录,每一个图斑的调查情况都要详细的录入系统,如有必要还要添加附图,记载线状地物实测宽度,对其归属情况进行说明,要求字体正规、字迹清晰。
4.3内业整理
一方面对外业调查手簿进行整理,对底图及手簿的对应情况进行匹配,标准是一一对应、不重不漏。针对外业调查手簿的相关数据资料要统一建库,数据库逐渐发展成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库,对于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支持。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需要复合,如果复合有误,则根据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整饰,从而可以得出准确的面积量算及资源分布评价图。另一方面,进行面积量算及汇总工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正式的划定调查区域,然后统一的命名,实现面积量算工作,通过汇总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检查和核对。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工作人员在调查和评价过程中按照原则办事,处理好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工作失误,为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