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6月20日,10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9次会议表决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毫无疑问,这迈出了我国公职人员背规政务处罚管理的又一个里程碑。
此前,关于公职人员处罚的情形、适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罚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罚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由于缺少统一明确规定,不同程度制约了处罚工作的规范展开。
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的出台,改变了以往处罚标准不统一的为难局面,有益于提升政务处罚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这就意味着,以往政务处罚“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的制度缺点,在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出台和发布后,将得到有效改变。
《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一定程度上还是对《监察法》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履行。20一8年出台的《监察法》,虽然对政务处罚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但并没有对应当给予政务处罚的背法行动、政务处罚的适用规则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而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中,则对此进行了逐一相对明确的规定,让公职人员的背法背规既能够有效辐射管辖,背法的“一个跑不了”,也让相干的监督处理和程序有章可循,背法背规处理不再是一笔“胡涂账”“随便账”,大大提升罚当其过恰如其分的处理水平。
严管也是厚爱。对以往绝大多数出错的公职人员来讲,其一般都是从小事小错开始的,由于相小错缺少及时的制止和处理,终究致使质变,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与毛病。而这其中,恐怕与此前相干制度不够明确完善,致使监督管理没有跟上有关。
由轻到重,轻重结合,有益于强化平常监督,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对干部平常细微处的“红脸”“出汗”等,及时干预,催促各级干部不出错。
202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2023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我校于7月6日进行了组织学习。该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管理监督,着力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
政务处分法把所有公职人员全面纳入政务处分的范围,消除死角和盲区,做到公权力行使到哪里,法律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政务处分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向纵深发展,让公职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成为中坚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务处分法本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对调查取证、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政务处分的原则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结果不偏离。为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务处分法对复审、复核后需撤销或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情形进行明确,对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公职人员的补救途径提出操作办法,既维护法律实施的权威性和政务处分的严肃性,又充分体现对公职人员人权的尊重。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注重实事求是,做到宽严相济,确保政务处分在法治轨道上操作规范、运行有序。
政务处分法坚持事由法定的原则,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着力对各类公职人员科学、统-地设置处分的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相应的处分档次,同时明确从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分等规则,为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
政务处分法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对公职人员实行政务处分。一方面,监察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另-方面,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取人员处分。为明确监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明晰两类处分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务处分法对两类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督促两类主体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形成教育公职人员的合力,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只有严格执行政务处分法,遵循政务处分的标准尺度,规范政务处分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政务处分法的教育作用。
202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简称《政务处分法》,7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
一、《政务处分法》的颁布意义
《政务处分法》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二、《政务处分法》的适用人群
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三、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
《政务处分法》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的违法情形中,概括出适用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处分档次。既包括贪污贿赂、收送礼品礼金、滥用职权等较为常见的一些公职人员违法行为,也对一些应该予以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四、保障公职人员的权利
《政务处分法》进一步明确“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政务处分法》将“规范政务处分”作为重要立法目的,在促进政务处分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权利保障方面进行具体化,有效保障了公职人员的权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