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有关环境创设的心得体会精品
近阶段,我们围绕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个内容进行了2次培训与观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参观与学习,我对环境创设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合理利用和布局现有场地,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根据幼儿园的结构与空间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来说话以前,老师常常忙于装扮教室的每一块墙面,尽可能地让它美观,很少考虑墙饰和幼儿的互动作用.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要尽可能的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面,给他们更多展现、挑战自己的机会.
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并做到主题和区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2、充分利用空间,在美观中体现实用我们在教室的中间吊挂了一根根彩带,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手工作品如:小灯笼、小花环、折的宝塔、小鸟等挂了上去,不仅增加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同时也装扮了我们的教室;在语言区域,我们布置了师生共同编织的彩,挂上了与主题相关的写有各类地名和特产名的卡片,使枯燥的识字游戏顿时有趣起来,孩子们在找找、认认的过程中兴趣倍增.
这种空间吊饰的布置不仅改变了以前区域环境布置的单一性,同时也起到了环境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作用.
3、充分利用橱柜、桌面及窗架、窗户,使环境与幼儿更好地互动在橱柜上根据相关区域贴了与游戏主题内容有关的大小图片如:语言区的橱柜上故事图片、识字挂图随处可见,探索区的橱柜上按上了挂钩便于幼儿取放记录本等;在桌面上我们根据区域游戏的需要放了中国地图的测量、少数民族等图片;在窗户上贴了拼图的样板便于幼儿对照;在窗架上布置了编织的彩绳、挂了识字的小卡片等等.
通过这些地方的合理利用,环境能更好的与孩子们互动了.
4、充分利用走廊和平台,拓展活动场地为了做到个区域之间的互不干扰原则,我们把走廊划分为孩子们的探索区域,把平台作为小舞台.
在探索区内孩子们通过玩水、测量、比较等活动,记录的方法在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在小舞台的布置中,我们通过屏风和栏杆的作用,布置了大区小角的格局,正如《课程指南》中所说的,同一空间可让让幼儿自由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
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随意变化,故事表演、节奏敲打、唱唱跳跳小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们的孩子更加活泼自信了.
二、围绕主题投放适宜的材料
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离不开活动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中,我们紧紧围绕活动中所指出的要点进行,使我们的材料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孩子,真正促进孩子们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要多提供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老师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挑战性.例如:在建构区我们提供了各类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便于幼儿在建构的时候按需使用;在编织区,我们投放的编织材料有的是半成品的草编织、有的是只开了头的.
绒线编织、有的就是钩针和毛线;美工区内投放了各种彩纸、绘画纸、幼儿收集的包装纸、糖纸等原材料;小舞台投放了空白节奏卡、稠带、丝巾、头饰、报纸等辅助材料……同时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一个百宝柜,剪刀、糨糊、抹布等自由取用,不仅养成了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同时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乐意尝试新草料、愿意挑战自我了.
2、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我们根据班中幼儿能力的差异,在语言区内投放了简单的字物对应卡片、根据特产找地名、根据地名找报纸上的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各个层面的幼儿;美工区内投放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对称剪纸图案、折纸步骤图等,以供能力不一的幼儿自由选择;同样在其他区域我们也根据幼儿发展不同,在材料的操作、游戏的方法等方面体现了层次性和递进性.
3、材料要有利用率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质量要好,要能反复利用.例如:我们的中国地图既可以在语言区帮助识字,又可以在探索区内进行测量,开可以帮助拼地图的幼儿对照;我们的皱纸在编织区内编织后可以放到美工去内装饰图片,放到小舞台里装扮小演员等等.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区域活动所需的各种盒子、到各地旅游的照片、京剧的碟片等材料都是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的.
在我们的环境创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在实践中改正,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进步,相信我们师生共同创设的游戏环境会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