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校地协同育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xxx行政区划调整及大部制改革情况及某高校办学实际,提出了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的新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实施的可行性,讨论了实施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校地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医药卫生人才;应用型本科
校地协同育人指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1],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高校办学定位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xxx行政区划调整及大部制改革情况、某高校办学实际以及调研结果,对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的一种新模式进行讨论。
一、校地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提出背景
(一)政府行政区划调整与大部制改革为校地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契机。
随着深圳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近年来xxx相继成立了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共四个新区(下称“四个新区”)。“四个新区”由各自管委会负责,属下机构(综合办、组织人事局、社会管理局、公共事业局等)分别承担多个传统机构的职能。其中,公共事业局职能涵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工作[2],与传统机构设置相比,可用“1局抵5局”来形容。医疗卫生方面,大部制改革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强化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监管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协助。“四个新区”的成立及其政府机构设置为校地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第一,“四个新区”具有优质教学资源,能满足医药专业实习教学要求;第二,“四个新区”的卫生事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将产生较大的人才需求;第三,公共事业局能为校地协同育人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该机构职能涵盖卫生、人口计生、教育等工作,能为协同育人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医院、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也能在协同育人过程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
(二)学校办学实际对校地协同育人提出需求。
某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为主的省属高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均为医药类及相关专业,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和药学类在该校专业布局中属核心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上,主要是面向基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xxx既能为培养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该校地处广州,距离深圳不到2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利于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对医药卫生人才提出需求。
“四个新区”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成立时间短。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5月,坪山新区成立于2009年6月,龙华新区与大鹏新区于2011年12月同时成立;二是辖区范围大。四个新区均由原来的2-4个街道合并而成,其中光明新区、坪山新区与龙华新区占地面积都在150-170平方公里之间,大鹏新区占地面积达607平方公里;三是人口较多,大鹏新区人口在18万左右,其他3个新区的人口都介于60-140万之间;四是卫生事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四个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材料显示各新区卫生事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建设内容涵盖了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防控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事业等方面。以上特点决定“4个新区”的发展将带来较大的医药卫生人才需求。
二、校地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基本内涵、特点及可行性分析
(一)新模式的基本内涵。
1.定义:基于深圳行政区划调整与大部制改革背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为核心目标,以“公共事业局”为主要对接机构,以其属下医疗卫生机构为具体合作单位,高校与地方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实施的主要内容: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遴选及建设协同育人合作单位(如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双方共建课程、师资队伍,协同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及其他协同创新项目(如产学研合作项目等)。
3.实施的基本形式: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安排1-2年在合作单位中度过,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同时进行,强调学习过程与行业一线的对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可分阶段安排参观考察和见习,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4.适合的本科专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专业等。
(二)新模式的主要特点。
1.体现高等教育发展主动适应时代背景。该模式的提出与xxx行政区划调整及大部制改革紧密挂钩,充分考虑了“四个新区”经济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大部制改革实际情况。该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既是高等教育发展适应时代背景的体现,也符合国家近年提出协同创新的导向。
2.“育人”与“就业”并重。“四个新区”目前拥有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机构数量、硬件设施、技术力量等完全能够满足协同育人需要。同时,“四个新区”的卫生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将新建和完善大量医疗卫生机构,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3.培养的人才类别针对性强。该模式围绕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而提出,一方面体现在专业上,主要面向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通过培养过程与行业一线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可行性分析。
1.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吻合。某高校为省属院校,以培养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为主要任务。数十年来为广东培养了大量医药卫生人才,在省内卫生系统及医药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该模式与学校办学定位完全吻合,亦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延续。
2.与合作地区的需求相吻合。合作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将带来较大的人才需求。协同育人过程不仅能为合作单位提供大量人力资源,有助于业务工作与科研项目的开展,且满足其人才需求。培养过程是合作单位观察、考核培养学生的过程,为招聘人才打下基础,一旦录用可直接上岗。
3.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学生参与协同育人的过程,能加强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的策略与措施
(一)前期的充分论证是实施的基础。
论证方式包括查阅、分析资料及现场考察。论证内容包括合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当地政府合作意向及支持程度、当地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医疗卫生机构类型、级别与数量、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拟开展合作的专业、培养模式的选择、运行机制的建立、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需要投入的资源、预期的效果、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等。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实施的关键。
培养方案由校地双方共同制定。一是要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二是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及课时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特点鲜明,突出校地协同的目的;三是要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能力,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
(三)严格的过程管理是培养质量的保障
成立协同育人领导小组,成员由高校、公共事业局以及具体合作单位有关人员共同组成,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协同育人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监督培养方案执行情况,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及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收集高校、教学基地、带教老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意见建议等,并且将这些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确保教学效果。
(四)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改进的依据。
传统的人才评价往往集中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综合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3]。因此,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专业能力素养、职业素养等,采用多方评价的方式,由高校、学生、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共同组成评价主体。
(五)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保证。
协同育人受益的主要是高校,合作单位积极性是有限的,其他类型的协同创新项目往往能为合作单位带来更多的受益,如高校为合作单位开设业务讲座、提供业务进修机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技术力量支持等。因此,要积极推动其它协同创新项目的开展,密切固化合作关系,为协同育人实施发挥保障作用。该模式是结合深圳地区机构改革和某高校办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同高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该模式的提出旨在抛砖引玉,为有关高校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志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4):5-8,15.
[2]奥一网.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吃”掉五部门未来区级政府模板?[EB/OL].2009-08-25[2014-09-15].
[3]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7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