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蒙古族的节日风俗|蒙古族的结婚相关风俗介绍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蒙古族的结婚相关风俗介绍

标签:
时间:

  蒙古族的结婚习俗,又被称为是马背上的婚礼。虽然受到西式婚礼和其他传统婚礼影响,但富有特色的民族习俗仍然备受欢迎。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与蒙古族的结婚相关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蒙古族的婚俗

  婚制:抢婚变聘婚

  蒙古族有两种婚制:抢婚和聘婚。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多半是实行的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了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了聘婚制。

  聘婚

  求亲:“多求则贵,少求则贱”

  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一定要向女方求亲,经由女方家同意,才可以定亲。但按照蒙古族的传统风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据《蒙古秘史》卷一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因此后来在蒙古族形成了“多求则贵,少求则贱”的求亲看法。

  定亲:哈达、奶酒、羊五叉“下定”

  求亲达成协议后,男方则需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下定”。女方家则会请亲友陪客人一起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择日:喇嘛占卜择吉日

  在蒙古族的传统婚俗中,男女双方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挑选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则由男方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下聘:牛、马、羊,首饰、衣物为聘

  青年男女定亲后则由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做聘礼,农区则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

  备嫁:嫁妆数≥聘礼数

  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按蒙古族的婚俗,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盛行一句俗语:叫“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娶亲:新郎骑马三绕彩车迎亲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迎亲

  拜火: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

  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最不可缺少的内容。婚礼当天,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预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也使他们的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婚礼:持续两三天的婚宴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蒙古族结婚服饰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人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具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服饰。如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鄂尔多斯、乌拉特、土尔邑特、和硕特等数十种服饰。他们为大体风格一致,各具特色。基本形制为长袍、下摆两侧或中间开衩,袖端呈马蹄袖。已婚妇女袍服外面还配有长、短不同款式的坎肩。

  蒙古各部落服饰中区别最大的是妇女头饰。如巴尔虎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盘羊角式,科尔泌部落蒙古族妇女头饰为簪钗组合式,和硕特部落蒙古族头饰为简单朴素的双珠发套式,鄂尔多斯蒙古部落妇女头饰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侧的大发棒和穿有玛瑙、翡翠等粒宝石珠的链坠,使鄂尔多斯头饰成为蒙古各部中的佼佼者。

  长袍

  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腰带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蒙古靴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

  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据季节的变化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皮靴多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有靴尖上卷、半卷、平底不卷、尖头、圆头几种。布靴多以布帛、平绒布面料制作,中靿和矮靿居多,靴帮绣以图案,轻便柔软,舒适美观。毡靴多以羊毛、驼毛擀制而成,保暖耐磨损,一般多在隆冬时节穿用。蒙古靴类型又根据靴靿的高矮,分高靿、中靿、矮靿几种。皮靴一般采用特殊工艺把所需图案,如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云纹、回纹、草纹、万字、蝴蝶、花卉等图案轧、贴在靴靿或靴帮上。布靴的靴帮、靴靿大多刺绣或贴绣精美的花纹图案。目前流行在民间的蒙古靴式样有七、八种,主要有军样靴(大板尖)、抓地虎、皂样靴(鸡蛋头)、武步员(朝靴)、大仙靴、三抱靴(小板尖)、八宝靴(童靴)、皮马靴(高靿、半靿)、布绣花靴(半靿)。

  首饰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蒙古族的节日风俗|蒙古族的结婚相关风俗介绍》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篇1  本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等:  通过讲述化学史方面的内容,如:春秋时期就会炼铁炼钢,商代就

    授权委托书1XXXXX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委托授权书委托人: 通行证号:受托人: 身份证号:本人因工作繁忙,不能亲自申请签注,现全权委托来贵处申请办理再次赴港、澳签注手续。委托期限:自签字之日起至上

    多元化时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范树成  来源:《中国德育》20xx年第06期  摘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榜样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一些困境。根据时代特点和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多元化时

    【爱学范文网 - 酒店保安部个人工作总结】“在其位,谋其职”认真做好本职的工作总结很重要,爱学范文网编辑提供的“《2022年保安部个人工作总结》”,为您提供参考,希望可以让您快速了解《2022年保安部

    自来水厂实习报告自来水厂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透过参观了解水厂和电厂的基本设施和生产流程。建立专业知识的整体轮廓,使得以后学习专业课时能联系实际,理解更深入,学的也更扎实。二实习

    这几天,我读了老师推荐的名著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团的建设,全面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作用。以下是本站小

    青年学习七一讲话发言8篇青年学习七一讲话发言篇1在平凡中坚守在担当中作为用勤奋和汗水追逐梦想情怀江敦涛书记的讲话给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也教给了方法、指出了路径。我听后深受教育,备

    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作文7篇劳动美蕴含着每个人心中无穷的力量,中国梦、劳动美,让我们从现在起,一同创造明天的辉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关于中国梦劳动美的作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1]。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