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围城的隐喻

围城的隐喻

标签:
时间: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围城的隐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的隐喻

  刚给《读书》写了篇《围城》杂感,就见到日本学者中岛长文的有趣评论。这位《围城》的日文译者眼光敏锐,专从此书与众不同的现代主题,来反证它饱受冷遇及误会的漫长经历。中岛发现,如今《围城》虽然流行了,却受到各式各样的待遇,以至“在北京站的书摊上混杂于武侠小说中出售”。于是叹息:“懂事明理的知识分子大概不会作为纯然的娱乐作品而读……虽说贵国评论家的文章常常令人觉得不对镜头,又令人感到不小的不安”。(见中岛《<围城>论》,载《钱钟书研究》第二辑)

  如中岛所说,“不对镜头”的例子确实存在。就连那些知书明理的知识分子,放下《围城》接看五十集流行电视剧,恐怕也要头晕一阵,辨不清方鸿渐与王沪生了。为此中岛引了赵辛楣的感喟:中国真厉害,天下无敌手。话虽这么说,我却相信《围城》自有一种超越品格,不至于应合鲁迅的名言:什么东西进中国就完了,如浸入染缸而面目全非。

  一路想去,我又得了几段杂感——既为了结上篇未尽之兴,也算是同中岛先生唱和吧。尽管我有些与之相左的看法,却很赞赏他的研究态度,即希望《围城》的主旨意蕴,不要在如今的喧闹声中继续被冷落下去。

  六.关于《围城》的用典。中岛文章提及,他造访钱府时曾蒙主人赐教,得知“围城”一词最早出自《战国策》,经司马迁征引入《史记·鲁仲连传》。文中之“城”原指赵都邯郸。但钱先生又说,“围城”作为词语入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中岛于是想到其它古例,如《左传》记载的“围固城”,以及蔡文姬《悲愤诗》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之句。因为《围城》的写作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中岛便揣度《悲愤诗》中描述的景况(“乎士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可能更符合小说的寓意。偏偏小说自身罕有这方面的象征意味。晤谈时钱氏也未论及《悲愤诗》一节。苦思不得解,中岛只好认为那是先生对于“胡羌来的东夷人”特别细心地加以关照了。

  我喜欢这段参禅般的对话。钱先生手执《史记》, 提醒客人别忘了《围城》与中国古典的可能联系,随即又指出索隐工作中未可貌取皮相的问题——窃以为这正是以言破言,非道说道了。联想钱氏治学一贯作风:他一方面要求参印比较各类知识现象,所谓“网罗理董,俾求全征献”;(《管锥编》854页)另一方面又坚持对个案的不可遽信态度,强调以循环阐释的方法,达至“意解圆足而免于偏枯”。(同上,171页)这里我不敢说能解答中岛的难题。但也确受先生启迪,对《围城》里主要人物的起名用典发生了浓厚兴趣。既然先生讲过,做学问要“不耻于支离事业”。下面我便把自己见到却又无法圆解的一些例子简要托出,与中岛先生及广大读者共参。

  首先,书中赵辛楣与唐晓芙的名字,似乎双双来自《楚辞。九歌》。歌中“湘夫人”一节有句云,“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此处的辛楣指香草作了户楣,寓高贵堂正之意。书中的辛楣,幼年曾得女相士夸赞,说他有“南方贵宦之相”,(56页)即暗合其名。又按,清代名儒,嘉定人氏钱大昕,亦号辛楣。《九歌》“湘君”一节又唱道:“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说的是古代理想主义者干傻事,下河去寻旱地薜荔,爬树为摘水生芙蓉,原本是“固不得矣”的徒劳追求。依此典,方鸿渐与唐小姐这朵“初日芙蕖”命当无缘。难怪书中的晓芙一旦分手再无音信,连梦也不托一个

  苏文纨之名,意在示其文采昭然与品质洁白。虽乏古典用例,却有钱氏评点“洁白”的一段文字。其中比较了哥德的伪洁论与墨子的所染论,又引谢惠连的《雪赋》道: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管锥编》1296页)若将此诗注释苏文纨在小说中的际遇,岂不像她的“十二钗正册判词”?

  方鸿渐之所以姓方,《管锥编》里亦有“圆方论”作根据:西方古称人之有定力而不退转者为方人(huomocubiculare),后称骨鲠多触杵者为棱角汉,现代俚语则呼古板不合时宜为方(sqare)。又举王充、桓宽、淮南子等中国名家例子,备说“贤儒乃世之方物”、“孔子能方不能圆”、“智圆行方”,以及“头方命薄,不足以扇知己”的道理——足见方鸿渐这乖戾之人,天生不会随世轮转。比不得那些“脚跟无线”的书剑飘零之士,更学不来“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周万匝无已时”的所谓琉璃蛋子胡旋之术。(《管锥编》921-930页)

  方家父子,翁与鸿渐的取名,均与《易经》大有瓜葛,值得《围城》研究诸家注意。可惜学生不谙此道。唯见钱氏著作里频繁评点引证《周易正义》,尤其多处涉指“渐卦”卦文——中含六项变象,即“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卦中之鸿,是为一只水鸟。它由海上飞来,逐次栖临滩头,岩石,陆地,林木,山陵与水边,仿佛经历了一场犹豫不定的寻觅游戏。其中“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管锥编》35页)像是隐含了“夫婿离家出走”的小说结局。另外第八章方鸿渐与孙柔嘉至香港成婚,忙乱中确有一段“妇孕不育”的虚惊插曲,令人猜测它与占卜的联系。

  七.与之相关,产生了一个涉及全书的有趣问题:作为小说的主角与制动者,方鸿渐,或那只由海上飞返大陆的孤鸟,一路寻觅,辗转求安而终不能得——他的凶吉祸福与渐卦所含的变象有没有潜在的关联?他的个人经历又是怎样影响到小说的构思布局?

  海外研究者多把《围城》的九章内容划作四个或五个部分。如茅国权英译本序言称方鸿渐的命运模式为“春夏秋冬”四个单元,或四个罗兰·巴特所谓“功能序列”。中岛则列出五个部分,依次为:舟楫归来,上海之恋,内地旅程,教书,结婚并破局。但他觉得这自然形成的五段并非“缜密计划”的结果。因为“无论怎样分段,与传统的起承转合模式以及戏曲的序、破、急三分法都不相合”。而且各部之间缺乏平衡,最后一章“大半是多余的”。与茅先生的西式小说分段法相比,中岛的中式裁节便略显困难。这里恕我冒昧提议,何不抛开因袭的文学析读眼光,试以《易经》这种更原始古朴的中国思维方式,来释读《围城》的深层意义结构呢?至少我以为依照渐卦的六爻,将《围城》分作六段也是可行的:

  鸿渐于干——第一章,印度洋至香港。

  鸿渐于磐——第二章,香港至上海。

  鸿渐于陆——第三、四章,上海。

  鸿渐于木——第五章,闽赣路入湘。

  鸿渐于陵——第六、七章,湘西背山小镇。

  鸿渐于阿——第八、九章,经港返沪。

  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使分段与分章的逻辑相合。如中岛所见,《围城》各章长短随意,用笔收放不一,确难套入中国传统模式。既然如此,且容我再大胆妄度一回,指《围城》的九章之分,是虚应商周文化的九鼎或九歌之说。按:哈佛人类学教授张光直先生曾论证,九鼎向为我国古人通天符号,又是对通天之术进行独占的象征;而九歌则代表了巫觋仪式中一应法器与艺术形式。(见《中国青铜时代》二集)

  无独有偶。钱氏围绕《楚辞·九章》及通天之术亦有专门讨论。《管锥编》200页,针对古代“诗之道”的发轫谈到:以文词贯愁如珠,以音乐纺梦如锦,以回文织情与恨,犹如西方古人把笔组结文章,纠卷而成“思结、情网、忧茧”——斯意在吾国始酣畅于《九章》。

  《谈艺录》60页,钱氏复提出有关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法天——通天”观念。他精研西洋艺术理论两大宗(摹仿论与唯美论),将它们对比中国的“笔补造化”与“文字觑天巧”之说。从而断定,所谓“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乃追求天艺合一(或自然与人工相溶)的最高境界,即通天。夫“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以学生的愚见,《围城》当初的设计思想便是要成为一部集合精萃的“通天之书”——它不单包容体现了钱氏的文艺观及创作手法,而且在章法设计方面也暗中呼应沟通着中国传统。

  八.前两段说到人名用典,漏掉了孙柔嘉。这里特为此女大书一节,因为她是小说里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中岛说《围城》写活了柔嘉的精明、柔韧与生活的本能,堪当今日之《红楼梦》。夏志请教授称其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细致的女性造像”并“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理由是,她那种从“羞缩缄默”外表下渐露而出的“专横与善妒”个性,“是中国妇女为应付一辈子陷身家庭纠纷与苦难所培养出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449页)我同意二位的意见,但想补充几句:虽然孙柔嘉中途登台,才貌平淡(了无鲍苏唐三人的光彩),却后来居上地成为小说下半部的支配角色——这似乎反映出作者将她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创作动机。纵观书中与鸿渐有染的女性,及钱氏短篇小说中其他著名女角(如爱默、曼倩),似无一人能得作者如此的用心良苦与刻意巧画。

  首先,钱氏为之取名不惜搬用重典(令我为文纨抱屈)。《诗·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大雅·民》:“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两次提及的柔嘉,讽颂交替,着力千钧,说透华夏文明自古夸耀的统治驾驭之道。结合书中柔嘉的威仪颜色,实令人不寒而栗,为自负轻率的鸿渐捏一把虚汗。那读洋书的呆子何曾省得半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居然磁上如此煞费苦心的对手。比之《红楼梦》里的宝钗探春,孙柔嘉毫不逊色。若将她同《围城》中众多洋妆小姐相映,她们也不免成了陪衬——那些大家闺秀合起来还不及这小家碧玉一半厉害!

  作者还借用洋典之功,唯恐轻薄了柔嘉的份量。如她初次在船上亮相,明写着女学生的胆怯幼稚,暗中却一气插入两条西洋掌故。其一是把她惊异的眼睛比作“吉沃吐画的圆圈”。按:这Gio-tto’SCycle指意大利画师加在圣像头顶的光环。挪到柔嘉身上,当是揶揄她心机深沉又假充圣洁。其二是她盘诘鸿渐时引出的大鲸鱼童话。此典来自英国讽刺大师斯威夫特《一只桶子的故事》(一七○四)。原说古代水手有个习俗,每当海上望见鲸鱼,总要扔只空货桶逗那大鱼游开,以免伤害船只。斯氏将它牵扯上霍布斯的政治学经典《利维坦》(一六五一),讪笑他的同胞在对付国家这个庞然怪兽时,也像水手扔桶那样“玩弄一切宗教和政治手腕”。《围城》巧用此典,喻鸿渐为笨拙水手,柔嘉为可怕大鱼——因鸿渐“刚吃过女人的亏”,惊魂未定又遇上个同船女孩,不免学水手惯伎吹一段“鲸吞船”的荒唐牛皮。自以为能逗柔嘉转向,偏又识不破她“借书核查”的圈套。若非辛楣解救,鸿渐即刻便做了钻进鱼嘴的那条糊涂船。(145—146页)

  船上对话虽富喜剧气氛,却因“鲸鱼与巨兽”典故而隐含某种政治寓意。随同这一阴森的伴奏音由弱变强,小说的围困主调逐渐显露。到达三闾大学,鸿渐看柔嘉仍是个“事事要请教自己”的毛丫头。因惧怕“黑夜孤行”,他萌生靠拢之意,却发现她“不但有主见,而且很牢固”。(281页)一俟订婚,他“仿佛有了个女主人”,开始佩服她的驯服技巧。(283页)待到辛楣唤醒他朦胧的警觉时,他已陷身鱼腹,再不能“称心傻干”任何事了。(292页)回想归国途中的海阔天空,困守斗室的方鸿渐怎能不嗟叹他每况愈下的命运及不断紧缩的生存呢?

  中岛称此窘迫的深入渐进过程代表了“传统中国对现代中国的围困”。判得精当。问题是作者为何要以一位温良女性来表现围困的极致与彻底,好像他对婚姻生活“抱有遗恨”。(中岛语)我以为,书中那桩婚姻已超出情爱小说局限,而柔嘉的形象是应以斯威夫特或卫武公的眼光予以释读的。换言之,作者强调的围困并不仅仅来自社会制度及其机构(如鸿渐赖以谋生的银行、大学和报馆),它倒是更着重地落实在世俗层面,尤其是家庭和婚姻关系上。在僵硬冷酷的职业机关里,鸿渐孤单孱弱,饱受排斥。当他退回私生活中,却发现传统束缚因其琐碎缠绕的日常性质而显得更为顽强持久。所以马克思早年论及的市民社会,西方新左派探讨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均突出了传统习俗经由国家所发挥的强大规约作用。在此含义上,孙柔嘉便不只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她可以一无政治倾向,却具有统治习惯与权力功能。虽教过英文,倒不妨碍她在日常生活领域守护传统,钳制异议。而她越是拥有为市民道德所称颂的贤惠才干,她对于丈夫就越像个暴虐君主或囚禁他精神的樊笼。如此悲剧性矛盾,早就暗藏了婚姻破裂的必须逻辑。中岛先生说第九章“多余”,恐怕言有偏失了。

  九.再看小说的现代性(Modernity)。中岛文章的精采处,是肯定《围城》继续了鲁迅和巴金的尝试,写成一部关于中国现代自我“挣扎与确立”的小说。他认为,这一特殊主题早在萌芽阶段即遭黑暗掩压,继而又被革命时代所吸收。《围城》问世时恰逢政治题材盛行,而此书“没有抗战也没有革命,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只有一个不中用的知识分子走来走去一大圈儿,最后连婚姻大事也失败了”。如此不合时宜,致使《围城》一露面即成绝响,而它的现代主题长期被人忽视并加以曲解,当它是戏弄文字,或是所谓的贵种流离谭。

  《围城》的传统色彩与现代特征相互交织,中国与西洋文学的多种因素高度混溶——这大约是影响人们判断其主题的另一重要原因。譬如海内外评论至今众口难调,从《儒林外史》、《子夜》的“翻版”,直数到卡夫卡、乔伊斯、萨特、加缪、贝克特的荒诞作品,以至福克纳式的“病态文明”写照。依我偏见,《围城》确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品格气韵(这是为国人长期不熟悉的一面)。但要精确描述其由来脉络及其在小说里的改造和再现,却远非易事。这里我谨就中岛的设想提出一个深入调查方案。若求周全,须得另文细究。

  我以为,《围城》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了方鸿渐这个近似于西方现代作品里反英雄的人物。所谓反英雄(Anti-Hero),并非反派角色,而是指那些从西洋传统英雄的高度跌落下来,成为嘲弄反衬前者的一类“哭笑不得变种”。他们既非君子又非恶棍。矮小滑稽,孤僻困惑。但却能在乱世中自行其道,不甘堕落。就英国文学史而言,这类人物本是由汤姆·琼斯式的贵族子弟飘零故事(即PicaresqueNovel或中岛所说的“贵种流离谭”)中延续下来,经历本世纪初的信仰崩塌,价值颠倒,逐步蜕变扭曲为二次大战后“愤怒的青年”笔下的反英雄典型形象。其中最著名一例,便是金斯利·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一九五二)。

  说来有趣,这个晚生十余年的LuckyJim竟与方鸿渐颇多相似:两人都恃才清高,蔑视权威;荒唐不经,又时常尴尬受欺。同为大学教师,他们在校园内外屡遭挫折,还双双闹过忘带讲稿上台胡谄的笑话。当然,杰姆·狄克逊这位英国反英雄的结局胜过倒霉的方博士。但远隔重洋,相距多年,两部名著何以巧合致此?

  我的解答简单到鲁莽地步:即钱氏与艾米斯同为牛津出身,在学业与艺术倾向上不免都受到赫胥黎、伊夫林·沃这一路“学院才子”的文风熏染。按:钱氏三十年代赴牛津攻习文学,据说文笔上留有当时流行的virtuosoplay(贵族情趣的艺术游戏)印记。而艾米斯虽于战后入学英文,他对战前才子的仰慕也不乏记载。撮要言之,由赫胥黎的“反乌托邦”怀疑论及其“书香对话”体裁开始,经由伊夫林·沃杰的讽刺文体与校园公子落难描写,(见其代表小说《衰败》,一九二八)直到戴维·洛奇近年轰动欧美的《小世界》——这一脉牛津风格的“现代贵种流离谭”,在反映社会异化、知识分子盲目求索寻觅方面,已形成极具特色的讽刺文学流派。如果试将《围城》置于这条发展线索上考察,它与《吉姆》等书的相似或巧合便不难解释了。

  十.最后回到《围城》的书名上来。我得承认,古今中外转了一圈,我还是无法确定“围城”的象征意义。倒像是在上海饭馆里被辛楣灌醉,依稀记得一串碎言片语:譬如褚慎明引罗素的英国古话,谓“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苏文纨搬来法国谚语,说它是“被围困的城堡”;(96页)又听到鸿渐嘟嘟嚷嚷:“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141页)又接着抱怨道:“那个破门倒是个好象征。好像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192页)最后则是杨绎先生的注释,“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还有更多的解释吗?当然有。诸如夏志清教授的“人生孤立与隔膜”说,中岛先生的“现代中国被围困”说,陈平原的“梦想局限”说,解志熙的“存在困境与勇气说”……了无止境,愈钻研愈多。倒有几分合了鸿渐醉酒戏慎明的玩笑:“反正你会摆空城计!”《围城》是否真是座没有主题的空城呢?此念令我倏然惊醒。回想书中从头便写一群留学生在船上玩麻将牌,一路雀战频仍,逶迤至上海张吉民家,鹰潭王美玉处,三闾汪处厚府上(连高松年也明禁暗打),真乃国技风行,举国爱作筑城与攻城之战——如此一想,《围城》岂不又多一解,成了嘲弄书呆们的另一座百年老钟?

  看来《围城》确是座难解、甚至无解的语言之城。《圣经》上说,洪水劫后,挪亚子孙向东迁移,在示拿地方开始筑造人类第一座古城——巴比伦。又在城中设计建一通天之塔。不料惊动上帝。老天爷心中不悦,便施法变乱众人语言,使之各说一套。最终人心涣散,工程中断,只留下巴比伦城虚名(希伯莱语变乱)。

  其实,钱先生早就说过:诗无正解,作者亦不能断。理由么,是因为浑沌为道,道本无名。惟无名,故可遍得天下之名名之。以一名而不能尽其实,遂繁称多名,更端以示。托物寓旨,拟象不即。无极而太极。殊途同归,百虑一指。一切解便是一解。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相消不留,亦可相持并存。禅机颠倒倒颠。文字皆解脱相。忧喜齐门,欲哭反笑。百合花心,瓣剥贻尽。长远之悲,眼前为乐。枯槐聚蚁,秋水鸣蛙。寂寂之极,变为浩浩。莫守典要,唯变所适——这《围城》本是从无中来,我只能在此还它一个无中去。

  围城的隐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本人希望在书中描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并在杨绛女士的督促下锱铢写毕。该书没有清晰明朗的线索,仿佛进了一个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组建的“大观园”,通过讽刺他们琐碎滑稽的论断及亲身遭遇来表现了当时社会现象的荒谬,尤其是文人圈俯身于俗流的可笑。

  看完《围城》这本书的人,都会对书中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吸引。《围城》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困境,而即便是经年历久,这种精神困境仍持续笼罩着如今社会中的许多人。

  在我看来,《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当时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出洋留学,接受了中西的综合教育,一面对俗事俗人嗤之以鼻,一面却难以摆脱“俗”的牵制。他回国后尝到爱情的苦果继而去当时新创的公立大学担任副教授,与连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相爱的女子结婚,体悟出了“围城”的悲剧性。今天我将结合作者的创作手法、以及《围城》的三重隐喻,来分析探讨这部小说的魅力之处。

  人世间的四种爱:情欲之爱、门当户对、求之不得和不可摆脱

  小说中以男主人公方鸿渐的四段感情,为我们讲述了人世间的四种爱。

  ①情欲之爱:方鸿渐与鲍小姐一夜风流

  方鸿渐的在回国的船上,和在轮船甲板上和鲍小姐发生关系。鲍小姐擅长与男性周旋,以她的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男友”而倒入了方鸿渐的怀抱,此时的方鸿渐虽深知这并非爱情却经不住未知与好奇的诱惑,将自己的脚跨进了“围城”的门槛。

  但随着船登上码头,这段感情也就此打住。鲍小姐刚一登岸,就像没事人一样扑向了未婚夫的怀抱。这时方鸿渐才认识到现实,这或许算不上爱情。

  情欲是爱情的一种形式,但前提是建立在两个人真心相爱的基础上。否则到头来,只会造成一方的痛苦。为了追求刺激,而选择一段情欲之爱,是不理智的。

  ②门当户对:方鸿渐对苏小姐恭谦有礼

  紧接着是他与苏文纨之间的纠葛,使他第一次对婚姻产生了害怕之感,认为“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纽扣也是扣留不放的预兆”。他心里虽对爱情有所向往,但仍恐惧着婚姻的束缚,这种矛盾点是他在最初迈入爱情这道围城时产生的。

  跟鲍小姐不同,苏小姐是留洋女博士。她真心喜欢方鸿渐,但是太过于矜持,暗地里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条件。而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小姐,却看不惯她的心眼。

  这段感情在外人看来门当户对,男博士配女博士,是很合适的。但对于爱情而言,合适只是爱情的充分条件,到了最后,两人还是无疾而终。现在很多人追求门当户对,但更多的还是要遵循内心的感受。

  ③求之不得:对唐小姐一见钟情

  第三次的爱情,才算是方鸿渐真正迈入了爱情的围城,是他心甘情愿走入的。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钟情,就在二人的感情即将达到饱和点时却被自己前两次对待爱情的随意与不谨慎的作风给摧毁了。

  这种失败的爱情所带给他的痛感使他“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续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在这一段爱情中,偶然性可能是导致结局悲剧的直接原因:倘若方鸿渐在唐晓芙的床下多停一分钟,倘若方鸿渐没有误以为电话是苏文纨打来的,倘若唐晓芙给方鸿渐寄去的信件多了一句留言……

  这种偶然性无疑是年轻人意气用事的结果,但即便理性思索,命运所呈现的路线所达到的终点也未必是圆满。

  钱钟书先生在这里运用了宿命论来讽刺这种偶然性:爱情由难以把控的偶然性构成,这些偶然性就像一条小径的分支,整合在一起就成了难以摆脱的必然性,直通向某一个已然确定的目的地。他惦念着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不愿忘记唐晓芙,但同时又希望自己能摆脱失恋阴影,进入下一道爱情围城。

  ④不可摆脱:与孙小姐尘埃落定

  最后是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婚姻,此时,他对爱情的热情减半,也不求两个人心灵之间真正的的沟通,觉得彼此能互相理解便是万事大吉,熟料想婚前与婚后的孙柔嘉判若两人。

  杨绛女士评价:“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德,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二人的性格及生活方式的不相合,成为婚姻围城坍塌的内因。

  从方鸿渐追求鲍小姐,苏文纨追求方鸿渐,赵辛楣追求苏文纨,方鸿渐追求唐晓芙,路子萧追求孙柔嘉,一方对另一方的追求不是缺少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是因“围城”这道隔膜所造成的孤寂感愈演愈烈,导致了一种在精神层面对爱情、婚姻难以信任的危机。

  《围城》中的三重隐喻:婚姻之城、自我之城以及事业之城

  杨绛女士在该书的扉页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一个相当精妙的比喻,围城是一道高耸且令人生畏的城墙,将一类人与另一类人进行了隔离,因隔离而产生的孤立感使城墙两边的人群都认为自己仿佛是局外人般的存在,而他们不具足够的力量打破城墙的禁锢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点

  ①婚姻之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在小说中,为我们讲述了四段精彩的爱情。但最终只有一个人,能走进婚姻之城。作者钱钟书虽然与妻子杨绛的婚姻既是门当户对,又是情投意合。但并不能改变婚姻的另一面,作者还是把婚姻之城,描写得很残酷。

  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婚姻,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渴望幸福的婚姻。围城的精神困境则体现在当事人一遍又一遍地将爱情幻化成美好的象征,而后投身进去,却一遍又一遍地发现事与愿违,一切不过是个人思想对他人的投射,产生了对爱情与婚姻的不信任。

  ②事业之城:看似从城里出来,其实困在城里

  《围城》一书中主要的涉及者是一群委身于世俗的伪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洋留过学,受过中西文化的渲染,却为一点小事斤斤计价,拼死拼活。而“围城”的精神困境主要围绕着他们关于利益得失的争辩而展开,体现在民国时代背景中,中西文化碰撞时,所产生的被一层“文明”面纱所遮蔽着的人类劣根性以及对劣根性的反抗却囿于其中的无奈。

  方鸿渐首先以赴洋留学的学生率先出现于公众眼前,他不务学业,买了假的毕业证书,却安慰自己“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回国后辗转是哪个地方,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

  从这三份工作中,也能看出他心态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够让他实现自我价值和让他衣食无忧。每当换一份新工作时,他总是从充满期待。但等到不得不换另一个新工作时,他只剩巨大的失望。

  在职场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如今有很多人想跳槽换工作。但等到换完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又重新换工作,陷入到恶性循环中,直到对工作失去兴趣。其实在换工作之前,重要的还是自己想清楚。

  ③自我之城: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从爱情婚姻的围城到职业社会的围城,它们处于并列状态,然而包围着爱情婚姻与职业社会的乃是人生这座围城。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一个人自出生起便从这个“围城”中诞生,且至死也无法粉碎这座围城,哪怕反抗地再激烈仍不具备有任何效用。爱情需要人的投入,社会由人组成,作者在讽刺这两座围城的荒诞时,其实是对人生围城产生怀疑。

  方鸿渐感悟到爱情与婚姻、职业与社会这两座围城的压迫之后,思考起了人生“围城”。仿佛人生与自己开了一个大玩笑,爱情婚姻与职业社会这两座围城迫害自己、紧咬自己、让自己陷入无端的纷乱与癫狂后瞬间倒塌了,坍塌后的安静使方鸿渐产生的不仅是疲惫感,竟然还有一种回归永恒世界的安逸。

  方鸿渐无法从人生围城中脱离,只好从中取乐,以幽默讽刺的方式生活,他的散漫与不认真,总是以讽刺为乐的行为其实是对待人生围城的另一种方式,甚而可以说成一种变态的反抗精神,而非消极态度,当然离积极也是差之千里。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围城的隐喻》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承包合同(Contract)一是买卖双方在经济活动中对基建产品约定的价格,由双方通过谈判,以合同形式确定;二是确定发包与承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性文件。 甲方(发包方):_____

    客服工作总结篇1  作为客服代表少不了热情、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和责任感。我知道客服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就像是大门对于房子的重要性,没有一张好的大门,人们根本不愿意踏入进去,由此可知,没有一个好的客服人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搞好综合协调,着力建设和谐机关,服务水平、工作效能、机关形象

    很多企业都会租赁办公场地来经营,那么签订办公场地租赁合同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办公场地出租合同”,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更多内容还请关注本站哦。  办公场地出租合同(

    高校毕业生班级鉴定评语(7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评语吧,评语能帮助被评价者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写起评语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回顾过去这段教学工作,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你知道领导和老板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

    辐射是指从一点向外四点的辐射如气味、光、热、气体或带电粒子。例如,太阳光向各个方向辐射热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放射医生辞职报告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放射医生辞职报告篇1敬爱的xx医院:在此,我首先

    今年暑假,我在一家机械厂实习会计。经过近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手工会计,还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会计知识,懂得了工作的艰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作文充实的暑假生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餐饮员工合同协议书(通用5篇)餐饮员工合同协议书篇1甲方:注册地址:经营地址:乙方: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年月日家庭住址:邮政编码:在临居住地址:邮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沙盘模拟实训总结报告沙盘模拟实训总结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