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

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

标签:
时间: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国学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

  国学不单指儒家传统思想,而是包括“子学”,“经学”等诸多方面。“新国学”是相对于“国学”而言的,国学发展到现在,讲求的是“新”,这主要体现在它与现实相联系,能够经世致用。进一步来说,新国学应该是“国本学”而非“国故学”,即国学本质上是什么,而不是国学原来是什么。传统儒家思想发展到现在,如果我们没有扬弃地全盘接受,恐怕我们至今也读不懂其中的智慧。惟有与现在社会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有益于理论的发挥,又能服务于社会,从而使二者相得益彰,这就是新国学的精髓所在。

  目前对“新国学”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新国学”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新国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精神,注重传承性和发展性。同时,新国强调对当下的实用作用,注重文化的实践性。另外,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与西方文化精华相结合,从而使中国走向国际化。

  一、“新国学”注重发展性

  事物是处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1](50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533)《易传》讲阴阳矛盾、运动变化的朴素辩证观念,并涉及到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更是注重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发展又体现在运动与变化上,具体表现为创新、实用。新国学的精髓在于,它肯定了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注重了实用性、经世致用性。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文化的社会政教作用,强调把艺术与政治教化联系起来。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183)汉代经学家郑玄对其做注曰:“观”是“观风俗之盛衰。”《汉书,艺文志》言:“古者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这也就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状况和政治风俗习惯等。同时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儒家思想的温柔敦厚的政教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足,汉朝将儒家奉为经典,将其神学化,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强调文化的实用价值。中国传统国学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实用性的特点,国学发展到现在,更应该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新国学不是仅有文化这一因素,而是包括“新国学”、“新国艺”、“新国语”、“新国术”、“新国医”、“新国商”等多个方面。孔子当时的教学内容就是“礼、乐、射、御、数、术”。由此来说,新国学的发展也必定体现在多方面:比如,郑玄的经学,他强调古文经学,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古文经典作注,但是他并没有单纯地沿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而是以古文为主,兼及今文,由此形成“郑学”。如在《毛诗笺》中,郑玄趋向于对《诗经》的内容做政治性的见解。在那个时代,相对来说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再如,新古典主义的服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将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服饰相结合,“中国红”已经成为巴黎时尚服饰设计元素之一。另外,中医理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黄帝内经》系统的讲述了中医的理论,它注重阴阳、表里,讲究望、闻、问、切,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众所周知,中医的优点在于去除病根,缺点便是中医药材味苦,治疗持续时间长,因此很多人不选择中医疗法。目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药也采用西药的方式,以胶囊的形式,便于服用。这不得不说是对国医的发展与创新。

  二、新国学强调实践性

  梁启超认为,国学应该包括社会实践和读书两个方面,而且社会实践要比读书更重。孔子曾说:“先行而后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常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考的是书呆子。“新国学”注重实践性。“新国学”是每个人身体力行的事情,是以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为目的,个人应该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读书。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在读书上可以说实践是目的,是检验读书效果的方法。朱熹曾说做学问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讲明义理、以修其身、推以及人,即“明义理,修其身,为世政。”明理是修身和为世政的前提,明理就要读书。新国学更是注重实践性。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就是明理的内容,明理的目的在于其社会实践性。比如,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

  “仁”并不是也不该是“君子”独有的概念,处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仁义之道。尊重孝经父母是实行“仁义”,“事父母几谏”;

  笃信慎言是实行“仁义”:“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么孔子的思想用在当下又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首先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比如在公共场合能够关掉手机,不大声喧哗,尊老爱幼等一些小事上。每个人都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能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素质,言而有信,“慎独其身”。

  三、新国学重视中西文化的结合

  儒家思想强调“和而不同”,“和”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可能最初“不同”表现为矛盾冲突,进而矛盾之间相互融合,达到“合”的状态,在再过仁、礼、乐等修饰之后,“合”最终达到“和”的状态。“和而不同”这个概念还蕴含了一个预设,即“合和”的过程。从儒家“和而不同”的角度来看,“新国学”应该注重中西结合,借鉴其精华以发展其自身。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西文化之间产生相互的影响。首先西学之风刮向中国,人们突破了封建正统的束缚。人们的社会观念、生活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逐步走向解放和自由。由于西方思想及文化的传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饰上来说,“西服东渐”,国家政府颁布服饰条例,对服饰的发展作出了规定,使其趋向简易和实用。西方立体的服饰设计理念影响到中国服饰设计,由此独具代表性的“旗袍”应运而生。在饮食文化上,印度人的饮食文化以辣和甜为主,与中国川菜差不多。但是目前遍布在各大城市的印度餐馆中,所呈现给你的多是中国式的印度餐,你很难找到特别辣的印度菜,相反,在印度的中国餐馆中,不论是我们传统的水饺还是面条都与辣椒相搭配。在文学理论上,中国文学的发展深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如俄国社会历史批评,英美新批评主义,第三社会殖民批评主义等,这些理论对我国小说、诗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国学”是一个新生的值得探讨的命题。总体来说,“新国学”要注重发展性、实践性,中西结合。

  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

  钱穆先生称国学“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并且“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前既无承”大概是说时之国学概念古所未有不可追;

  “将来不立”则体现了对国学生命力信心不足。无论“国学”一词是否是时代名词,但是至少在当今,国学薪火正旺。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由周代礼乐教育逐步演化成古代高级官学。近现代国学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历代学者对国学进行了诸多阐释,体现了近代国学含义的未定性和可辩性。

  国学在早期还蕴含有“中学”的影子。国学产生于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冲击,中华民族也在大势所变中逐渐认识到己之落后与不足,传统文化在接触西学的过程进行自我审视和汲取借鉴,进而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形成,“中学”概念普及开来。梁启超在成书于1904年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较早提及了国学的近代意涵,梁氏在此书中并非是站在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上,而是主张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背景下,主张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好的学习西方为己所用。他言及“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这里国学所指即为本国文化或者本国学术思想。在东西学相较的背景之下,这里的国学更多倾向“中学”概念。以“国”为概念去理解,仍然受近代中外较量的背景下,特别是国家概念明确以后,以“中”为“国”,故而国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学的代表。不仅如此,这种理解还建立在近代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基础上,中国显为落后,为昌明爱国,保存国学是为保存国魂,故有学者言“国魂果何所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

  由中学象征意义扩展而来的国学,其意涵承中国古典学术发展脉络,逐渐成为一种统而广之的宏大概念,包罗万象。其中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中国古代固有的学术内容。以国学指代古代中国学术体系似乎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早在20世纪初,国粹学说最早兴起,1903年其代表人物黄节倡议东京留学生建立国学图书馆,并且开列了馆藏书目种类,可以窥见近代之初的早期国学大致包含的范围。图书馆藏书共分为五部,一为道德哲理之部,包括《十三经》、周秦诸子、宋明理学之、佛典;

  二为历史之部,不仅有正史,别史杂史普转一并包含;

  三为地志之部,包括一统志、各省通志、各府州县志,乃至纪行等类;

  四为丛书之部,百种始终大丛书宜尽购;

  五为文学之部,诗古文辞、曲类,有文学趣味者。从中我们看出,包括文史哲、游记等多个方面,只要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对象的内容,均可纳入国学的范围之内,因而国学在大范围上仍然脱离不开中国大学术圈的内容。

  持此观点的学者众多,成为一种代表性观点,时至今日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1906年,章太炎发起国学讲习会,9月《民报》上发表了署名为国学讲习会发起人的《国学讲习会序》,此文明确表达了所讲国学内容为“一中国语言、文字、制作之原。一典制度所以设施之旨趣。以古来人物迹之可谓法式者”。同年,为崛起国学、发扬国光,章氏又设国学振起社,主讲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宋明理学和中国历史,二者均体现出章氏所主张之国学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内容。30年代前后,钱穆在《国学概论》一书的体系分配中,亦是根据“每一时代叙述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阐发。”通过历数中国古典学术脉络来表达国学,发映出其所阐释的国学仍离不开中国古典学术的内容。不仅如此,汪震、王正己在《国学大纲》中认为“国学为中国固有之学问,盖指我国欧学东来以前之学也”

  ;

  蔡尚思在1931年出版的《中国学术大纲》中概括更为全面“国是一国,学是学术,国学便是一国的学术。其在中国,就叫做中国的学术。既然叫做中国的学术,那就无所不包了。既然无所不包,那就无所偏畸了”,“中国的固有文化,都不能出此国学二字范围。”

  2.传统儒学。儒学是中国古代学术体系的核心和王者,因此也有观点将国学等同于儒学。近代倡国学先行者邓实在1905年到1907年集中撰写了多篇文章集中介绍了国学,其中详梳了儒学发展史,在他看来所谓国学即“汉以后神州之学术,在乎儒者之一家而已。儒者之学术,其大者在乎六经而已”,“大抵以儒家为质干,以六经为范围,舍儒以外无所谓学问,舍六经以外无所谓诗书”,可以看出邓实对儒学作为国学之本的认同。以儒学为国学的风气曾一度弥漫学界,民国初年,刊登于《甲寅》杂志的《国学》一文中痛斥此风,其言:“愚以为近日言国学专尚儒术,则名实不称,言民德专尚儒术,则奔走之风炽,二者皆洪水猛兽”,并认同章太炎、刘师培、黄节之《国粹学报》、朱孔彰之国学社“不专宗孔学,是为名实相称”,以此可以看出时之学术界有以儒学为国学的氛围,这既是中国传统所致,又可能受社会政治氛围影响。

  3.国学即国故学。胡适先生以持此说而闻名,他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传播了这个有名的论点,他指出:“‘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

  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并提出了扩充国学研究领域的治学方法,“包括上下四千年的过去文化,打破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认清‘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国故运动渐成学术界大势之时,刘师培、黄侃等人成立“国故社”,其社刊《国故》也明确提出“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实际上与胡氏所持观点大抵相同,即以“国故”代为国学。

  但是以国故为国学也引起不少人的反对,曹聚仁对胡适以“国学”为“国故学”的简称就表示反对,认为“胡氏之说,殆迁就俗称而为之曲解耳,疑知‘国故’二字之重心在‘故’,与‘故’乃知所研究值对象为过去文化思想之疆石”,“愚以为国故学,必当成为‘国故学’,绝无可省之理”。吴文琪指出“近人往往把国故学声省称为国学,于是便引起了许多可笑的误会……所以我们证明定义,应当称为‘国故学’,不应当称为‘国学’”,国故的学问只包括考订学、文字学、校勘学、训诂学,“严格来讲,只有以上这几种学问,才是纯粹的国故学”。

  4.以文学或文字学为重。中国古代留下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文学为国学也是近代以来部分学者所持的一种观点。南社是近代有名的以文学为核心和武器的学人团体,以“操南音不忘其旧”的南社自创立始就确立了文化救国的目标,其发起人高旭在创立时曾说:“中国国学之尤为可贵者,端推文学”。除此之外,邵祖平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国学导读》中亦指出“国学者,国文学而已”。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表达的鲜明符号,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就读时亦在《论振兴国学》一文中倡导国粹之重在文字,他说:“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这,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

  5.以史学研究为主。国学以史学体系为主,见于提倡整理国故的胡适先生,他认为理想中的国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即“中国文化史:1、民族史2、语言文字史3、经济史4、政治史5、国际交通史6、思想学术史7、宗教史8、文艺史9、风俗史10、制度史”。并且极其强调了研究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历史的观念是“研究国故方法的起点,是‘开宗明义’第一章”,是否有研究国故的兴趣在于是否对历史存在兴趣。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也曾提出“国学是什么?是中国的历史,是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

  6.以六艺统摄诸学。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在《楷定国学名义》一文中认为以国学代替中国固有之学术名、用以区别外国学术并不适当,他提出“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改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在他看来,六艺之诗、书、礼、易、乐、春秋均是孔子之教,也是一切学术源泉,其余都是六艺的支流旁系,具体来说诸子、四部,甚至西来学术均统于六艺,六艺统摄于一心。此之区别于其他学者对国学的看法,是为独树一帜。

  以上诸多观点,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上阐释国学,均是对国学近代概念探索的有益尝试,在诸位学者的努力下,在学术界长期的讨论辨别中,逐步使国学发展成为几乎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思想文化无所不包的博大体系。从时代环境来说,国学自在近代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救国的政治色彩,因此在近代外患不断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国学概念的持续讨论,也使得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诸学人振兴中国文化、重塑国人民族自信的学术救国途径和爱国情感表达。

  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灿烂文明的传承。以前的读书人学的是四书五经,后来国学渐渐被我们淡忘。直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学小名士》等的热播,国学再一次被我们所认可。国学博大精深,但却老少皆宜。小孩子背诵《弟子规》朗朗上口;

  青年人品味《论语》,学会为人处事;

  老年人重拾《中庸》,心态平和。

  这学期,我参与了学校唐老师有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从而对国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在平常教学中渗透国学。实践出真知。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也将国学进行到底,感觉到孩子们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国学底蕴渐渐深厚了。

  一、诵读经典,朗朗上口

  本学期,我从三方面贯穿国学经典诵读。首先是阅读课,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由于孩子们刚开始学拼音,并且不识字,于是我打消了让孩子们去学校图书室的念头。学习什么呢?语文书上的儿歌在语文课上会学,我再教就有点重复教学的意思了,所以我决定从经典国学入手。首先是《三字经》,三个字,朗朗上口,讲述了尽孝、学习、知识各方面的事情。每节课学习两小节,我带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观看视频,跟着拍手读。我稍作解释,学生讲关于《三字经》的故事。放学回去后巩固背诵,每个同学都发到才艺秀上。第二节课请学生上来展示背诵内容。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积极去背,争先展示,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对于自己班中的孩子,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整好队,班长起头,孩子们边背《三字经》边走出校园,我看到在外面等待接孩子的家长脸上溢出了笑容。孩子们把每天所学的展示出来,像读儿歌,又像唱歌,多么欢乐和有趣啊!这不正是体现了“开开心心上学校,平平安安回到家”的理念吗!

  在学完我选择的部分《三字经》后,我决定排一个演出――集体诵读。我设计了队形,加上动作,让孩子们穿上古代学生的服装,一板一眼,这样就更加有趣了。孩子们仿佛穿越了年代,成了古代的小书童。在录像时,我没想到才学习半个学期的功夫,孩子们已经能背下《三字经》一大段了,从头至尾有20分钟。我为孩子们的进步而鼓掌!

  一年级一班的孩子本来纪律有些涣散,但是《三字经》教会了他们要有纪律性,要懂礼貌。孩子们在课下见到老师总会深深鞠一躬,用稚嫩的声音喊:“老师好!”我也听他们的其他任课教师反映,孩子们上课坐得越来越端正,回答问题也越来越有秩序了。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深感国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排演喜剧感受文化

  第二个方面是周四的社团活动――喜剧班。在练习基本功后,学生进行展示自己课下排演的国学小剧本。这学期我还给他们排演了一??大剧――《三字经传说剧本》。喜剧班共有44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参加,其中三、四个没有角色的学生也参与了课件制作组、服装组、配乐组和道具组。整个剧本有九幕,演出时长一个小时。孩子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洗礼,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剧从仓颉造字“人”讲起,一老者在“人”后面加上“人之初,性本善”,马上呈现的是人们摘果子互相给予的场景,故事从此拉开序幕。老者碰见田里的农夫后,来到镇上,又见到杂货店老板把拨浪鼓送给贫苦的孩子一幕,甚是欣慰。就在这时,胖二叔来追赶偷他烧饼的孩子们。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麟儿不小心撞倒了老者,站起来还不忘说声“对不起”。老者对胖二叔说:“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孩子嘛!”一幕幕衔接有序,孩子们从熟悉剧本到进行生动表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学的故事,从而更加体会到国学的魅力。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也想找找关于国学的剧本,寒假读点国学的书。”拓宽孩子的视野,将国学引申到课外,这不正是老师想要的吗!

  三、红领巾广播,传承文明

  第三方面是红领巾广播站。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播报。为了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我制订了不同的主题方案。针对三年级广播员,播报一周《弟子规》,告诉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广播时间是中午,有时候听到有的教室里传来了学生跟着齐背诵《弟子规》的声音。四年级的广播员,广播的主题是“国学经典诵读”,也正好迎合了我校一年一度的小星星艺术节――“国学朗诵比赛”。由广播员来朗诵国学经典,每天一首诗,这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无非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朗诵的兴趣。五年级的广播员,写一篇国学经典的读后感,或是谈谈对于《增广贤文》的感受。他们游刃有余,带领我们徜徉在国学的书海里。

  广播是一种媒介,它将文化进行传播,将国学精神进行传递,将情感进行表达。国学文化在校园传播,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正如上次在城南实验小学,我听到上、下课的铃声都是中国古诗词,这也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我们尽情在国学中汲取营养,在国学中成长和得到心灵的洗礼。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相信我们的学校会更加有文化底蕴,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会更加知礼懂礼,做一名有素养、懂礼貌的当代小学生。

  四、结语

  这学期,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国学进行渗透,学生感知到国学的魅力无穷。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将中国的国学发扬光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多地从兴趣方面引导。另外,将国学与社会接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等有益节目,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在校园艺术节中也举行国学小课堂比赛。今日我以国学为荣,将来中国以我为荣!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关于国学的论文最新》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我自身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方面,让我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都是中国共产党给我带来的改变。以下就是爱学范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2年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有泪,有欢,有苦真乃五味具全了。军训让我们洗涤去许多的酸甜苦辣,愿意记得这些军训中的生活将是我们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一新生军训心得总结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生年终工作总结篇1  在一年医疗工作中,我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

    现在大学生几乎都有过出去实习过的经历,实习就像我们大一时的军训一样,是每个人必须都要有的经历,这就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也非常重视实习。终于找到可以实习的机会了,是在一家保险公司实习,这已经是

    法学专业求职信集锦15篇时间过得飞快,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马上就要到来,这时候需要开始写求职信了哦。那么如何写求职信才简练、明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求职信,欢迎大家分享。法学专业求职信1尊敬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教育关怀是西方的教育&rdquo这个词的起源是指“ldquo导出&rdqu

    在这一学期中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美好的,精彩的阶段。经历了青春的酸,甜,苦,辣,你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正能量的作文600字【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

    炎炎夏日,溺水是死神向青少年掷出的一柄利剑,挡住这柄剑,需要政府,家长以及我们自己齐心协力才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不能有半点轻率,让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艳丽多姿!520作文网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27篇)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篇1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总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广场中心由999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设而成,红色理石的外围是黄色大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