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各种各样的纸
在观察教室环境时,幼儿发现教室里很多布置的材料都是纸做的,各种纸都不一样,于是对纸的名称就产生了兴趣,大家就开始了对纸的收集:刘蕾妈妈特地去文化用品商店买来了各种各样的纸(牛皮纸、宣纸、玻璃纸、宣传纸、皱纸、打印纸、手工纸、过滤纸、瓦楞纸,吹塑纸等),我们将各种纸都贴在“探索墙”上,并标明名称,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触摸这些纸。
第二阶段:纸的不同作用
纸可以做成很多东西,到底有哪些呢?幼儿带来了他们自己收集的纸做的东西:牛奶盒、通讯录、名片、一次性杯子、报纸、书、尿片等。
第三阶段:纸的不同特性
为什么文件带要用牛皮纸做,不能用宣纸做呢?用宣纸装东西会怎么样呢?于是,我就用宣纸做了一个文件带,开始了小实验:将同样的东西同时、分别装进用牛皮纸和宣纸做的文件带中,很快,宣纸做的文件带就破了。这就证明了由于牛皮纸比较牢,所以会用它来做文件带。
各种纸各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开始思考通过哪些实验来了解纸的特性。我没有给幼儿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幼儿想了解什么,就去做哪方面的实验。最后决定4个实验:透水性、可撕性、****性、吸墨性。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实验,实验后再进行集体交流。
在实验中,每个幼儿都认真的做着实验:“透水性”,他们选择了厕所作为实验地点,利用水斗来浸湿纸片:“可撕性”,他们就做在地毯上,围成一圈,把纸集中在当中,遇到难撕的纸就给同伴撕撕试试,大家都觉得难撕,就认为这种纸是属于难撕的那种。“****性”,他们在教室、阳台的各个角落,用纸蒙着眼睛看东西。“吸墨性”,他们在桌上铺着报纸,穿起了“反穿衣”,防止墨汁溅到身上。
第四阶段:纸是怎么做的
一天,仇毅辰带来了一个消息:我们可以自己制作纸。幼儿都非常感兴趣,要求我准备材料。尽管我知道小班幼儿制作纸有难度,但我仍然想让他们试一试,于是,我们就按照仇毅辰的方法开始行动了。我们在周四就将纸撕成碎片,浸泡在水里。(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女孩明显比男孩有耐心,撕出的纸片比较小。李轮家心急,就把纸揉成小团扔水里,最后,大家一起再检查,看看水里的纸片是否都撕碎了。)
周五,水里的纸都浸泡的有些烂了,我们再经过过滤——压平——烘干的过程进行再造纸。尽管最后没有制作成功,孩子们有些沮丧,我仍然鼓励他们,大家一起想一想,为什么会不成功?讨论得出结论:
1、浸泡的时间还不够长。
2、过滤网不够密。
3、可能更好的方法(例如再加些浆糊)。
在多次的实验中,纸与幼儿更贴近了,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了纸的奥秘,也知道了纸的来之不易,也许会更珍惜纸资源。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