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与“大领导”和“大市场”相联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县积极推进农村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加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走上了促进农业和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一,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效与实践
截至目前,#县发展了52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成员4200余人,辐射农民1.6万人,占农村户数的58%,涉及4大主导产业10个项目,其中食用菌协会26个,烤烟、白瓜等经济作物协会8个,葱、韭菜、果树等果蔬协会9个,猪、牛、羊、蜂等养殖协会7个。XX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6.7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4%。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收2.1亿元,家庭平均收入7500元,人均收入1980元,有效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加强支持服务,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诞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些农民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一些小规模的协会,以技术和协作为纽带,对农产品进行小规模管理。受交通、信息、技术和服务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投入产出效益低,市场销售差。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的自助组织,以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县委、县政府顺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及时下发了《# #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给予信贷支持,多次组织典型代表到村里讲话,推动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建立。#镇食用菌协会成立较早,但过去由于人员不足,力量薄弱,在引进项目和更新技术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支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集资1800万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经销市场,有效推动了# #镇黑木耳协会的快速发展。协会在产销过程中,以黑木耳野菜批发市场为舞台,为农民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生产资料采购、统一的价格销售,既整合了品牌,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家庭”和“源动力”。
2.加强信息引导,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水平。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应注重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服务。附属科研机构,广泛培训。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建立技术合作,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成员的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商业理念。在XX,共举办了56个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有38,700名学员。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引进培育38个新品种、18项新技术,建设35个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完善信息网络,促进科技更新。在该县的102个行政村中,已安装了73个“村村通”,包括71个村级设施和2个镇经济管理站。总装机量占村庄总数的71.6%,占信号覆盖村庄的100%;免费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50台微型计算机,占村庄总数的50%;开辟“致富之友”农业频道,整合农业电视电话服务,实现“电电合一”,分阶段、分步骤跟踪解决农业生产1400多项技术难题。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县电视台播出了35个专题节目,有效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果树协会充分利用“村村通”学习推广果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使全镇水果产量从1999年的4300万斤增加到XX年的6500万斤,果农人均收入增加2300元;与日本果树协会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带动了果树科学栽培的快速发展。
3.创新培养模式,激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潜力。始终坚持“民办、民治、民享”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七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第一,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组织协调功能。由农业~合作发起,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协会或合作社,构建“一户为基地,千户存成规模,区域布局为基地,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了食用菌、果蔬、烤烟等县级产销协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将不同的经营实体结合起来,促进了销售公司与农户、农户与基地、市场的紧密联系,构建了市场多元化、特色基地、基地乃至农户内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二,大集团的扩张。是激活农民调整结构与大能人一起致富的源动力。支持种植、养殖、添加、运输、销售、服务农业的农村大户,率先组建专业协会,将农民的“关注”和“兴奋”引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主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镇东方红村的财主#,针对农民养殖细菌投资大、风险高的情况,投资40万成立了液体菌包厂,进行了细菌工厂化集中养殖,以每袋0.9元的低价卖给会员。XX共生产51万包,全部销售一空,实现了“双赢”。第三,村组和农民团结。在村集体领导下,吸收村内及周边从事同一行业的农民成立协会或合作社。通过成立协会,将农民聚集在一起经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规避了市场风险,产品质量和效率逐年提高。#镇水稻年产量约2.3万吨。针对农民卖米难的问题,#村米专业协会以会员入股的形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申请“小江南”品牌A级米绿色标识,实现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四个统一”,每斤价格比原来提高0.2元。在俄罗斯,经常开放市场,开放合作型大学基地。农业科研机构要与农业合作,发展主导产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衔接、依托、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村葱协会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协会负责从日本引进和推广Kamuyi、Fuxing等新品种。东北农业大学定期派遣专家教授对洋葱农进行培训和指导。洋葱面积从XX年的260亩迅速扩大到今年的4000亩,年产量1.6万吨,全部出口俄罗斯,成为知名的外向型特色农业一流村。五是加工企业带动。不断建立和完善行业内新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单纯销售原材料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土地、原材料、工厂工作等形式吸引农民参与分红,从单纯的贸易关系转变为合伙关系;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首付、二次结算等措施回馈基地和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01家,年加工、仓储、包装、销售果蔬等农副产品50万件
吨,龙头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带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成为全县农产品搏击市场的中坚力量。第六,流通市场挂钩。流通决定生产,销售决定效率,搞活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实行“市场+农户(企业)”机制,积极组织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经常打破传统的农产品蓝卖生产销售模式。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将聚集民间资本2200万元,打造一个年销售额2万吨、销售额8亿元的黑木耳野菜批发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场。干部带头以身作则,自担风险建设园区,是带领群众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实施“园区+农户”机制,彻底打破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习惯和观念,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引进、示范、培育和推广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促进农产品高产高效。近年来,沿线、沿江、沿边建立了4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了科技成果配套集聚,促进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
4.规范经营管理确保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合作的认识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的主动性,导致合作范围较小,许多农村合作组织仍处于摇摆不定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具体操作上,做到了“两个规一个完善”。第一,规范政府行为。坚持发扬民间组织、让位行政管理的原则,经过初期的直接扶持,逐步向引导引导为主转变,逐步增强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设立各级理事会和监督员,充分发挥农民成员的主体作用,增加他们的发言权;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进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和专家参与治理,提高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使专业合作组织都做到“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第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障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渡川亚麻厂组织农民用土地入股,每年与农民签订技术服务和产品购买合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形成了利益对等的信用载体。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组织配合不规连接链脆弱。组织与其成员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契约约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坏、好、坏的松散状态。
二是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有序管理。大多数合作组织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董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健全,成员素质不高。他们只凭经验和精力工作,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不强,影响整体功能。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不高。大部分合作组织都没有成立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他们提供加工、仓储、运输等配套服务的能力较弱,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升级发展的要求。
三.对策和建议
围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卖难”,坚持“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增收”,继续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大专业群、村专业队、镇合作公司、县合作群、行业专业协会”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和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第一,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和“村村通”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介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和内涵,提高农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比较,农民可以消除“与自己无关”的想法,实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利益。二是优化政策。?Html> /> ->相关法律,划清归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登记,避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第二,规范操作。初期由政府参与发起、组织、协调,协会正常运行后逐步退出,会员按照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引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完善会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收益分配机制。
3.多元化合作,灵活参与创作。针对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与农民缺乏合作能力和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应利用农村现有的组织资源,走多元化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的道路。一是由经济技术部门牵头。鼓励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技术、资产和营销网络优势,成立技术推广股份公司,鼓励科技人员入股创办实体,建设或联合建设黑木耳、洋葱等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聚集科技力量,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壮大,推动其真正成为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第二,有能力的人带头创业。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户快速成长,引导大户成立行业协会、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信息的联盟。支持大型专业经营者、经济联合体、具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技术人员或专业技术干部带头带头带头,带动更多农民投入专业生产。以县食用菌协会现有资源为基础,以黑木耳育种推广专家毕德金开发的系列菌种和技术信誉为投资主体,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共同组建民营食用菌研究所,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无偿和有偿服务,实现民营化、市场化和实体化,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第三,农民集体联合经营。积极倡导村农共建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建立和发展行业协会、经济实体和农产品购销网络,鼓励农民打破地区和行业限制,积极向广泛、多层次拓展,努力构建“联合闯市场、合作促家园”的发展格局。第四,建立龙头企业。引导更多有实力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配套合作组织与建设产品基地紧密结合,提高木耳加工集团、吉利集团等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联度,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建立企业与农民的互利合作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城市与农民的链条作用,尽快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多重增值,让农民分享各种产业链的利润。
4.创新服务,积极提升组织领导力。认真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整合、协调、指导和服务。第一,坚持“尊重~”的原则。明确界定农民在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保障农民自由出入、互助合作,为成员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服务,积极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在参与过程中真正获得利益。第二,切实加强引导。实行领导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经济实体挂钩制度,切实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参与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和交易会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做好典型示范。支持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向其他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典型合作组织,通过辐射带动更多农民致富。第四,遵循市场规律。突出优势产业,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发展后规边发展边规以标准化促发展,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