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汇总7篇)。
这篇“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文章非常有价值,爱学范文网编辑建议你不要错过。对于教授学生,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而对于写教案和课件,老师也有一定的经验。教案和课件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需要重视。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篇1】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药品的取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 氧气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二、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化学基本概念3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
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课题2分子和原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课题3水的净化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二、教学难点: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重点: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
课题1原子的构成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题2 元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②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③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课题2燃料和热量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
环节二:应用科学探究流程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过渡】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收到了这样一份礼物(展示蜡烛)。人们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让我们从身边熟悉的物质蜡烛入手,应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来了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化学内涵,
板书:
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蜡烛前:
【布置任务】请观察蜡烛并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蜡烛的信息?
【引导】将学生所提到的性质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
【强调】研究物质要关注物质的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就应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来探究蜡烛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
探究1:蜡烛的溶解性(板书)
【布置任务】如何研究蜡烛在水中的溶解性呢?
【演示实验】切一段蜡烛,放入水中
【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强调】如何观察和描述现象(如何选择观察点,即预期现象)
点燃蜡烛时:
【布置任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尽可能全面地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熄灭蜡烛:
先请学生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并给出关于蜡烛燃烧时示范性的描述
【强调】研究物质时应该关注物质的变化
并由观察到的三层火焰结构引出新的问题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布置任务】应用探究流程对蜡烛火焰各层温度进行比较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过渡】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呢?
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布置任务】应用探究流程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你还需要老师提供哪些信息?
如何检验水(H2O)?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CO2)?
为什么要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玻璃片行不行?
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用玻璃片盖住烧杯?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拓展】蜡烛火焰中存在钻石颗粒
环节三:归纳总结,对探究实验的再认识
回顾:实验探究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小结:通过探究活动,在化学实验中应关注哪些方面?
环节四:作业
按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步骤和现象,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一: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否可以点燃?
实验二:探究如果蜡烛没有棉芯,是否可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篇7】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固体、液体的取用。
教学工具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
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
【小结】
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
作业:
课后小结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