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组织开展了X次主题班会,参与师生X余人次。同时,各学校、幼儿园大力开展光盘行动、量化评比和文明监督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通过校园小喇叭播报X期次,受益师生X余人次。
开展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一是抓实整改落实责任到人。结合我县净餐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短板,制定《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净餐馆专项行动整改工作方案》,实行城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二是加强曝光惩治、以案促改力度。对净餐馆专项行动中卫生条件不达标、从业人员无健康体检证明、未履行进货查验制度等问题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并将查处案件通过餐饮微信群进行公示。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X人次,发放相关宣传材料X余份,制作并发放餐饮店晨检、清洁消毒、废弃物流向、原料进货记录、学习培训记录五台账X余本,检查餐饮服务单位X余户次。立案查处X起,已结案X起,其中净餐馆X起,油烟直排X起,已交罚款X万元,发布案件公示X期。
(四)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冷链食品等餐饮安全保障。
一是加强冷链食品监督管理。督促辖区内冷链食品经营者户详细准确登记冷链食品摸排台账,认真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全面实现冷链食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共出动执法人员X人次,检查经营冷链食品超市X户次、冷链食品专卖店X户次、检查农贸市场X余个次;X户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户已完成对经营产品云智溯录入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冷链食品风险排查X机制,每周开展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以及冷链食品、进口水果及其经营环境现场采样工作,每月对全县所有冷链食品经营户进行X次现场检查采样全覆盖工作,全面排查冷链食品、经营环境、从业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污染风险,累计检查冷链食品经营户X户次,开展冷链食品经营从业人员(人)核酸检测采样X份,运输人员采样X份,冷链食品及外包装、储存环境采样X份,农贸市场经营人员采样X份,检验结果均为阴性,无异常情况。此外,自X月以来,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纳入重点监测人群,每周开展X次餐饮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现已检测X万余人次。
(五)抓好突发应急处置,提升隐患风险排查能力。
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截至X年X月X日,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X起,报告病例X例(X例野生菌中毒病例),X例死亡病例。处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X起(野生菌中毒事件X起,农药污染食物中毒X起,其他事件X起)。
强化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集聚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强化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一事三报和一事三查制度,严格落实报告报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X县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X餐次,保障用餐人数X余人次。根据当前疫情形势,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格管控婚宴、定亲宴、满月宴、生日宴、店庆等聚集性活动;疫情平稳阶段建立集体聚餐督办通报机制,完成督办通报X期,X备案并进行现场指导集体聚餐X个;疫情反复期下发疫情期间集体聚餐相关要求文件X个,积极发动X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挨家挨户发放、签订、播放有关文件。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基层监管队伍人员、经费、设备投入不足,监管手段和技术支撑还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支撑薄弱、联动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餐饮业起点低,规模小,多数餐饮业难以达到量化分级管理评定要求,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方面存在困难。
(二)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全覆盖监管难度大,监管队伍专业素养亟待提升;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职能划转,工作总量增加与人员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
(三)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我县农村人口较多,群众居住分散,许多群众都有吃剁生、野生菌和饮用散装白酒等饮食习惯,近几年发生了多次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件,防控食物中毒工作还存在短板和漏洞,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普遍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农村自办宴席按规定办理申报备案和现场办席有漏洞。
(四)宣传引导教育亟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社会责任感不强,个别食品从业人员法治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规使用农(兽、渔)药种植养殖、生产食品掺杂使假、经营售卖走私冻品、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消费受众群体具有不确定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辨别、维权的宣传工作开展较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二)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力度,确保基层食品工作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督促各有关单位落实食品安全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责任;积极探索食安协调工作队伍、监管执法队伍、企业安全员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人员基础,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坚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深入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监管整治行动,增加抽检频次,关注小作坊生产加工环节,打击和取缔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规范白酒生产、流通销售及餐饮环节的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切实解决和消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规范宣传警示语,加强标签、说明书管理,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三无食品、假冒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加强部门协作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一方面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以及农村群众、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用好用活各类媒体,通过媒介公布双随机抽查结果、发布工作动态、宣传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全社会科普宣传,立足正面引导,逐步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及时查处群众投诉案件,选择一批典型食品违法典型案例,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形成警示效应。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