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课题中期报告分析 家校共育课题中期报告分析《城镇随迁子女家校合作习惯养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西苑小学课题组2016年3月,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课题中期报告分析 ,供大家参考。
家校共育课题中期报告分析
《城镇随迁子女家校合作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西苑小学课题组
2016年3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城镇随迁子女家校合作习惯养成策略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梁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梁平县县级重点课题”,2016年4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科研的新课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县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各级领导曾多次亲临,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前期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
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制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由我校小学高级教师陈晓红负责,高小红、冯光进、田冬梅、周丽、刘于均、刘兴武等参研。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并结合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的现实,制定了适合我校发展实际的研究策略:
1、本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有关教育理论为依据,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的实验,努力探索出“随迁子女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
2、创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习,构建家校联合,促使学生自制、自律,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3、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4、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积极影响,探索德育教育的工作模式。
5、课题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家校互动,校区合作,建立家长经验交流平台,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二)建设校园文化,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生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优势也在不断增强,但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参差不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教育误区,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家长们等,为此,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活动,指导家庭教育。主要内容有: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
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让家长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家长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良好习惯。
2、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
每学期,各个年级均要召开1—2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议,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习惯形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法,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理论支持。
3、以“班级QQ”、“班级微信”为平台,推进家校合作
通过建立“班级QQ”、“班级微信”,家长发表自己各自不同的教育观、教育经验及教训等,共同分享教育的酸甜苦辣,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搭建平台。通过平台,教师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情
况、学习情况,同时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4、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
每学期,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大家访”活动,家访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子女、特困家庭、残疾学生、行为偏差和学习后进生等,教师在家访中向这些学生家庭宣传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策略,特别是习惯养成策略,交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校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提高了整个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家庭教育间的良性循环。
(五)多途径促家校共育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聘任校外辅导员,每学期请他们来校作各种教育讲座。如请派出所教导员作“法制教育”讲座,请德育工作者作“青春期知识”讲座等。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观,观看学生文艺演出,参加主题队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感受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并参加教学评议。他们在对学校的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得到教育和熏陶,家长与学校的教育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前期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理论成果
1、撰写了《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及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研究之初,我们对随迁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点等,并召开了部分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撰写了《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及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2、制定了《家校合作习惯养成》各年段、各学科良好习惯培养指导手册
3、研究教师积极撰写了家校共育方面的论文和教育案例。如:
(二)实践成果
1、提高了教师素养
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研究实践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走大教育之路。教师们学习教科研理论,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2、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致力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好的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校园内逐渐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氛围。
3、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家长完善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对孩子行为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丰富了,也更加科学,家长的综合素质借助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随迁子女的习惯养成,但随迁子女变动大,如何让孩子的习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变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部分家长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家长如何有效的管理孩子,是学校和家长需共同思考的。
3、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达成目标共识,实现无缝对接,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四、后期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
后期研究工作重点和操作方法,主要针对本学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首先,加强课题研究组与教科所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联系,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争取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
2.其次,参研教师加强过程性资料的完善。主要包括: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专题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以及总结性资料,涉及到个人阶段性计划、个人阶段总结、论文、案例、调查研究、获奖证书等等。
3.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有学习、实践、研究的热情,能够参
与研究而就不要把研究当作负担。要有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找出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合作的精神,能够为课题组研究的课题不断深入努力做贡献。
4.在课题方案的引领下,参研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详细记录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结合在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完成相关研究资料。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进一步通过集体研究,整理前期研究成果,初步形成《家校合作习惯养成》课题研究论文、《家校合作习惯养成》校本管理经验总结案例等阶段成果,最终形成《城镇随迁子女家校合作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科研成果;进一步修订研究方案;明确后期研究重点和操作方法。
总之,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我们的认识和收获是零碎和片面的,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在教科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集中精力,在专题性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有更大的收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