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肾盂积水的金标准, 近年来本院采用微小切口治疗肾盂积水效果良好, 术后护理对于小儿肾积水的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2010~2014年本院对42例婴幼儿肾积水患儿采用微小切口治疗, 效果满意, 将护理的体会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微小切口治疗的肾积水均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 年龄1个月~3岁, 其中, 男20例, 女22例, 其中单侧37例, 双侧5例。36例为产前超声波发现, 生后随访无好转或有进行性增大, 发现腹部包块、不对称或腹部增大18例, 尿路感染5例。本组患儿年龄较小, 无腹疼为主诉患儿, 大多无临床症状。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微小切口肾盂成形术, 术后给予肾盂造瘘, 支架管和橡皮片肾周引流, 术后1~2 d无渗血、渗液拔出肾周引流片, 术后7~9 d拔出支架管, 术后10~12 d拔出肾造瘘。
2 结果
本组42例患儿均恢复好, 无术后尿路感染, 切口感染, 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并发症。
3 护理
3. 1 术前护理 患儿术前确诊需要查IVP及增强CT, 造影前需行碘海醇皮试, 皮试阴性后才能实施造影, 碘海醇造影使用量为2~3 ml/kg, 按照要求, 造影剂需快速推注, 由于造影剂黏稠, 推注较困难, 常规使用静脉留置四代套管针。IVP延迟拍片分别为术后5、10、30 min, 1、2 h, 对于显影较差的巨大肾盂积水有时需延长2~3 h拍片, 增强CT常为注射造影剂后30 min左右。推注造影剂后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一般情况, 观察有无皮疹出现, 一旦有过敏征象, 应及时处理。
3. 2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当天常规给予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护, 注意保暖。患儿麻醉为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 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儿, 应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压缩雾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虽然该手术为腹膜后手术, 对腹腔骚扰较小, 但患儿胃肠道恢复仍需2~3 d, 多数患儿需禁食1 d左右, 待胃肠功能回复后才能进行饮水或开奶。
3. 3 引流管护理 患儿麻醉清醒后常较为烦躁, 胃肠道未完全恢复时, 患儿需要禁食或仅仅饮水, 饥饿常会引起患儿剧烈哭闹和挣扎, 可引起肾盂保留造瘘管损伤肾盂及血尿, 可给予镇静剂, 出血较多患儿可给予酚磺乙胺止血。患儿安静后血尿即可自行消失。为避免造瘘管摩擦活动, 可使用不锈钢护架使腹部悬空, 避免与被褥接触。患儿年龄较小, 如哭闹烦躁剧烈患儿可给予约束带约束手脚, 避免在不注意情况下患儿拔掉或扭曲压迫造瘘管, 引起意外情况。对于造瘘管应牢靠固定于皮肤, 本组患儿中, 曾有一粗心家长在将患儿从床上抱起时不小心踩到了尿袋, 万幸的是尿管固定牢靠, 尿液引流袋自尿管连接部脱出, 未引起不良后果。本文采用的造瘘管为8~10 F硅胶气囊导管, 肾盂内有1 ml气囊, 同时造瘘管体外双层固定, 最大限度保证了造瘘管的牢靠固定。鼓励患儿多饮水, 尤其是夜间睡觉前, 以免肾脏分泌尿液少, 尿沉渣堵塞尿管。硅胶造瘘管引流效果好, 本组未发生造瘘管被血液尿液污染情况, 对于疑似引流管堵塞患儿可反复挤压造瘘管, 保证引流通畅。肾盂内放置造瘘管禁忌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即使疑似堵塞的肾造瘘管也要避免冲洗, 以免引起肾盂及肾周感染。本组曾有患儿术后疑似堵塞, 给予造瘘管挤压, 增加输液量, 改变体位, 更换引流袋, 堵塞问题均得到解决。每日记录小儿造瘘管和经膀胱排泄尿量, 尿液性质、性状, 每日无菌操作下更坏尿液引流袋。对于不喜欢饮水患儿, 给予静脉补充液体, 可以避免尿管的堵塞。
术后1~2 d, 由于肾周放置了橡皮引流片, 要严密观察渗出液量、性质, 辅料渗湿要及时更换, 一般术后1~2 d, 渗液量少即可拔出橡皮引流片, 输尿管支架管一般盘曲后结扎, 放置在辅料下方, 换药时应小心不要拔出。本组曾有支架管渗出尿液现象, 考虑为支架管不小心脱入肾盂内, 将支架管重新结扎或拔出即可解决。支架管的作用是支撑吻合口, 防止吻合口扭曲, 一般7~9 d即可拔出。肾盂造瘘管拔出时只要吸出造瘘管气囊内液体, 即可顺利拔出, 部分缝合较严紧时, 可能出现拔出较困难情况, 检查是否有气囊内残留液体, 反复抽吸气囊, 轻轻旋转, 造瘘管即可拔出。造瘘管拔出前应给予美兰实验, 将美兰自造瘘管注入肾盂, 夹闭造瘘管, 蓝色尿液很快就会经尿道排出, 部分肾盂较大且肾功能较差患儿可能需5~6 h, 夹闭肾造瘘管1~2 d, 观察患儿是否有排尿不通畅、发热、腰疼情况, 如无异常, 才可拔出造瘘管。
3. 4 切口护理 由于目前采用微小切口, 切口仅2 cm 左右, 术后切口疝很少遇到[1]。但仍需教育患儿避免剧烈哭闹, 以防切口疝的发生, 虽然切口为皮内缝合, 但由于切口内引流管道较多, 仍需避免切口感染。拔出造瘘管后, 由于造瘘管口径大, 部分患儿可能会有尿液渗出情况, 让患儿保持切口处于身体上方, 1 d后, 造瘘口即可愈合。
3. 5 术后应观察患儿排尿情况。注意是否有发热、尿液浑浊等泌尿系感染情况, 一般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波, 观察是否有肾盂增大、肾实质变薄的情况, 术后半年可考虑查CT或IVP, 多数患儿会有肾盂明显缩小, 肾实质明显变厚的变化, 表示吻合口通畅, 肾积水治愈。术后复查肾盂内仍有积水, 不应该视为肾积水复发。
4 小结
小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积水预后良好,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左右[2], 但术后由于管道较多, 婴幼儿认知及配合能力差, 术后护理难度较大, 尤其是肾造瘘管, 术后治疗和护理不当, 有堵塞、出血及脱出的可能性。及时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诊疗、护理及恢复情况, 熟悉尿管引流情况及拔出指证, 消除家长的疑虑。通过术后精心治疗与专业的护理, 本组患儿均获得治愈, 无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黄澄如.小儿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86-96.
[2]景登攀, 张根岭, 孙曼丽, 等.微创小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12):1136-1137.
[收稿日期:2014-11-2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