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规矩遇上 当老规矩遇上新潮流三篇
当老规矩遇上 当老规矩遇上新潮流一
提到“老规矩”,现代的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我们渐渐淡忘.但“老规矩”其实并不是迂腐无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条规矩都是无数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道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节,是一种尊敬长辈的表现,也是为了不让长辈担心自己出什么事情.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要随便动别人家的东西,也是从小就要让小孩子懂得的礼仪.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爸妈宠着,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就经常会翻主人家的东西,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主人碍于面子肯定不会说孩子,但心里肯定会觉得这个小孩不懂事,同时也会觉得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老人经常跟我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要正直.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韩国,也有很多“老规矩”.比如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长辈开始吃饭后,晚辈才能开始.这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今一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这一类现象也越来越多,完全没有了“长幼有序”的观念.
再比如晚辈向长辈敬酒时,晚辈要将杯举得低于长辈的杯子,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就是失礼,晚辈还应该背脸并将双手举杯而饮.现在的职场当中,下级向上级敬酒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这些礼仪.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老规矩”看起来麻烦死板,但它们蕴藏的含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礼仪.孔子说“不知礼,无一礼也”.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准则是不应该忘却的,否则我们和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礼仪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的“老规矩”看起来是有些繁琐和死板,但这不是我们应该抛弃它们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开动头脑,想想怎么把这些“老规矩”变成这个时代的“新潮流”,让这些宝贵的智慧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当老规矩遇上 当老规矩遇上新潮流二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更替,我们就应该肩负起开创新世界的责任,老规矩还能不能站得住脚,就得看新实际了。
近的来说,学习上的老规矩,面临新实际,随着革命潮流而去了。老规矩,学习就是按时上课,按时下课,就那点时间,定的死死的。而妇孺皆知的是,就那点读书时间,哪能上考场呢?上考场需要充足的准备,在学习基础上求越扎实越好,学识越渊博越好。在这个应试化的实际下,按时上下课学习远远不够。我们的自习课还只有晚上拿两个半小时吗?不,老规矩早该被打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自习课,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其实我们学生,就是打破这老规矩的,革命者!
远的来说,工业革命就是一大例子。珍妮纺纱机,慢慢的被新的纺纱机取代,这是爱创新的人们思维开放的成果,他们用新的纺纱机器,结束了老的生产方式。也是在新实际下,旧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也只有新的生产方式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老的生产方式就像老规矩一样,是用来革新的。
可以这么说,老规矩遇上新实际,它必然会受到冲击,也必然会有所舍弃。在这一点上,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老规矩有老规矩的可行性,新实际有新实际的时代性,在老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好的创新。牛顿成就非凡,他却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孔子的规矩礼仪理论千年前就已经诞生,而现在还风靡全球。这一切,都证明了老规矩不能被完全否定。
这几天的金鹰电视艺术节也恰好迎合了这一点,在这个新的时代或许电视已经不是第一艺术样式了,但是电视应该被遗弃吗?没有第一,还有第二,没有第二,还有第三。无论怎样,电视还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努力地把人们还看重的那一部分发展好,那么,艺术就是永垂不朽的,老规矩也是一样,老规矩的精华,一样能永垂不朽!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力量,应该努力尝试着去开创新世界,这条路一定是曲折的,坎坷的,梵高的艺术或许是很大的革新,但是他的悲剧也广为人知。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不放弃的去做,梵高的坚持,我们的榜样。我们只要迎合新实际去改变老规矩,创新性的成功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当老规矩遇上新实际,我们不抛弃老规矩,不脱离新实际。我们就是坐在开创新世界的列车上了。
当老规矩遇上 当老规矩遇上新潮流三
提起老规矩,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胡同里北京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保守思想,而是令人心驰神往、快意恩仇的潇洒江湖,每位武林大侠在放荡不羁的同时却也坚守着最为基本的江湖规矩,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十八般武艺怎样升级换代,总有些雷打不动的规矩被代代传承了下来,尤其是在那些金戈铁马的战乱年代,不同道上的人约定俗成的法度总是标量着生与死的底线。而到了太平盛世,老规矩也被传承了下来,作为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准则,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成为了整个社会所信奉的道德底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所谓的“老规矩”成为了时下年轻人眼中迂腐顽固的过气产物,逐渐被人遗忘。前一阵子央视播放“家风是什么”这一栏目,却不忘重新对这三个看起来刻板的字眼做了全新的注解,抛却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繁文缛节,更多了一份对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意味。正能量是满满的,可是现实有剪辑过的电视画面表现得如此美好么?
这令我不免联想起电影《老炮儿》里六爷对于老规矩的一次次重申,看到了在万变的时代里不变的信仰。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六爷固执地讲究打招呼的称谓和碰杯的礼仪这些表面功夫,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直坚守着做人的原则,例如路遇轻生之人,他会义愤填膺地批评起哄凑热闹的人群;又例如虽然深知自己是一介草民愣是不畏权势向中纪委检举高官,那是因为他不仅拥有对于生命的尊重,更是有着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判断。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位老北京对江湖上老的规矩道义的坚守。
然而人心不古,比起道义,现实利益的权重更大。在这帮老炮儿小的时候,即便是打架看重的都是兄弟义气,讲究的是情与理。反观如今,聪明人都学会了于无形处置人死地,然后攀至欲望的巅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场景不再,对人进行生杀予夺的工具也变成了金钱和权力。这再也不是当年这些老玩闹们闯荡过的江湖,意气风发的他们如今已是两鬓苍苍,风起云涌后江山虽在,但统治者早已换了一副伪善的面目。老规矩,无非混杂着一点对于人心的敬畏和蛮力的比拼,现在的规矩,更多的构架在利益的博弈中。残酷的新世道上,不守规矩才是真正的规矩,所谓的老规矩像是戒律清规,让抱持着老规矩的人成了食肉者眼中的笑话。
如此看来,老规矩的旧事重提就像是当年尊古卑今的孔子怀揣着赤诚之心向天下宣扬周礼,不合时宜却满怀热情。但若只是恋旧的情怀又怎能为人们打捞回缺失的精神依靠,讨要回曾经质朴简单的世道呢?意义又何在?
老规矩像是具体而细致的条条框框,对当下多元的价值观的适应度是不足的。它只是在用生硬的细则召唤人们进行单纯的价值判断,略显苛刻,定会受到时代浪涛的冲击。但老规矩的不招待见也凸显出两代人观念的交锋,两个时代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又能怪罪谁呢?物质生活的迅猛进步和文化建设的滞后所带来的社会病症才是背后的主因。年轻人多半带着满腔热血却不得不被现实的冷水浇得一身狼狈。被当头棒喝的他们当然会全然否定不懂变通的老规矩之意义,妄图重新洗牌,虽说他们也对现有的制度不断加以诟病,却只能心有不甘地臣服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如果说网络上对于上位者此起彼伏的骂声,代表了今天的青年人对个人权利和财富分配不均的不满,那么某些灰色地带的潜规则可以解读为是对王法的蔑视。这使得本就失意的青年们对于社会阶层的固化显得无望。那么,今天临危受命、试图卷土重来的老规矩是否正是在呼唤一种重构新世道的可能性?但问题是,那种建立在旧秩序之上的旧规则,又能多大程度上解决当务之急?
从积极的角度看,由于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老规矩的重现或许可以满足年轻人对于遥远的纯真年代的诗意想象,以及引发自省意识。至少老规矩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经得起时间的磨砺,也能让我们窥得善与恶的本真模样。正如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所说:“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见风使舵、迎合世事是明哲保身之人的本能,老规矩最难能可贵之处便是用最纯真的方式提醒我们勿忘初心。但一味提倡遵守老规矩,顶多是让我们重新回归保守,并不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传统的精髓,更别提传承老规矩的内涵与精神。这是对彼岸的无知,也是对当下的自欺。曾经的谆谆教诲可以批判当下浮躁的社会习气,但也不能成为我们生搬硬套的借口,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来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秩序。父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经验可以成为新生代的参考书,但却不是这个时代的满意答卷。
老规矩永不死,只是渐凋零,我们无须为之惋惜,因为在这个充满机遇和陷阱的世道,没有完美的规则。镜头回到电影中具有魔幻现实色彩的那一幕,在六爷最后的征程中,他悠然地蹬着自行车,与那只逃窜出来的鸵鸟奔向自由。这个象征着个人身份地位的另类宠物,奔逃出了四合院围拢的笼子,结局无疑被人俘获在现代化的高速路上。这命运就像那位倔强的六爷一样,为了挣脱新规矩的桎梏,维护老规矩的威严,他不惜赌上所有的尊严踏上最后的战场,在辽旷的冰湖上,仰天长啸。当他决定不再孑然隐居于北京后海的院子,凭一己之力孤军奋战,就注定逃不过劫数。我想起鲁迅的“拿来主义”,老规矩无论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都取决于“新宅主”的态度。毋庸置疑,新规矩终究会代替老规矩,但老规矩是否会在新世道的威慑下彻底溃败,我看,未必
满分作文,老规矩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