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重重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95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本文从高校德育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高校德育原则、课程设置创新时方面入手进行论证研究,探讨大学生高校德育课程如何设置才适合教育主体,才适应当下环境,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多元化 “95后”大学生 高校德育 课程设置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分配制度的调整、信息更替的加剧、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相应改变。“95后”正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信息超载与知识爆炸、知识碎片化与学习惰性化愈演愈烈,要想在动荡分化、变革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求新求变,开拓进取,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核心主义价值观,这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但目前高校德育的一些简单化倾向,却成为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应予警惕西方文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地球村”的构建进一步加强。西方文化来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传统观念。“95后”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一定程度受着西方“自由主义”、“唯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学德育的重点课题之一。
2.课程设置。
高校德育岂能简单化?中国光明网,2013.1.15.
田丽.美育在理工科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之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10.3.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