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与中考改革直接相关的初中、高中校长,各位是怎么理解《指导意见》的?
朱一峰:作为高中校长,我感觉《指导意见》的颁布,切中当下中考要害,长期以来困扰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乃至学生一生成长的许多难题,均有所突破,这是《指导意见》最大的亮点。《指导意见》的出台,必将促使初中教育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大幅减少不少地区、学校肆意剪裁课程、课时的情况。《指导意见》在中考科目数、文理选科等方面,包括在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与即将普遍推开的新高考方案有机对接,使中学教育的六年形成一个培养体系,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与核心素养提高,也将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的中学发展趋势相一致,为国家未来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孙延宾:《指导意见》公布之前,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文件,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已经在上海、浙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改革得到了各界的普遍认同。为了实现由大学到高中、由高中到初中的有序衔接,保证大学考试招生工作的稳妥推进,中考改革也必须全面、及时地推进。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必须慎之又慎。有了国家政策的要求,有了大学考试招生制度的先行试点,加上各地多年的探索,推进中考考试制度改革水到渠成。
李晨松:首先从文件名称来看,《指导意见》是“部颁文件”,要认识其高度与地位。其次是《指导意见》给各级教育部门指出了方向。再其次看核心,是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出台的,这样,初中、高中阶段的考试招生就实现了有机衔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新方案的出台是必然的,一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评价标准,唯分数论;考试内容,机械僵化;招生制度,违规不公。二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三期叠加”,教育是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必须要发展教育,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的创新型人才。
姜波:作为“国家层面”的“中考改革新方案”,可以说是史上力度最大的“指挥棒转向”,其核心举措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例如,“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势必引导与改变学生与学校“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确保了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同时为高中阶段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与“中招适度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某种程度上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手段。“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层面对“考试科目”变革与“加分项目减少”具有现实的、有力的“中和作用”。总之,《指导意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与选择性,但对于学校与教师来说意味着一次挑战。
熊图胜:《指导意见》一是能带动校长、教师在育人理念上的进步;二是将学生优点、特长再放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得到最好的发展;三是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都有益处。
柳海芳:《指导意见》的发布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最大程度兼顾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中去;有利于改变个别学生因弱势学科而影响总体成绩的状况;有利于有优势学科的学生提升总体成绩;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脱颖而出。《指导意见》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成长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使竞争更趋公平。
记者:联系您所在学校的实际,您认为《指导意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会带来哪些影响?
朱一峰:《指导意见》的颁布,将会对我们的高中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以为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后的学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旧的中考制度下,不少地区的中考,只考查学生所谓“主科”的成绩,而对所谓的“副科”的发展状况没有考核,这导致在高中阶段,才发现学生在所谓的“副科”上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这种后果也让高校的相关专业发展深受其害。二是从初中阶段就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并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起到推进剂作用。三是《指导意见》中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的要求和实施,是对高中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一次考验,同时,也让初三学生第一次亲身体会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是对其主人翁与民主意识的一次启蒙。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校对自主招生工作的把握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孙延宾:第一,《指导意见》的公布和逐步实施,将加速推动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公布之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公布并且有序推进。有的高中学校积极参与改革,或根据改革精神主动探索。但也有学校消极等待,被动应对。《指导意见》的公布,既可鼓励那些先行进行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学校继续探索,又可推动那些消极被动的学校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从而加快从大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初中的整个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第二,我们学校所在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已经先行试点了《指导意见》中的部分内容,如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录取考试两考合一、中考成绩用等级方式呈现、体育学科成绩计入中考成绩、综合素质成绩不合格高中不予录取等。这些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指导意见》公布后,对学校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考试科目的改变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调整课程设置;等级呈现成绩和综合素质纳入录取标准,要求高中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允许学生部分选择中考计分科目,要求高中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高中学校的师资结构和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都要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指导意见》提出,要“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有利于遏制部分重点中学违规掐尖招生,为各学校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李晨松:影响体现在:需要学校整体设置课程,关注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开足开齐所有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关注跨学科融合。课程满足分类、分层、分级的需要。其实质就是学校如何真正贯彻执行《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结合校情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课程。
对于教师,原来的“副科”地位提高,全学科成为中考科目,教师间的不均衡被打破了,有利于所有教师的发展,无形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关注课内与课外,要关注生活与学科联系,要关注学科融合与整合,要关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面对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更好地理解把握政策,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帮助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教师面对家长,要帮助其了解新政策,家校联合促进学生成长。
姜波:我所在的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学生构成比较特殊:80%是黎族,95%享受政府“贫困补贴”,11%是孤儿、残疾儿童(含智残),95%寄宿。因此,我校是典型的“西部、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与特殊教育”的学校。
结合区域现实,宏观上《指导意见》对推动学校管理与教师成长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与保障。微观操作上,《指导意见》会对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新农民培养校本课程建设、低结构化教学、增值性过程性评价等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但变革进程需要时间,效果可能需要等待。
熊图胜: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师角色需要转变。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转变。要关注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要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三是要协调学科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要坚持“宽”和“活”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政治、历史等原来非考试科目的质量提升。四是学生评价机制需要转变,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五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好地落实减负提質增效政策。
柳海芳: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学校将接受学生全面发展的挑战:一是从模板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二是从纯智商培养到智商、情商和情怀的培养,三是从纯成绩评价到综合素质评价。
《指导意见》将有效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体现生本理念,将引发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学校推出适合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学校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师资紧缺问题。
记者:落实《指导意见》,各位认为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学校该如何应对?
朱一峰:我认为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课程质量。在社会家长与同行的心中,一所学校千好万好,如果教学质量不高,依然被视为花拳绣腿。所以,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切实走“低耗高效”之路,是我们的不二选择。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在更新教师发展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校本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要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用现代化学校制度引领学校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至于说难点,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管理能力与水平,如果仍按传统意义上的方式方法去办学,要办一所高质量的初中校,效果不会很好;二是取消中考加分项与权重,在这种功利化盛行的社会,可能会大幅降低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从某种角度看,将会使高中特长生的人数大幅度缩小,对优秀特长生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学校应该统筹考虑特长生培养计划,进行常态化培养,使特长生在理性的环境中梯次成长。
孙延宾:我认为重点和难点均在“如何落实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权”上。这是因为有了政策要求的“全科开考”,要求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合格相对来说比较好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实践许多年,学校的意识和能力基本具备,主要看重视程度和认真程度。而让初中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艺术等学科中选择计分科目,对学生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挑战。对学生而言,最大的难度在于要具备较好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当前开设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课程的初中学校少之又少。作为初中生,本身思想、心理都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进行科学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对学校而言,面对经过选择进入高中就读的学生,高中学校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为此,学校必须从六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学校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培训,使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工对《指导意见》有全面的了解;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争取更大的人事招聘和课程设置自主权,以便为根据学生实际招聘教师和进行课程设置提供政策支持;三是规划好教师队伍,适当地对当前教师的学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培训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四是加强学校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规划、设置和实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五是研究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对高中课程进行科学规划,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中考考试招生制度的调整;六是加强与初中学校的合作,在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联合教研,促进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李晨松:重点是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的培训、盘活教师存量。难点是选择。
学校不应该是应对,“应对”永远是被动被迫的,而应该是迎接。一是以积极心态去迎接,提高认识。要认真进行政策解读,明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目的与任务。二是要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进行学科课程建设,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群。三是科研引领,开拓创新。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契机,使方案的研制、具体的落实走上科研之路。
潞河中学的课程建设实践已经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与《指导意见》的要求高度契合。
姜波:学校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协调配齐专业教师;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增强国家课程于“西部、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适切性);长期系统的教师培训。在微观操作层面,先保证相关学科“有人教”,保证学生“有的选”。
熊图胜:我认为重点在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升,如何命题,如何提高命题技术。难点在学生选课指导、课程设置、管理精细化,协调学科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大管理力度,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柳海芳:重点是学生个性化的发掘与培养,难点是全面发展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落实《指导意见》,我校将做好“宽”和“活”的教学。我校作为规模最大的首批内地初中西藏校,有着与别的内地初中不一样的优势和困难。藏民族能歌善舞,藏族学生体能素质好,我校学生在体艺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要继续做好做强。但是,困难是如何开展针对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社团建设、如何做强中考考试科目、如何开齐开好拓展课程等,这就是做宽和做活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我校一是做好做强体艺项目,二是要开齐开足拓展课程,三是要建设一批精品社团。
我校作为内地西藏校,落实《指导意见》还存在一些特殊困难:一是综合素质评价,给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形成了现实的问题。内地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除参与学校各种社团获得培训外,家长安排校外培训是学校培训有益的、必要的补充,那么,我们西藏班的孩子怎么与内地孩子公平竞争?二是藏语作为藏族的传统文化,是孩子们了解西藏悠久历史文化的工具,《指导意见》应该考虑到这个特殊情况,我认为,对于我们西藏校的初中学生,藏文应当是中考必考科目。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