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公文范文>>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3篇

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3篇

标签:时间: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2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咕咚》教学设计10篇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红,写两个。

  板书: 24 咕咚

  兔子

  狐狸 跑、喊 (听) 狮子 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4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小朋友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真相大白。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8个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请大家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互助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己最喜欢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

  四、提出问题、感悟文意

  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生互动学习。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男同学可以对女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女同学和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己从书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教师从旁相机点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家互动、气氛高涨的学习氛围。

  如:(1)男: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兔子听见湖中传来“咕咚”一声便吓得撒腿就跑?它为什么不回头去看看是什么?

  女:因为小兔子的胆子很小。

  男:我还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学可补充。

  (2)女: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通过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学习形式,老师从旁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们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轻易相信别人;而狮子能对事情问个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随便相信别人。

  五、品读句子、读书明理

  1、课件出示,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的对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句子练习读好。

  2、通过请××听我读、我能读好、我想听××读、师生、男女生、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读出小兔子害怕的语气,狐狸、猴子第一次说话也是害怕的语气,狮子奇怪、认真的语气。

  3、思想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六、小组合作、演演故事

  让学生自由找伙伴组合表演。

《咕咚》教学设计5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 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咕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9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咕咚》教学设计10篇

《咕咚》教学设计1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4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建议学时数:2课时

  三、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四、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五、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反思]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咕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咕咚》教学设计10篇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红,写两个。

  板书: 24 咕咚

  兔子

  狐狸 跑、喊 (听) 狮子 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咕咚》教学设计5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小朋友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真相大白。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8个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请大家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互助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己最喜欢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

  四、提出问题、感悟文意

  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生互动学习。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男同学可以对女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女同学和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己从书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教师从旁相机点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家互动、气氛高涨的学习氛围。

  如:(1)男: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兔子听见湖中传来“咕咚”一声便吓得撒腿就跑?它为什么不回头去看看是什么?

  女:因为小兔子的胆子很小。

  男:我还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学可补充。

  (2)女: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通过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学习形式,老师从旁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们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轻易相信别人;而狮子能对事情问个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随便相信别人。

  五、品读句子、读书明理

  1、课件出示,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的对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句子练习读好。

  2、通过请××听我读、我能读好、我想听××读、师生、男女生、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读出小兔子害怕的语气,狐狸、猴子第一次说话也是害怕的语气,狮子奇怪、认真的语气。

  3、思想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六、小组合作、演演故事

  让学生自由找伙伴组合表演。

《咕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7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建议学时数:2课时

  三、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四、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五、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反思]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咕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3篇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1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点击下一页)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 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3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难点: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引导: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一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其实,现当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指导:体会是只可意会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有部分达到即可,而且很难检查,主要是落实节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笔标出。教师下去指导顾问)

  3.提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问式,让学生无拘束回答,学生应该容易明白。

  教师补充: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4.设问(不用马上答):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先请二人(举手)试读并讲解:语速要放缓慢一点;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

  5.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人/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分析、解读本诗。

  1、三个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

  2、解决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全班性的讨论,教师也适时参与其中。

  第一题结合前面学习过的〈静夜〉中有关形象化的手法应该不难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

  第二题前一个问题容易找到,共同的特点教师应给恰当的提示,便表达效果可抽查优生回答,对于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师再讲解。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第三题应该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师作一些启发,提问后再总结。

  (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 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朗读、背诵、体味。

  自由朗读(按要求)并当堂背诵该诗,并同时再次感受作者的这种乡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种灵性,无法指导)

  六、作业布置:完成自设作业。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3

  预习积累:

  1.搜集余光中及其诗作的有关文学知识。

  2.朗读《乡愁》并加以赏析。

  相关课程标准: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诗,感受作者的思乡愁绪和爱国情怀。

  2.鉴赏诗歌,把握诗歌“超现实想象”的特点。

  评价任务:

  1.开展阅读、朗诵活动,把握诗歌朗读方法和技巧。

  2.反复吟咏,体会诗歌独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乡愁》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郭风的《长江》和袁鹰的《筏子》,这两位作家分别借长江和漂浮于黄河之上的筏子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勇敢机智的劳动人民,在这“千古涛声”里,更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浓浓的思乡愁绪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板书: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湾。主要诗作有《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蓝色的羽毛》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播放朗读视频《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请说出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归纳过渡:作者把浓浓的思乡愁绪物化为可观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抒发了诗人浓郁的思乡愁苦之情。当这种愁苦之情达到极致而无以释怀的时候,诗人便想到了死——生不能回家,死了便把我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葬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余光中的《当我死时》。(板书课题)

  了解写作背景: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当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1.诵读全诗,感受作者的思乡愁绪和爱国情怀。2.鉴赏诗歌,把握诗歌“超现实想象”的特点。

  二、朗读感悟:

  1.范读,播放朗读视频《当我死时》,感悟思乡之苦:

  以观看祖国地图代替回乡,以埋葬于祖国大陆而满足。

  2.朗读,体会题目的含义和诗的层次:

  “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和抒情的前奏。

  诗的前半部分属于虚写,后半部分写实,虚实结合。

  3.赏读,把握赏读基调:

  全诗宜使用低沉的语调诵读,感情丰沛,语气舒缓,重点副词、形容词重读。

  在感情处理上,虚写部分还要读出一种满足感,写实部分还要有一种伤感。

  4.吟读,领悟诗歌的节奏之美:

  以诗行为朗读停顿的基本单位,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5.书写、积累以下生字词,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3题。

  葬 (zàng) 我 头颅(lú) 鹧鸪(zhè gū) 坦然:心里*静,无顾虑。

  纵(zòng)容: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瞭(liào) 望:远远地望。

  未魇(yàn):未吃饱、满足,这里是说没看够。

  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比喻贪食,这里形容专注、贪婪地看。

  三、诵读赏析:

  1.赏葬地之美:

  诗人为什么选择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长江与黄河是祖国的象征,滔滔的长江水、黄河水是祖国灵动不息的声音,长眠于地下能够聆听祖国脉搏的跳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葬在最美最母亲(名词用作形容词,温暖慈爱的意思)的国度里,实现了自己回归祖国的愿望,思乡之切溢于字里行间。

  ——这是诗歌“超现实想象”之一。

  2.赏葬态之美:

  “白发盖着黑土”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特写镜头,葬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犹如睡在母亲的怀抱里,视死如睡,把整张大陆视为坦然睡去的大床,这是从视觉写睡去的悲壮美;把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朝东不息的涛声视为永生的两管(量词)安魂曲,是何等的坦然,何等的乐观,抒写出了深邃的眷恋家乡之情,这是从听觉写睡去的坦然美。

  ——这是诗歌“超现实想象”之二。

  3.赏满足之美: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可怕的,但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条件是什么呢?是安葬的地方,只要安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安葬在祖国大陆。活着的时候不能够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寄托于死后的落叶归根,所以,死成了一种幸福,一种满足,把大陆视为“最纵容(动词用作形容词)最宽阔的床”,写出了极度自由舒坦的理想境界。

  ——这是诗歌“超现实想象”之三。

  4.赏通感之美:

  “用十七年未魇*的眼睛饕餮地图”,是作者用味觉形容视觉的贪婪,把无形的思乡爱国之情化为可观的看地图来代替回乡,这一奇特的想象,把渴望叶落归根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再现了语言艺术的通感美(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这是诗歌“超现实想象”之四。

  5.赏典故之美:

  作者生于南京,而写回家却落脚于重庆。原因是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的江北悦来场曾读过中学,更主要的是重庆是一个多山多树多鹧鸪的地方。鹧鸪常在春雾迷蒙的林中啼唤曰:“行不得呀,哥哥!”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有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思乡愁绪,作者正是利用“鹧鸪”这一特定物像表达了“啼鸟唤人归”的回乡情怀。

  ——这是诗歌“超现实想象”之五。

  归纳主题:作者写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是“我”的体魄,而更是“我”的一颗思乡爱国之“心”。(完成板书)

  四、拓展训练

  20xx年2月17日,台xx党荣誉*连战访问大陆,受到xx的接见,还被聘为北京大学荣誉教授。连战到达西安参观了母校后宰门小学,祭扫先祖母沈太夫人墓,欢迎的群众打出了“连战,欢迎您回家”“常回家看看”“回家的感觉真好”等横幅。台xx区领导人xx称赞这次访问说:这样的访问越多越好!

  同学们,假如连战*来到xx中学七六班,作为大陆一员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朗诵诗歌

  完成《语文助学》“感知探究”第1、3、4题。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3篇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潜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透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貌。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貌怎样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3篇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 )地飘落下来,小溪( )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 )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 )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 )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

  “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 、狐狸 、猴子 、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

  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

  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走进胆小国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游戏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故事内容也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部分幼儿较大胆、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本次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说对”,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赏完视频之后,幼儿模仿动作而进行角色表演,在这样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培养积极地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还有表述的机会。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如何克服胆怯的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努力的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争取完善优质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咕咚,象声词。沉重的降落或打击而发出的声音。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3)练一练:用“边跑边叫” “可怕极了”练习说话。

  2、阅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跟着跑?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4、阅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讲故事,复述课文。板书设计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漏》优秀教学设计3篇

《漏》优秀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幼儿翻阅图书,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出示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二、幼儿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 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这漏到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翻阅,找到答案。

  2、幼儿自由翻阅。注意阅读姿势,留意页码。

  3、师:你在哪一页上找到了答案。驴怎么样?漏到底是什么?

  4、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三、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1、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2、请你自己开始阅读《漏》。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一页,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有趣。

  四、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画面的页码,教师点出相应页码的画面,让幼儿说说有趣的原因。

  五、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漏》优秀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漏》优秀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聆听故事和观察画面细节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情节。

  2、尝试用语言、体态、表情等表现故事中的趣味片段,体验绘本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材料准备:ppt、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1、以前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中,最喜欢哪些故事?

  2、有没有听过*民间故事?什么是*民间故事?

  3、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二、欣赏故事前半段、从画面中理解故事情节

  (一)从小偷、老虎的神态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王老汉家里的大胖驴,把谁招来了?

  2、猜猜小偷和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3、这天晚上,老虎和小偷去干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重点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1、你们听明白老奶奶说了什么吗?

  2、躲在墙角、房顶的小偷老虎冷不丁听到吗,能明白老奶奶说的意思吗?

  (三)小偷、老虎心里的“漏”是什么?

  1、他们想的意思差不多,但有一点点不一样,谁能将里面的小秘密找出来。

  2、老师朗诵

  3、小偷觉得“漏”是什么?老虎觉得“漏”是什么?

  三、欣赏故事后半段、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进一步了解小偷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2、尝试和教师分角色趣味性的表现老虎和小偷的对话。

  3、肢体表演,感知老虎小偷见面刹那的戏剧性效果。

  四、完整欣赏故事,回味故事中的细节

  1、交流讨论:

  (1)最喜欢故事的什么地方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介绍故事名字“漏”,认识汉字结构

  活动反思:

  这个绘本选自*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还加入了方言的形式,所以我重复说了好几遍,让幼儿在趣味的倾听的同时了解什么是“漏”。将重难点克服了之后接下来的故事理解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3篇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两者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等词,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2、教学“守”:

  拼读“守”。

  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这里是守着什么?(守株)

  3、教学“株”、“桩”:

  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板书:树桩)“株、桩”都是形声字,左表义右表声。

  4、理解“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着兔子。

  5、看课题质疑:为什么守株?怎么守?守到兔子了吗?

  6、读三五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由课题生发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组织识字教学。落实双基;围绕课题展开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一堂课紧紧围绕这三个话题,保证了对话的有效进行。]

  二、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一)研读“怎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

  从此(cǐ)他丢下锄(chú)头,整天坐在树桩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zhuàng)死在树桩上。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句子: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2、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读理解“整天”,一个从早到晚整天坐在树桩旁傻傻等待的种田人的形象就浮现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到要去寻找原因,以疑促学。]

  (二)研读“为什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cuàn)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品味“窜”。

  如果不用“窜”,还可用什么词?笔直地向前跑、向前冲能叫“窜”吗?想象一下,是什么原因让野兔这样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

  2、对种田人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种田人又是怎样想的?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喜洋洋)

  朗读指导:

  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请男孩乐滋滋地读读种田人心里想的这句话。

  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请男孩乐滋滋地再读一读。

  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

  3、小结: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

  [设计意图:想象野兔撞死的原因,明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是非常偶然的,不露痕迹地指导而又层层推进地朗读,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实在太可笑。]

  (三)回读“怎么守”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为什么是“丢”而不是放呢?(放在一个地方,以后还要拿来用。丢是扔得远远的,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他压根儿不想再拿起锄头了)

  3、想象说话: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却怎么想呢?

  第一天,他坐在那儿,乐滋滋地想:

  第二天,他仍然坐在那儿,满怀希望地想:

  第三天,他还是坐在那儿,傻傻地想:

  4、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呢?

  5、你快去劝劝种田人吧!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旁。

  小结: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不劳动不会有收获。

  这就是寓言故事(板书:寓言)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设计意图:回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思悟中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放”与“丢”的比较、“一天”到“一天一天”的"说话拓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种田人的内心。劝说种田人的小练笔使人文内涵从课本的语言文字中跳出来,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同步拓展,加深理解

  读下面短文。

  捡到一个英镑

  杰克是英国伦敦的一家建筑公司的青年工人。一天,他在街头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装着一个英镑。“一个英镑!这比我一星期的工钱还多!”杰克欣喜若狂。从此,他无心上班了。他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从街头走到街尾,从东街走到西街。他目光炯炯,像一条猎狗似的,在街上搜寻着。由于长期弯腰注视着地面,他的腰弯了,背驼了,眼也花了。他一生的“劳动成果”是一百零八英镑、一万三千颗纽扣、五千多枚别针……而他原来的工友们有的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大部分也都勤劳致富,安享晚年。杰克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小结:守株待兔的故事古代有、现代有,*有、外国也有,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种田人、像杰克这样的人.让我们把这两句话送给他们。齐读寓意。

  让我们也把这两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寓意。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本环节的拓展是同一主题的延伸。]

  四、复习巩固,书写汉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归类:如果把这6个生字娃娃编编队,让它们结伴出去玩,你会怎么分?

  ①*翘舌音

  ②上下、左右结构

  ③动词

  ④形声字

  小结:归类识字,我们能更有效地记住生字。

  3、书写“守、此”。

  读帖: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临摹:学生说书写注意点,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一手漂亮的字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引领学生写好*字。]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两则的寓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两则的寓意。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主、启发

  教学用具准备:

  寓言的文言文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寓言、焦急、喘气、截断、流窜、撞见、树桩,从此、锄头、丢失、收费、巴望、计算、化肥、直截了当、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二、读文言文《揠苗助长》,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三、读文言文《守株待兔》,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逃跑。

  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学生借助注释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2、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辛勤劳动才行,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守株待兔、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必须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搞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齐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群众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样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样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2023年《咕咚》教学设计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小狼小狼》这本书的作者是姜戎。它写出了作者在蒙古额仑大草原和一只小狼一起生活的事。主人公陈阵来到大草原,看见母狼捉羊时敏捷的动作,就想养一只小狼。说服他的好朋友杨克与小狼他一起去掏狼崽,一窝狼崽

随着越来越好的国家政策的转变,人类文明、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扫黑除恶纪录片观后感 扫黑除恶纪录片为了国泰民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2学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强化全体师生“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根据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教育局

Dear Sirs,We are pleased to confirm receipt of your order for kitchen ware and would advise that dis

高中是高中的缩写。中国的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一般称为初中和高中,两者都属于中等教育的范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高中毕业的议论文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疫捐赠发言稿的文章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一】抗疫捐赠发言稿我校234班王鹏彪因患病暂时离开他所喜爱的课堂和校园。近一段时间,在校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

疫情是指疫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H1N1和2023年冠状病毒性疾病新冠肺炎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感悟选集五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五年级小学生学习委员的学习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站上讲台,主要是想竞选学习委员。相信大家对我已经再熟悉不过了,我就是和你们在五(一)班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好伙伴。我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