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五》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对于本课时的教学,由于内容简单、要求低,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不大,更应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课是练习课,设计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第89-90页,该课时练习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练习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有算式间的大小比较,数与式之间的大小比较,也有估算的内容。第5题是为了巩固数序,从中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最后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口算加减法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已经能比较正确地口算该类加减法。通过本课时的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2.数学思考:通过练习,巩固数序知识,培养估算能力,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对“袋鼠跳远图”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通过“看谁涂得好”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重点:巩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
2、难点:通过练习,巩固数序知识,培养估算能力,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是练习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紧抓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这一知识点,力求提高口算速度和估算能力,进一步促进相关知识的巩固。在练习的形式上,应借助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团结协作和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小黑板
3、教学用具的准备:实物投影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相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
(二)巩固练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3、说说数的组成。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4、口算。
10+613-314-104+1010+916-101+1018-8
17-714-109+1010+58+2+39+1+47+3-818-10-4
11-1-517-7+6
【设计意图:本课时是练习课。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为载体,注重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乐,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数学的求知欲。】
(三)综合练习
1、指导第3题。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2、指导第4题。
(1)看图写数。
(2)你是怎么知道贝壳的个数的。
(3)说说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写算式比赛。
(1)教师出示图画。
(2)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同桌讨论。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这两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两个减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10+3○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3,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3篇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3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 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萧悫《秋思》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3篇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本着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原则,能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在整体上初步感知诗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思维上偏重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在导入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国际形势,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完成本课教学的重点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共同研究,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旨,互相取长补短,效果很好。
4、注重读写结合,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设计就设计了写作的片断练习,同时也结合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借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意境。
2、过程与方法:读—议—讲—问—拓—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二、诵读体味:
1、师范读:正音
2、生读(反复)
3、片断朗读。指导朗读,重读、停顿指导
4、继续朗读
三、探究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思考题: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什么诗?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成故事。
3、“松柏冢垒垒”说明了什么?“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几句诗,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4、为什么老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四、明析深化: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小资料)
2、指导学生把诗的内容讲成故事。(用自己的话)
3、从“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4、最深的感受:诗中的老翁实在太可怜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悲惨,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出此诗主题,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战争的残酷。
五、拓展引申:
1、播放美伊战争后,伊拉克人民生活镜头。
2、让学生谈一谈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
3、教师小结:世界需要和*,人民反对战争。
六、课堂练笔: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描写老翁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字数不限)。
教师适时点评。
七、归纳总结: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坏,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与发展,创造人类共同的进步。
八、作业:
俗话说诗画不分家,拿起手中的笔,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
教学评析: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战争是可怕的,它给世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它让多少人流离失所,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通过这首古诗去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1、乐府常识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二、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
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古典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2、朗读诗歌正读音
3、理解字词
始:才
阿:语气词,无意义
冢:坟墓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狗洞雉:野鸡
旅:野生葵:葵菜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羹:糊状食物
贻:送,赠送
4、读诗歌解诗意: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5、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二、品诗句,悟诗情
1.诗歌开头就告诉我们“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为什么会这样呢?
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久服役
2、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可回家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老人心情怎样的呢?
(1)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亲人亡)
(2)兔从狗窦入、旅谷旅葵。(家凄凉)
(3)舂谷持作饭——舂谷做饭,采葵做汤(无依靠)
悲
3、“松柏冢累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老兵的家人都已过世,等待老兵的,只有家败人亡的景象。以哀景写哀情,与下文相呼应。
4、怎样理解:面对这一切,让老人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哭泣无声啊!——出门东向看”这一细节?
描写老兵们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揭主题、谈感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首诗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感受: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战争,但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的文明,让和*之花遍地开放,我们的世界变已经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精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和*世界的美好吧!
四、课堂练习
1、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2、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十五、八十
3、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
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五、拓展提高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该诗。
2、积累古诗中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
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就一直存在着战争,你们希望和*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热情地呼吁吧:消除战争,维护和*。
板书
从军之久
回乡所见
回到家中
回家心情
主题:反对战争,揭露黑暗。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战争》主题单元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词典,课外资料,通过独立学习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所查阅的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主题,引入新课
1.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环境中。也就是说,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古往今来,诗人也用他们的笔,写下了许多有关战争的诗,想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战争有关的诗,一起背一背: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这些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十五从军征。齐读课题,从哪里看出这也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3.了解乐府诗。
阅读课后小资料中对乐府的介绍。
师:我们以前所学的《江南》也是一首乐府诗,从《江南》和《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都可以看出诗的语言朴实自然,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点。我们今天所学的《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没有具体的作者,来自于民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借助字典或词典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帮助学困生,发现共同的困难,以便在后面加以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学习生难字,“冢窦雉舂羹”,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自主记忆。
重点指导:“冢”,与“家”相区别。字形上,关键在一点的位置,“冢”是“冖”,下面多一点,“家”是“宀”;字义上,“冢”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家”是生者居住的地方;“舂”与“春”的区别,“舂”字下面是“臼”;“累累”读作“lěilěi”;“家中有阿谁?”的“阿”读作“ā”,不读“ē”,语气助词。
(2).再次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出五言诗的节奏。
3.再读课文,借助书上的插图,知道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补充、纠正,知道课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中的亲人都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在家门口,悲伤流泪。
三细读诗歌,借助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感
1学习1、2句诗,体会老人“始得归”的心情
师:看插图,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吗?一位( )的老人。(饱经风霜、白发苍苍、孤苦伶仃、神情凄苦、衣衫褴褛、老态龙钟……)
师:齐读1、2行诗,十五岁就去从征,“八十始得归”的“始”是什么意思?(才)从这个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啊,好漫长的时间呀,算一算中间经过了多少年?
师:65年啊,780个月,个日日夜夜,多么漫长的岁月呀,让一个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少年,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齐读1、2行诗。(读出漫长的感觉)
师:这漫长的六十五年里,他都经历过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总结,引读:这65年里,他南征北战,多少次死里逃生,读——
这65年里,他杀敌无数,九死一生,半夜里常常被恶梦惊醒,读——
这65年里,他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忍受着伤痛的折磨,读——
师: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这漫长的65年里,他孤身一人在外,你知道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吗?(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师:让我们一起和老兵去经历他的心路历程,从十五岁离家开始,十五年过去了,他三十岁,应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他还在征战:十五从军征,三十盼归去。
又过了十年,他四十岁了,皱纹开始爬上了额头,他还在征战:十五从军征,四十盼归去
又过了二十年,他已是六十岁了,头发开始花白,换今天,应该是退休的年纪了,他依然在征战:十五从军征,六十不得归
又过了十年,他已经七十岁了,背开始佝偻,腿脚已经不灵便,他依然在征战:十五从军征,七十不得归
哦,又过了十年,他已经八十岁了,步履蹒跚,拄着拐杖,他实在不能再征战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板书:血雨腥风九死一生——战场上
2学习3——6行诗,体会老人希望落空后的心情
师: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他收拾起行装,踏上归途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拿出笔写下来。他会想到谁?叫着亲人的名字写下来。汇报。
读: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板书:满怀希望急切回家——归途中
师:可是“乡里人”告诉他“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好比一盆冷水当头扑下,在战场九死一生,跋涉千山万水回到家,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消息,此时老人是怎样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读:5、6行诗
板书:闻噩耗希望落空——遇乡人
3学习7——14句诗,体到老兵回家后彻底失望的心情
师:乡里人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家里人都死光了,此时他的心里还存着最后一线希望,当回到家时,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笔勾出来。
读7——10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生通过联想,想象老兵对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和如今的满目荒凉相对比,体会老兵的痛苦)
师: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园,变成了坟地、荒野,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早已物是人非,再读7——10句诗。
师:走了多少了路,这个筋疲力尽的老人,他多希望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口热饭啊。他只能——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做好了饭,却没有人一起分享——读“
读8——14句诗
板书:家破人亡绝望——回到家
师:作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家中,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可是呀,残酷的现实,让他的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读最后两句诗,他绝望地走出家门,站在门口老泪纵横。
再读全诗,体会老师的情感变化。总结全诗,请生总结
四联系大主题,
思考:在那样一个社会,只是老兵才有这样的悲惨遭遇吗?
是谁造成了这样一幕幕人人间悲剧?
五改写本诗(改写提示:)
六拓展,课后阅读《三吏》《三别》
七练习题
教后记:这堂课,我被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束缚了。忘记了以“学生为本“这一条基本理念,总想让学生顺着自己既定的思路走。比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初读之后已经能比较清楚地讲出来,对于诗句的含义不必再反反复复地说,而是应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诗文的诵读上面。学生在读完第一、二句诗里,有学生谈到“这老头多么幸运,打了六十五年的仗却没有死,还活着回来”此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啊,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呀,可是请看诗的最后两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回到家里他反而悲伤流泪,是为什么呢?自然而然把学生的思路引身了本文的重点部分:老兵回家看到了家园沦为荒野,家中的亲人一一凋零的惨状。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练习3》教学设计3篇
《练习3》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老舍,加深对老舍的了解;并且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入学习。
2、在深入了解老舍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我心目中的老舍;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3、打开学生思路,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刻领会,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老舍资料、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伟大的作家
1、师:谁能介绍一些你所知道的老舍相关知识?
生开始介绍,交流。
师:课本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看看那个是你熟悉的,有哪个你又不知道?
生: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交流老舍材料,加深对伟大*民作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积累过程,为学生的写作、语文知识的积累准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真诚的朋友;慈爱、开明、幽默的父亲
师:你知道一些作家是如何评价老舍的吗?你知道老舍的子女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的吗?
生交流自己的积累,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老舍的伟大人格,朴实的"真情。反复这样,激发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读相关链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老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眼里,伟大作家老舍是什么样的?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课题:说老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导入,激发学生的话题,不仅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谓教育和锻炼并进。
2、讨论交流。
师生共交流本次活动带来的思考。
自己确立提出交流的主题
3、总结方法。
学生到老舍的相关事例,积极上进。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总结出好的、合适的方法解决本次交流的问题,达到本次交流的教学目的及重点。)
二、总结。
第三、四课时 我的小笔头
读老舍作品的感受
一、听我说内容。
读了老舍的许多作品,我们觉得他好像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语需要倾诉。请以《XX》读后感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师:同学们,读了老舍的文章你会有很大的感受,我们要把这种感受抒发出来;你先读读《骆驼祥子》读后感,看看他人是如何写读后感的。
(设计意图:先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对本次习作目的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打草稿做到心中有数。)
三、帮你快构思。
1、弄清题意。
2、选择文章。
1)了解文章主题。
2)确定感受。
3、确立抒发点。
要将选好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范读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练习3》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老舍,加深对老舍的了解;并且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入学习。
2、在深入了解老舍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我心目中的老舍;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3、打开学生思路,对老舍的各种作品深刻领会,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老舍资料、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伟大的作家
1、师:谁能介绍一些你所知道的老舍相关知识?
生开始介绍,交流。
师:课本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看看那个是你熟悉的,有哪个你又不知道?
生: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交流老舍材料,加深对伟大*民作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积累过程,为学生的写作、语文知识的积累准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真诚的朋友;慈爱、开明、幽默的父亲
师:你知道一些作家是如何评价老舍的吗?你知道老舍的子女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的吗?
生交流自己的积累,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老舍的伟大人格,朴实的真情。反复这样,激发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读相关链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老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眼里,伟大作家老舍是什么样的?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课题:说老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导入,激发学生的话题,不仅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可谓教育和锻炼并进。
2、讨论交流。
师生共交流本次活动带来的思考。
自己确立提出交流的主题
3、总结方法。
学生到老舍的相关事例,积极上进。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总结出好的、合适的方法解决本次交流的问题,达到本次交流的教学目的及重点。)
二、总结。
第三、四课时 我的小笔头
读老舍作品的感受
一、听我说内容。
读了老舍的许多作品,我们觉得他好像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语需要倾诉。请以《XX》读后感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师:同学们,读了老舍的文章你会有很大的感受,我们要把这种感受抒发出来;你先读读《骆驼祥子》读后感,看看他人是如何写读后感的。
(设计意图:先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对本次习作目的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打草稿做到心中有数。)
三、帮你快构思。
1、弄清题意。
2、选择文章。
1)了解文章主题。
2)确定感受。
3、确立抒发点。
要将选好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范读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练习3》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重点是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通过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图画、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这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与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2、读读背背。
3、写铅笔字。
4、口语交际,让学生学会给别人指路,并借以丰富交际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前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前一部分要求。
(1)读词语
(2)看图并用线条把图与词语连接起来。
2、指导
(1)看图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车,叫什么名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自己拼读。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
3、练习连线
(1)师述:请小朋友们用线条把词语和相应的车子连起来。
(2)练习连线。
4、反馈矫正学生连线情况。
二、教学后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后一部分要求。
2、指导。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读、思、议。。
(3)指名说。
3、练习
(1)再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看前面的图来说。
4、延伸
(1)有谁还知道这些车以外的车吗?
(2)可以带学生到马路边看看来来往往的汽车,谈谈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第二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教学熟记成语
1、揭示教学内容。
2、复习学生学过的成语。
3、学习本课四个成语。
(1)出示四个成语。这些成语你会读吗?(指名读)你怎么会的?
(2)请小老师带大家读。
(3)老师讲故事。
(4)指导前两个成语。
(5)小结:“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容易,仍然做,这就叫“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6)读四则成语。
自由读 指名读 由读的好的同学带领班上同学读。
练习背诵
自由读背 指名读背 男女生对抗赛背 师生对抗赛背
(8)老师故意读错,强调指出:成语形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
(9)揭示四个成语的寓意,齐读。
二、教学三字韵语
1、出示三字韵语,讲解题目要求:(1)朗读(2)背诵
2、指导朗读、理解。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渎韵语。
(2)指名试读。
(3)教师正音、范读。
(4)结合插图讲述韵语的意思。
3、练习朗读背诵
(1)指名朗读,集体练读。
(2)自由练习朗读、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4、反馈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写好铅笔字
一、讲清题目要求,本题要进行描红、仿影和临写训练。
二、帮助学生回忆描红、临写的要求。
1、描红: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有复笔。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
2、临写: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看:认真看字。
二想:对整个字的结构、笔顺及怎样起笔、行笔、收笔、用笔的轻重、提按、快慢、变化等。
三写:书写时要心静、手稳、腕活。
三、指导练习书写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伯”“听”“池”3个字。
2、引导学生读字,了解左右结构和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伯”。
4、学生练习写字。
5、反馈学生写字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一、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指路、板书。
二、指导朗读理解。
1、指导看图说话。
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说说:一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叔叔?他在干什么?那个小学生在干什么?
当有人向你问路时,/article/你应该怎样告诉他?
2、指导朗读对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对话中的句子。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表演
1、学生练习,揣摩各自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分角色练习。
3、请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0
四、学生自编内容表演
1、分组表演。
2、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一年级下策练习3教学设计教案,练习3,希望对你有帮助!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
《练习课》教学设计1
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大家能不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和合数?什么是奇数和偶数?数的奇偶性有哪些?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2.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一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以后,独立完成。
(2)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反馈。
3.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三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2)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4.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四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3)让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练习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练习十六第3~5、7、10、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与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笔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计算法则。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了解题意,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根据已知条件得出每天做俯卧撑个数的算式,再得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题目中还要注意不同月份的天数不同。
2.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第10题。
(1)指名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可适时提示:要使商是一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大多数老师不喜欢上练习课,有的认为练习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有的认为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没上头。要上好一节练习课确实不容易。在本节课中,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都有些困难。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出发,采用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后有以*会:
1.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时的计算教学我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而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做、说、评、改相结合。
练习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采用多种形式说一说,对做法或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练习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5.7-0.5 0.5-0.3 5.3-5.3 1.9-1.7
2、列竖式计算。3.4+0.3 5.6-3.3 *+2.4
5.7-4.3 8.7-5.2 0.9-0.7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派代表回答结果。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这是一道改错题,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观察,当好“森林医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第1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4”是什么数;有没有小数点。2)借助算式:3.5+0.4=3.9
(4)正确的是:3.5+4=7.5
第2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小数点没有对齐能进行加减吗?为什么?2)要求是什么?
(4)正确算式:12.6+3.2=15.8
第3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漏了小数点没有点。
(3)分析:1)小数点对齐的要求。2)267即267.0
(4)正确算式:27.9+1.2=26.7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小数点的重要性,强调计算中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1)首先,读懂题意。(2)解决问题。
第4小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目的是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还应该要求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0.2+1.3 (2)5.4+2 (3)6.20-1.1
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买一个足球比买一个小皮球贵多少元?
三个都买。40元钱够吗?
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0.4 4.2+7.7 16.2+2.4 46.5+2.4
1.96-0.53 8.97-5.76 35.6-43.3 25.7-5.6
2、地球仪单价是7.40元; 卷笔刀的单价是0.50元; 笔盒的单价是3.60元。
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卷笔刀共花多少元?
买一笔盒比买一个卷笔刀贵多少元?
三件物品都买,10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5.7-0.5 0.5-0.3 5.3-5.3 1.9-1.7
2、列竖式计算。
3.4+0.3 5.6-3.3 *+2.4
5.7-4.3 8.7-5.2 0.9-0.7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篇
《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 X=33
(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
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1)从第一个天*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练习》教学设计内容3篇
《练习》教学设计内容1
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 练习写好钢笔字。
4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 口语训练,说漫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 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 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 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 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 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1 读读背背
2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 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 开火车读。齐读。
6 同桌商量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 交流。 8 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
2 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 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次教学设计在遵守此原则的基础上,力图体现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努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观点。
《练习》教学设计内容2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2、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
3、知道逗号、句号、问号、叹号以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要点
1、 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 开火车说生字的部首
3、 复习部首查字法
二、练习第一题
1、 读题目,明确本题的要求
2、 先读准拼音,再写字,指名上台写,核对
3、 读词语,拼音要注意“型、豪、浑”等词的声调,第二声应该读得稍快一点。
三、练习第二题
1、读题目,明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核对,反馈
四、练习第三题
1、 读题,明题意
2、 在“齐声”后面跟的是动词,即“干什么”,而且这一种行为或动作会发出声音的,如:“歌唱”“欢叫”。
3、 独立完成
4、 核对,反馈
五、完成作业本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
1、读题,补写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东西。
2、独立练习
3、核对,反馈
二、第五题
1、首先要帮助学生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这句子中意思。
问:这样是指怎么样的一种做法?
2、要先让学生说说、议议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同桌核对
三、第六题
1、自由选择方式反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练习表演读(同桌练——找好伙伴练——指名上台练快板)
四、第七题
1、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让学生说说这样停顿和这样的语调应该用什么标点。
3、独立尝试做题。
五、完成作业本其他练习
《练习》教学设计内容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0教材分析: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习”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习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习是“撇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7)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3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四、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显微镜16台(每台装有两个物镜备用两个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永久装片、写有数字的不透纸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提前做好的洋葱临时装片)、擦镜纸、纱布。
2、学生提前预习,阅读课后阅读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看课本36页的图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并思考他们的功能。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你想了解吗?可是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我们用什么仪器来观察细胞呢?
生:用显微镜。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二)新课
师: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显微镜的发展史。并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哪一类显微镜?
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光学显微镜。
师:同学们先用2分钟时间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看谁记得准.
生:学生活动
师:显微镜是非常贵重的仪器,我们必须学会正确使用。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呢?
师:别急,同学们。我们得用正确的方法把它从箱子里请出来。
自学领悟: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自学课本37-38页实验步骤,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吧.注意边思考,边记忆,边操作.
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动手取出显微镜放到适当位置,并安上低倍目镜。
师:3分钟后,老师检测学生的识记情况,并适当介绍重要结构的功能。然后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练习操作显微镜,掌握好如何对光、如何观察玻片。
生:观察实验台上的三个装片和一个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片,并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
合作交流:15分钟后交流,生生互动,师生共同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1、观察的材料必须透明,形成的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放大的倍数越高像就越大,看到的数目就少。
4、像偏向左方就向左移动玻片,像就被移到了中央。
精彩展示:交流完,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老师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其他同学当评委,观察他的操作是否有错误。
课堂小结:强调实验的关键步骤。同时出示歌诀记忆法: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
然后指导学生整理试验台并收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能力目标:
能顺利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
1.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
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调焦距、找到清晰的物像。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物像。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教师讲述: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很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显微镜是一个放大的仪器,首先来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及它放大的功能。
(二)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对照P36显微镜的结构图片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1、对照图片,找到目镜和物镜:
要求学生从镜筒上取下目镜观察,看上面标注的数字(10*);再让学生转动转换器,移动物镜,观察转换器上的三个物镜上标注的数字(4*10*40*)以及三个放大不同倍数的物镜长短情况。
问:
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显微镜下成的像有什么变化?
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它们放大的倍数;其中4倍和10倍的物镜属于低倍物镜,而40倍的物镜属于高倍物镜。高倍物镜的镜身相对长些,低倍物镜的镜身相对短些。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实验桌上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最小放大倍数是多少?
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固定的,放的越大,意味着看到的物像越少,而且成倍地减少。
2、由于目镜与物镜都是凸透镜,因此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
如:视野中看到的是“上”字,标本上的字应是怎样的?如:“F”、“b”等。
如: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如何移动标本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
问:
3、能起到调节焦距的是哪两个结构?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升降10mm和0.1mm,因而,
通常在低倍境下,使用粗准焦螺旋;在高倍境下,使用细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逆时针旋转,使镜筒上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避免与标本相撞;
镜筒上升时:眼睛应观察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调节光线的结构
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
光线较强时:较小光圈和*面镜
光线较弱时: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教师示范,并作适当的解释。
1.取境安放
学生阅读步骤1和2:
说明:
目镜是插在镜筒上的,反光镜是插在镜臂上面的,显微镜一旦倾斜,反光镜很容易掉下来。
显微镜偏左安放在桌面上,是要求学生左眼观察目镜,右眼同时画图或记录。
2.对光
学生阅读步骤3和4:
归纳对光三转三选:
先转转换器,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转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再转反光镜,选反光镜的*面镜;
最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学生分组操作,在显微镜下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3.观察
学生阅读步骤5、6、7:
说明:
将要观察的写有“上”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上”字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则,即:
先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再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最后,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楚。
学生按小组合作,练习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写有“上”的玻片标本,直到看清楚为止。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适当的指导。
总结归纳:
看到的物像与标本本身有什么关系?
视野中如果物像位置不在正中央,如何移动标本?
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
如果将物镜改为高倍物镜,看到的物像变大的同时,看到的物像是多了还是少了?
4.清洁收境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注意事项:
说明:
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边,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学生完成清洁收镜,同时整理视野桌。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1.写有“上”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的的是什么?如果是“F”、“b”呢?
2.如果你发现“上”字不在视野的正中央,应如何移动?
3.你放大的.最大的倍数是多少?最小的放大倍数是多少?倍数放大的越大,看到的物像会怎样?
4.倍数放的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看到的部位就越少。
5.完成课后练习
6.阅读P40课后资料: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程序
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巩固练习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课后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8)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3篇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1
一、 问题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课题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规划。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2、课后作业。在*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效果。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极大进步,数学课堂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五到位”学习和实践,转变促进了我数学活动的视角,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其次,研究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优等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进生也有所提高。
《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教学反思2
一、 问题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课题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规划。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2、课后作业。在*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效果。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极大进步,数学课堂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五到位”学习和实践,转变促进了我数学活动的视角,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其次,研究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优等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进生也有所提高。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9)
——《练习7》教学设计 (菁华20篇)
《练习7》教学设计1
【设计构想】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7》中的学用字词句部分,是一项把识字、阅读、写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花的综合练习。练习有三大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从字词到句、从读说到写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时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想、品、猜、写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充分再现花团锦簇的美丽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心灵去感受花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花的美。
【教学目标】
⒈认识郁金香、樱花、杜鹃、昙花、牡丹几种花卉。
⒉通过猜谜感受花的独特特点。
⒊抓住特点,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花的美丽芬芳,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幸运搭档:
上课之前,学生玩幸运52的《幸运搭档》游戏。教师先明确一下游戏规则:在大屏幕的三大类物品中选择一类进行竞猜。一人说,一人猜,说的同学可以用手比划,用动作表示,但更重要的是把物品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在规定的60秒内猜的同学猜出四个算顺利过关。
●以学生熟知的幸运搭档作为课前游戏,既带给学生亲近感,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让学生知道要抓特点猜花、抓特点写花。
二、填字激趣。
刚才进行的幸运搭档游戏吸引了我们很多同学想参加。这样,我们再一起来玩一个填字游戏。
⒈出示:()团锦簇
百()盛开
春暖()开
锦上添()
学生试着填成语,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都是关于花的成语)
⒉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花字的成语吗?
⒊花是美丽可爱的小精灵,它以它独特的芬芳、绚丽的色彩、各异的形态点缀着我们的世界,芳香着我们的生活。你们看,这是漂亮的紫荆花,圣洁的百合花,娇艳的玫瑰花,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今天的这堂练习课,就让我们走进纷繁的花的世界。
(板书:花)
●以填字游戏导入本课学习,这样做,一是为激趣,其次是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积累词汇。在感受花的美丽的同时,欣欣然走进新课的学习。“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初识花卉。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有花卉几十万种,这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见也没见过,说也说不上名儿来的花。老师这儿就有几种花卉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⒈(出示)自由地读花名,注意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随机评价。
⒊和这些花相配的还有五幅美丽的图片。(媒体展示)不过次序给打乱了,你能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花并用线连起来吗?行不行?
⒋学生先试着自己在书上连连线。
⒌这些花同学们有的认识,有的也许很陌生,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到上面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花。(指名上台说说。)
●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交流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彼此间的知识达到互补。
⒍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几种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还有几种不够了解,这样,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媒体演示)
⑴这是荣华富贵的牡丹,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花形硕大,色彩艳丽,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我们*人心目中的国花。
⑵这是昙花,它只在寂静的深夜静静开放,雪白的花朵如茶碗,只开放四个小时便悄然消失,一般人很难欣赏到它的美丽,所以就有了“昙花一现”这个词。
⑶这是郁金香,它盛产于荷兰,花朵有的像荷花,颜色多而美。
⑷这是杜鹃,我们这儿常见的花朵,被称为“花中西施”。也是我们无锡市的市花。
⑸这是烂漫的樱花。春天,白的、粉的樱花满树开放,远远看去如同一片灿烂的云霞。
●媒体的演示是诗画乐的融合。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花的美丽芬芳,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后面的写话作铺垫。
⒎学生带着对这些花的喜爱美读词语。
四、猜谜识花。
⒈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花的美丽,现在没有图片,只是一则小小的谜语,一段文字的描述,你的脑海中还会浮现花的样子吗?
⒉出示谜语①②,自由读读谜面,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⒊学生抓特点猜谜语。
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花的谜语,也来考考大家?
⒌出示教师自编的谜语③,学生自由猜。
一种花,岸上开,
风吹雨打都不怕。
颜色鲜艳人人夸,
点缀风景美如画。
⒍这则谜语的谜底还真不少,其实呀,这是老师自编的一则谜语。因为没有说清某一种花的独特之处,所以没有唯一的答案。看来,要介绍清楚一种花,必须抓住花的独特之处。一则谜语是这样,一段话也是这样。
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描写花的片段,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背诵课文中描写花的片段(《花瓣飘香》、《荷花》、《槐乡五月》)感受花的特点。(媒体相应出示)
●谜语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猜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谜语的语言特点,悟出写话时要把握的重点——抓住特点写。而对课文旧知的复习则是给学生后面的写话提供例子。
五、课中游戏。
猜花:
⒈读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要想把一种花介绍清楚,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独到之处,花形、花香、花色还有你对它的独特感受。
完成板书:形、色、香、感受……
⒉让我们再次走进幸运搭档游戏,一起来说花、猜花。(媒体出示)游戏竞猜。
六、尝试写话。
⒈刚才我们赏花、猜花、说花,现在也要来写写花了。
⒉你最喜欢什么花?
⒊每个人对花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份喜爱,就请你用几句话写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出示要求,学生练写。
⒋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花介绍给大家。
☆对写得好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问问: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
☆如果学生以谜语的形式或没写出花名,可以让大家猜花。
☆对不是写得很好的,可以引发大家讨论:如果让你来写这花,你还准备写什么?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有限的、单一的。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变丰厚。回忆学过的相关课文、玩幸运游戏猜花,这些都是为学生写好服务的。
七、拓展延伸。
其实人们对花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绚丽的色彩、多姿的形态,更可能是因为花的独特品质、因为花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课后让我们一起找些描写花的诗文读读背背,相信你还会有很多收获。愿花的色彩、花的芬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生活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的课外延伸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的专题。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的重要体现,单元练习突出了综合性,设计非常新颖。板块化的结构,儿童化的提示语,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练习内容,为练习教学提供方便。
本文教学围绕“花”这一主题,为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打破教材原有体系,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借助主题,进行言语训练。
言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同样,单元训练中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借助主题,丰厚语文实践。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课文旧知、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借助主题,挖掘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这种“品位和情趣”应当是“实践的”。而不能仅“停留在认识阶段”,所以挖掘单元练习课的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主题的建构完成了语文教学走向文化追求的夙愿。对“花”的多向度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花”的形象,体味“花”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情境。这种拓展延伸和课堂文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走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教学,它将直抵学生的内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文化创造的种子。
《练习7》教学设计2
《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按笔顺书写、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胀”、“贼”、“舅”3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说关键偏旁“长、戎、臼”并练习。
(3)练习按笔顺书写。
(4)反馈写字情况,表扬写得正确的同学,帮助写得错误的同学。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着一题应这样练习。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三组形近字,注意读正确。
(2)分组引导边读边比较音、形、义的异同。
3、练习
(1)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根据组词,进一步引导区别三组字的异同,特别是“形、型”的区别。
(2)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组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两句话所在的课文,背一背有关的句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同座位再交流填写的情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景,领悟所填词的意思。
(4)让学生谈一谈读句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5)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作业
1、用三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2、抄写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2、指导
3、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馈
指名说说,每句话补充的内容,表扬说的正确、说的与众不同、说的有创意的同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么毛病?
(2)说一说词序混乱的毛病,应怎么样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读、想、调的方法练习修改第(1)(2)(3)句。
(2)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逐题汇报修改的情况,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做一个对比,体会改后的句子的正确,反复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将正确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写一遍。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镀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习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的成语,教师给于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练习7》教学设计3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两三天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布置下去,请同学们作些思想准备、同学之可适当讨论,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有关素材。
1审题
(1) 谈话揭示讨论话题:(略)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 指导
(1) 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 小烦恼-----某位同学
(3)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已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 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 练习
(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 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有条理、流利等、
4 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客观点评。
(2) 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教例《特殊的葬礼》:
学生理解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气势雄伟到逐渐枯竭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唤起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积累、内化、运用能力,教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世界上多幅雄伟壮观的瀑布图片,中间配以咆哮的滔滔水声。从视觉和听觉上深深地震撼了学生。
师: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你打算以怎样的方式唤起人们去“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生:我打算设计一份有创意的宣传广告寄给电视台或报社。
生:我打算给课文配上音乐,在特殊的葬礼上声情并茂地朗诵。
生:我打算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掌握更多的环保本领。
生:我想出一份有关环保的电子小报。
生:我想写一篇读后感。
生:我想今天回去就动员爸爸在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小树。
生:我想向全校同学发出一份“给小纸屑安家”的倡议书,提请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多,希望课后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假如你们也出席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特殊葬礼,你又将以怎样的身份作一番怎样的演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在演说中要尽量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生:我是菲格雷特总统,……
生:我是来自日本的生态学家,……
生:我是来自丹阳实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
…………
师:同学们的演说十分精彩,请大家将它写下来。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反复地实践。文本是语文实践的一种基本凭借。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文本实践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学生在多角度(读、说、写、编、画,多种角色的演说)、多时空(既有课内的演说、朗读,又有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宣传、制作)中得到了语言训练,实现了语言积累、内化、外显的过程。显然,解读文本式的教学已经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文本在此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载体,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淡化学科意识、课堂意识,强化资源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得、习得语言。
教例:《祁黄羊》
师: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大家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生:祁黄羊是个一心为国的人,因为他生病了就主动让贤,而不是硬占着中军尉的位置。
生:祁黄羊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因为他不仅知道自己的儿子祁午是合适人选,还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也能胜任中军尉之职。。
生:祁黄羊是个任人唯贤、处事公正的人,因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生: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祁黄羊是狡诈的人。
师:哦,何以见得?
生:我有两点理由,一是祁黄羊很清楚,如果不主动辞职,晋悼公看到其体弱多病,迟早也会叫他让位,于是主动辞去了中军尉之职,这样下台显得很体面;二是祁黄羊早就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做中军尉,但怕人说闲话,当他探知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大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于是他就先推举了解狐。当解狐不久去世,祁黄羊再保举自己的儿子便显得很自然,而且还让悼公觉得他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
师:(沉吟片刻)你的见解很独特。生活中确实有你说的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去查查历史资料,看看祁黄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好吗?
语文文本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学生个体有着敏感多变的内心世界。两者碰撞,势必会产生五彩缤纷的火花。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无论是学生将祁黄羊理解成奸诈之流,还是祁黄羊不同的事实在学生的心屏中折射出不同的形象,都充分印证了学生对文本感受的独特多姿。新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多元化感受,正反映了学生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和热情。对此,教师没有囿于教参的唯一答案,没有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也没有淡然了之,而是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尽情吐艳,并且将学生引入了更为广泛的语文领域。教者正积极实践着新课标的精神:“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诸如“我认为……”、“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句式才会如美丽的音符一样时时跳跃在课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练习7》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积累、实践。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教学媒体
2、学生方面:复习本单元课文,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还记得吗?(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家陈景润、法国雕塑家罗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交流你认识了这些名人后的体会,还要再认识一位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出示:综合练习7 学生齐读
说明: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为语言实践活动作铺垫,还引出了课题。
二、语言实践活动
课前,老师请大家复习了本单元的课文,然后写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一些体会。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我的学习小体会”的交流会。
(1) 先在小组里进行。
(2)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说起,从很小的方面介绍,主要话题是:成功的前提是努力实践。)
(3) 评选出最佳交流者。
说明:这一大题是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以及评选“最佳交流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台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分享了他人的学习经验。
三、阅读短文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的著名运动员。
1、自由读短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
2、默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直线在文中划出。认真读一读,并说出你的感受。
3、再读短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不同凡响、虚掩、极限。”
4、通过学习,你能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吗?
5、小结: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短文,通过扫除生字障碍。
培养学生从整体入手,在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后的练习再来读懂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熟记名言
我们来读读名人为我们留下的话。
1、出示3句名言,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每句话的理解。教师补充。
3、学生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朗读、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体育”及“学习”方面的名言?
如: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国家内,需要千百万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勇敢无畏、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的人。 ——列宁
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
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这方面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
五、选字填空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被有些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瞧,他们又来了!
1、出示题目,读要求。
2、学生自行完成填空。。
3、集体交流。
4、补充练习
壁 璧 撼 憾 瑞 揣 堪 勘
和氏( ) 遗( ) ( )点 ( )探
墙( ) 震( ) ( )摩 疲惫不( )
说明: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选字填空,先让学生试着完成,再让学生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对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六、按要求,词语归类
1、指名读题,审清题意。
2、读读这些成语,按出示的要求归类。
3、学生完成练习。
4、全班交流
学习:
时间:
动作:
聚精会神、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学以致用
光阴似箭、海枯石烂、
日月如梭、千秋万代
手舞足蹈、眼疾手快、
昂首挺胸、健步如飞
5、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知道的词语多?如: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不耻下问、锲而不舍
……
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一日三秋、一年半载
……
窃窃私语、高谈阔论、
谈笑风声、目不斜视
……
说明:通过进一步的词语积累,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能力。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表格,指名读例句,“终于”是什么意思?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
3、小组先交流,评选出说的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困生能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
八、写字
1、读题。
2、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1) 部首都是木字旁,木字旁由“横、竖、撇、点”四笔组成。在桌面上写一写。
(2) 这四个字均左窄右宽。
3、在书上写一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集体交流。表扬写得特棒的同学,同时鼓励写字一般的同学,指出努力方向。
说明: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找到写好这些字的“秘诀。”
《练习7》教学设计5
《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按笔顺书写、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胀”、“贼”、“舅”3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说关键偏旁“长、戎、臼”并练习。
(3)练习按笔顺书写。
(4)反馈写字情况,表扬写得正确的同学,帮助写得错误的同学。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着一题应这样练习。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三组形近字,注意读正确。
(2)分组引导边读边比较音、形、义的异同。
3、练习
(1)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根据组词,进一步引导区别三组字的异同,特别是“形、型”的区别。
(2)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组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两句话所在的课文,背一背有关的句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同座位再交流填写的情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景,领悟所填词的意思。
(4)让学生谈一谈读句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5)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作业
1、用三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2、抄写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2、指导
3、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馈
指名说说,每句话补充的内容,表扬说的正确、说的与众不同、说的有创意的"同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么毛病?
(2)说一说词序混乱的毛病,应怎么样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读、想、调的方法练习修改第(1)(2)(3)句。
(2)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逐题汇报修改的情况,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做一个对比,体会改后的句子的正确,反复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将正确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写一遍。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镀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习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的成语,教师给于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练习7》教学设计6
一、画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初文————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每当优美的文字画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时,请他们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字?有的汉字笔画较多,从幻灯片上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字形,就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难点一点一点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学是难点,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灯片,“燕’’的外形用粗线勾出,使学生思维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字是根据“燕’’的形状来的;第三步出现对汉字“燕’’的分析(燕头、燕身、燕尾),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
二、以画促写,唤起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
“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规范地填在图旁的田字格内吗?”“能。”学生的回答一致。由于这是一幅文字画,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非常认真,生怕影响了整个文字画的优美,写时一边写一边感受象形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
三、以画改画,发展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师:这幅文字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鱼有船。
生3:有高飞的小鸟,有高大的树木。
…………
师:谁能把这些景物有顺序地排一排?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也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
生思考。
师: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小鸟在空中飞翔。
生2:远处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种着树,山下有石头。
生3:近处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鱼。
此项训练是让学生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画想象画作了铺垫。
师:把这幅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就更美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画画?
生动笔画画,个个兴趣盎然。
四、借画说话,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师:小朋友手上的风景画都画好了,你感到这幅画美吗?结合自己的作品把你感受到的美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先让小朋友四人小组交流,再选几位在全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出来。
生1:我的画上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蓝天下小鸟自由地飞翔,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清鱼自见。
师:这位小朋友把“经典自助餐”里学到的知识用上来了,多好哇。
生2:我的画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树林,太阳从山后渐渐落下去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师:把学到的成语用上来了,真不简单。
生3:我的画上还有比他们更美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划着小船在碧绿的河水中荡呀、荡呀,正在欣赏*的风景呢。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文字画改画成了彩色的风景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练习7》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 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查字典,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 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完成《练习本》
《练习7》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数出6、7,并用其表示物体的个数,明确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的顺序,进一步熟练掌握6、7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猜一猜、画一画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自主活动中更好地认识6和7,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认数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6和7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自主地投入到更近一步的学习当中,体会数和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6和7,熟练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写一写
1.找一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6和7这两个数朋友,找一找下面哪幅图所表示的数量和“6”是朋友?哪幅图表示的数量和“7”是朋友?
图一
图二
图二表示的数量能和“7”做朋友吗?怎样才能和“7”做朋友呢?
图三
这幅图表示的数量能和数几做朋友?怎样才能和“6”做朋友?如果又来了1只船,它应该和谁做朋友呢?
图四
蝴蝶的数量多,还是花朵的数量多?怎样摆放使大家方便比较?
预设:让蝴蝶和花一一对应起来,就能一眼比出谁多谁少了。
谁和“6”是好朋友?谁和“7”是好朋友?
小结:6枝笔和6朵花虽然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6”,所以都可以和数“6”做好朋友。7朵蘑菇、7只小船和7只蝴蝶的形状颜色也都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7”,都可以和数“7”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学生可以巩固复习对6、7的认识,能从不同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物体中关注到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1个1个地累加过程中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2.写一写。
在田格本上书写:
教材第43页第2题:
参考答案:5,6,7,5<6,6<7。
【设计意图】在认识6、7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课堂上预留出教师指导学生巩固书写的时间。
(二)涂一涂,猜一猜
1.涂一涂。
(1)请你为从左边数的第6个气球涂上绿色。
(2)请你为从右边数的第7个气球涂上红色。
(3)请你把从右数的6个气球都涂上绿色。
2.练一练。(教材第43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涂一涂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清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3.猜一猜。
第一组:一共有6颗红珠子,请同学们根据一只手的颗数猜另一只手的颗数。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另一只手有3颗的?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右手有2颗的?
同桌两个同学继续做猜一猜的游戏。
第二组:一共有7颗蓝珠子,请同学们根据右手的颗数猜左手的颗数。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左手有3颗的?
教师:这次左手比刚才多还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左手有7颗的`?
同桌两个同学继续做猜一猜的游戏。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的游戏过程中,练习6的组成和7的组成,同时初步渗透简单函数思想。在第二组猜一猜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呈现了7和0的情况,拓宽学生的认知,也为后续有关0的加减法做下简要的铺垫。
(三)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画。
有两列小火车,第一列火车只有车票上表示的是“6”的组成才能乘车,第二列火车只有车票上表示的是“7”的组成才能乘车。你能帮这两位小朋友看看应该上哪辆车吗?你也来为自己设计一张火车票吧。
【设计意图】基于6和7的组成,为学生提供更为自主的练习空间,请学生自己设计车票,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对物体数量的关注。
2.想一想。
在前面我们数的学习基础上,请你想一想,我们除了认识这些数,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学习研究什么内容呢?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在认识6、7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有关6、7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关注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积累学习和认识数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学习是有顺序的,是一个知识的整体。
《练习7》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
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 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查字典,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 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完成《练习本》
《练习7》教学设计10
【设计构想】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7》中的学用字词句部分,是一项把识字、阅读、写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花的综合练习。练习有三大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从字词到句、从读说到写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时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想、品、猜、写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充分再现花团锦簇的美丽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心灵去感受花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花的美。
【教学目标】
⒈认识郁金香、樱花、杜鹃、昙花、牡丹几种花卉。
⒉通过猜谜感受花的独特特点。
⒊抓住特点,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花的美丽芬芳,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幸运搭档:
上课之前,学生玩幸运52的《幸运搭档》游戏。教师先明确一下游戏规则:在大屏幕的三大类物品中选择一类进行竞猜。一人说,一人猜,说的同学可以用手比划,用动作表示,但更重要的是把物品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在规定的60秒内猜的同学猜出四个算顺利过关。
●以学生熟知的幸运搭档作为课前游戏,既带给学生亲近感,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让学生知道要抓特点猜花、抓特点写花。
二、填字激趣。
刚才进行的幸运搭档游戏吸引了我们很多同学想参加。这样,我们再一起来玩一个填字游戏。
⒈出示:()团锦簇
百()盛开
春暖()开
锦上添()
学生试着填成语,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都是关于花的成语)
⒉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花字的成语吗?
⒊花是美丽可爱的小精灵,它以它独特的芬芳、绚丽的色彩、各异的形态点缀着我们的世界,芳香着我们的生活。你们看,这是漂亮的紫荆花,圣洁的百合花,娇艳的玫瑰花,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今天的这堂练习课,就让我们走进纷繁的花的世界。
(板书:花)
●以填字游戏导入本课学习,这样做,一是为激趣,其次是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积累词汇。在感受花的美丽的同时,欣欣然走进新课的学习。“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初识花卉。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有花卉几十万种,这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见也没见过,说也说不上名儿来的花。老师这儿就有几种花卉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⒈(出示)自由地读花名,注意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随机评价。
⒊和这些花相配的还有五幅美丽的图片。(媒体展示)不过次序给打乱了,你能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花并用线连起来吗?行不行?
⒋学生先试着自己在书上连连线。
⒌这些花同学们有的认识,有的也许很陌生,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到上面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花。(指名上台说说。)
●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交流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彼此间的知识达到互补。
⒍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几种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还有几种不够了解,这样,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媒体演示)
⑴这是荣华富贵的牡丹,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花形硕大,色彩艳丽,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我们*人心目中的国花。
⑵这是昙花,它只在寂静的深夜静静开放,雪白的花朵如茶碗,只开放四个小时便悄然消失,一般人很难欣赏到它的美丽,所以就有了“昙花一现”这个词。
⑶这是郁金香,它盛产于荷兰,花朵有的像荷花,颜色多而美。
⑷这是杜鹃,我们这儿常见的花朵,被称为“花中西施”。也是我们无锡市的市花。
⑸这是烂漫的樱花。春天,白的、粉的樱花满树开放,远远看去如同一片灿烂的云霞。
●媒体的演示是诗画乐的融合。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花的美丽芬芳,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后面的写话作铺垫。
⒎学生带着对这些花的喜爱美读词语。
四、猜谜识花。
⒈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花的美丽,现在没有图片,只是一则小小的谜语,一段文字的描述,你的脑海中还会浮现花的样子吗?
⒉出示谜语①②,自由读读谜面,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⒊学生抓特点猜谜语。
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花的谜语,也来考考大家?
⒌出示教师自编的谜语③,学生自由猜。
一种花,岸上开,
风吹雨打都不怕。
颜色鲜艳人人夸,
点缀风景美如画。
⒍这则谜语的谜底还真不少,其实呀,这是老师自编的一则谜语。因为没有说清某一种花的独特之处,所以没有唯一的答案。看来,要介绍清楚一种花,必须抓住花的独特之处。一则谜语是这样,一段话也是这样。
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描写花的片段,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背诵课文中描写花的片段(《花瓣飘香》、《荷花》、《槐乡五月》)感受花的特点。(媒体相应出示)
●谜语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猜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谜语的语言特点,悟出写话时要把握的重点——抓住特点写。而对课文旧知的复习则是给学生后面的写话提供例子。
五、课中游戏。
猜花:
⒈读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要想把一种花介绍清楚,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独到之处,花形、花香、花色还有你对它的独特感受。
完成板书:形、色、香、感受……
⒉让我们再次走进幸运搭档游戏,一起来说花、猜花。(媒体出示)游戏竞猜。
六、尝试写话。
⒈刚才我们赏花、猜花、说花,现在也要来写写花了。
⒉你最喜欢什么花?
⒊每个人对花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份喜爱,就请你用几句话写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出示要求,学生练写。
⒋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花介绍给大家。
☆对写得好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问问: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
☆如果学生以谜语的形式或没写出花名,可以让大家猜花。
☆对不是写得很好的,可以引发大家讨论:如果让你来写这花,你还准备写什么?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有限的、单一的。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变丰厚。回忆学过的相关课文、玩幸运游戏猜花,这些都是为学生写好服务的。
七、拓展延伸。
其实人们对花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绚丽的色彩、多姿的形态,更可能是因为花的独特品质、因为花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课后让我们一起找些描写花的诗文读读背背,相信你还会有很多收获。愿花的色彩、花的芬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生活乐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的课外延伸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的专题。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的重要体现,单元练习突出了综合性,设计非常新颖。板块化的结构,儿童化的提示语,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练习内容,为练习教学提供方便。
本文教学围绕“花”这一主题,为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打破教材原有体系,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借助主题,进行言语训练。
言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同样,单元训练中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借助主题,丰厚语文实践。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课文旧知、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借助主题,挖掘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这种“品位和情趣”应当是“实践的”。而不能仅“停留在认识阶段”,所以挖掘单元练习课的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主题的建构完成了语文教学走向文化追求的夙愿。对“花”的多向度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花”的形象,体味“花”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情境。这种拓展延伸和课堂文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走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教学,它将直抵学生的内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文化创造的种子。
《练习7》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2、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下象棋吗?出示棋盘、棋子。
2、你对象棋了有什么了解?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第一部分垢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棋输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象象棋吗?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一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4)可以跟自己好朋友演练演练,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语是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段话后面问题,你们会回答吗?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都知道吗?
4、是的,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古今贤文》,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谁可以帮助他?
3、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犯、饱、它”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犯、饱、它”上下两钩见了面,总是下钩包上钩。
(4)指名说,相互交流,师补充。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7》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算理和计算方法。正确应用计算知识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学生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题目中数字特点,并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能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继知识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在观察算式规律和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8、7、6加几的不同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巩固算法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如何计算8、7、6加几,聪明的小熊来了,带来一道练习题,请你读一读,算一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是什么?
出示练习题目:8+6=
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8+6的和,教师给予肯定,并主要展示凑十的方法,巩固计算算理。
小结:计算这道题,同学们既可以把8拆成4和4,4和6凑十;也可以把6拆成2和4,2和8凑十,共同点:都是凑十法,再计算算式的和。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趣味练习,深化认知
1.口算练习,体会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师:小羊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不过它有一个小挑战----口算闯关,如果你既会算题目、又会说方法,才能顺利过关,我们一起看一看!
先进行计算,再观察两组的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小结:“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是重要的规律。同学们能发现这个规律真的了不起。
【设计意图】在口算挑战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意识。
2.解决问题,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
师:看!聪明的小猪也来欢迎你们,它还准备了大苹果。
课件演示:
教师请学生说出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列式解决问题。
预设:学生认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认真分析题目中知道的信息:左边有7个苹果,右边有4个苹果;以及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问题。
小结:大家能从图中找到条件和问题,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问题。
3.游戏:分苹果,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师:小猪想把这些苹果分成两队,一队是大于13,一队是小于13,苹果上有算式,你能根据算式信息,快速判断这个苹果应该分到哪一队吗?
幻灯演示带有算式的苹果:8+2、8+9、7+7、6+5、7+5,在学生迅速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判断的方法?
出现算式:6+2+4,学生在判断的同时,请学生说明计算的方法,教师适时追问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出现算式:6+☆,教师说明要求:☆代表一位数,请学生想一想,如果6+☆代表进位加法,当☆代表多少时可以加入大于13这一队?当☆代表多少时可以加入小于13这一队?
4.填数游戏,体会算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师:小动物要进行抱球比赛,小猪队的号码是11,小猪特别需要你们的支持,你能从它给出的这些数中,任意挑选2个数,写一个进位加法算式,得数就是12?
教师出示幻灯:
教师依次呈现学生的算式: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
并请学生读一读这一列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加法算式之间,当和没有发生变化时,两个加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发现藏在算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计算本领!
【设计意图】开放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三)拓展练习,提升能力
1.想一想pp
出示问题情境:在抱球比赛中,小猪和小羊抱了9个球,小兔和小羊抱了8个球,小羊抱了2个球,你知道小猪和小兔一共抱了几个球吗?
(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1:学生可以先分别求出小猪、小兔抱了几个球,小猪:9-2=7,小兔:8-2=6,再求总和7+6=13;方法2:学生可以先计算和9+8=17,因为小羊计算了两次,共重复计算4个球,所以17-4=13。)
2.填一填
师:小猪请聪明的你填一填,在○里分别填上3、4、5、6、7。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预设:学生可以从有数字“2”的两条边入手,每条边剩下的两个圆凑10,题目中3和7,4和6都可以凑10,但要注意剩下的5要和7凑12,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3和4填在角上的圆中。)
【设计意图】学生在明确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学生思维水*。
(四)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畅游数学王国,共同对8、7、6加几的计算知识进行了练习巩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用到刚刚学过的“凑十法”,还用到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决问题中会用到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7》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 知道有些字成偏旁后,笔画要有变化,个别字的笔顺也有变化。
3、 能区分音近字“红”与“虹”、“园”和“圆”,能按笔写字。
重点:第2、3、4、5题
难点:第5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知道有些字成偏旁后,笔画要有变化,个别字的笔顺也有变化。
3、复习巩固笔顺规则,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明确任务
今天学习“练习7”,共有五题。这堂课我们要学会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知道有些字做偏旁后,它的笔画会友变化而且个别字的笔顺也会发生变化,以及能按笔画写字。比一比,看谁最认真,学得最好。
二、 学习第1题
1、 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把有关的声、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贴在磁性黑板上,问: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
3、 请三位学生上来,照“i—yi”的样子,把整体认读音节贴到相应的韵母身边。
4、 指名逐组认读。指正、齐读。
5、 比一比,读一读。
①横线左右分别是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②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读音完全相同。韵母不能直接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能。
③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读音相同,气息和力量不同。声母不能直接给汉字注音,整体认读音节能。
三、 学习第2题
1、出示卡片:王——王字旁子——子字旁虫——虫字旁
①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②把字作为偏旁时有什么不同?书空。说笔画名称。
③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出示卡片:车——车字旁米——米字旁金——金字旁
①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把字作为偏旁时有什么不同?
②书空偏旁,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
③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四、 学习第3题。
1、 认读七个生字。
2、 集体书空。
3、 按要求填空。
五、 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请小朋友们回忆:我们学懂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在实际应用中区别音近字“虹——红”“圆——园”。
2、 看图读拼音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交待学习任务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3、4题。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
二、 学习第4题
1、 读题,明要求
2、 同桌互认两组字。
3、 口头组词。
4、 选择:彩()挂在天上,()花开在地上。
我们坐在公()草地上,看见天上的()月亮。
5、 打开作业本,完成练习。
三、 学习第5题
1、 出示图一
①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用“春天,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说说春天的特点。
②看图拼读音节,写句子。
③校对,齐读。
2、 出示图二
①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夏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用“夏天,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说说夏天的特点。
②看图拼读音节,写句子。
③校对,齐读。
3、小朋友,一年中除了春季、夏季以外,还有那两个季节?你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练习7》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分号的用法。
5、修改一段话。
6、熟记六组成语。
7、读背名人名言。
8、搜集、讲述生肖故事。
9、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四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查字法,重点是部首查字法。
(2)让学生判断“隅”、“鲜”二字的部首。
(3)让学生数清“隅”、“鲜”二字的笔画数。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句,指名读。
(2)让学生上黑板把句子中的分号描粗,描大。
(3)教师用三色粉笔画出三个分句,让学生思考:这三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4)教师总结。
3、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这一段话中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出示要修改的一段话。
(3)提出修改要求。
3、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六组成语。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思考每组成语是什么意思。
(4)讨论,理解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三条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理解三条名人名言的意思。
一、许多人自以为机遇很多,不加珍惜,结果一无所获。
二、许多人有了机遇,却认识不到它的价值,以致白白错过。
三、机遇来得快,去得也快,要及时抓住。
3、练习。
4、反馈。
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按十二生肖推算今年是什么年?
(2)明确说话要求:
所讲故事与十二生生肖有关。
看到、听到的故事都可以说。
讲故事的同学要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说。
声音要响亮、举止要自然。
3、练习。
(1)请学生讲与今年生肖有关的故事。
(2)请同学讲与自己生肖有关的故事。
(3)请学生任意将一个生效故事。
4、反馈。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7》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积累、实践。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教学媒体
2、学生方面:复习本单元课文,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还记得吗?(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家陈景润、法国雕塑家罗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交流你认识了这些名人后的体会,还要再认识一位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出示:综合练习7 学生齐读
说明: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为语言实践活动作铺垫,还引出了课题。
二、语言实践活动
课前,老师请大家复习了本单元的课文,然后写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一些体会。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我的学习小体会”的交流会。
(1) 先在小组里进行。
(2)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说起,从很小的方面介绍,主要话题是:成功的前提是努力实践。)
(3) 评选出最佳交流者。
说明:这一大题是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以及评选“最佳交流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台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分享了他人的学习经验。
三、阅读短文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的著名运动员。
1、自由读短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
2、默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直线在文中划出。认真读一读,并说出你的感受。
3、再读短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不同凡响、虚掩、极限。”
4、通过学习,你能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吗?
5、小结: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短文,通过扫除生字障碍。
培养学生从整体入手,在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后的练习再来读懂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熟记名言
我们来读读名人为我们留下的话。
1、出示3句名言,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每句话的理解。教师补充。
3、学生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朗读、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体育”及“学习”方面的名言?
如: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国家内,需要千百万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勇敢无畏、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的人。 ——列宁
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
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这方面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
五、选字填空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被有些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瞧,他们又来了!
1、出示题目,读要求。
2、学生自行完成填空。。
3、集体交流。
4、补充练习
壁 璧 撼 憾 瑞 揣 堪 勘
和氏( ) 遗( ) ( )点 ( )探
墙( ) 震( ) ( )摩 疲惫不( )
说明: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选字填空,先让学生试着完成,再让学生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对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六、按要求,词语归类
1、指名读题,审清题意。
2、读读这些成语,按出示的要求归类。
3、学生完成练习。
4、全班交流
学习:
时间:
动作:
聚精会神、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学以致用
光阴似箭、海枯石烂、
日月如梭、千秋万代
手舞足蹈、眼疾手快、
昂首挺胸、健步如飞
5、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知道的词语多?如: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不耻下问、锲而不舍
……
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一日三秋、一年半载
……
窃窃私语、高谈阔论、
谈笑风声、目不斜视
……
说明:通过进一步的词语积累,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能力。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表格,指名读例句,“终于”是什么意思?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
3、小组先交流,评选出说的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困生能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
八、写字
1、读题。
2、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1) 部首都是木字旁,木字旁由“横、竖、撇、点”四笔组成。在桌面上写一写。
(2) 这四个字均左窄右宽。
3、在书上写一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集体交流。表扬写得特棒的同学,同时鼓励写字一般的同学,指出努力方向。
说明: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找到写好这些字的“秘诀。”
《练习7》教学设计16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两三天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布置下去,请同学们作些思想准备、同学之可适当讨论,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有关素材。
1审题
(1) 谈话揭示讨论话题:(略)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 指导
(1) 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 小烦恼-----某位同学
(3)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已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 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 练习
(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 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有条理、流利等、
4 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客观点评。
(2) 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教例《特殊的葬礼》:
学生理解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气势雄伟到逐渐枯竭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唤起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积累、内化、运用能力,教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世界上多幅雄伟壮观的瀑布图片,中间配以咆哮的滔滔水声。从视觉和听觉上深深地震撼了学生。
师: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你打算以怎样的方式唤起人们去“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生:我打算设计一份有创意的宣传广告寄给电视台或报社。
生:我打算给课文配上音乐,在特殊的葬礼上声情并茂地朗诵。
生:我打算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掌握更多的环保本领。
生:我想出一份有关环保的电子小报。
生:我想写一篇读后感。
生:我想今天回去就动员爸爸在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小树。
生:我想向全校同学发出一份“给小纸屑安家”的倡议书,提请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多,希望课后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假如你们也出席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特殊葬礼,你又将以怎样的身份作一番怎样的演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在演说中要尽量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生:我是菲格雷特总统,……
生:我是来自日本的生态学家,……
生:我是来自丹阳实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
…………
师:同学们的演说十分精彩,请大家将它写下来。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反复地实践。文本是语文实践的一种基本凭借。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文本实践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学生在多角度(读、说、写、编、画,多种角色的演说)、多时空(既有课内的演说、朗读,又有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宣传、制作)中得到了语言训练,实现了语言积累、内化、外显的过程。显然,解读文本式的教学已经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文本在此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载体,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淡化学科意识、课堂意识,强化资源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得、习得语言。
教例:《祁黄羊》
师: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大家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生:祁黄羊是个一心为国的人,因为他生病了就主动让贤,而不是硬占着中军尉的位置。
生:祁黄羊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因为他不仅知道自己的儿子祁午是合适人选,还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也能胜任中军尉之职。。
生:祁黄羊是个任人唯贤、处事公正的人,因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生: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祁黄羊是狡诈的人。
师:哦,何以见得?
生:我有两点理由,一是祁黄羊很清楚,如果不主动辞职,晋悼公看到其体弱多病,迟早也会叫他让位,于是主动辞去了中军尉之职,这样下台显得很体面;二是祁黄羊早就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做中军尉,但怕人说闲话,当他探知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大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于是他就先推举了解狐。当解狐不久去世,祁黄羊再保举自己的儿子便显得很自然,而且还让悼公觉得他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
师:(沉吟片刻)你的见解很独特。生活中确实有你说的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去查查历史资料,看看祁黄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好吗?
语文文本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学生个体有着敏感多变的内心世界。两者碰撞,势必会产生五彩缤纷的火花。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无论是学生将祁黄羊理解成奸诈之流,还是祁黄羊不同的事实在学生的心屏中折射出不同的形象,都充分印证了学生对文本感受的独特多姿。新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多元化感受,正反映了学生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和热情。对此,教师没有囿于教参的唯一答案,没有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也没有淡然了之,而是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尽情吐艳,并且将学生引入了更为广泛的语文领域。教者正积极实践着新课标的精神:“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诸如“我认为……”、“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句式才会如美丽的音符一样时时跳跃在课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练习7》教学设计1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数出6、7,并用其表示物体的个数,明确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的顺序,进一步熟练掌握6、7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猜一猜、画一画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自主活动中更好地认识6和7,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认数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6和7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自主地投入到更近一步的学习当中,体会数和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6和7,熟练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写一写
1.找一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6和7这两个数朋友,找一找下面哪幅图所表示的数量和“6”是朋友?哪幅图表示的数量和“7”是朋友?
图一
图二
图二表示的数量能和“7”做朋友吗?怎样才能和“7”做朋友呢?
图三
这幅图表示的数量能和数几做朋友?怎样才能和“6”做朋友?如果又来了1只船,它应该和谁做朋友呢?
图四
蝴蝶的数量多,还是花朵的数量多?怎样摆放使大家方便比较?
预设:让蝴蝶和花一一对应起来,就能一眼比出谁多谁少了。
谁和“6”是好朋友?谁和“7”是好朋友?
小结:6枝笔和6朵花虽然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6”,所以都可以和数“6”做好朋友。7朵蘑菇、7只小船和7只蝴蝶的形状颜色也都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7”,都可以和数“7”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学生可以巩固复习对6、7的认识,能从不同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物体中关注到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1个1个地累加过程中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2.写一写。
在田格本上书写:
教材第43页第2题:
参考答案:5,6,7,5<6,6<7。
【设计意图】在认识6、7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课堂上预留出教师指导学生巩固书写的时间。
(二)涂一涂,猜一猜
1.涂一涂。
(1)请你为从左边数的第6个气球涂上绿色。
(2)请你为从右边数的第7个气球涂上红色。
(3)请你把从右数的6个气球都涂上绿色。
2.练一练。(教材第43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涂一涂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清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3.猜一猜。
第一组:一共有6颗红珠子,请同学们根据一只手的颗数猜另一只手的颗数。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另一只手有3颗的?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右手有2颗的?
同桌两个同学继续做猜一猜的游戏。
第二组:一共有7颗蓝珠子,请同学们根据右手的颗数猜左手的颗数。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左手有3颗的?
教师:这次左手比刚才多还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左手有7颗的?
同桌两个同学继续做猜一猜的游戏。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的游戏过程中,练习6的组成和7的组成,同时初步渗透简单函数思想。在第二组猜一猜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呈现了7和0的情况,拓宽学生的认知,也为后续有关0的加减法做下简要的铺垫。
(三)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画。
有两列小火车,第一列火车只有车票上表示的是“6”的组成才能乘车,第二列火车只有车票上表示的是“7”的组成才能乘车。你能帮这两位小朋友看看应该上哪辆车吗?你也来为自己设计一张火车票吧。
【设计意图】基于6和7的组成,为学生提供更为自主的练习空间,请学生自己设计车票,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对物体数量的关注。
2.想一想。
在前面我们数的学习基础上,请你想一想,我们除了认识这些数,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学习研究什么内容呢?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在认识6、7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有关6、7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关注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积累学习和认识数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学习是有顺序的,是一个知识的整体。
《练习7》教学设计18
《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按笔顺书写、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胀”、“贼”、“舅”3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说关键偏旁“长、戎、臼”并练习。
(3)练习按笔顺书写。
(4)反馈写字情况,表扬写得正确的同学,帮助写得错误的同学。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着一题应这样练习。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三组形近字,注意读正确。
(2)分组引导边读边比较音、形、义的异同。
3、练习
(1)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根据组词,进一步引导区别三组字的异同,特别是“形、型”的区别。
(2)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组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两句话所在的课文,背一背有关的句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同座位再交流填写的情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景,领悟所填词的意思。
(4)让学生谈一谈读句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5)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作业
1、用三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2、抄写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2、指导
3、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馈
指名说说,每句话补充的内容,表扬说的正确、说的与众不同、说的有创意的同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么毛病?
(2)说一说词序混乱的毛病,应怎么样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读、想、调的方法练习修改第(1)(2)(3)句。
(2)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逐题汇报修改的情况,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做一个对比,体会改后的句子的正确,反复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将正确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写一遍。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镀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习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的成语,教师给于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练习7》教学设计19
一、画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初文————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每当优美的文字画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时,请他们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字?有的汉字笔画较多,从幻灯片上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字形,就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难点一点一点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学是难点,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灯片,“燕’’的外形用粗线勾出,使学生思维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字是根据“燕’’的形状来的;第三步出现对汉字“燕’’的分析(燕头、燕身、燕尾),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
二、以画促写,唤起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
“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规范地填在图旁的田字格内吗?”“能。”学生的回答一致。由于这是一幅文字画,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非常认真,生怕影响了整个文字画的优美,写时一边写一边感受象形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
三、以画改画,发展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师:这幅文字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鱼有船。
生3:有高飞的小鸟,有高大的树木。
…………
师:谁能把这些景物有顺序地排一排?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也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
生思考。
师: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小鸟在空中飞翔。
生2:远处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种着树,山下有石头。
生3:近处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鱼。
此项训练是让学生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画想象画作了铺垫。
师:把这幅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就更美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画画?
生动笔画画,个个兴趣盎然。
四、借画说话,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师:小朋友手上的风景画都画好了,你感到这幅画美吗?结合自己的作品把你感受到的美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先让小朋友四人小组交流,再选几位在全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出来。
生1:我的画上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蓝天下小鸟自由地飞翔,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清鱼自见。
师:这位小朋友把“经典自助餐”里学到的知识用上来了,多好哇。
生2:我的画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树林,太阳从山后渐渐落下去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师:把学到的成语用上来了,真不简单。
生3:我的画上还有比他们更美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划着小船在碧绿的河水中荡呀、荡呀,正在欣赏*的风景呢。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文字画改画成了彩色的风景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练习7》教学设计20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一、二两则讲的是要博览群书,“采得百花成蜜后”,不能局限过分单一的读书种类和内容;三四两则
《练习十五》教学设计3篇(扩展10)
——练习4教学设计 (精选2篇)
练习4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读一读,比较在不同的语境中,读轻声与不读轻声其含义上的细微差异。
2、能了解词语的意思,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抄写。
3、能仿照诗歌学写几句小诗。
3、养成边读边思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中能找出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的寓意。
4、能以“长江”为主题,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能阅读短文找出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的寓意。
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入:
1、师:本单元的学习,使我们为祖国的山河之美而赞叹,为文章中澎湃的爱国之情而感动,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激昂。今天我们一起来收获第四单元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增添更美的一笔。
2、出示课题:综合练习4齐读题
二、新授:
(一)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带点的声调。
1、读题,明确要求。
2、仔细观察注音,轻声读一读,找出带点词语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交流纠正,找出读音变化的规律。
4、在学生了解读音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练读,加以巩固。
①母亲把碗端起来母亲把碗端了起来
②她努力爬上去她努力爬了上去
说明:“起来”、“出去”、“上来”、“出来”、“回来”、“上去”等词用在动词后面做趋向性补语时,朗读时应有轻重的变化。如果“起来”、“出去”、“上来”等趋向动词直接跟在动词后面,则这些词读作轻声;如果“起来”等趋向动词与动词之间插入“得”、“不”、“了”等助词后,则这些词应重读,不作轻读的变化。
(二)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语,抄在下面的空格里。
步履沉重鸦雀无声忐忑不安毫不迟疑聚精会神眉飞色舞
泰然处之心不在焉愁眉苦脸人声鼎沸犹豫不决步伐轻快
步履沉重鸦雀无声忐忑不安毫不迟疑聚精会神眉飞色舞
步伐轻快人声鼎沸泰然处之犹豫不决心不在焉愁眉苦脸
1、指名读要求。
2、读词语,质疑:有哪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随机交流词语意思。
3、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作口头交流。
4、动笔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5、想想,你还能积累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吗?(可作为回家作业)
不可胜数一刀两断大失所望口是心非力不从心理直气壮
说明:这一题主要是反义词的积累,课文的12个成语中,有些成语如“毫不迟疑、聚精会神”是学生熟知的,而有些成语如“泰然处之、人声鼎沸”则可能较陌生,所以“质疑”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完成练习,积累反义词的成语作了很好的铺垫。学习语文不仅要牢固掌握一些学习技巧,更要勤读善记。只有多积累词汇,作文时才能在记忆的仓库中把词语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三)学做小诗人。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喜、怒、哀、乐,但我们只要学会微笑,像诗人一样把自己变成一条小河、一座大山、一制燕子、一根劲竹,就能让生活充满笑声。请读读下面这首小诗。
2、仿照诗句,想象一下,自己会变成什么?
生活报我以幸福,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生活报我以挫折,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__报我以幸福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__报我以挫折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点评。
说明: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想象也是各异的。从扶到放的练习设计,既为学生设置了坡度,又给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同样的“幸福”,可以想象出不同的事物来感受这份幸福。教师在指导时要充分地让学生发言,以求思维的最大辐射,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静心阅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读文后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快乐,不仅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
2、再读短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一句话,用“”划出来。交流。
3、学生一边认真摘抄中心句,一边用心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感受过哪些快乐?
4、自由轻声读短文,说说从文中的你寓言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说明:在教学中,只有对文本反复阅读,反复咀嚼,才能把文本所表达的含义深刻领会。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不同层次地阅读,课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读了文本后受到的启发,学生的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讲得合乎情理,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要适时适切地进行点拨,规范学生的语言。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长江的资料,一个小组收集一个相关内容。(图文配合)
(参考:A组收集长江的`沿江风景名胜;B组收集长江的地理特征;C组收集长江的古今作用;D组收集长江的环境情况。)
(2)小组成员合作互助,整理材料。
2、十分钟快乐队会:长江——我们的母亲河。
3、评议最佳小组合作奖。
说明: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做好搜集工作,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梳理资料、整理资料的综合学习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十分钟快乐队会的形式开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练习中去,使全体学生在小组互助的氛围中得到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所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熟记名言。
1、出示名言,自由读。读准名言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这些名言都是围绕什么主题的?(爱国)
3、教师简介詹天佑、雨果、*的故事,让学生走近名人。
4、读读,背背。
说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诵名言,事半功倍。通过简介名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名言的深层次认识,从而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
(七)写字。
1、读题,明确要求。
2、师提示:注意今天我们抄写的句子中有顿号,顿号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同时,用钢笔抄写句子,注意细心认真,防止因抄错而污损本子。
2、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3、写完后,小组评议,推荐一份最优秀的学生作品。(顿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字距、行距是否恰当……)
4、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说明: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及时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强调细心、认真的写字习惯。
练习4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
di:箭靶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
的 折
di:真实、实在 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
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
散 卷
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
4、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第2课时
一、引入。
二、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三、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四、指导第七题。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
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