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家校共育具体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家校共育具体措施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校教育,折射出本校留守儿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家校共育具体措施 ,供大家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家校共育具体措施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校教育,折射出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这一群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共育;具体措施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留守学生方面:
1、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对全校留守学生进全面详细的档案资料整理,深入分析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
2、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课及心理健康讲座。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留守儿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的良好行为。
3、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开展主题活动或课外活动。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要求各留守儿童给外地打工父母写一封学习、生活汇报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课外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5、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二)家长及监护人方面:
1、开办家长学校,主要以家长学校主题讲座和线上家长学校学习为主。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法,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学生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不定期家访。与其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在家表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长、学习和表现,对学生的教育会更有针对性。在家访中,教师也能真实的了解学生在家中生活、成长的情况,这是学校生活中无法涉及的方面,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育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改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有利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更有利于找到施教的切入点。
(三)学校教师方面:
1、组织教师校内理论学习。学校普通教师作为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力量,应该把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深造,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锻炼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心理暗示的过程,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里素质也得到提高,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
2、委派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目的在于开发学校人力资源,拓展教师知识范围,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使教师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学校共同成长,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3、委派教师到片区其他兄弟学校考察、交流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让教师深入了解兄弟学校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问题时的理念与方法,同时在互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宗旨。
作者简介:尹俪环,女,汉族,一级教师,单位: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周勇,男,汉族,高级教师,单位: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