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导语,您所阅览的此篇共有32605文字!农民,创作于1897年,属于契诃夫的晚期作品,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19世纪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乡镇调研报告假如你对这类文章感觉哪里不好,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铁铺乡位于罗山县西南部,面积127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人口万人。下设24个基层党支部,党员518名。目前,该乡行政编制30人,实有人员20人;事业单位编制38人,实有人员35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乡镇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机关设臵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的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我乡国土所归县国土资源局直管,、财权在县国土资源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 1编制,我乡行政编制30人,退居二线的就有2人,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的现象。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
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3、服务职能配臵混淆不清。
目前机构设臵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乡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是基层的最下一层,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我们认为在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推动基层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便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臵。
2、乡镇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的本质要求,基层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4、在乡镇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中,要赋予基层更多的社会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
为此,必须实行基层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要尊重农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基层职能的转变,农合组织成为乡镇机构改革后为农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
具体考核办法由市、县拿出详细的考核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权利交给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
6、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
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7、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不断创新扶持方式,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以钱养人”
转变为“以钱养事”。为保证扶持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使用,应将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铁铺乡委员会
20xx年4月12日
20xx年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工作报告 第二篇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我们社会发展之基,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耕地对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土地却变成了一个为世人瞩目的话题。但是,目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事件不断涌现,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问题亟待严加处理。
一、我乡镇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现状
果遂乡地处我县县城的东南面,属山区乡镇,人口密度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广,全乡有基本农田面积1多亩。始兴县国土资源局在修编《始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把果遂乡的耕地基本上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后来只调整了一小部分基本农田给村民建房。在乡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民都因住房困难、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等原因,致使近几年我乡村民陆续出现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事情。据统计,自xx年—4月果遂乡共发生农村违法用地有54宗,涉及土地面积7.3亩。其中:占用耕地违法建房有37宗,面积4.4亩;占用基本农田违法建房的有7宗,面积1.7亩;占用荒地违法建房的有10宗,面积1.2亩。“四清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乡仍有一批农户未经批准在耕地上违法建房。上述违章用地,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村民都是随意在自家的责任田里乱建房屋,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较大浪费。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建房的秩序。
二、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产生的原因
经过认真调查和深入,我们认为,造成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主要原因有:①国土部门收编后,乡镇已不是执法主体,弱化了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②国家减免农业税后,老百姓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只要集体分给自家的耕地,便自作主张,不经审批随意建房。③编修始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把村庄周围的耕地全部划分了基本农田保护区,没有考虑到以后村庄的发展,有些农户住房确实困难,但因没有预留建设地用,而无地方建房,造成乱占耕地违法建房。④村民要求建房时,村庄规划没有及时跟上;⑤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责任不够明确,各部门都认为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国土部门的责任。⑥对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打击不够及时,力度不够大,助长了农村违法用地的发生。⑦村、组干部对耕地保护意识较淡薄,对违章建筑管理力度不大。
三、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危害
1、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土地是十分有限而珍贵的自然资源,耕地被乱占滥用,导致土地面积急剧减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严重。
2、严重影响了农村建房的秩序。因个别农户占用耕地违法建房,其他村民争相效仿,以致一发而不可收,违规建房者越来越多,严重扰乱了农村建房的秩序。
四、对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看法和建议
针对本乡54宗违法用地,我镇按照《土地管理法》的
乡镇农业局编制调研报告.docx 第三篇
乡镇农业局编制调研报告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由xx县农业局编制。本报告包括基本情况,具体推进情况,主动息情况,依申请息情况,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八部分。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xx年月日起至xx年2月3日止。本年度报告在网站和xx县信息公开查询点全文公开。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xx县农业局联系。现将xx县农业局xx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如下:基本情况xx年,我局政务息公开工作在县委、县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务息公开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农业项目建设、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等政务公开重点,运用科学管理理念,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政务息工作力度,加快电子信息公开建设步伐,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推进情况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电子政务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参与的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办公室为机关电子政务及信息公开的主要负责工作机构,其它相关股室协助工作。强化制度建设。为认真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政务信息发布公开制度,确保了公开与保密两不误。强化信息审查。我局信息发布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信息来源由局机关各股室、乡镇农技站提供,重点反映农业新特色、新思维、新发展,信息审核实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审核完成后,信息交由局办公室专人发布到信息公开平台。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县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保密工作制度。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学习讨论,提高了对信息公开的认识,增强了上网信息保密审查意识。同时,开展保密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保密的良好氛围。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信息主动公开渠道。一是通过县公众信息网和xx县农业信息网发布工作动态、事项信息等内容;
二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平台对我局机构职能、总结计划、农业工作信息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公开;
三是做好便民咨询工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xx年,我局主动向社会息共7556条,其中发送农作物良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等手机7439条,报道农业动态信息05篇,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2条。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xx年,我局未发生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xx年,我局未发生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xx年,我局未发生因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存在问题。我局在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公开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官方网站急需改版升级;
二是信息公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三是政务公开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措施1、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围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农民职业培育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对支农资金投入情况、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及时收集报送,涉及投资规模、运作程序、责任主体、工程进度、实施效果等信息都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
二是围绕行政效能建设。对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
三是围绕服务为民,稳定大局。妥善处置各类农业突发事件,特别是权威信息和敏感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介绍事件进程及工作措施。2、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一是正确把握导向。正面宣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突出宣传在粮食安全、特色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典型事例;
二是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围绕“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
三是注重政务信息时效性。进一步加快信息撰写、审查、发布速度,对重大事件宣传报道不滞后。3、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结合农业重点工作,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和指导,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千家万户。
乡镇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_工作报告 第四篇
二是严重缺乏专职或者的指导管理人员。
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90%的没有专职的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有极少部分有的也大多老龄化,或者是乡镇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指定的不懂文艺业务的乡镇干部,根本无法指导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由于严重缺乏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致使国家和各级投资建设、配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优质文艺活动器材也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有流失的危险。
三是开展文艺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到去年年底xx市65%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建成,但是,由于建设之初各级既没有考虑指导管理人员的及时配备,更没有考虑落实运行经费,致使建起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部分由于缺乏运行经费因而不能投入运行,基本形同摆设。
四是投资规模不科学,运行管理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规划不科学。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有余,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等情况。还有就是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有不少县(市、区)的乡镇和当地的县级文化主管部门争实施主体、争产权管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完全由国家和省、市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归当地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由国家和省、市、县、乡(镇)共同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按照投资数额的大小由投资大的一方负责。xx市的大部分乡镇领导没有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导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征不了地、选不了址,管理互相扯皮,致使该建的至今还没有完全建起,建起的标识不清楚、管理不规范、活动不开展。缺乏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
乡镇调研报告 第五篇
20xx乡镇调研报告(1)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xxx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
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从200x年开始,xxx县分配xx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x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x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x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x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
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xx乡镇调研报告(2)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高亭、东沙、岱西、岱东、长涂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衢山镇、秀山乡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
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
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
重点对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有序、高效运作。2、督促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
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
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
主动推进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
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
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三)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
督促乡镇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
以建设法治为目标,督促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
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关于乡镇卫生院的调研报告 第六篇
从今年2月25日开始,xx作为作为浙江省试点地区,率先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一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共有457种药物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即实行省级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在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走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取病人、医生、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各方面对新政策的反响反映,了解实际情况,在此,具体反映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一个多月来,乡镇卫生院统一实行“原价进原价出”的药价制度,医院销售药严格控制在国家药品目录307种、省级药品目录150种之内,总体上药价大幅度下降,降幅达到50%以上。对此老百姓总体上比较满意,过去看普通感冒至少要自己支付七八十块,现在二三十块就能解决了,能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对医生来说,门诊量剧增,据统计同比上升40%左右,同时因为药物的限制,开方有所变化,有些药品要替代使用,在接受药品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额外的工作量增大。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机构运营压力巨大
1、药品“零差价”,老百姓得实惠,但医疗机构运营压力巨大。目前宁波各家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医疗服务价格不算高,而药品收入占到业务收入的7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一直靠药品差价来补贴医疗运营成本。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药品零差价就意味着社区医院的“收入缺口”会更大。对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来说,随着药物差价的消失,医疗运营的最大收入随之消失,以xx卫生院2月25日到3月24日运营情况为例,一个月药品总收入同比减少70万元,预计全年减少1000万左右,而医院其他的挂号、化验、诊疗等收入只有15万左右,远远抵不上每个月运营成本100万的缺口。据估算我们整个xx区就此每年有4亿的缺口需要弥补。在区级财政补贴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让基层医院能“养活”自己难度巨大。目前已有二个乡镇卫生院已经不能支撑,医生的工资都难以支付。
2、配套的医生绩效工作改革存在缺陷。目前,医疗系统的工资改革具体方案还没确定。如何真正积极调动医生的工作效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需要医生绩效工资改革这个杠杆来撬动。
(二)基本药物目录不完善
1、药物种类不齐全。这次推出的457种药物,基本上覆盖了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也有部分的专科药,特别是慢病药,群众需要长期的服用的,疗效上又不能替代的,往往不在目录之中,难以配到,需要再到区级以上医院去诊疗,反而带来很多周折。
2、药物价格有疑惑。目录中的药物是省级集中公开招标采购的,但是部分药物比过去我们实行的由卫生局统一采购核价定价采购的还要高,同样的药物、同样的产地、同样的生产厂家,前后两样的价格,支出增加。比如澳广胶囊,阿莫西林双氨西林钠胶囊,比原来集中采购价高8元一盒;
比如大输液,平均采购价比过去高0.6元每瓶。这些采购的差价,实际上都由财政在买单,对此,基层群众存在疑惑。
(三)农保病人存在看病难
药物种类少,这就意味着患者在社区医院配不到合适药品的话,就得去大医院,而农保病人,去大医院看病,除了大病和指定病种以外,是不能报销门诊费用的,而在社区医院,可以报销45%的医疗费用。所以这方面的细则,最好能及时跟上。
(四)专科优势逐步丧失
宁波很多社区医疗机构,是从专科医院、特色医院转型而来的,有各自的优势专科跟固定的患者人群。比如东钱湖的皮肤门诊,茅山的儿科门诊,梅墟的中医,一旦乡镇社区医院只能使用规定药物,这些特色专科很可能就会开不出合适的药,而病人也只能去大医院,某种程度上也就失去了社区医院分流病人的意义。
三、对策建议
1、要不断加强对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完善。需要对药物进行评价与筛选,建议建立专家库。专家库的专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应该来自医院、卫生主管部门、高校、医保部门等。吸收不同部门的专家,可以使专家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能只是照顾到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这样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在选取药物时,要中西医并重,既要确保经典老药的使用,又要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权威性,要做到高、中、低综合搭配,合理使用,让各方都受益。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机制具体政策要及时跟进。如何补贴,如何配套各级资金,解决迫在眉睫的乡镇卫生院运营困境成为当前最为急迫解决的问题。
4、医生绩效工资改革要多方调研,要合理的政策实施,最大限度调动医生积极性。要对基础特色门诊采取保护性发展策略,不能搞一刀切和“大锅饭”。在效能基础上,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长远投入和引导。
5、一些社区医疗和区级医疗系统的衔接问题,如农保病人的看病问题,要具体的细则加以解决。
[乡镇纪检监察调研报告]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七篇
近年来,我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市纪委领导和第一纪工委的指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重点,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不断开创新局面,促进了我镇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 纪工委成立以来,对我镇党风廉政建设起到的促进作用及主要特点: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有所创新;
认真了解了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任务和工作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有针对地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和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二是在工作方法上有所创新,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转变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纪检工作。三是在长效机制上有所创新;
为了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近几年来我们狠抓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公务接待制度、单位车辆管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采购、干部考勤考核制度、重点工作督察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和理论、业务、党纪、法规等学习制度,这些制度的,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各种苗头,也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行为,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些制度的实用性、操作性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四是在监督机制上有所创新;
在加强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提高监督的有效性,我镇在干部监督工作中采取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主动谈。坚持教育为先,主动找干部谈心。做到干部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谈,干部年终考核反馈必谈等,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纠正。二是跟踪访。为有效实现对办案工作的监督,预防办案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办案人员的行为,我镇明确了回访制度办案回访制度,对干部廉政、作风建设等情况开展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诫勉。三是积极查。我镇积极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了来信来访接待室,公布举报电话,轮流安排工作人员值班。
二、对纪工委今后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对乡镇纪委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是确保乡镇纪委职能作用发挥和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首先市纪委给予高度重视,配齐乡镇纪委干部。其次成立办案领导小组,由于乡镇纪委不是一个完全的机构,其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在办案中受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制。把乡镇纪委的主要工作目标作为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主要考核内容,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纪委书记)负直接责任。层层明确纪检干部的职责,量化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明确各业务室对乡镇纪委的业务指导责任。并且以责任制形式给予细化和量化,作为考核业务室完成工作责任目标主要的依据之一。通过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乡镇纪委解决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疑难问题减少或避免业务差错,保证各项业务的工作质量。
一、 我镇在抓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特点和不足。
首先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突出领导工作责任。我镇纪委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及时传达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xx市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xx镇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全镇22个党总支签订责任书,同时,我们又按照市委、市纪委的工作安排,下发了《xx市xx镇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要求各总支、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的和纪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坚持党确定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及省、州、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
其次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基础工作。09年以来,我镇纪委加强了对全镇各部门、村委会党务、政务公开的督察力度。下发文件对党务、政务公开范围、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全面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了公开程序,建立了公开档案,对凡事涉及到人事和财务的事项一律公开、公示,如党务方面的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村务方面的村、组道路建设、财务支出等工作,随时接受群众查阅,强化监督,增强公开效果,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的发生,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
最后创新工作机制,促特色党建与廉政建设“双建双促”。09年3月初,镇党委将特色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列为我镇一项创新工作,形成“双建双促”格局。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实施力度,使廉政文化向村民小组迈进,选定了新坝村民小组做为廉政文化进农村的试点,使之成为我镇的特色,并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具体的行为规范,建立健监督机制。同时以完善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为重点,把党风廉政警句漫画悬挂到村,以党建促廉政,以廉政促党建。镇纪委还根据农村纪检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健全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经济发展氛围。一是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新农村工作队的一项工作任务,使工作队员承担起工作任务,弥补乡村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继续在9个村委会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站等有效的手段,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荣辱观,培育了新农民,营造了新风尚。二是把廉政文化制度建设与村干部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近年来,镇纪委要求村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制度。
我镇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但是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村委会认识程度不深。一些村委会认为工作好不好,关键要看经济发展,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对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也仅停留在下发文件和会议传达上,造成重部署、轻落实。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群众因此产生不满情绪甚至。
(二)、个别村干部素质不高。个别村干部素质低,办事方法粗暴,不按程序办事,造成群众;
有的村组干部思维、办事方法转变不及时,按老经验办事,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部分村干部不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造成了违纪。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八篇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xx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xx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队伍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乡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特别是公务员的管理、使用需要加强,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年来人员编制变动较少,公务员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在编人员出现年龄老化现象。以xx镇为例,现有干部27人,35岁以下6人,36—45岁10人,45—50岁7人,50岁以上4人,在乡镇工作5年以上的有15人,绝大部分都是一直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干部,近5年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单位的3人。目前,乡镇公务员干部,由于乡镇基层具体任务比较多,为避免工作缺位,一些股室负责人只好由事业人员担任,但又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同时乡镇和县直部门还存在干部经历结构单一的问题,一些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十几年,不能及时交流和轮岗,因而容易产生惰性,形成思维定势,工作难以创新。
2.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氛围还不浓厚。大部分单位虽然有学习制度,但坚持不经常,效果不理想,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少党员领导干部都忙于具体事务,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不够,对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一知半解、甚至断章取义,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省委和市委、县委作出的决定和重大部署以及的重要讲话精神似懂非懂、甚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数干部局限于封闭狭小的天地里,跳不出传统思维圈子,视野不够宽阔,思想观念更新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机遇感不强,危机意识缺乏,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和本领恐慌问题,“等靠要”思想较浓,习惯当旁观者、“评论员”,因而,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3.工作不用心,缺乏干事。从制度因素分析,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和县乡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县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像用人缺乏法治,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干部缺乏科学的定性的具体要求,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务的干部没有科学的衡量尺度等。这些问题造成县乡党政机关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主要有:“苦乐不均”现象,同一单位不同的工作岗位,一些岗位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而一些岗位则经常无所事事,由于干部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干的最多的人考核结果不一定就最好;
“不干没错,少干少错,多干多错”的现象,多干事的人犯错的概率比不干事或少干事的要大,所以多干事的人经常要被少干事或不干事的人笑话;
“晋升难”现象,由于乡镇机构级别比较低,人员多职数少,一些同志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时还是科员;
一些能力水平高、工作深入踏实、表现突出的干部则长期不能晋升等。
乡镇的工作环境不够宽松,责任和权力的运转不平衡,工作的主动权和能动性不足。一方面乡镇干部普遍感到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而由于许多部门职能上划等体制方面的原因,基层可调控的权力资源非常少,缺少抓手,工作被动。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乡镇行政运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对许多本来应由乡镇自身所应解决的问题,届时却往往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乡镇工作矛盾多,社会理解少。每个乡镇上面的机关、部门林立,各项工作多如牛毛,任务层层叠叠,日常工作的自由度有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和检查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过滥,收税收费任务过重,上级会议和接待来客过多,职权很小,而责任却很大。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眼下虽然提倡为农服务,但处理不好,农民群众就有怨言,因此,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无形中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第九篇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调研组
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比例为65.3%。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44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25个,占57%;基本放心班子16个,占36%;不放心班子3个,占7%。
不放心班子3个,分别是:五里井、东旧县和姚家坡。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五里井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东旧县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姚家坡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严重。3个不放心班子中,有“两委”成员22名。东旧县村由于近期班子已停止工作,在充分考察和推荐的基础上,于5月28日已进行了支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班子。
基本放心班子16个,分别是:梨园、刘家庄、邱家店、郝家庄、栗林、孙家庄、官庄、崔家庄、吴家庄、东郭庄、中郭庄、后燕村、东燕村、中王庄、北王庄、桂林。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小、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7个村(梨园、刘家庄、郝家庄、官庄、崔家庄、东郭庄、东燕村);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5个村(邱家店、后燕村、桂林、中王庄、中郭庄);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栗林、吴家庄、北王庄)。16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55名,村委委员66名,交叉任职的48人,实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
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2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30人,分别占总数的75.6%、24.4%。35岁以下34人,占27.6%;36—45岁的55人,占44.7%;45—54岁的34人,占27.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8人,占30.9%;高中文化的83人,占67.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1.6%。
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0xx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5%,其中男1785人,女225人,致富能手170人。35岁以下199人,占9.9%;36—45岁的322人,占16%;46—54岁的495人,占24.6%;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657人,占82.4%;高中文化的334人,占16.6%;大专文化的仅有19人,占1%。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8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34人,占43.6%;36—45岁的32人,占41%;46—54岁的11人,占14.1%;60岁以上的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19.2%;高中39人,占50%;大专24人,占30.1%。
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仅有5个村,收入最高的37万元,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8个村,3—5万元的5个村,3万元以下的16个村。村集体收入主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工作报告 第十篇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第十一篇
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反贫率高的乡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附加篇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98年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科学决策,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xx年初,全县20个乡镇场有贫困户5181户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5.64%。从地理环境分:三个重点贫困乡20个重点村有贫困户2824户1215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4%,其它乡镇场有贫困户2357户8310人;从致贫原因分:因无生产资料致贫2313户1019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贫1562户606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因灾致贫103户436人;因无劳动能力致贫317户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其它原因致贫502户231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3%。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贫困乡,占总贫困人口的59.4%。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本文来自,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20xx年初在册的贫困户中,有68%的贫困户家中有18-40岁的男性劳动力,而外出务工人员不足3%;
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丘陵区、灾害高发区、高寒牧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是我县不是贫困县,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贫困人口最多,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16.5%,而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20xx年-20xx年共计投入647万元)且县级财政困难,制约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是由于扶贫防御体系不健全,返贫现象严重。20xx年初我县在册贫困人口220户1201人,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实现7639户38046人脱贫,而20xx年初在册贫困人口却有5181户20465人(动态脱贫标准线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统计);
七是陈规陋习致贫(如大操大办“红白”事)。
三、扶贫机制及设想:
(一)进行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围绕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支持重点乡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利用我县畜牧业优势,集中力量,加大畜牧业的发展,提高肉、蛋、奶产出率,使其成为带动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优质草场、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用于贫困乡村的基本建设,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贫困乡村倾斜,力争到20xx年,使全县20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充分利用“缺项补项”方案,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为低收入群众经济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继续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
提高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意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户。
1、利用扶贫资金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或维修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住房和0.7亩地的宅基地。力争每户有2头生产奶牛,每人4只生产羊,并饲养一定的鸡、鸭、鹅等家禽。农区每人有2亩旱涝保收的口粮,牧区每人有1亩口粮田且每人有30亩以上的草场。
2、发展庭院经济。山区半山区的低收入户庭院保证种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适合经济林气候的地方,每家种植10棵以上果树或其它经济林,力保庭院无空闲地。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尽力帮助打水井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缺水问题。
3、培育低收入户从事手工业,如:铁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地方特色的花毡、地毯、花帽、剌绣、小刀、马鞭、马鞍等特色产品。
(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除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自筹资金都进村入户,具体用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发展庭院问题、购买生产畜、科技培训等方面。扶贫贴息,力争发放到贫困户。各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申报项目执行,不随意改项、不挤占、不挪用扶贫资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
突出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调动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创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安排科技培训资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针对性通过夜校和种类短期培训,增强农牧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反对封建迷信欢迎光临,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七)积极稳妥扩大劳务输出
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各贫困村每年力争组织户均1个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确保年均纯收入达到20xx元。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
(八)实施移民搬迁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乡村人口,结合退耕还林还牧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搬迁扶贫,并坚持自愿搬迁原则,尊重搬迁户的意见,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致富。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