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 本周我们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2
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时也再次深感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断进步:实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国人民。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发展目标中,职业教育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认可。科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务管理上 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精神和思想的,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所走的道路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以此次《规划纲要》的学习为契机,以提高教学服务能力为推手,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资源共享,信息化现代化的城市班班通建设,当代教师再不是处在只能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三大教具时代。“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也再不是现代教师的真实写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再是句口号,每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红火场面足以向世人昭示教师职业的巨大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开始青睐教育事业,“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更加稳定了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怎样的人算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因材施教”再次成为本纲要中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而不是批量生产统一型号统一性能的某种产品。
因此,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专业水*和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教育,是我们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增强国力,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育人为本,我感到我们要培养一个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还需要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最后走向强大,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我国自古就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进步,正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
教师也因此而同样如此,必须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而制度的改革创新,则重点放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上,提高质量应该把培养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防在首位。学校既是培养人的地方,又是一个有着极深文化底蕴的地方。虽然现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才艺培养,如学钢琴、学围棋、学唱歌跳舞等等,层出不穷,只是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为什么在大家的眼里,*人的形象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到了今天仍是缺乏素质修养?择校问题,不仅仅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家长们挤破脑袋,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一张考卷上。教师的名利就在这张纸上,学生的前途也在这张纸上。
学习了《纲要》后,更能理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孩子的头脑;*孩子的双手;*孩子的嘴巴;*孩子的空间;*孩子的时间。”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3篇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大战略。“十三五”应当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2)加快普及学前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各方面高度关注,“十三五”能否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否普及高中教育?建议“十三五”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快普及12年制基础教育,允许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行12年义务教育。
(3)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尽快把高等学校分成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技术大学,确立不同类型高等学院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以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占比为重点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十三五”加快推动一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选择一批高等职业学校升级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在校生的占比。
六、加快教育市场开放
(1)在坚持*保基本的同时,推进教育市场全面开放。当前推进教育市场开放,是在各级*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北京已经出台了包括教育在内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建议尽快出台教育市场全面开放的总体方案。
(2)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改革试验区。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并支持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知名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以控股在国内设立合资分校,在特定地区设立独资分校;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支持外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投资设立教育培训机构及项目,优化配置内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3)降低社会资本办职业教育的准入门槛。实施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分类管理;放宽办学市场准入;探索职业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退出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和科技企业投资兴办技术技能型大学;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视同仁。
七、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1)明确*在教育管理中的职能。改变*“包打天下”的教育发展格局,明确*保障基本教育服务供给的责任;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监督职能,减少和消除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学校的微观干预。
(2)以“公益性、专业性和独立性”为导向改革公共教育机构,形成专业、高效的教育执行系统。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学校去行政化,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建立专业导向的学校治理结构,推进专家治校;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重点是全面扩大学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创新、教师评聘等方面的自*。
(3)明确中央地方教育职责分工,扩大地方教育自*。进一步明确各级*在建设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细化中央到地方每一级*的职责分工。鼓励地方在教育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2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什么?能否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教学回归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人本教育”。因而,新课程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理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因为新课程实施的是“人的建设”。
所以,新课程呼唤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只有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对话、完整人格的交流,学生才会体验到做人的全部尊严,才会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乐,才会使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许多教师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爱。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人都是渴望与别人亲近、被他人赏识的。左思写成《三都赋》,被皇甫谧发现,为之作序,才获得“洛阳纸贵”的盛誉;普希金得到茹可夫斯基的赏识,后来成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凡尔勒的科幻小说得到第十六家出版社的赏识,才得以蜚声世界……
教师应蹲下来了解学生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参与他们的游戏,甚至闲话家常。
教师应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现自己,不只展现优点,还要勇于暴露不足,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金光四射的“神”,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血有肉;最理解他们,同他们最接近。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学不是强迫,不是命令,而是钻进学生心灵世界,去寻找、激活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创造种种环境条件,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
新课程期待着这样的学生:做应用题喜欢一题多解,写作文爱选新奇的开头和结尾,画画时不小心溅了一滴墨水,会想方设法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图画,因而,教师必须像导游,在观览与探索中“导”激发“游”,“游”催动“导”,问题不断产生,风光不断变化。最终,学生真正掌握人类最重要的武器:一双慧眼,一颗慧脑,从而从书籍走向生活,直至去阅读宇宙这部大书,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征服珠穆朗玛峰是人类的夙愿,但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学生去攀登它。”学生是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的独立的人。让我们带着真诚、热情、*和走进新课程,让我们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钥匙开启多彩而生动的明天!让学校成为无墙的乐园,让知识富于吸引力,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密友,让作业成为学生游艺的*台。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
近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pulsory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习?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与职业操守,学习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3篇(扩展6)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1
近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习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习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中寓教于学。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2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增强国力,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育人为本,我感到我们要培养一个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还需要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最后走向强大,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我国自古就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进步,正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
教师也因此而同样如此,必须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而制度的改革创新,则重点放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上,提高质量应该把培养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防在首位。学校既是培养人的地方,又是一个有着极深文化底蕴的地方。虽然现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才艺培养,如学钢琴、学围棋、学唱歌跳舞等等,层出不穷,只是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为什么在大家的眼里,*人的形象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到了今天仍是缺乏素质修养?择校问题,不仅仅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家长们挤破脑袋,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一张考卷上。教师的名利就在这张纸上,学生的前途也在这张纸上。
学习了《纲要》后,更能理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孩子的头脑;*孩子的双手;*孩子的嘴巴;*孩子的空间;*孩子的时间。”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3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4
近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pulsory 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习?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与职业操守,学习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5
近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习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
发展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习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中寓教于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