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4篇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 l学校为新教学楼搞奠基仪式,邀请了上级领导、社会名人、各方精英,搭台布景、地毯铺路,但没有考虑到学生们能从这项耗时耗力的仪式中获得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
学校 为新 教学楼 搞 奠基仪 式 ,邀请 了上 级领 导、社会名人、各方精英 ,搭台布景 、地毯铺路 , 但没有考虑到学生们能从这项耗时耗力的仪式 中获得什么。仪式中生搬硬套 ,缺 乏真实的情 感体验 。
近年来 ,一 些学校应着 “发扬 传统文 化” 的呼 声 ,将我国的一 些传统 仪式 古为今用。这种思 考和实践 应该大力提倡 ,但是也要 尊重古礼 、 符合时代的要求 ,不宜 “生搬硬套” 。例如 ,有 些学 校在 开学 典礼 上 ,组织学 生 穿上不 知哪 个 朝代 的服装 ,手 持制 作粗 陋的 外形类 似于 圣 旨的 “ 文稿 ” ,摇头 晃脑地朗诵 弟子规 等 段落 ,场 面很穿越 ,感觉很怪 异 。试 问,参 与 的学生 能够真 切 感受到 中 国文化之 深 厚、求 学 问道 之虔诚 吗? 再 有 ,很 多学校 都在 花大 力气搞 圣诞节 、万圣节 ,不问 出处原 因 ,只图 热 闹。学校 是否 思考过 这些 仪式 活动 会给 中 国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教育可以借助仪式来实现 仪式活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仪式教 育内可以养性 :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秩序感、归 属感、神圣感 ;外可以修行 :通过手势 (姿势 )、 模仿 、表演,外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 ,提高其分 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 校是一个充满仪式行为和活动 的地方 , 学校仪式 的种类丰富 ,包括大型的集体参加的 升国旗仪式、入学仪式 、颁奖、扫墓 ,也包括微 型的一部分 同学参加 的校 门外早上 问好仪式 、 上下课仪式等。用辛格霍夫的话来说 ,“ 一些小 的仪式 (如 向老师问好或上课前的肃静 ) 则把课 间休息和上课结合了起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 学会了实践性的、有规可循的知识,这些知识能 培养和规范他们在学校中的思想与言行”。按照 学生与他者发生关系的同心 圆逻辑来看,学校 中的仪式有助于学生处理好 与 自我 、与集体 、与 国家、与世界 、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行为层面看 ,不同类型的仪式对人的身 体表现的要求是不同的。安静严肃的仪式如纪 念、悼念活动与开幕式 、节 日庆祝等欢快热 烈 的仪式相 比,在参与者装束 、姿态、言语 、形 体、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仪式对身体表现的要求反过来又可以增进 身体的行为 品质 ,包括 :秩序 、规则、纪律、 谦让等。这里以 “秩序” 为例来认识仪式的导 行作用。朱小蔓教授认为 ,对秩序的敏感与依 赖 实际上是 在获得 一种 “秩 序感 ” ,秩序 感 是人的生命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 ,它是人类的 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是人类 自然一生物和历 史一文化演变的结果 。
仪式一般都具有一定 的严谨程序 ,并包含切合的情境 、语言、行为 和活动 。所有这些元素和条件都是依照一定的 秩序进行的 ,参与者尤其是儿童会按 照仪式活 动的要求 ,依次做 出相应的举动。当这种仪式 活动反复进行的时候 ,儿童便形成 了比较稳定 的 由内到外的秩序性 。
从情感层面而 言,仪式对获得情感体验十 分重要。仪式作为一种经历 ,其承载和蕴含的 情感丰富多样 。儿童在仪式过程 中锻炼着 自己 的内省认知能力和人际洞察能力,进而获得全 面而真切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节献花仪式蕴 ’ 丑 j ■ 一’ n 1 、’ 7 弃 蔓 { 盘 业 r n n } n 0 0 0 7n ±0 i直 生£ 7 h — h f f、 九 、、∞ l r m
(j0 、/E R 丁0 P lC l 封面主题 l 5 月 22 日,北京 八 中 举 行 2015 届高中毕业生 中 学 时代 “ 最 后一 次 铃 声 ” 仪 式, 告 别 中 学 时 代 , 向老师表示感谢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含的感恩之情 、清明烈士墓祭扫仪式的缅怀之 情 、爱心捐款仪式的关爱之情 、毕业典礼的 留 恋与向往之情等。
从精 神 层面来 说 ,思想 、精神 与信仰 不 是 自发可以形成的 ,它受到环境 、教育、经历 等外在 因素的影 响非常大。精神 、信仰的 “教 育” ,不是教人 (给人 ) 精神与信仰 ,而是创 造机会帮助人找寻属干他 自己的信仰 ,构建 自 己的精神家 园。适当的仪式恰恰可以满足儿童 这种成长需要 。
“在仪式的神圣空 间,我们有 一种象征体验 。这些象征使得我们能够体会到 澡层的感受。它表达 的是与未知力量的交流 , 让我们进入精神的层面。” 学校常规括动 仪式具有一定的凝聚功能 , 有 助于 养成 集 体意识 。运动 会就 是一 项凝 聚 功能极 强的仪式性活动 。在运动会 中,同学们 之 间的距离 拉近 了,团结一致 的精神加 强 了, 不断 感知和体验作 为集体 一 员的“我” 的存在 , 由此 自然 激发 出参与集 体 、贡 献集 体 的 自觉 行动 。
学校组织的升国旗仪式 、参观 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 、瞻仰烈士陵园等活动有 助于学生认定 自我 身份、形 成归属 感、强化使 命感 ,最终 实 现对 国家精神的 认同与 内化 。如升 国旗仪式 , 学生 在 整个 仪式 中认 识各 种象 征符 号 ,如 国 旗 、国歌 ;体会 庄严 的氛 围,如场 地、布景 ; 力行各 种仪式 行为 ,如 列队 、出旗 、敬 礼、国 旗下讲话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序列化的仪式过 程 ,学生不断形成的国家概念 由 “抽象” 的认知 发展为 “具象” 的体知 。
通过好人好 事的宣 传和 奖励 仪式 可 以为 学生 的个体 成长树 立榜样 ;学校 通过组 织各 种仪 式性 的比赛活 动可 以磨砺学 生 的拼 搏精 神 ,引导 他们在竞 争与 合作 中发现 自我的价 值 、实现 自我的超越 。按 照最新的生命教育的 观点来看 ,仪式教育帮助学生不断 “成为优质 自我” 。
另外 ,仪式最早源于人们与 自然对话的一 种神秘的尝试 ,通过仪式 建立学生与 自然的和 谐关系正是 “返璞归真 ” 的教育探求。在应对和 解决环境 问题、帮助学生认识 自然、亲近 自然 、 感恩 自然 、保护 自然方面,仪式教育独具 优势 。
通过开展清 明踏青、秋季采摘等活动能够加 强 学生与自然的联结 ,在活动过程中加入集结、歌 咏 、祭 拜、“保护 环境行 动” 签名 等仪式 感强的 活动 ,可以增加学生的直接认知和体验。
学校如何开展适切的仪式教育 面对仪式教育的尴尬局面 ,学校应该如何 有效地开展仪式 教育呢? 笔者 总结 了几条仪式 设计原则。要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 性 ,组织者可以尝试加大学生在仪式 中身体的 参与 ,体现在语言、手势 、行动等方面的综合 参与 。比如 ,今年的仪式教育就可 以围绕 “纪 念抗 日战争胜N TO周年” 这个主题策划活动 。
学生不能单单是看媒体上的宣传 ,要让他 自身 就有参与的机会 。笔者 曾经有幸参与了新 中国 成立50周年的天安 门庆典活动 ,至今仍然记忆 犹新 ,每每想起,依然心潮澎湃 。
另外 ,学校 仪式 实际上 也是 历史 与文化 的有效传承 。如何将现代仪式 与古代礼仪 、国
际性仪式完美传承、结合 ,需要我们探索与实 践 。如果不加选择地将古代礼仪或他国仪式用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可能 “水土不服” ,甚 至适得其反,破坏了仪式教育的 良好初衷。
下面 笔者 以 “小学 入学 仪式 ” 为例 ,看 一 看我们 如何将 “ 以学生 身体体 验为 本⋯ 注 重 程序细 节” “传 统与现 代相结 合” 等 设计理 念 变为现 实。每次仪式活动不一定要体现全部的 设计理念 ,可按 照教育需要进行设计与组织 。
仪式名称 :小学入学仪式 仪式设计理念:
1.开启 学生 的 学校 生活 ,标 志人 生新 阶段 的开始,具有重要的过渡仪式价值。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整个仪 式包括常规 程序 (如领导致辞) 、传统仪式环节 (朱砂启智)、 家校合作 ( 家长见证) 、生命教 育 (过渡仪式) 等。
仪式程序 :
1.以学生的一个经典节 目拉开序幕。
2.主持人宣布仪 式开始 (可以选择高年级 学生主持) 。
5.升国旗 ,奏国歌 。
4.欢迎新同学 (全体学生仪式性呼喊 :“ 开 学啦 ! ” ) 。
5.微 电影 《告别幼儿园》。
6.校长致辞。
7.新班主任给学生施 “ 朱砂启智礼” 。
8.六年级学生给新生赠送 “ 勉励卡” 。
9.新生家长给孩子送礼物。
1 0.全体 师生一起诵读 “ 校训 ” 或合 唱 “校 歌 ” 。
11.仪式结束。
从仪式设 计原则来看 ,这例 “小学入 学仪 式” 具有如下的设计意 图 :首先 ,将活动的主体 聚焦在新入学的小学生身上 ,处处体现 出他们 的主体 性。t:ls~u,第 5个环节 “微 电影 ((告别幼 儿园》” ,就是充分考虑到入学仪式的过渡性 ,既 是新 的学 习阶段的开启,也是标志前一个幼儿 园教 育阶段的结束 ;环节 6 虽为一般性的仪式 环节,但是体现 了一校之长对于新生 的关怀与 期望,也是新学生认识这个大家庭 “家长” 的重 要机会 ;环节 7更是 以传统的礼仪来面对新的 形势 ,每一个新学生都有机会被老师在 额头点 上红色的、象征着智慧的朱砂点 ,聆听着教师的 寄语 ,新学生应该会从身体到精神都有印记 、有 触动 ;环节 8是高年级学生赠送 学弟学 妹们 自 己制作的 “勉励卡 ”,体现 了学生集体的接续与 友谊的链接 ;环节 9是家长赠送给 自己孩子礼 物 ,体现 了家长对于孩子学业美好启程 的殷切 希望 ;环节 10体现 了新成 员学习学校精神 ,了 解并融入学校文化的一种身体的表达。
其次 ,从仪式设计的程序、细节以及氛 围来 讲 ,从环节 l 开始,就拉开了一件美好事件的序 幕 ,胜过直接宣布仪式开始的生硬感 ;环节 3全 体参与升 国旗 、奏唱国歌 ,让仪式的庄严感、神 圣感更为凸显 ;环节 4全体学生大声齐呼 “开学 啦 ! ”,可重复 三遍 ,具 有一种誓 师式 的情境 , 新生感到备受欢 迎与鼓舞 ,其他年级的学生也 是开启了新的学期的学习生活 ;环节 l0又是一 次全校师生的集体参与 ,仪式感很强,有助于师 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最后 ,从传统 与现代 的视 角来看 ,环节 5 彰显了仪式的现代性元素 ,采用 目前备受青睐 的微 电影记 录与表现形式 ;环节 7将古代的开 笔礼 中的一 个仪式环节 呈现 出来 ,既活泼 有 趣 ,又不庸俗 繁缛 ,是 古礼现 代传承 的一种 尝试 。
(作者单位 系首都 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儿童生命 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朱哲 ⋯ [德 】洛蕾利斯 · 辛格霍夫著,刘永强 译 . 我们为什 么需要仪式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 2 00 9 :2 . [2] 易晓明 朱小 蔓 .初 论秩序 感的教 育价 值 及其教育建构 [J ].教 育研 究 .1 998.7:1 0. [德 】洛蕾利斯 - 辛格霍夫著 ,刘永强 译 . 我们 为什 么需要仪 式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 2 O0 9 :8 . 26 人民舨嘀 2n15 :
读者热线:( 016 j 6 投稿信箱:z Jzhe36(d) qn1aIi,COFN
篇二: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
. 如何咳嗽 打哈欠 打喷嚏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 游戏童谣法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学会咳嗽、 打哈欠和打喷嚏的正确方法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核心要素:
咳嗽时 病菌多 用纸巾 把口 遮
打哈欠 扭转身 打喷嚏 避开人 活动准备:
图片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自 己在咳嗽, 打哈欠和打喷嚏时都是怎样做的。
( 二)
关键步骤:
教师示范咳嗽、 打哈欠和打喷嚏的正确方法。
1.
咳嗽、 打哈欠和打喷嚏时应该把脸转向一边, 同时用手绢/纸巾捂住嘴、 鼻、 避免吐沫飞溅。
2.
重点强调:
在咳嗽时, 头要侧转, 并用手挡着; 打哈欠时, 手摇遮住嘴; 打喷嚏时, 头要侧转。
( 三)
结束部分:
引 套歌词:
可参考《小松树》 的曲调, 填词( 核心要素的三字儿歌内容)
也可自 选歌曲。
活动延伸:
1.
抓住幼儿咳嗽、 打哈欠和喷嚏的时机及时进行个别示范与提示。
2.
每 周 评 选 一 名 “ 文 明 小 天 使 ” ,正 面 强 化 幼 儿 的 礼 仪 行 为 。
家园互动:
1.
家长应纠正孩子在咳嗽、 打哈欠和打喷嚏时不正确的方法。
2.
家长对幼儿应进行隐性教育, 注意自 己的行为。
注意事项:
1.
如果旁边有人, 咳嗽或打喷嚏之后应与人说:
“对不起。
”
2.
如果咳嗽、 打哈欠、 打喷嚏时没有带手帕或纸巾, 应先用手捂住嘴, 在及时洗手,打哈欠时避免冲着别人张大嘴。
活动反思:
咳嗽, 一个小小的动作, 却也包含鲜为人知的大学问。
一个因病咳嗽的人, 很有可能通过飞沫将体内的病菌传染给周围人, 所以采取科学、 文明的咳嗽方式颇为关键。‘咳嗽礼仪’ 是防止或减少疾病传播机会最为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生活小节的规范往往容易被忽视, 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要从现在开始重视“咳嗽礼仪”, 遵守“咳嗽礼仪”, 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健康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行为文明的提升。
13. 爱护书籍和文具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行为辨析法 情景表演法 童谣游戏法 核心要素:
小文具 要爱惜 小书包 装整齐
不撕书 不咬笔 好孩子 能自 理 活动目 标;
1.
学会爱护自 己的文具。
2.
让幼儿养成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摸箱一个。
2 挂图三幅; 整理自 己的文具、 咬铅笔、 在书上乱画。
3.
提前参观小学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过程:
结合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 与幼儿开展谈话活动, 谈话的内容是:
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上课时小学生是怎样做的? 小学生们爱惜自 己的文具吗? 他们为什么要爱惜文具?
( 二)
关键步骤:
1. “摸箱” 游戏:
在箱内放有各类文具, 请小朋友从中摸一件, 猜一猜是什么文具, 然后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是否正确.
2. 游戏“找对错”:
( 1)
出示三幅挂图, 让小朋友观察图片。
( 2)
提问:
图片上有什么 ? 图片上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应该怎么做?
3. 教师小结:
书和文具是我们的好朋友, 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活动延伸:
1. 学习整理书包文具和正确背放书包的方法 2. 游戏:
“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家园共育:
家长协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注意纠正孩子咬铅笔、 在书本上乱画、 撕书等不良习惯。
活动反思:
孩子们的发展是整合的, 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的, 他们一直在体验发现、 成功的快乐。
有了 动手操作、 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萌发了 探究的愿望等。
教师能大胆的为幼儿创设环境, 并能给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
14. 铅笔的使用 教学形式:
小组或个体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示范法 核心要素:
小铅笔 自 己削 讲卫生 不能叼
学写字 三指捏 身坐正 头不泻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明白用嘴啃铅笔的害处( 铅中毒), 要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铅笔、 彩色铅笔、 笔架、 纸张。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教师:
“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介绍如何使用铅笔. ” ( 二)
关键步骤:
1.
将铅笔笔尖朝左水平放在笔架上。
2.
取纸置于桌面。
3.
左手拿起铅笔的左端, 右手示范正确握笔的动作:
大拇指、 食指、 中指张开、 慢慢拿握在铅笔适当的位置上。
4.
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在纸上做图案。
5.
在纸的右下角写上自 己的名 字。
6.
将物品归位。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投放削铅笔器。
并教给孩子正确削铅笔的方法, 让孩子自 己削铅笔。
2.
通过说故事、 团讨、 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了 解用嘴啃铅笔的害处( 铅中毒)。
和从小养成良好坐姿习惯对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
1.
家长要不断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握笔动作, 进行正面强化, 为幼儿树立榜样。
2.
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地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
注意事项:
1.
最佳的握笔方式是将笔握在拇指与食指中间, 并以中指相辅。
铅笔上端应稍微垂直或倾向幼儿前臂。
2.
握笔的手肌肉若显出紧张, 即表示幼儿不是以最佳的方式握笔。
活动反思: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孩子年龄小, 我们要用晓之以理的启发引 导法、 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 示之以范的榜样法、 导之以行的行为训练法。
总之,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 多渠道的。
但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切实采取措施,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5. 尊敬长辈( 祝贺生日 )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故事启迪法
行为辨析法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知道记住自 己亲人的生日 、 爱好和年龄的重要性, 并让幼儿记住亲人的这些重要信息。
2. 激发幼儿尊重长辈和孝敬长辈的愿望, 学会关心别人。
活动准备:
《生日 歌》 录音、 彩色卡片、 画笔、 剪刀 、 胶水、 眼镜、 拐杖、 生日 蛋糕切切看玩具、 桌椅等。
核心要素:
长辈归 须问好 长辈忙 勿打扰
长辈倦 能自 处 长辈寿 应恭祝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生日 歌》 录音, 引 出生日 话题。
( 二)
关键步骤:
1.
提问:
“你们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听到《生日 歌》 ? ”
“你的生日 是哪一天? 你今年几岁 了 ? 家人是怎样给你过生日 的? ”“你知道家人的生日 是哪一天嘛? 他们有多大岁 数了 ? ”
2.
教师对知道父母及嫁人生日 的幼儿给予表扬, 并且引 导其他幼儿要注意关心长辈,记住他们的生日 和年龄。
3.
小朋友知道自 己家人的爱好吗?
让幼儿说出:
爸爸喜欢下棋, 妈妈喜欢唱歌, 爷爷喜欢听评书, 奶奶喜欢养花草等。
4.
引 导幼儿讲自 己的家人是怎样关爱自 己的?
启发幼儿说说怎样爱自 己的家人。
( 三)
动手操作:
自 制生日 贺卡。
活动延伸:
生活中, 幼儿可以在日 历上标注家人的生日 , 为家人设计不同的生日 小标记。
家园互动:
1.
家长园地展示幼儿活动照片及核心要素内容。
2.
父母和孩子一同给长辈过生日 , 并制作个性生日 贺卡或送上小礼物( 见《礼仪教育幼儿用书》 第三册第 45 页)
注意事项:
对长辈要是用称呼—您 活动反思:
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 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切实采取措施,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然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成。
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说明教育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 其形成过程是长期、 反复、 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 要我们和家庭携手共同努力, 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
16. 尊敬长辈( 家长的小帮手)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行为辨析法 情景表演法 童谣游戏法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学会帮助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培养幼儿爱家, 爱家人的情感。
核心要素:
父母病 我安慰 父母累 我递水
做家务 我帮忙 父母爱 记心上 活动准备:
开展“尊敬长辈周” 活动, 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 出活动主题。
教师:
“说一说本周你帮助长辈做了 哪些事情? ”
( 二)
关键步骤:
1.
让幼儿自 由发言, 说出自 己本周为长辈都做了 哪些事情。
2.
老师做记录。
可以使用大白纸制成记录表, 题目 为“尊敬长辈周” 活动记录表, 底下的表格左边一栏写上幼儿的姓名 , 右边一栏则对应姓名 写上这个小朋友所做的事情。
如帮妈妈扫地, 择菜等。
3.
将记录好的经验图表张贴在教室外礼仪教育专栏里, 可以请孩子们有时间进行阅读, 也可请家长阅读。
( 三)
引 套歌词 1.
自 选歌曲旋律, 并填词( 三字儿歌内容)。
2.
老师伴奏, 幼儿颂唱。
活动延伸:
1.
诗歌欣赏:
《妈妈的爱》《让奶奶睡午觉》《爸爸的呼噜》
2.
设立信箱, 请家长给孩子写表扬信, 正面强化和鼓励孩子尊敬长辈的行为。
家园互动:
1.
孝敬长辈是中华名 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家园专栏向家长讲解孝敬, 希望家长能够在日 常生活中, 孝敬长辈, 给幼儿正确的影响。
2.
平时, 家长要引 导幼儿养成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
注意事项:
家长应身体力行地关心长辈, 给幼儿树立榜样。
活动反思:
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 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切实采取措施,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然而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和习作中形成。
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说明教育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 其形成过程是长期、 反复、 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 要我们和家庭携手共同努力, 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
17. 出门
回家 教学形式:
小组或个体教学 教学方法:
行为辨析法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知道回家进门及离家出门时的一般礼仪。
2.
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核心要素:
出门前
整衣衫
道别后
门轻关
回到家
要问候
先换鞋
后洗手 活动准备:
《礼仪教育幼儿用书》 第三册。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 出活动主题。
带幼儿看《礼仪教育幼儿用书》 第三册 51 页的图片。
提问:
“晓晓在出门前向爷爷奶奶说了 什么? 晓晓回家进门后向爷爷说了 什么? ”
( 二)
关键步骤 1.
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讨论:
你在离家时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回家时又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为什么离家和回家时要与家人打招呼? 为什么回家后要先洗手?
3.
请幼儿看《礼仪教育幼儿用书》 第三册第 52 页的图片 ( 1)
请幼儿说出晓晓回家后做了 哪几件事情。
( 2)
请幼儿给图片排列先后顺序并将序号贴在图片下面的圆圈里。
( 三)
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大声地、 有韵律地诵读三字儿歌。
活动延伸:
1.
娃娃家:
在娃娃家中, 进行回家或出门的角色扮演, 从而巩固此方面的礼仪。
2.
引 歌套词:
由幼儿自 选曲目 , 进行创编, 歌词引 用三字儿歌内容。
家园互动:
1.
请家长在回家或出门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
请家长随时纠正幼儿回家或出门时不正确的行为和语言。
注意事项:
让幼儿懂得回家或出门的礼仪重要性。
活动反思:
利用环境、 创设环境。
通过环境的影响, 让幼儿自 觉遵守秩序, 学习礼仪之道。继续在教学中渗透。
将礼仪渗透在一日 活动的各个环节, 结合学科进行教育。
游戏中锤炼。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 也是最喜欢的活动。
教师将礼仪知识渗透在有趣的游戏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使幼儿在看中仿, 在动中习得。
在协作中矫正。
幼儿的礼仪, 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 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是最好的方法, 如让幼儿用民主评议, 使每个幼儿在评议中认识是非、对错、 美丑。
18. 安全常识( 安全滑冰)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示范法 活动目 标:
1. 让幼儿认识禁止滑冰的标志, 知道不能随便到野坑里去滑冰的原因。
2.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建立幼儿的安全意识。
核心要素:
溜冰时
不冲撞
人拥挤
让一旁 为安全
守规矩
禁止地
我不去 活动准备:
禁止滑冰的标志
滑冰的图片。
基本过程:
( 一)
导入活动:
提问导入主题。
教师:“冬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 因为我们就可以到户 外去玩雪了 , 可是, 冬天除了 堆雪人, 我们还可以玩什么啊? 你们滑过冰吗? ”
( 二)
关键步骤:
1.
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人们到不安全的地方滑冰、 结果发生伤害的事例,
引 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
通过幼儿相互交流, 使幼儿明白哪些地方可以滑冰, 哪些地方不可以滑冰。
3.
认识禁止滑冰的标志:
( 1)
请幼儿说一说在不能滑冰的地方有没有见过禁止滑冰的标志? 禁止滑冰的标志是什么样的?
( 2)
出示禁止滑冰的标志。
( 3)
让幼儿认识禁止滑冰的标志并知道其代表什么意思。
4.
带领幼儿大声地、 有韵律地朗诵三字儿歌。
( 三)
结束部分:
给幼儿播放一段滑冰的乐曲, 让幼儿模仿滑冰的动作, 做音乐律动。
让活动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活动延伸:
1 .
请幼儿设计禁止滑冰的标志。
2 .
播放光盘, 欣赏“花样滑冰” 表演。
...
篇三: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镇巴县兴隆初级中学
李莹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养成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学生们应该怎样做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教师示范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教师对班内学生提出一大堆卫生方面的要求,而自己的办公室却脏、乱、差;
教师不让学生随地吐痰,自己却在校园内随地吐痰;不让学生说脏话,自己有时却说脏话,这样的教师又如何反过来教育学生呢?即使去做了,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时时事事树立文明礼仪形象,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身边的学生榜样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身边的学生榜样是土生土长的,同学之间最了解,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身边的学生榜样离自己最近,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学习。身边的学生榜样与自己所处环境相同,条件相当,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人家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做好?所以用身边的学生榜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文明向上的氛围,置身其中,便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谁都不甘落后的向上风气。
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我利用班上现成的榜样教育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在班里评出了“文明礼仪之星” ,根据获得“文明礼仪之星”同学的事迹,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评一评,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身边的学生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他能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丰厚礼仪文化的底蕴,构筑育人环境的和谐
1、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情景陶冶人性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地表明了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因素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对身心产生不同的效应。”
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办公室、食堂、厕所、围墙、走廊等校园文化设施的设计布局,通过张贴图片,撰写宣传语句,布置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培育礼仪文化教育的有效氛围,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根草都能育人,让每一个场所都折射出礼仪文化的光辉,飘溢礼仪文化的馨香,使得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礼仪文化教育的大课堂。通过这些特殊的人文情景的设置,集中体现学校的礼仪文化的内在精神,使得育人的校园环境熏染我们学生,起到一种“无声语言”的隐性教育,是一部天天进行礼仪宣传教育的隐性教材。
2、通过礼仪文化课程的建设,规范行为渗透价值 我们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去认识、整理符合学校发展的礼仪文化读本,并且发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手里,引导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家长要对礼仪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明白学校在大力倡导的礼仪文化的内容准则,清楚我们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渗透我们的礼仪教育的主流价值。在课堂上有意识去渗透一些礼仪知识和礼仪习惯,如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不迟到早退,使得我们礼仪教育生活化。积极倡导家长要规范自己子女的日常行为,教育子女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上课迟到要喊“报告” ;乘车不要抢座位,要为老人、孕妇和病人让座;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等。通过这些细节去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实现立体式的礼仪教育。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渠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为人的根本。新学期开始,我上了一节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课上我为大家讲述真实、生动的孝敬父母的事例,接着讲述不孝敬父母的事例,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播放天下父母心歌曲,请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做的最感动他们的一件事,分别讲给大家听有的说自己生病时父母每夜轮流守护悉心照料非常感动;有的说小学时,母亲顶风冒雪接送自己上下学很辛苦;还有的说和父亲一起骑车外出遇到险情,父亲用身体挡住了撞向自己的三轮车,自己安然无恙父亲却摔伤了同学们讲述着自己的感动,同时倾听着他人的感动,感受着自己的父母及他人的父母那种博大而又无私的爱。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深情的泪水,这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也难以抑制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我抓住时机让每位学生写一封《致父母的信》,内容可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父母工作辛苦的理解,与父母争执后的道歉或是与父母某件事不同看法的交流等诸多方面。我把每位学生的信收好,在家长会上一一递到家长手中,许多家长看信时流下了热泪,场面十分感人。七年五班的李慧同学是个单亲家庭,几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记得她的母亲曾对我讲:由于她工作忙又要照顾家很辛苦,就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因此对她要求比较严格。而女儿却误认为是妈妈不够疼爱她,经常和她争吵,时间长了母女产生一种隔阂。一次,她感冒发烧,没有按时做熟饭,孩子回家后不问原因反而饭晚了大发脾气,使她非常伤心。通过这节课李慧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体会了妈妈
的良苦用心。她在信中这样写到:亲爱的妈妈:我有些话一直想对您说,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今天我借这封信全部对您说了吧!我曾埋怨您对我不够疼爱,一些小伤病您都不理睬,总是让我坚强点;您让我做家务我很不高兴,同学们在家都不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您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不容易呀!可是以前的我却经常让您生气着急,实在是太不懂事了,在这里我用几句简短而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对您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如果现在让我说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爱谁?那我将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出:我最爱我的妈妈!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期望,我要和您一起撑起这个家。家长会上李慧的妈妈看到女儿的信后泣不成声,泪水让母女俩的心贴近了。由于和母亲的关系融洽了,李慧的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在 356 名同学问卷调查中,能准确写出父母生日的占总人数的,而写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生日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仅占总人数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家人的生日。我欣喜地看到在学生和父母之间彼此关爱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份责任
三、组建礼仪文化的活动,提高育人载体的效益
1、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礼仪教育生活化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道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灌输和挤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积极倡导师生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小事如春风化雨,谱写着校园礼仪文化建设中美丽动人的和谐音
符。
平时日常行为教育中,我们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争当“礼仪”小标兵,实施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的管理制度。评比过程要充分发挥评比的导向引领功能,做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班级投票相结合,从而产生标兵,并为标兵佩戴荣誉标志,既能激发标兵的荣誉感,又能对标兵产生自我约束,从而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平时我们加强视导工作,做到“三勤” :眼勤,勤观察,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口勤,勤谈心,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脑勤,勤思考,细分析,面对问题要探究症结在哪里,要思考解决症结的方法在何方?通过这些日常行为的实实在在落实,训练学生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提倡同伴间相互友好提醒与督促,通过时间的洗礼,强化落实的进度,强化落实的质量。有了质量就有了持久性,就能内化他们的自觉行动,达到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2、 规范重大仪式程序,礼仪教育情境化
学校管理者要依据教育规律所精心安排的学校常规仪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节日庆典、入队仪式、运动会”等重大的活动仪式,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这些仪式,对师生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熏染,明白什么是庄重、严肃,什么是规范、得体,进而在思想上认同,从而在行动中体现共同的信念。例如严格升旗程序,规范升旗仪式,抓好以升旗仪式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礼仪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和校庆纪念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引导学生积极为校争光;通过运动会,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积极为班级争光,渗透同学间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良好品质的养成。规范学校常规仪式活动程序,加深学生对“是与非” 、“美与丑” 、“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形成良好礼仪习惯,不断地约束自己,超越自己。
3、规范主题活动载体,礼仪教育平台化 我们精心组织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将那些抽象的礼仪文化语言和礼仪行为文化信息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实际行动。抓住各种主题活动为契机,进行良好的礼仪文化知识传授和教育。日常规范关注的是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题活动则是主动拓展礼仪教育的空间、提升礼仪教育的境界。例如“我和礼仪交朋友” 、“礼仪之泉濯我心”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情景熏染,达到既交流礼仪知识,又增强学生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开展“告别零食” “拾起眼前一片纸屑”的活动,师生均养成了良好的校园卫生习惯,使得学生了解自己老师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由衷地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另外,节日文化应成为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窗口,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并且都逐步积淀为学校的一种传统文化,渗透礼仪教育极好机会。
四、加强道德修养,深化养成
人们所以讲究文明礼仪,并非只因为喜欢它的表面形式,而更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普罗提诺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道德修养是根,礼仪是盛开的花,若是无本之木,花又能开多久?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 礼貌言
行和道德修养表里一致的道德礼仪才是现代文明礼仪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将文明礼仪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当今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丢弃的严重局面,所以我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就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经常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交流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生日卡、节日卡等;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经常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遇到大事难事主动与父母商量,多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孝敬行为习惯,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到了老师、同学以及全社会成员,让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学会感动,学了会感恩。由于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就非常顺利。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所有“文明礼仪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道德美”这样一首歌吧!让他们不仅“秀外”而且“慧中” ,成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人!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教育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社、家联动教育活动,积极召开家长会,取得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特聘请派出所侯警官为法制
辅导员,坚持每期到学校进行一次法制讲座,通过学法活动进一步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内容,使家长懂得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家长们都能自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之,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对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16 年 10 月 19 日
篇四:为什么要重视并规范上课仪式教育
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效罗刚淮仪式 , 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 , 如升旗仪式等 。在古代 , 这个词也有取法 、仪态或者指测定历 日的法式制度的意思 。在人类学研究视野和意 义范畴内 , 仪式首先被限定在人类的 “社会行为 ”这一基本表述之上 , 有人提出 “仪式是纯净的行为 , 没有意义或 目的 ”,有人指出 , “仪式是关于重大性事务的形态 ,而不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平常形态 ”, 也有人认为 , “仪式就像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游戏 ”,“在仪式里面 , 世界是活生生的 , 同时世界又是想象的 ……然而 , 它展演的却是同一个世界 ”。学校作为教育的专门场所 , 仪式 自不可避免 。受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影响 , 或者学校本身教育的需要 , 学校常常举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仪式 , 比如课前师生问候礼 、少先队新队员人队仪式 、队会活动仪式 、开学典礼 、毕业典礼 、祭扫烈士墓 、十八岁成人宣誓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 , 学校的教育仪式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第一 , 可以提升精神境界 , 以典礼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 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 ,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第二 , 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 。借助美的教育形式 , 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 , 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仪式活动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和与创造性的运用 。精心安排的教育仪式 ,透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 使学生产生多种意识水准下的综合效应 。仪式中丰富的艺术因素 , 使仪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心理内化力 。如毕业典礼 , 通过朗诵毕业诗文 、接受毕业证书 、赠送毕业纪念品等活动 , 可以孕育出对母校的深厚情谊 。从教育效果看 , 教育的形式有很多 , 而仪式教育则赋予某些教育活动以特定的规范 , 通过庄严肃穆的仪程展开 , 目的是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 , 加深教育的印象 , 以承载教育的意义和教育者的某些道德期待 。然而 , 从现实的许多教育仪式活动来看 ,不少仪式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低效负效的教育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 、当前学校仪式教育低效的原因缺乏必要的仪式常识普及教育我们都熟知一个课前师生问候礼 上课预备铃响 , 全体同学迅速进入教室 , 淮备好书本文具 , 收敛起心神 , 等候老师到来 老师走进教室 , 班长喊 “起立 ”, 学生齐声问候“老师好 ”, 鞠躬敬礼 , 教师回礼 “同学们好 ”,上课开始 。这是基本的课堂礼仪 , 其背后内隐着尊重知识 、尊重老师的教育 , 也蕴含着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的教育意义 。但是 ,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 , 有些课堂弄混 了顺序 , 老师先向学生鞠躬问候 , 学生后行礼招呼 , 这就违背了仪式 内在的教育意义 , 这显然是教师和学生不懂课堂礼仪造成的 。甚” 下。思想理论教育DOI :10./j.cnki .cn31 -1220/g4.2013.04.021
境 叔肇 , , , ,至有的老师认为这一套繁文缉节没必要 , 让学生免站 , 师生免问候 , 有的以 “打破陈规陋习 ” 自居 , 故意编造一些插科打浑的话语作为开场 白 , 这对传统仪式教育构成了极大的破坏 , 削弱了学生心 目中仪式教育的神圣性 ,诱导着学生对仪式的不尊重乃至破坏 。事实上 , 可能有些教师本身对这些礼仪常识就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理解 , 更多学生也并不知为何这样行礼 , 应该怎样行礼 , 行礼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仪式常识的空白提醒我们 , 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充教育 。缺少科学的设计与艺术的渲染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今天 , 我们评价教学时常提到 “以学论教 ”, 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好坏不能光看上多少节课 , 更要关注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同样 , 评价德育活动不能看数量 , 而是要看学生实际受到的教育 , 看德育的现场学生是否深受感染 。从这一角度说 , 我们评价一项德育活动 , 不是看举办了没有 , 搞了多少次活动 , 最关键的是效果好不好 。德育活动应该像一堂课 , 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 需要细致的组织和智慧 , 需要有铺垫有高潮才行 。
比如 , 德育的形式需要选择 , 程序设计要科学 , 场景渲染要到位 ,要能逐步推向高潮 , 调动起受教育者的情绪和思想 , 达到教育的 目的 。否则 , 不痛不痒地走过场 , 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 还耽误了时间 , 更重要的是兴师动众却只是一场舞台秀而 已 , 与观众无关 , 在学生 的心中造成 “烽火戏诸侯 ”的恶劣印象 。一次次的 “戏弄 ” , 将会颠覆学生对于教师 、对于教育 、对于成人社会的初始的美好向往 , 这样的德育非但谈不上有效 , 甚至就是负效 , 是反教育行为了 。缺乏虔诚 、专注和 自律参加和观摩过不少的升旗仪式 , 发现真正效果好 、学生受到教育的升旗仪式并不多见 , 有不少学生升旗时窃窃私语 、嬉闹或者心神游离 , 这样的升旗仪式纯粹是形式 , 因为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 反倒耽误了早读的时间 。我们知道 , 仪式教育从个体来说 , 由内而外其实是心灵教育 、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综合 。如果个体本身对举行的活动或主题缺乏兴趣 , 思想上不重视 , 态度上不端正 , 言行举止上缺乏 自律 自控 , 那么参加这类活动显然是不会受到教育和启迪的 , 相反只会滋生抵触心理 。缺少礼仪习惯的养成仪式活动是个短暂的过程 , 其背后其实是礼仪素养的综合体现和实践检验 。细观现时的学校教育中 , 各校都有礼仪教育 , 但大多停留在教的层面 , 缺少 “养 ” 的过程 , 也就是督促和坚持的过程 。曾经在新生报名时接待过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 父母与老师打招呼后介绍他时 , 他上前一步 , 响亮地叫声 “老师好 ”, 随即又行了一个 度的标准鞠躬礼 。老师夸奖他有礼貌 , 他又答了一句 “谢谢 ”。老师注册完递给他资料 , 他上前一步双手接过 , 还道声 “谢谢老师 ”, 临走不忘说声 “老师再见 ”。据他母亲讲 , 他父亲是台湾人 , 非常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 , 因此在孩子两三岁时就进行 日常礼仪教育 , 而且持续不断 , 因此孩子养成了很好的礼仪习惯 。我国古代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传统 , 讲求 “童蒙养正 ”, 在人的幼年期进行规范严格的教育培养 , 给学生的礼仪修养打下良好的根基 。但是 , 现时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方面都存在 问题 , 缺少由扶到放 、由控到翔 、循序渐进的持续教育 , 这是很大的问题和缺陷 。二 、提高学校仪式教育实效的策略研究作 为教育者 , 我们有必要 反思现 时教。, ·思想理论教育
育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 , 针对仪式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 , 对症下药 , 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除痛疾顽症 同时 , 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 遵循知 、情 、意 、行的顺序和原则 , 采取 必要的应对措施 , 以提升仪式活动 的教 育效果 , 让仪式教育重新焕 发神圣庄严的光彩 。欲行礼 , 先知礼【案例 】某学校举行隆重的奖学金颁奖典礼 , 邀请 了很 多领导 、嘉宾和赞助企业代表 ,各环节都很流畅紧凑 。美中不足的是领导 、嘉宾给学生颁奖时 , 不少学生却神情木然 , 连声谢谢也没有 , 偶尔有几个行礼的也是五花八 门 , 有的行少先队队礼却像挠痒痒 , 有的行鞠躬礼却是别扭地斜着身子点半下头 。教育局 的领导 当时就交代校长以后要加强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 , 弄得校长很没面子 。事后总结 , 校长检讨说 因为平时的颁奖活动都随意惯了 , 结果在关键 时刻掉链子 , 这个教训非常深刻 , 值得铭记 。学生不知如何在颁奖台上行礼 , 这看似笑话其实并不罕见 , 笔者随机调查一些中小学生 , 答案很多 , 有说行队礼的 , 有说鞠躬的 , 有说点头的 , 有说握手的 , 有说 “谢谢 ”的 , 也有说不知道的 。知 , 尚且不尽知 , 又何况行呢 事实上 , 绝不止颁奖行礼这么简单的仪式细节 , 对许多仪式的常识学生不能确切了解的不在少数 。比如 , 一年级学生人学为什么要举行开笔礼 升国旗时为什么走动的行人都需要静立 十八岁成人仪式中举行长跑 、宣誓的 目的是什么 这些看似常识 ,学生却并不一定知晓 。当我们埋怨学生课堂问候不够热情 , 埋怨学生 升旗仪式不够安静 、唱国歌不够响亮 , 埋怨学生在十八岁成人仪式上不够严肃 、在毕业典礼上行为散漫时 , 作为教育者 , 其实应该先反思 自己 , 活动前是否对学生进行过该项德育活动的礼仪常识的普及教育 。先前教育的缺失或者受教育者的遗忘 , 导致学生对一些特殊的仪式或者部分细节缺乏必要的了解 , 作为学校和教师 , 有责任有义务利用每一次的仪式活动及时补课 。感乎心 , 先动情教育中常有教师存有这样的误解 , 认为举办活动少些繁文缉节 , 直奔主题最好 。这种观点有可取的一面 , 就是对于形式太过繁复或者不起作用的形式程序进行削减 但也要考虑不能忽略 了形式的教育和铺垫 作用 ,就像人需要盐但却不能直接吃盐 , 需要从菜 、汤等菜肴中摄取一样 , 有些仪式教育活动之所以低效甚至无效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活动缺乏有效的形式铺垫 , 要么是过程太过冗长繁复 , 要么是教育太过直白浅露 , 教育行为简单粗暴 , 缺乏艺术性 , 让人顿生反感 。举个常见的例子 , 我们不少学校都会举行开学典礼 , 常见的形式是 一条横幅高挂 ,几位领导端坐主席台 , 学生教师正襟危坐台下 , 升 国旗 、唱国歌 、校长讲话 、教师代表讲话 、学生代表讲话 , 形式呆板拘束 , 甚至常有教师巡逻督察 , 气氛压抑而不是庄重肃穆 ,自然无法吸引学生 , 只是约束学生 , 自然无法打动学生 。这样的开学典礼只是形式的开学 , 没有起到开学激励大家求知好学的教育作用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讲述过一个电影 《蒙娜丽莎的微笑 》中卫斯礼女子高中开学典礼的例子 教堂式的大厅大门紧闭 , 教师们身穿礼服肃立于前方的两边 , 正 中站着校长 。一个女生走到紧闭的大门前 , 打开木盒 , 取出捶子敲击大门 。校长问 谁在敲求知的大门女生答 我代表每一个女性 。校长问 你要寻找什么 女生答 通过辛勤工作 , 唤醒我的心灵 , 并将我的生命 , 贡献给知识 。校长说, 。, 下 思想理论教育
境 涵 …缪 , ,欢迎 , 那些和她追求相同理想的都可以进来 。于是 , 学生们涌进了会场 。校长说 现在我宣布 , 新学年开始了— 钟楼 的钟声响起来了 ,被惊动的鸽子 , 扑棱棱地飞 向了天空 。这样的开学典礼 , 让人坪然心动 。感乎 心 , 先动情 。要想让仪式 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 有必要对仪式活动本身进行必要的设计和 铺垫 。
比如在议 川地 震发生不久 , 某学校 举行娠 灾捐款 活动时 作了精 心的策划 事前他们搜集 了不少坟川地震的图片 、文字 、视频等资料 , 做成课件 , 各班先组织观看 然后在广场集 中 , 主席台作 了适当的布置 , 体现一种悲伤 、肃穆的气氛 , 由校长讲话 , 介绍灾情和灾区师生的需要 , 发出全校师生献出爱心捐助灾区师生的号召 , 教师 、学生代表纷纷上台表达个人心情 , 最后在 《爱的奉献 》 乐曲声中师生有秩序地捐款 。整个捐赠仪式有序 、庄重 , 很多学生受到教育感染 。这样的仪式教育就有了实际的意义 。环境布置 、背景音乐 、简明有效的程序 , 这些形式为师生的捐赠提供 了必要的铺垫和渲染 , 有效地提升了德育的效果 , 这样的仪式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搭平台, 多践行仪式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部分 , 因为仪式活动的形式庄重 , 常常在学生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德育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活动育人 ,仪式教育也应充分践行这一策略 , 通过一些有效的实践来加深体验 , 增进理解 。联系当前不少学校的做法 , 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仪式教育活动 , 比如升旗仪式 、课堂问候仪式 、开学典礼 、毕业典礼等 另一方面则根据学校的教育实际 , 开展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仪式活动 , 使得教育活动更加正式隆重 。
比如 , 常见的有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 、阅读节英语节科技节等节庆活动开幕式 、颁奖典礼 、场馆启用仪式 、友好结盟仪式 、校庆仪式 、嘉宾欢迎仪式 、开笔礼 、成人礼等 , 通过这些仪式活动来启动某些大型的系列教育活动 , 从而使得整个教育活动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 局部之和大于整体 , 各子系统围绕母系统的统一主题开展活动 , 能够发挥出整体教育的作用 。当然 , 仪式教育的践行必须遵行两个原则 一是必需 , 二是有效 。
仪式教育常常通过一些庄重正式的程序使活动显得更加隆重 ,因此必然要增加不少的成本 , 如时间 、精力 、经费和其他资源等 , 这对于学校有限的财力人力资源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 故若非必要不宜过 多举行这类活动 。笔者 曾经观摩过一所学校举行的系列节庆活动 , 一学期四个半月分别举行了读书节 、礼仪节 、科技节 、英语节 、体育节活动 , 每个节都举行一场 启动仪式教育活动 , 每一周都在举行相关主题的系列活动 。乍一听似乎觉得很系统 , 然而设身处地一想 , 这样的节庆活动太多也太滥 ,非但不能增添仪式教育的庄重神圣 , 反而削弱了仪式教育的力量 , 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冲淡了学校教育的主题 , 还会造成师生的审美疲劳 , 效果适得其反 。其次 , 仪式教育还要有效 。仪式教育一旦脱离了教育效果的目标要求 , 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比如时下每一所学校每一周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 但是不少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 ,没有充分挖掘资源 、创新形式 、提升每一个环节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