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课程改革已趋于成熟,课堂改革越来越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教师的重视,生态课堂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学习自主性与教学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生态课堂呢?首先这样的课堂是和谐、互动和开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行高效课堂教学[1]。
其次,生态课堂是和谐情景的课堂。生态从生态学角度说与环境紧密相关。关注生态就是关注生态环境。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学生的学习同样在学习情境中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课堂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再次,生态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教师要构建生态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体验教学,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形成、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地理知识获得的过程。
最后,生态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态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指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手段要开放,不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还要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指教师对于学生用什么方式学习不加限制,让学生自主选择。
二、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初中地理教师忽略知识的建构过程,只关注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认为把该背的给学生划出来,让学生背就可以了,学生不再关注为什么是这样,仅关注这样的问题背没背过,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教师应改变这种观念,积极构建生态教学课堂。如《世界的人口》一节,传统教学需要学生记住三方面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分布的成因。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搜索世界人口问题,并在小组中形成统一意见,并汇总,然后分小组展示。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整理的,所以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又如讲解《天气与气候》一节时,我让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天气预报中都涉及哪方面信息,安排学生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说出天气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例子,并给同学们讲一讲。学生会搜集很多,如哈尔滨的冰灯,天气与人的心情,天气与人类的疾病等,从而引出天气不仅和出行有关。我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天气预报数据信息,并表演天气预报,看看谁预报的天气信息更全面。这样的课堂生动鲜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高,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等于生态环境,因此生态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任何教师都明白,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根本,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也是低效的。生态课堂首先能够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在初中新生第一课时采用故事引入,通过《火烧赤壁》的故事提问学生:诸葛亮真的能借来东风吗?学生有的摇头,有的笑而不语,我点出:诸葛亮在历史上用八个字来形容,是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又如讲解《非洲》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洲的一个短片,非洲的风土人情、气候、神奇的物产等吸引了学生,再给学生读一段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展示非洲神奇瑰丽的画面,让学生带着对非洲的好奇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营造开放的生态课堂环境
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地理知识手抄报比赛、小小地理学家评选等,不断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如在讲《印度》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风土人情,以欢快的印度舞蹈带领学生走进印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地理教学生动形象,那些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会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变得浅显易懂。
如教学完地球仪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乒乓球动手制作一个地球仪,标出经纬度,并进行小组评比,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和周围生活环境相结合,从而构建开放的生态地理课堂[2]-[3]。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紧密。初中地理教师要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教学生态课堂,让学生在生态教学环境中不断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