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责任书是为了更好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书必须有责任心。签订过多形式大于内容的责任书,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为了明确责任、更好完成任务,将工作分解细化,逐级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具体到人,不失为一种好的工作方法。然而,一些单位签订责任书过多,往往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结果是责任书成了纸上的责任,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签订责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责任,而落实责任书必须具有责任心。
事无巨细,件件签订责任书,就有可能让一些干部分不清任务的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久而久之,有的干部就会认为,既然上面用责任书来落实责任,我们也不妨用责任书来落实上面的要求。更有甚者,将自己职责内的工作通过责任书层层传递下去,把责任书当成“挡箭牌”。还应看到,责任书过多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必要形式不可少,形式主义不可有。有的单位签订责任书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表面文章,一签了之。事后既没有考核检查,更没有落实到位。即便有检查也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时间长了,责任书上落满灰尘,有时甚至连自己都找不到。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担当、落实是高频词,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签订责任书是为了将责任落实到人,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因此,签订责任书要务实,该签的必须签,不该签的则不签。有些责任书也需要“减肥瘦身”。那些彼此心照不宣、虚晃一枪的责任书,变味走样,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无非是多浪费一些纸张、多开支一些会议费用、多牺牲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时间,必须坚决整改纠正。只有让过滥的责任书减下来,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为民办事。
责任书不能成为一纸空文,有责任不落实必须追究责任。这既是督促责任落实,又是强化责任心。让责任书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让责任人感到压力,意识到落实不好责任就要受惩罚、挨板子。对因缺乏责任心、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惩处。板子只有打到具体人身上,责任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真正立起来。要大胆管,以追责倒逼担当。还要定期检查,依靠严格的制度规定,通过定期检查考核,激发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责任书的威严真正得以体现。每当年终岁末,各单位不妨拿出年初制订的责任书,逐项查对,看看究竟落实得如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