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范文一】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受到家长领导的好评,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范文二】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提供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为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范文三】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提供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为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2、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如: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教师介入给予正面肯定,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教师介入指导,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教师也能够找准时机予以介入等。
3、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在游戏结束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如大班游戏角色“小小美食屋”,教师通过观察发现美食屋无人问津,于是在游戏结束后询问“小客人”:“今天是否开心?你遇见了什么事情吗?”,幼儿在讨论中发现没有小客人喜欢去美食屋,有的“小客人”说:“服务员跑来跑去,没人招呼我!”有的“小客人”说:“我想吃的东西,美食屋没有卖?”……于是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解决, 很快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果服务员忙不过来可以再请一个服务员”、“我们的厨师可以用油泥做一些客人想吃的食物”、“如果美食屋没有客人来,我们就打广告,买一送一吧!”最后教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明天再试一试……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也可以以此做为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发展水平
近几年,随着主题式区域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游戏规则, 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表现力以及责任心 ;通过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矛盾,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为使幼儿全面发展,我园有些班级在开展主题式区域游戏中,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带小”区域活动或平行班级“合作”区域活动,如:中班组创设“水果超市”,可以邀请小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来购物等,通过上述形式,不仅可以共享游戏资源,而且可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需求,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范文四】
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如何搞活区域活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区域创设活动为主,围绕主题框架产生,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跟随幼儿生成。三月份我园组织幼儿骨干教师到南黄幼儿园去参观学习他们的区域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听取园长的报告,并跟随教师听课学习,教师收获颇丰,都写出参观学习的体会和经验。
每月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情况教师做出反思,并进行集体交流总结。
本学期5月底我园组织教师针对本学年课题的开展情况,教师写出论文,进行集体交流,并对教师论文进行评比,按照实际性,价值体现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园组织各班级对幼儿区角进行布置,按照各年龄班级的特点及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布置幼儿区角,让幼儿参与其中,活动中师幼共同参与,效果好。
自从10年我们在改进中,分出各角, 孩子们似乎对角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竟在各个区域外排起了长龙。然而, 经观察后发现, 有部分孩子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区域材料, 而是在区域里那种相对隐蔽和自由的感觉。区域里有垫板, 孩子可以在里面摸爬滚打,可以抱着从旁边架子拿过来的小狗娃娃玩起办家家的游戏, 可以躲在物架的后面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的行为在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有属于自己活动的小空间, 一个小小的区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另外,还在主题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如酸奶瓶、海绵积木、木质积木、饼干罐等等。在投放材料时,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二是投放的材料要是孩子的兴趣点所在。所以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老师们都要先与幼儿共同探讨, 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 为幼儿提供它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思维是直观、直接的,知识的迁移需要经验的积累, 需要过渡的环节。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是以半成品的物品为主,让孩子们有游戏的替代物,给孩子们一个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