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概念界限
1、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学生的阅读属于办自发状态。阅读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应试压力,处于应试目的阅读让学生索然无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而课外阅读推荐课,应着眼于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那样广泛博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读法的指导,并在读物阅读中,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际,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注重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读边思,或勾划圈点,或摘章摘句,或写读书心得,一边从各个方面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教师只有善于不断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把学生从“被阅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课外阅读真正有趣、有效、有恒地开展起来。
儿童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日日相伴的朋友,甚至就是“我”的一部分,它就成了儿童生活的一种面貌。我们的目的就是将阅读固定成儿童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感觉到在一天中必须有一些时候要阅读。
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状态,那么它也就成了儿童生活的本身。
研究内容 :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小学生课外阅的读兴趣,从而探索出较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a.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探索
b.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实践中问题进行研究,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首先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即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和反思,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
鹿湾小学六(1)全体学生。本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布比较均衡。班级优秀生少,后进生不多,学习成绩还行,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好。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有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张欣浓、刘景超、王淑贤、邱瑾等;而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如赵晶友同学就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2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王远、徐微喻等,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总体来看,本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处于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成绩也不稳定,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
本学期要继续侧重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班级体氛围,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五、研究过程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22年9—12月为第一阶段 2022年 1—7月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1、布置和谐的育人环境,优化阅读氛围
a、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之间共同创设教室布置方案,从细节入手,营造班级书香氛围,让教室成为阅读乐园。
b、心理环境的创设:教育是对心田的播种和呵护,与学生心灵沟通是增强阅读兴趣的最基本的内容,它要求教师首先拥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用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c、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及个人阅读计划。
2、开展实验研究:
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因此,本课题注重课外阅读策略的实验研究。
a、激发阅读兴趣,做到快乐阅读。
①、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阅读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②、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③、通过交流读书感受,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④、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b、课外阅读重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因此,我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要广读博览。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读能力的习惯的过程。
c、开展讨论型课外阅读指导课,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把握好自读课本的作用,搞好自读自导,培养小学生各种阅读能力,为完成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这阶段读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班级读书会123》《高效课堂锦囊》。
4、根据本阶段实施情况,写出自己的体会或论文两篇。
5、积累有关资料和数据,整理分析后写出阶段性总结。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
1、根据第一阶段实施情况,和同科教师座谈讨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效及不足之处,提出改革意见,设计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2、和学生分层次座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修订实验方案。
3、走访学生家长,听取学生家长意见。
4、在全校内推广“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掀起课外阅读活动新高潮。
5、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写出读书笔记。
6、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个案分析,论文、活动方案,影像资料等,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7、提出结题申请。
本课题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22年4月至12月,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班级学生自主阅读实施研究。
教育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以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的童年。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从细节着手,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应注重教师环境的布置。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的储备不多,、因此,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的熏陶场,磁性场。关注教室布置的细节,长舌书香之“场”,势在必行。
1、 让教师成为阅读乐园.
学生每天一走进教室都会面对墙壁,因此谈及教师环境布置,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墙壁布置问题。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通过墙壁创设班级文化,营造氛围,体现班级建设特色。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计了“名人书屋”、“倘佯书海”“读书文化墙”、“阅读之星”、“图书袋”、“书林漫步”等。“徜徉书海”栏目里有很多成语,各种归类成语,多字成语,趣味成语等。“名人书屋”向班级的学生推荐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读书文化墙”主要向学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及一些好书推荐等。“阅读之星”主要把班级定期评选的阅读之星向大家展现风采……
2、 充实班级图书、报刊、杂志
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更主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物,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创造一定的条件。
为扩展班级图书角,我鼓励学生买书、带书、并向校图书馆借书,增加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数量。建立图书角,有同学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刘景超同学,并帮助制定图书借阅制度,对图书角进行了设计和装扮。如我在图书角的上面挂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条幅,用百合花进行了点缀,下面还映衬了盆花、盆景。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文化气息,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同学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定期举行班级之间的图书飘流,丰富图书角的图书。
对于图书袋中报刊杂志,我采用鼓励学生个人订阅,班级集体订阅和向学校、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方式来充实图书袋。
(二)开展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读书的指导,并在读物阅读中,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际中,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注重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读边思,或勾画圈点,或摘章摘句,或写读书心得,一边从各个方面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了系统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我们只有善于不断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把学生从“被阅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课外阅读真正有趣、有效、有恒地开展起来。
为有效实现上述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也好,说书也罢,总会在最精彩紧张的情节处戛然而止,给你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胃口,把观众、听众拴得文紧文牢,能产生一种想看下去,听下去的强烈欲望。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课堂上也经常设置一个又一个“扣子”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情感浪潮,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用“卖关子,吊胃口”这招还特别管用。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迎客、”“陪客”“送客”三棵奇特名松恢宏雄伟的画面时,同学们异常激动,同学们的眼球被画面紧紧吸引,在画面下我打出一行字“同学们喜欢这三棵气势磅礴的奇松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喜欢”,随后我抖出包袱又打出一行字:“想知道这三棵奇松出自哪儿吗?”同学们又异口同声的回答:“想”。这时同学们急于了解奇松的激情油然迸出,师讲:“这三棵奇松就出自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下面打开课本第十六课我们共同阅读课文《黄山奇松》,这样就把学生急于阅读黄山奇松的激情燃气。
2结合教材,适时推荐课外阅读读物
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于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一般的。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集》;在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故乡》;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还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经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或推荐有关的报刊文章。
我除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书刊外,还定期上好欣赏推荐课。,欣赏推荐课要解决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认识问题,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推荐课外读物,以供学生进行选择。在课上,可以是儿童书刊的推荐,也可以是书中精彩篇目的推荐或生动有趣的的内容的介绍。从小学生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向学生推荐哪些读物,老师要有通盘考虑。我从一些下四个方面考虑欣赏推荐课外的读物:第一,思想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第二、语言文字是美的。第三、必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同时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第四、内容要广泛,体彩力求多样。我每次都精心设计读物推荐活动,或介绍大意,或引发悬念,或读精彩片段……力求教学活动活泼,有特色,以引起全班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激起学生探求的浓厚兴趣。
3、借助教材,适时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读书。事实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完全相通的,他们都要从字、词、句入手,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因此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的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遇到相同结构的文章,我采用先教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老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奖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阅读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4、组织开展各种读书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读书活动,是营造书香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养成共同的读书兴趣,形成价值认同、把学生的读书热情推向最高潮。
a、 上好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适时上好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阅读指导课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专心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像古代的《凿壁借光》《少年王冕》等)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给学生介绍如何做摘抄,写读后感。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我们五年级班的阅读指导课上向学生介绍的读书四步法:第一步浏览,先看看内容简介和目录,对整个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看到精彩的地方可以在文字下面划划,或写批注,达到理解。第三步是摘抄,有选择的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秀段落,以巩固加深。第四步是回顾,想想自己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本学期我还对一些具体书目举行了多起阅读指导课,象《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好书推介》、《水浒传》、《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等。阅读指导课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阅读方法,呈现出多种阅读方法,百花齐放,只要学生达到阅读的目的,不强求统一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精神。
b、每两周举办一次阅读会,每月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的小说等。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五千年》等。加强课内外沟通,课外拓展延伸阅读。
C、开展读书竞赛与交流
在研讨的第一阶段,我在班级中开展了: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活动,还举办了“好书推荐”“诗配画”比赛“优秀词语朗诵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小荷尖尖-----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过去不爱读书的同学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行列。班级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真的成为了儿童们生活中日日相伴的朋友,甚至就是儿童的一部分,也就成了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面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阅读固定成儿童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感觉到在一天中必须有一些时候要阅读。
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收获,那么它也就成了儿童的本身。
三、搭建展示平台,享受快乐阅读。
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阅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读,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
1、 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我让学生在读书会上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再次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意义,从而强化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产生“我不向前就将落后”的想法,从而自发地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2、 组织竞赛评比,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我们老师适时给学生添加催化剂,帮助他们增强阅读激情,燃起他们阅读火花。如我在班级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自办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后,就在班内评比班级故事大王,读书小标兵,读书小能手等。并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感受到荣誉感和成就感。
3、 建立了班级读书成长册。
我把班级30名同学都建立了“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本学期制定的读书登记表,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班级每两个月组织学生参观,评比“读书成长册”。
4、 做好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览
“记”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我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可用摘录式,摘录文中优美片段或句子,也可以用提问式,写出自己的一些质疑,更多用的是心得体会式,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让学生利用《文苑采撷》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办手抄报,既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同时留下了班集体和个人成长的历程。采、编、抄,让学生自己完成,定稿之后,存在班级图书馆,让学生欣赏、品味、回顾,并向校橱窗推荐、张贴,激发了同学们创作和创造的热情,同时也向全校展示了班级风采,增强了班级自信心和凝聚力。
5、 建好阅读反馈表
为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督促学生阅读,我让班级学生每阅读一本书,就填写一次“阅读反馈表”。反馈表上要求学生填好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等,以此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效果。
6、 评选班级“阅读之星”
评选班级阅读之星,藏书大王,成语大王等,在各评比鼓励下,让好书陪伴学生,藏书成为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了。学生对阅读长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记忆中留下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童年。
四、课外阅读重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朱永新教授指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陶冶人的情操。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知,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指导课时就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数目作了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花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博览群书。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贵在积累。我们坚信有了课外阅读这个新课堂,他一定会为语文数字注入新鲜的血液,一定会为学生的终身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语文数学事半功倍,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阶段2月----4月
通过第一阶段班级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班级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喜欢阅读的学生多了,调皮贪玩的学生少了。特别学校开展的诗歌走进校园的活动更有生气了,阅读诗歌、并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诗歌去概括,去感悟的学生多了。由于我们班级的自主阅读的特色县教研室在我们班举行了全县阅读观摩公开课,来自全县的语文教师对我开设的本节《轻叩诗歌的大门》公开课有较高的评价,现将课例附后,也证明了我班开展的小学生自主阅读取得了成效。
在总结前段工作,整理活动资料的同时,我设计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学生卷、家长卷》,进行家访调查工作。共发学生卷30份,45个大的问题,逐一进行认真填写,喜欢阅读的29人,对阅读感兴趣的不太高的1人,每天阅读1——2小时的28人,一小时人内的3人,乐意交流的30人,不乐意交流的0人,能自主阅读,不要人督促的29人,有时需要别人督促的有1人,对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喜欢阅读的29人,都是在班级中语文成绩较好和中等的同学,不太喜欢阅读的1位同学,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差,读不出兴趣,虽然在全班自主阅读成风的大环境中不得不随潮流而己。
我让学生带给各自家长调查问卷30份,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21位家长交谈并交换了对孩子自主阅读的看法,我有抽出时间家访了8位学生家长,共收回家长问卷26份,其余4份有四位同学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不识字。有二位同学是单亲,家长不会写,从收回问卷及和家长交谈,多数家长支持孩子自主阅读,并一致反映,近一年来,孩子阅读热情高涨,不论中午放学或晚上,孩子做完作业拿起课外读物阅读一阵子,不少孩子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写诗,有时还把他们写的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很高兴。总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生基本上达到了自主阅读快乐阅读,把阅读当成了一天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这一年,我也从中收获很大,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阅读方面的书籍,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将高效能教师的教学思考历程具体转化成为教师教学时必备的各种有效策略,为我日常教学中必须加以思考或是面对的问题提供教学锦囊,让我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更不至于麻木不仁束手无策,能够以专业能力辅以有效策略,使课堂教学更顺畅,教学品质更高。
期间,我写了《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有感,《教师反思的方法》读书笔记、《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后笔记、《高效课堂22条》读书心得、读《班级读书会123》有感等心得体会,并写出《走出文本,拓展学习,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享受阅读享受快乐的研究》《课外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等多篇论文。
总之,我认为我一年来,在我们班级中开展的小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的探索和实践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2)
立项号 | 2022XKT-ZXSX226 | 课题名称 | 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
负责人 | 尚向阳 | 所在单位 | xxxxxx周至中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新课程、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过渡、学法指导、衔接、对策研究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在初、高中教学过渡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这就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各学科内容相比,在知识、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是各科教学起步的关键所在。针对如何使高一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问题,《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情况,指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对比,找出初高中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做好初高中教学与学法指导的衔接,以便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同时,在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以及课题名称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初、高中教学过渡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这就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本学科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学生学习能力差,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心智不成熟,高中的教学十分困难。这其中有课本体系的原因,有教师教法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学习习惯的原因。作为高中教师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过渡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老师对学生适应能力把握不够,备课时将学生理想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自我管理,适应在外求学的新环境,认为学生能掌握所教的高一所学内容等等,对学生实际学习、思想预见性不全面,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并延伸到课外;另一方面,教师如果没能及时指导学生,没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学习了解初中所学内容,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法。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本学科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教学十分困难。如果高一学生沿用初中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没能得到及时指导和改进,而高一学习节奏快,学生适应慢,导致学生学习遗留问题比较多,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从初中到高中,知识难度加大,容量增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是必然的,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差异,学生适应新环境和高一教学内容各不相同,高一学生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不适应。但是目前仍以大班恶班级授课方式为主,易让部分学生掉队,学生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利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的初高中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的分离日益突出,很多高中教师为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初高中的教学当务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等。 基于以上几点,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觉得进行“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目前缓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高中生活的角色大有裨益。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与解读 研究中应抓住几个关键点:①问题,即高一新生在学习高中过程中出现哪些不适应情况,如:心理方面、学习方法方面;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衔接工作,以便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②衔接:就是指事物的前后相连、连成一体,即事物的首尾连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并不是单方面地“责难”于“初中教学”或“高中教学”,任何单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要在初高中教学中找到连接的关键点,顺利过渡。③对策:采取了哪些方式获知问题,剖析原因;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对策,解决各方面的衔接;在后续研究中有怎样的安排。对初高中教学脱节困惑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初高中教学在知识内容标准、教与学的方法的衔接进行实践探索,进行自下而上的发展性研究和自上而下的反思性研究。研究具有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及衔接策略是课题组最终的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界定为应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文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3.初高中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 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定为: (1).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衔接问题的对策 (2).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衔接问题成因 (3)、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过渡,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过渡河衔接。 (4)积极适应新课改,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旧中见新,实现高效课堂 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现状及困惑; (2)研究初高中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教育问题; (3)研究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 (4)研究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心理的衔接问题。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网络、图书资料的查阅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论证报告。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对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运算问题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了解,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抽象、概括,为实验研究提供真实的背景资料。 (3)、实验研究法: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通过教中研、研中教,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做出评价(分析、归纳),从而找到解决初高中教学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4、研究步骤过程: (1)、先期研究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22年3月——4月2日 《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内外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和中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相关理论研究学习、文献查阅、专家咨询。 (2)、课题申报、开题阶段:2022年4月3日—4月30日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22年5月1日-----2022年11月5日 ①准备阶段: A、抽样调查本校高一1、11、12、15、16个班学生的学情。 B、通过谈话方式了解初、高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C、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设计解决方案。 ②实施阶段: A、准备阶段:根据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初步设计解决方案。 B、在高一(1、2、7、8、9、10、11、13、15、16)班中初步实施方案。 C、通过在试验班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总结修正实施方案。 D、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方案的具体实施,作好试验前测和过程记录。试验结果测试,并与对照班(高一3、4、18、19、20 )对照,得出结果。 (4).提炼总结阶段:2022年11月6日—2022年12月5日 对方案做最后修正,总结经验,完善策略体系,完成课题实验报告。 结题报告 本就没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没有去了解学生究竟在初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初中教师也对高中教学缺乏了解,加上初高中教师平时又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更加剧了这种脱节。 四、研究成果与成效 经过这7个月的研究,课堂实践过程使我们的教学在成长,也积累了一部分这方面的资料: 课题组在高一十一班、十二班做重点实验、并对学生专项培训。对学生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二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是指导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四是重视学生心理疏导;五是及时了解学情、有针对性的辅导。对课题组实验教师提出要求:一是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有步骤的推进;二是加强专业课学习和新课改理论学习;三是定期研讨共商良策,四是加强教材研究,弥补初中薄弱环节,减少初高中教材的差距。 课题组及时总结召开数学、英语、化学等学法指导报告会,通过上调研课数学必修2 平行关系的判定等,英语必修3 Unit2 Healthy Eating、英语必修4 Unit2 Working the land等推进了小课题的进程;通过录制尚向阳数学课堂实录、季超娟英语课堂实录,保留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力、更有效进行初、高中教学过渡衔接积累了经验。通过调研:关于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学生学情调查,关于初、高中英语过渡问题学生学情调查,让我们更进一步把握初高中学生的实际学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探讨:新课程初、高中数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新课程初、高中英语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让我们更理性的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各科教学过渡问题非常值得去探讨去研究,我们会继续探寻更有效的良策,使学生顺利、及时的渡过初高中衔接,适应高中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成绩让大家感到欣慰。 在小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展中,通过对我校高一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交流中,发现不少学生感觉高一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教师反映高一新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与高中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异较大,高中教学十分困难。为有效解决初高中衔接,课题组展开研究,不断交流总结,得出了以下对初高中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中知识内容的衔接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有所帮助。衔接教学的内容要有所取舍,衔接教学的内容不是把初中中所有学科内容复习一遍,重要的是挑选那些学生相对认识比较模糊而高中课程又必须要用到的内容。衔接教学中还要把握知识的深广度,要更多地考虑知识内容的切入、难以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衔接教学的群体效应。在课改理念的学习与尝试探索中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同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各具特色,这些都是衔接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初、高中教师之间应加强学习与交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加强对初高中教材、衔接教法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 其次,认知研究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改进,确保有的放矢。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主,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多,对原理的理解少,学生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应注重理论指导和知识灵活运用,应注重课题效率的提高。为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教学方法应注意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有效利用实验课堂,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最后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第一,各种教学方式有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第二,恰当的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注意。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速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消除个人的思维僵化。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推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听老师讲,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品质。让学生探究,锻炼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记忆能力等等。 (三)、学生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广阔,基本上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因此,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相信老的习惯,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造成顾此失彼,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的因素之一。高一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同时,高一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四)、 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衔接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面对高一新生的特殊性,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①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②学习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崐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总之,初高中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初高中衔接问题在推进新课程教学的今天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教师们要重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让他们少走弯路,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更多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1.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较多,若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时间不足,因此,目前研究还不够到位; (2)这个课题研究的进行,需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需要初高中教师长期合作交流,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涉及的人员繁杂,给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解决思路: (1)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多问题,课题组经过商讨,决定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选择主要的衔接内容,如知识点衔接,教法与学法的衔接,并将两者相互融合; (2)虽然研究的时间有限,但要及时地发现更多的研究思路,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要注重积累的过程,对于研究的内容可采用选择性、侧重、逐步的完成,要把材料进行积累,及时归纳总结研究成果,以便服务于教学。 (3)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契机,今后不断完善和总结,提炼出一套适合周至中学本土的《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校本教材。
| ||||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空表)
项 目 团 队 情 况 | 姓 名 | 所在学院 | 专业班级 | 联系电话 | E-MAIL | ||||
指导教师情况 | 姓 名 | 职 务 | |||||||
职 称 | |||||||||
电 话 | | ||||||||
结 题 报 告 | |||||||||
指导教师评语 | |||||||||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 |||||||||
评审意见表 | |||||||||
项目名称 | |||||||||
基 本 评 定 | 课题完成情况 | □按计划完成,取得预期成果 | 成果 的创 新性 | □ 好 | |||||
□基本完成,但是与预期目标尚有差距 | □较好 | ||||||||
□一般 | |||||||||
□未达到预期目标 | □较差 | ||||||||
综合评价与建议 | |||||||||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
结题等级 |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 ||||||||
学 校 教 务 处 意 见 | 教务处盖章: 年 月 日 | ||||||||
填 表 须 知
一、项目结题申请表要按照《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二、格式要求:表格中的字体应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需签字部分由相关人员以黑色钢笔或水笔签名。
三、项目结题申请表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填写完毕后上报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将对结题项目进行评审。
四、填写结题报告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题形式,除报告和论文以外,如用其他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则需附一篇包含研究背景、过程以及内容等的介绍性文字;
(2)论文或报告的正文字数一般在15000-20220字左右;
(3)结题报告的书写规范为:
题目:宋体,一号,加粗,居中
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参考文献: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
五、项目结题申请表填写内容应思路清晰,论证充分,字迹清楚,一律用计算机输入打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