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多年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原因是国内外多方面的,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缓解这种局面。
关键字:现状双顺差成因影响流动性对策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增长是全球经济失衡在中国开放中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使我国获得了充足的国际支付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信心。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平衡内外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一是综合运用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总量和结构;二是积极扩大进口;三是扩大对外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四是提高国内储蓄利用效率、缓解或扭转内部经济失衡;五是加大外汇管理的执法力度。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增加政府职能,扩大内需。在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增强国内消费是消化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合理比重的国内需求是维持GDP长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国内需求也是解决双顺差不平衡最根本的途径。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以及教育体系,加快对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和发展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政府和媒体抵制资源不合理利用。在政府方面,应当在各地政府当中,积极推广并采用更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体现经济外部性的绿色GDP来衡量各地政府的绩
效。通过政府从更加宏观的方面把握整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媒体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来加大宣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等观念,从人的价值观上来影响微观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引导其更加健康合理地消费。
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收资源费、排污费,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成本。通过征收资源费(税)、排污费(税),将厂商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成本化,也就是将社会成本反映在厂商的产品生产成本中。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尤其是资源类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使得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对于金融市场层面的调节,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境内外机构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企业融资依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在我国压缩信贷规模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些国内企业只能转向境外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需要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动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成各市场间的无缝对接。
出台对金融机构自身结售汇业务的管理规定,完善对金融机构自身结售汇业务的管理。金融机构作为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集散地,自身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行为对外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国际收支状况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金融业内外双向开放进程加快和结售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的趋势下,金融机构自身收付汇和结售汇的规模与范围都将日益增大。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特别是改制后面对股东层面的利润压力,金融机构自身也有较强的结汇倾向,境外金融机构更是可以利用在我国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投入外汇资金结汇。建议针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不同特点,尽快出台涵盖金融机构各类自身收付汇和结售汇的管理办法,规范金融机构自身收付汇和结售汇行为。
加强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管理,落实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从对银行日常结售汇监管和现场检查情况看,目前外汇指定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对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统计和控制,与监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政策目的。建议通过以下手段加强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监测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对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会计科目设置和记录的要求,督促银行真正设置和实际使用结售汇会计科目,做好综合头寸统计的基础工作;加强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的宣传培训,部分银行对结售汇头寸的理解与外汇局结售汇综合头寸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加强对银行管理人员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维护管理政策的严肃性,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银行对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执行的情况和问题,加大对违反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银行的处罚力度,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胡静.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财经界.2022.1
[2]刘华.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分析[J].经济与管理2022,1
[3]常星兰力彪.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J]现代商贸工业.2022.2
[4]汤玉刚.我国双顺差产生的制度因素及化解途径[J].亚太经济.2022.1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