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库】
名词解释
1.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堆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表现为,在社会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人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国家化
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质,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家教育制度。这样一种趋势,在教育学上称作是教育的国家化。
3.遗传素质
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级系统的特点等。
4.罗森塔尔效应
指人们基于某种情绪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景产生适应着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5.隐形课程
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6.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的方法。
8.课程(广义的)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说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和及其进程安排。
9.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饿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0.积极强化
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11.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
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2.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达到预订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3.概括 14.定势
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15.品德评价法
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的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16.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7.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18.成长记录袋 19.发现学习
20.精细加工策略 21.有意注意 22.教育效能感 23.从众 24.思维 25.教育机智 26.研究性学习 27.教育(狭义) 28.学校课程 29.课堂管理 30.义务教育 31.遗忘 32.平衡觉 33.泛华
34.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2.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市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
3.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1.提高学生感受美得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嫩天理,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得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得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玉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 2.定势 3.迁移4.情绪与动机 5. 原型启发
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8.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0.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11.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 12.什么是联想?联想主要有哪些规律 13.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14.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5.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16.教育内涵的现代阐述有哪些
17.引起和保持有意主义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18.多元智理论的基本观点
19.《教育学》规定学生的权利有哪些? 20.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1.传道者角色:道德观,价值观,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 2.授业解惑者:传授经验和技能,解除学习困惑,启发智慧。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4.管理者角色: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5.朋友角色:与学生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快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1.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说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23.简述陈述性只是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24.试论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被后来很多课程学者们认为是课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代表了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部分:课程目标的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评价。而在泰勒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以泰勒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课程设计模式,可以看做是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一直被视为课程入门和探索的基本原理。它为课程理论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大家普通公认的。事实上,它一直被用来指导大多数课程研究的设计。
2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P60 参考答案
26.男女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力发展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一般而言,女性的智力表现较早,男性的智力表现较晚。 2.智力优势差异
男性和女性居于优势地位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男性空间视觉能力较佳;女性的短时记忆和言语能力较强,女孩开始说话比男孩平均要遭2-4个月,而且这种言语能力的领先一直保持到青春期前期;在数学能力方面,女孩学会数学较早,在数学计算中男女能力相差不多,但在数学推理方面,男性优于女性。 3.智力分布的差异
与男性相比,女性中智力表现超常和智力低常德比例较小,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男性则在智力超常和低能者两极分布的比例较大,智力中等的比例较小
27.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交替使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