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库】
一、辨析题
1.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宗教(“全人类解放”Vs“普度众生”) 2.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
“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境下是错误的,但是在苏联当时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下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1)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以当时俄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为依据的:
a)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业生产就大大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世界
大战和外国的武装干涉,使苏联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苏联要在战争状态而非和平状态下进行赶超,就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入侵和世界裁军的威胁、
扼杀。所以在跨越“卡夫丁”后,苏联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要迅速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 在这种国情和国际条件下,高速度地发展工业,尽快建立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重工业
的发展是保证苏联经济独立和增强国防力量、保卫社会主义苏维埃的重要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是巨大的,到1938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3) 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
和农业发展滞后,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因此不可作为长期政策,否则必然大大损伤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 在20、30年代,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的,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苏联仍然没有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这就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
错, (1)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2)中共执政,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共产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永远执政。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改变,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个当的信赖与认同。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
1 / 11
4、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人物也多是有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错。
1) 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产生于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及替代的时期,其思想进程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
2)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早期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3)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成熟的。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4)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进行不成熟的斗争的理论表现,因而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5、 古希腊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社会主义思想?
不属于,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1) 阶级属性不同,大同社会来源于奴隶社会,社会主义来源于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大同社会摆脱不了低层次的单一的原始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支撑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厦;而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状态,强调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发展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社会思想来源的核心不同,民本下的大同,实质上是建立在少数社会群体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的基础上的社会状态,与社会主义中的以人为本相违背,社会主义中以人为本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3) 社会运行制度上的差异,大同社会是建立在封建思想和强权政治基础上的等级秩序,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具有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特点。
6、 落后的国家不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卡夫丁峡谷) 错。(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那段痛苦、屈辱的历史,即通过贩卖黑奴、
掠夺殖民地矿藏等野蛮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1)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定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需具备以下条件:⑴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并集中一切力量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⑵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2)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先在西欧、德英法三国实现,然后到俄国东欧,然后再带动阿非拉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可以避免跨越“卡夫丁峡谷“。前提是西欧社会主义先胜利,由它来带动,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遇到新问题,西欧社会主义没有先胜利。所以不发达国家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运用资本主义重视科技、商品经济多样文化现代管理等有益经验,在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铲除封建主义糟粕,不急于由社会主义相共产主义过渡,才能顺利的跨越卡夫丁峡谷。
2 / 11
3 )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后果是不是消极的
不是。
(1) 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过程难免有过不同的失误,甚至走过曲折的道路,出现历史倒退现象,但这并不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优越,或者说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应用于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没有掌握好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所遇到的特殊矛盾和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从而采取相应的战略。
(2)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任何一种社会新制度战胜旧制度都要经历多次反复。社会主义是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要战胜资本主义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处于继续探索的初级阶段。斗争—失败—再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必经历程;高潮—低潮—更高潮,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趋势。只要社会主义者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调整变革,挫折就会向成功转化,失利就会变成胜利。这是历史运动的辩证法,也是当代社会主义者的信心所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仅顶着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3)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实践。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现在,我国GDP列世界前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8、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乌托邦梦想
不是
(1)马克思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设计了一个据说蕴涵在当时历史中的共产主义未来的乌托邦幻景;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把许多社会主义的观念和幻想谴责为“乌托邦的”,他把这些思想同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前工业社会落后条件的不成熟的思想的反映,并认为它们是与现代历史“实际活动”相脱离的。基本上可以把乌托邦社会主义看成是“前资本主义”时期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是一种普遍的思想模式,它最能吸引那些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的受害者。马克思主义则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成熟阶段的思想产物,因为它承认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社会后果,所以,能够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工人和知识分子所广泛接受。
(2)马克思主义区别“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学说之处,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现代工业资本主义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其次,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城市工业无产阶级确实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革命阶级,它历史地承担了突破资本主义秩序、宣告一个新的无产阶级社会到来的重任。最后,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历史进程的客观实在性,相信对历史进程可以进行科学分析。
3 / 11
(3)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自然的和异化的现象,因而在实现新的社会秩序时,应当摒弃资本主义。反之,马克思主义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及其全部结果)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社会和物质的先决条件,乃是历史的必然。
9、 现实社会主义是否一定会出现个人崇拜?
(1)个人崇拜现象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从落后生产关系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国家,可能会发生个人崇拜,但并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必然经历个人崇拜。错误的(例如在前苏联成立之初所面临的那种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一个独裁式的政府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苏联后来转向斯大林主义或者其他类似的状况也是合情合理的。) 1) 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崇拜发生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 2) 现实原因: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 个人因素:一方面是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需要、制造甚
至推波助澜。(党内少数野心家、阴谋家、别有用心者) 4) 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
10、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就消失了 错
1)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空想社会主义的因素,二者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继承关系体
现在二者的关系像人猿和猿人。人猿当中包含人的因素才能演化为猿人,但猿人也包含猿的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包含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因素,而科学社会主义也继承性地包含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思想,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思想体系。 2) 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因素逐渐减少,科
学社会主义的因素逐渐增加。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色彩,增加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3)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返祖现象,会出现空想的思想。 4) 二者的区别是:
a) b) c) d)
4 / 11
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空想社会主义是天才地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社会发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第一种理论形态,是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认识的结晶。
趋势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先驱;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是高级形态。
11/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面发展观
错。
(1)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论述。从最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因为实际上,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分化、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实现共同富裕等等讲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消灭雇佣生产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联合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和自己劳动的主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错。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从总体上看: 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文化上,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3)这些矛盾都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只是战争环境的需要
错。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a) 实行粮食垄断专卖制和余粮收集制;b)实行全面国有化;c)禁止自由贸易,消费
品实行配给制;d)强制性的义务劳动制
(2) 实施这一政策,一方面是战争环境的特殊,另一方面也与列宁等党的领导者当时的指导思想有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在1918-1920年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政策,同时也是列宁根据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基本设想而实行的大胆尝试。是列宁早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列宁设想,革命胜利后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生产消费公社,实行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对生产和分配实行全国的统一计划,对劳动和消费实行最严格的计划和监督,从而使全国成为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商品和没有货币的社会。试图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5 / 11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