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侧重在“创造价值”,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而财务会计侧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
在西方,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进,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企业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适应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推动了“预算控制”被引入管理会计;1922年,奎因坦斯在其《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二是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随着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被广泛引进到管理会计领域,加上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大量应用于企业流程管理,管理会计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方向发展。一批计划决策模型得到发展,流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纷纷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职能转向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计划和控制信息。但由于管理会计对高新技术发展重视不足,且依旧局限于传统责任范围。为改变这一状况,管理会计学者对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进行了探索,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层出不穷,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转变,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发展到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强调价值创造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日趋频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冲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也迫使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需要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管理信息,为此管理会计以强调价值创造为核心,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一些国家也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全世界范围推广。
在我国,虽然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引入较晚,但我国实践早已有之,不乏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包括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和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的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90年代后的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可谓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宝钢集团于1993年起推行标准成本制度,历经多年探索,不断完善,在增强员工成本意识、控制成本、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陆续在我国企业中运用,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意识有所增强,应用水平有所提高。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电信、北汽福田、三一重工等一批企业专门设置了管理会计机构或岗位,积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分析和评价等工作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适应单位内部财务和业务部门畅通联系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控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深入开展决算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浅析“管理会计在21世纪环境下的变迁”2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对企业组织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因此,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管理会计实务的变化最终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试图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背景,讨论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
一、20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基本上围绕着企业价值增值
会计一开始就是以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而产生的。但是,自从财务会计从管理会计分离出来之后,作为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管理会计本身也得到了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主题:价值增值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50年代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和50年代之后的决策性管理会计两个阶段。在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率”(effective),强调把事情做好。在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efficiency),强调首先把事情做对(doingrightthing),然后再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right)。应该说,管理会计无论是追求“效率”还是“效益”,只不过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已,其本质都一样。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企业的高“效率”自然转化为高“效益”,而在产品供过于求的环境下,企业的高“效率”首先要接受市场检验才能转化为高“效益”。
因此,无论是执行性还是决策性管理会计都是围绕“效益”而展开的。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管理会计又致力于如何为优化企业“价值链”(valuechain)服务。可以说,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进展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优化企业“价值链”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的。
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会计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这个发展轨迹基本上围绕“价值增值”(value-added)而展开。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教材基本上按照这个主题构造其框架。
(二)20世纪90年代: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
进入90年代以后,变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基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搜集信息的任务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使用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保证了企业能及时搜集到相关信息,并据此作出反应。
管理会计不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行为,已经变成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管理会计突破了管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而由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由此,管理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anthonyaatkinson,etc,1997)。当然,管理会计也有助于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产生,而“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corporationreengineering)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胡玉明,1998)。这时,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因此,20世纪90年代可视为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尽管如此,从总体上说,20世纪管理会计的主题基本上围绕着企业价值增值而展开。
二、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
从宏观上说,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从微观上说,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地陷入令大多数董事和经理惊恐不安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即所谓的“3c”。
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份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源于1990年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论文《公司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包括以下要素:(1)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通过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效益;(2)核心能力将超越单个产品,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3)核心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
如果说20世纪是“竞争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竞争力的世纪”。如果把企业竞争力看成一个层次结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竞争力的表层。它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竞争力衡量指标。(2)企业竞争力的中层。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了竞争力衡量指标的分值。(3)企业竞争力的深层。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土壤和真实的源泉,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这就是企业核心能力。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机能和知识的结合。核心能力可能表现为先进的技术,如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技术、佳能公司的影像技术,也可能表现为一种服务理念,如麦当劳遍及全球的快捷服务体系。无论如何,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或能力。例如,微型化是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它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的微型化,还包括对未来市场需求微型化选择模式的引导。因此,核心能力可以视为核心技术、企业管理能力和集体学习的集合(prahaladandhamel,1990)。它涉及到企业的实物支持系统、独特的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和员工价值观念等因素。
客观地说,目前的会计系统(尤其是财务会计)只注重企业的实物支持系统,较少关注企业独特的知识与技能、管理体制和员工价值观念对企业竞争能力乃至核心能力培植和提升的影响。核心能力对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尼古莱·丁福斯等,1998)。企业员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充当了核心能力的承担者。那么,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自然而然地成为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的主题。
(二)以核心能力培植为主题的管理会计基本框架
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首先要从外部环境开始,分析企业是否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具备核心产品,然后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估。一般而言,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1)支持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或主营业务的技术优势和专长是什么?(2)这种技术和专长的难度、先进性和独特性如何?(3)企业能否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长,能为企业带来何种竞争优势?(4)企业竞争力强度如何?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提升则应该从企业内部着手。
那么,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呢?我认为,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thebalancedscorecard)基本上代表着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从价值增值到核心能力培植(corecompetencecultivation)”的转变。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从财务维度(financial)、顾客维度(customers)、企业内部业务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es)、企业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robertskaptananddavidpnorton,1996)。
在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中,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是核心。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要想永远保持其核心能力,就必须依靠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构建一个“学习型企业”。只有企业不断地学习与成长,才能持续改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更好地为企业的顾客服务,从而实现企业最终的财务目标。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将结果(如利润或现金流量等财务目标)与原因(如顾客或员工满意)联系在一起,它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制度。因此,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制度,有助于衡量、培植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胡玉明和周丹,2000)。
21世纪的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构建其基本的框架体系。具体地说,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现将21世纪管理会计基本框架进一步说明如下:
1财务维度
企业各个方面的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的改善都应当面向财务目标。(1)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依然是企业财务目标。因此,在管理会计基本框架中,财务会计必不可少。(2)鉴于利润作为财务目标的缺陷以及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财务目标不同,现金流量有时比利润更为重要。因此,必须辅之以现金流动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与现金流动会计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是两者相结合,却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及其相互关系。(3)传统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本上只是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效益。这种狭窄的“效益”视野难以适应21世纪企业的经营环境。从战略的高度和企业核心能力层次上看,“效益”应该分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michiharusakurai,1996)。未来的管理会计对效益的评估应该从财务效益向包括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在内的全方位效益观念转变。
2顾客维度
各企业与其财务目标相联系,想要获取长远的、出色的财务业绩,就必须创造出受顾客青睐的产品或服务。如何使顾客满意关键在于企业产品的质量。质量的含义是丰富的,也是相对的。质量由顾客认定。质量如同美丽一般,出自旁观者的眼中。在企业中,唯一重要的旁观者就是顾客。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因此,要了解质量是什么,首先要知道顾客是谁。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关心质量———顾客需要什么,何时需要以及如何需要。顾客是质量概念的核心。因此,21世纪管理会计需要关注:(1)市场战略对利润影响的研究(profitimpactofmarketstrategystudy,pimsstudy)。实际上,企业对顾客的关注就是对市场及市场战略的关注。毫无疑问,企业市场战略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企业必须关注“市场份额”、“顾客留住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足程度”、“顾客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等指标。通过市场战略对利润影响的研究可以诊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2)质量成本会计。质量意味着成本。如何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这里,质量成本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质量成本会计从会计的视野关注质量与成本的关系。(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顾客的需求日新月异,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企业对成本产生的根源及其结果的考察必须超越生产阶段,拓展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4)环境管理会计。在21世纪,企业的产品不仅要有顾客观念,而且还要有环保观念。因此,质量不仅对企业及其顾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何企业如果其产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产品质量的环保标准认证),这个企业就不能生存。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企业不仅要确认、计量和归集环境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注重环境投资成本效益评估和环境业绩评价。
3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从价值链通用模式出发,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包括研究开发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21世纪管理会计必须关注:(1)研究与开发能力评估。对于企业创造价值而言,研究开发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首先以顾客为导向,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顾客,并兼顾现有顾客的目前需要和潜在需要。在此基础上,着手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或服务,使新产品或服务打入新市场,满足顾客需要。因此,企业应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评估。其主要评估指标是:新产品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专利产品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产品的能力、比原计划提前推出新产品的能力、生产程序的适应性、开发下一代新产品的时间等。在未来管理会计中,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的决策分析和追踪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将难以胜任。(2)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相比之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个短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向顾客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这个过程强调对顾客灵活、及时、有效、连续地提供产品或服务。在今天的竞争中,时间变成了一种主要的竞争性武器。“时间就是市场份额”,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快速、可靠的反应是获得并保持有价值顾客的关键。因此,时间、质量和成本是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的业绩评价指标。作业成本管理会计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以产品设计(成本)、适时生产系统(时间)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等基本环节为重点,优化企业“作业链———价值链”,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胡玉明,1994和1998)。(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际上,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就是企业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超越管理信息系统,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扩展了管理范围,把企业外部的顾客需求(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4企业学习与成长
在组织的背景下,竞争力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许多企业越来越借助于学习工具来推动更快地培植核心能力。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因此,21世纪管理会计必须进一步重视:(1)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一台电脑没有软件,其硬件配置再先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的软件。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本质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学习与价值的提升。其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员工满意程度”、“员工留住率”、“员工意见采纳百分比”、“员工工作能力”、“员工劳动生产率”、“员工培训与价值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能力”等。其中“员工满意程度”至关重要。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和业绩的建议与想法越来越多地来自第一线的员工。他们离企业内部的“顾客”(业务流程)和企业外部顾客最近。员工本身就是企业内部各生产流程的“顾客”。要使企业外部顾客满意首先必须使企业内部“顾客”满意。企业员工只有“乐业”才能“爱业”、“敬业”。如何营造“乐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呢?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突破了会计学只研究“物尽其用”的局限,将研究视野拓展和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把“物尽其用”置于“人尽其才”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为企业塑造核心能力提供相关信息。(2)行为会计。管理会计绝非是纯技术性的。从更深层次看,管理会计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问题。归根到底,管理会计职能属于行为职能(behavioralfunction),即能对人的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职能。“任何会计程序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anthonyhopwood,1974)。当然,人的行为也影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具有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的人。因此,在管理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如何解释、预测和引导各有关人员的行为,使管理会计信息的行为职能在企业组织中得到有效的发挥,便成为未来管理会计应该研究的重点。(3)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企业组织中,人才和资金很重要。我认为,在一个企业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激励机制(制度)。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资金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人才就会流失;相反,如果企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资金和人才自然会流向企业,企业组织又何愁没有资金和人才?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制度)是组织设计的结果,它能否有效地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克服企业管理方面的官僚主义所造成的危害,企业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学习与创新,如何在复杂的管理体制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企业应从核心能力的角度研究企业管理与组织设计问题。管理会计实质就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安排,因此,如何构建“以人为本”,适应企业组织结构或体制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就成为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构建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时,企业必须明确:第一,对管理者的工作应该衡量哪些业绩变量;第二,管理者的行为如何影响这些业绩变量;第三,业绩变量如何转化为管理者报酬。如果管理会计研究对这个因果过程没有清楚的理解,激励机制与管理报酬计划将失去促进或影响决策制定行为的能力。
任何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才能不断创新。应该说,企业能否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财务、顾客和内部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目标将取决于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因此,上述所构建的21世纪管理会计基本框架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结论:管理会计研究思维的拓展
可以预见,围绕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管理会计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提供信息层面将发生变化。
第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视野将进一步拓宽。管理会计将立足企业,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站在管理学的角度,全方位地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管理会计研究将彻底超越单纯“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采用多重主题、多重背景、多重理论,开展跨学科研究。
第二,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深化。管理会计将配合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提升,从一般性地研究企业预测、决策和计划及其执行问题转移到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的企业化和行为化问题。
第三,实地研究(fieldstudy)或案例研究(casestudy)将成为管理会计的主流研究方法。企业核心能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概念。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只提供了一个·7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对特定企业而言,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的四个方面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指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通过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才能对特定企业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真正为培植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将更加多元化。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核心能力包含显性资产和隐性资产。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意味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突破传统“财务信息”的界限,进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局面。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信息与精神层面信息都将成为管理会计信息。
第五,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系统)在21世纪将随着主题的转变而显得日益重要,“21世纪是否还需要会计”(danielpkeeganandstephenwportik,1995)这个问题将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系统的范围将日益扩大,而其独立性可能日益减弱,会计学科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化。
总之,21世纪的管理会计将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提升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超越传统会计的、全新的综合化信息系统。
浅析“管理会计在21世纪环境下的变迁”3摘要:文章通过对21世纪全球环境的分析,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变化,提出了管理会计的研究着眼点。
关键词:管理会计;21世纪;环境;变迁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这使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做出新的变革。
一、传统的管理会计的计算方法必须做出革命性的变革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成本计算,管理会计需突破传统的权限,为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管理会计必须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计算”也就应运而生,而“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1世纪是“竞争力的世纪”,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必须迅速地做出反应。因此管理会计的重心将是在决策,这就需要企业完善会计决策分析,拓展决策评价标准。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决策,获得更具有确定性、可靠性的数据,企业不得不将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使相关的损失、消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重视对非财务指标、过去数据、传统资产等的评价,而忽视了对非财务指标、未来的数据、知识资本、企业环境等评价,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新经济时代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要全面,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二、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改变
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不断的“充电”,不断挖掘企业的潜力,使企业“永葆青春”,充满活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21世纪,管理会计信息的研究以信息是一种“经济产品”为前提,运用经济学、信息学、系统论和信息科学的相关环节,使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智能化、综合化。而价值活动恰恰是“经济产品”的体现,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石,企业产品的价值是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逐渐累积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链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为此,管理会计要通过人类的“智慧”,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建立适合企业自己的管理会计模型,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在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一些财务数据来对企业进行深刻的剖析,使企业的管理者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使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使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投资提供决策,通过管理会计可以加强内部监管、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来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应规范建立并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清楚地明白企业状况,使其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21世纪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管理会计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迁。譬如:战略管理会计如何得到更好的应用,管理会计的应用的广泛等,留给我们更多的话题。总之,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会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人们将会通过自己的智慧,使管理会计更加完善,赋予更多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2、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3、詹德明.浅析管理会计的创新发[J].金融经济,2006(16).
4、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5、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乔彦军.为什么国有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上乏力[J].会计研究,1997(4).
(作者单位:刘建葛,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分公司;陈金霞,保定农村信用联社)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