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

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

标签:时间:

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完全使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者人声处于附属地位的音乐。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

  摘要:器乐合奏课教学是器乐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与独奏相比它具有综合性、群体性、全面性、协同性等艺术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希望能跟同行们一起进行交流。

  关键词:器乐合奏教学系统协同性

  一、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理论

  (一)协同学的概念

  协同学认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运行,又有关联运动。当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各个子系统就会服从于整体,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所谓协同效应原理,就是用这种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系统的有序性是由主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效应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

  (二)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及其意义

  器乐合奏是一门群体性、综合性的协同艺术。也就是说这是一门由多人参与的,按照乐曲的要求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演奏不同的乐器,在指挥的统一要求和提示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乐曲的演奏任务,集体表现音乐思想情感的艺术。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不是单凭哪一个或哪几个人就能完成乐曲的演奏任务,虽说从局部看不同乐器有主奏与伴奏之别,但就整体来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因为它的主次地位是在不断发生改变和转换的,作为指挥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努力发挥队员的专业特长、体现队员的主体性地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缺一不可,他们之间能否产生协同效应,是关系到音乐演奏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器乐合奏课教学中如何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指挥与队员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有序地完成器乐合奏课的教学工作,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和予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体现

  (一)整体统一性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器乐合奏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它看做是一个整体,即任何子系统的独立运动都必须服从于整体,要有利于整体内部的最佳结构。因为整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系统的整体的功能,如果内部结构合理,各子系统的关系协调,则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等于或小于各部分之和。

  第一,从乐器演奏特点和器乐合奏的形式看,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合奏,其共同的特征便是所有参加合奏的乐器不分厚薄,共同作用于音乐作品的表现,缺一不可。要克服“有我不多,没我不少”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局主义观念。

  第二,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单一的技术技能课到几个人的小组课或重奏课,再到多人参加的合奏课,不是单凭老师教、学生学,或是哪一个老师教、哪一个学生学就能完成器乐合奏课的教学任务。它是一个链条、多个环节、“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项目。要努力协调好学校、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的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专业任课教师在学生技术技能训练方面的主导作用和合奏方面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趣味性,增强系统内各子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使之具有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功能。

  第三,从合奏课的排练过程来看,要树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第一阶段,教师在选定排练曲目时要有一种整体意识,要切合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又要考虑到乐队的编制,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这一过程应由负责合奏排练的教师来把关。第二阶段,当任务下达之后,便是分声部局部进行排练,各声部的训练则由各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训练与把关,这一局部过程主要针对演奏中的技术技巧,难点重点,音准、节奏、音色等逐个予以解决,保证分声部排练时的顺利进行。第三阶段,由负责整体排练的教师(指挥)来进行合排,这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各声部真之间的衔接与配合,音色、音量的平衡,明确速度、力度、句法、呼吸等,各声部除了保持自己声部的独立及个性外,还需要敏锐的倾听他人声部的音乐,从追求音乐作品最佳效果整体出发来权衡自己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指挥应从作品整体出发,启示、带领乐队共同挖掘音乐的内涵及追求和谐、统一、完善的音乐再创造,使指挥与演奏双方逐步达到默契相融、合二为一。

  (二)协同合作性

  根据协同效应原理,我们知道,只有当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才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优化整体功能。由此可见,在器乐合奏课教学的各子系统协同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各专业教学的独特功能,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协同合作,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协同也很重要。

  第一,教师之间的协同性。在器乐教学钟,一个教师教授所有的器乐课是不现实的,也很难做到,至少不会那么精和细。因此,整个器乐课的教学工作将由多个器乐任课教师来协同完成,包括课堂教学方面的协同,科研教学方面的协同,艺术实践教学方面的协同等。不同乐种的教师通过协同教学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同一乐种的教师通过协同教学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器乐合奏课的教学与研究,为合奏课教学的顺利开展解决技术难关,为合奏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铺平道路。

  第二,师生之间的协同性。我们常说“教学,教学,既要有老师教,也要有学生学”,这里面其实就体现着一种协同合作性。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器乐合奏课教学中同样具有协同合作性,而且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与学生在感情上的沟通、技术上的传递、艺术上的探讨,达到教与学的协同;通过教师高水平的范奏,精彩的讲解、分析和巧妙的设问、解答,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协同。

  第三,学生之间的协同性。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尽管老师也参与),学生在合奏课里担任不同声部的演奏,时而主奏,时而伴奏,时而休止,根据音乐的需要和乐队的编制在不时地转换着身份和地位。但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担任什么声部、扮演什么角色,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声部都是器乐合奏这个整体系统里面的子系统,根据“革命”的需要,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谁重谁轻之分。学生之间唯有各司其职、尽其所能、相互配合、相互容纳、协同合作,做到心中有数、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有的放矢,方能开动器乐合奏这条“大船”。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器乐合奏课教学中,协同性贯穿着整个过程的始终。器乐合奏课教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其内部包括了各个阶段不同乐种的、各学科的器乐专业教学,不同乐种的分声部排练,指挥总排练,教师教,学生学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运行,又有关联运动,既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协作。各子系统只有通力合作,自动地服从于器乐合奏这个整体,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为此,我们要分析器乐合奏课教学的各个子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独立运行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关联运动,并且是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优化器乐合奏课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陈凤兰.重奏课教学初探,[J].艺海,2008.4.

  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

  【摘要】民族器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沉淀,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作品经典、演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及历史悠久的特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成为华夏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正是基于民族乐器的这一重要地位,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与思考,立足我国民族乐器的构造所引起的音色、音质的融合问题,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民族器乐合奏的教学理论体系和演奏形式,从而实现民族乐器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民族器乐;合奏;教学理论体系;演奏形式

  一、民族器乐合奏的教学特性

  (一)协同性

  乐器合奏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以及群体性的协同艺术。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曲目的演奏要由多人参加,根据曲目要求的不同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也各异,通过指挥,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完成曲目的演奏,一同将乐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1]。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演奏的,虽然从局部上来说,乐器之间有主奏有伴奏,但是在整体上没有高低之分,因为这些乐器的主次地位在演奏中不断发生转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调动起来,将各种乐器的特征和谐发挥出来,使学生做到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使各种乐器做到相得益彰。

  (二)合作性

  教学,不仅仅要有教师教,更要有学生学。这其中有体现合作性。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创造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教师通过与学生情感沟通、技术传递、艺术探讨,以及教师的示范以及精彩的讲解,进一步实现教与学的合作。

  (三)统一性

  从民族乐器合奏的形式以及演奏的特点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合奏,相同的特点就是所有参与演奏的乐器都没有薄厚之分,一同对演奏曲目产生作用。要摒弃“有我没我都一样”的错误思想,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集体净胜以及大局观念。从民族乐器合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集体项目,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并且具有多个环节。因此,要是要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同对民族乐器合奏进行学习。

  二、民族器乐合奏的教学理论体系应用及演奏形式研究

  (一)理论体系应用

  教师在对现有的说唱、民歌、戏剧等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生加强具有典型民族地方特色等调式训练,并且对规定竖向的曲目进行背唱,同时自己尝试使用乐器将其熟练的演奏出来,使学生初步具备“文化”耳朵。还要和民族乐器的教学老师达成一致,加大地域风格在专业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并且学生还要使用自己较为擅长的手法久将地域风格演奏出来,使自己练成“民族乐器”的耳朵,再加上室内乐教学的辅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日常的听觉训练以及配合训练,还要有部分较为优秀的重奏曲目、小型合奏曲目,进而对民族乐器融合中产生的音准、音调以及音色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主要是对类别相同乐器的小型优秀重奏作品进行选择,使用一样的技法对“遥声”变化进行完成,从而对各个不同地域所具有的不同的颤音幅度以及颤音频率进行练就,将民族乐曲中存在的“味儿”“遥声”等问题有效处理。例如对古筝重奏《天山之歌》《渔舟唱晚》,弹拨乐合奏《夜深沉》、胡琴重奏《慢三六》进行学习与排练。

  (二)演奏形式分析

  1.鼓吹乐

  在我国乐器合奏品种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就是合奏,由唢呐、笛子、笙、管子一同完成,然后再机上打击乐器的辅助。在岁时节日、婚丧娶嫁等民间活动中,吹锣打鼓必不可少。在民间中流传的以唢呐为主的管乐合奏被叫做是“唢呐曲”,这种形式与唢呐为主、其他乐器为辅的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它主要的演奏乐器就是“唢呐”,而唢呐也是民间最常见、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百鸟朝凤》是其代表作。将管子作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合奏形式叫做“笙管乐”,在这种形式中,基本上都是管子为“老大”,其对主旋律进行演奏,笙则是通过匀称的节奏、五度以及八度的和声辅助音乐进行,笛子则是通过其自身华丽活泼的音律装饰主旋律,因此艺人们有“拙笙、巧管、浪荡笛”一说。在冀中地区有一个大管子曲目为《放驴》,是河北地区民间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江河水》是具有代表性的双管独奏曲。

  2.江南丝竹乐

  “丝”与“竹”是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就是指那些弹弦的乐器,“竹”就是指那些竹子制成的吹奏乐器,丝竹乐就是指使用弦乐器与竹制吹奏乐器一同完成的乐器合奏,具有十分细致的演奏风格,表达的情趣情感基本上都是抒情的、活泼快活的[2]。丝竹属于我国民族乐器合奏中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地域中有不同的称呼。丝竹乐子安浙江西部、江苏南部以及上海地区被称作为“江南丝竹”。在丝弦乐器、管乐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其中包含琵琶、三弦、二胡、箫、笙、扬琴、笛子等,还有铃、鼓、木鱼、板等部分打击乐器,编制中最少需求2~3个人,最多需要7~8个人。“江南丝竹乐”所具有的音乐特征为轻、细、柔。“轻”是指乐曲主要表现的情趣是欢快愉悦的;“细”是指演奏具有精致细腻的风格特征;“柔”是指乐队在合奏的过程中音响具有柔润的特点。在合奏的过程中,所有的乐器自身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并且有相互协调,常用的手法是加花变奏,演奏风格十分的优雅华丽,曲调又十分的流畅且委婉,将江南人的细致含蓄、勤劳朴实的特点充分反应出来。《欢乐歌》《四合如意》《中花六板》《三六》是其代表作。

  3.打击乐合奏

  打击乐是我国民族乐器合奏中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在较多的打击乐器当中,鼓、锣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两种乐器,因此,对打击乐器的总称是“锣鼓”。[3]“锣鼓”一共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指纯打击乐合奏,另一个含义是吹大乐的别称,为了将这种含义更好的区分开来,人们一般在表达打击乐含义的时候用“清锣鼓乐”。对节奏与力度的不断改变使得打击乐的形式更加丰富,打击乐代表作品为《鸭子拌嘴》。音乐是关于倾听美、表现美的艺术。民族器乐合奏教学以协作训练的方式反复锤炼学生对音乐的倾听及表现能力。作为教师,在对民族乐曲合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我国民族乐器优秀的合奏形式进行挖掘,立足合奏作品的特点,对民族乐器合奏形式进行探索与尝试,借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吴玉辉,卢晔,程怡,etal.民族器乐合奏教学模式初探[J].黄河之声,2013(21):53-54.

  [2]陈佳.浅析各种民族乐器在合奏课程中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4(3):91.

  [3]李静.民族器乐合奏的表现形式及特征研究[J].青春岁月,2018(1

  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

  摘要民族器乐发展史上,打击乐合奏是乐器合奏形式中最早出现的。它源于民间,且演奏形式多样、乐器种类繁多,此外打击乐合奏的音色也十分丰富。因此,各国乃至各族的打击乐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情。由于打击乐广泛普及,是容易掌握且最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本文就其含义着手,对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打击乐合奏;含义;教学重要性

  引言

  民族器乐发展史上,打击乐合奏是乐器合奏形式中最早出现的。它源于民间,且演奏形式多样、乐器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打击乐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和风格。打击乐器作为一种节奏感较强的乐器可以组群进行演奏,因而有利于提高音乐的表现强度和力度,从而更明白地反映出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摇滚乐的兴起使得打击乐也备受关注,然而打击乐合奏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对学生进行打击乐合奏的教学显得极其重要。

  一、打击乐合奏的内涵

  打击乐合奏是民族器乐发展史上所有合奏形式中最早出现的,其原始形式的记载即:乃拊石击石。此外,古代常见的打击乐合奏就是打仗时的金鼓齐鸣。实际上,打击乐合奏是指纯粹由打击乐器互相配合发出的音乐。而锣与鼓是在众多的打击乐器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因此人们常常用锣鼓来代指打击乐器。但锣鼓概念不同,其中打击乐器合奏的表达往往用清锣鼓乐来代表。打击乐器合奏通过对多种编配技法、独特的音乐语言以及复杂的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出多种相对应的的情感生活体验。

  二、实施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

  1.打击乐合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奏作为高层次的乐器表演形式,对乐手之间的默契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打击乐合奏的过程中没有指挥,全靠每个人的心灵互动。合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相等的,只有在尽可能地做到在音乐细节和力度的统一时,才能够在演奏中各显其能,相辅相成,从而对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

  重奏的演奏需要具备专业性的修养,因而要求演奏者掌握相关的技能。包括善于谛听整个重奏的音响、从整个音响中分辨出个人声部以及随时调整自己的音响以与总效果相适应等等,此外,还要做到在合奏时随机应变、与众人协调一致、兼备独奏和伴奏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执行任务的转换等等,这都需要具备集体观念。只有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后,才能更好地进行演奏。

  2.打击乐合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打击乐合奏是一种可以对多种内心体验进行表达的方式,不同的演奏技巧、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位置,都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此外,学生在打击乐器的合奏练习时,可以在不被干扰的前提下通过辨析声部而形成具有立体节奏感的思维模式。由于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演奏任务时也可以欣赏其他声部的表演,从而在获得成就感时享受了美感,进而产生了音乐热情以及演奏欲望。

  另外,打击乐器可以对身边的工具进行就地取材,且其演奏方法多样,还可以尽情变化,因此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同时,活跃打击乐合奏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节奏展开模仿、重复、变奏和简化,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开展打击乐合奏教学可以满足音乐课堂的教学需求

  近些年,学校的扩招促进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而打击乐合奏因为参与人数较多而适合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不会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还有助于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展开研讨和共同实践。此外,合奏教学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学生素质水平以及年龄、理解力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问题。

  打击乐合奏这门学科相对而言比较自由灵活学生可以有依据地对多种打击乐器进行选择,一方面,打击乐器的种类较多且所需技巧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能力特点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和乐器的特点来选择最相适应的配合,然后通过搭配不同的乐器音色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热情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并进行创作。

  4.开展打击乐合奏教学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地文化

  当今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多种多样的打击乐组合,其中比较有名的英国打击乐团STOMP就非常注重对肢体节奏以及环境和声音的互动关系进行音乐构思和创造。该乐团的特点在于通过利用常见的各种工具包括自己的身体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并以这种方式创造出了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音乐,通过对生命的热情赞美表现出了音乐的文化内涵。

  而活动于欧洲附近的许多打击乐团又呈现出来是一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它以注重音乐独特的内涵来代替对具有美感和力度的节奏的强调,因而表现出比较自我的音乐风格。此外,我国有一支名为红樱束的女子打击乐团,该团在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形式表现出较专业的艺术水准。从而将打击乐的地位从传统的乐队的附属变为了具有听视综合的独立艺术主体。

  5.开展打击乐合奏教学符合我国打击乐发展的需要

  自1956年起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建立起民族音乐的体系制度之后,民族打击乐逐渐成为各校开设的课程。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打击乐专业。此后,从文革到1987期间,设有打击乐专业的音乐院校已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打击乐人才,他们大多都进行演奏,也有部分从事教学,但都创造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由此可见,开设打击乐课程之后,中国打击乐的发展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世纪的到来,观众音乐兴趣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使得广大音乐院校逐渐改革打击乐的教学方式,因而导致引进打击乐合奏的教学显得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教给学生新的音乐元素,才能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而学有所用。

  结论:综上所述,对打击乐合奏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我国打击乐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各方面的能力。这门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和文化观,又可以满足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从而在帮助学生探索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同时,激发其合奏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的观念。由此可见,开展打击乐合奏的教学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且对音乐教学也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杨洪.论打击乐重奏训练[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07.

  [2]罗彰诚.浅谈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09(03):86-873.

  [3]赵露.试析民族打击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青海社会科学,2007.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论器乐合奏课教学中的协同性》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学生写保证书给老师会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证书怎么写给班主任6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保证书怎么写给班主任600字一 尊敬的xx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写保证

    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又结束了,亲爱的朋友,请问您对于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有什么总结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医生简单个人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  医生简单个人工作总结(一)  X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互信范文

    【爱学范文网 - 安全生产部主任工作总结】学会总结工作,当工作总结结束之际,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回顾,然后进行总结是一个好的习惯。下面是由爱学范文网编辑整理的“生产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希望为您提供帮助。生

    对店铺来说,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都是旺销,总有淡旺季之分。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销售门店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销售门店年终总结篇【一】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顾总结

    改进意思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总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总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1、对待工作不够主动进取,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

    初中驻地调研会反馈会主席致辞主持词可以用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方式书写,以增强活动的文化内涵。在当今中国社会,主持人话语在各种聚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什么是好的主持人词?以下是小编编著的初中驻地调研

    教师,一个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学校教师心得体会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篇一】2023年学校

    团员介绍信范文是关于团组织关系介绍信的精选内容,内容包含了与团员介绍信范文相关的经典语句以及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大全、团组织关系介绍信范文、团组织关系介绍信模板等相关资料,为朋友们

    核酸检测督导员实践过程记录及感悟11篇核酸检测督导员实践过程记录及感悟篇1为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镇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第xx号)》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