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豪感是对自己民族所取得的成就,对自己民族的发展和品格感到自豪的情感。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要为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骄傲自豪,为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而自豪,也要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而自豪。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群的一个分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培养中学生民族自豪感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历史课程标准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所以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是历史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寓德育于历史,是历史德育的一大特点和规律。历史学科与政治、语文等同样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科相比,它在渗透德育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历史知识具体生动,有时有地,有人有事,有凭有据,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这对于正向着抽象思维发展,而更多保留着形象思维习惯的学生来说,运用具体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自然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不是用抽象的理论进行说教,而是重在用事实说理。人们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往往喜欢并容易接受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由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理,初中生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老师的话奉为真理,他们希望老师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往往在事实面前,他们才会心悦诚服,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培养民族自豪感。中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依赖与支柱。现在的一部分初中生,受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崇洋媚外,道德缺失,出现了所谓的“哈韩族”“哈日族”,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嗤之以鼻,在平常的教学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民族自豪感的缺失,成为现代初中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生缺乏民族自豪感,就不会懂得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坚定的信仰,缺乏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学生的历史教育,并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的富强而学习和奋斗的坚定信念,进而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邓小平语)的良好风尚,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之情。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比如我们在讲授《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而与甲骨文同一时期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图形文字,这三种文字都已经不存在了,唯有我们的甲骨文演变成了汉字,并且对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就是其中二种。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多么自豪和骄傲!历史教学中,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中国近代史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不断探索的爱国主义斗争史,是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各国列强纷至沓来,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敌,革命道路更加艰难,在斗争中前行的中华民族更加伟大,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抗争表明:中华民族是个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是任何屈辱、灾难都无法征服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必定走在世界前列。
三、讲解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绩卓著,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这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发展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为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而骄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通过对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学习。感受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又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学习历史,能通过具体的历史知识,得到启迪。在中国的历史上,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精忠报国、誓言抗金的岳飞……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有一种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志向,我们的感情被他们的精神激发鼓励,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成年人尚且如此,青少年更容易为之动情。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教育,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增强自信,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历史而骄傲、自豪,并由衷地热爱历史。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人,一个漠然于自己历史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祖国抱有多大的信心和热忱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应当要利用学科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坚定信念,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信养弘扬民族精神的尝试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特定的生活和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的精神风貌,集中地表现为一个民族的思想品格、价值趋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精神支柱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又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一个不断继承、完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央明确要求,要继承中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丢掉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发挥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因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蕴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蕴含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蕴含在中华儿女五千年奋斗创造的足迹中,蕴含在中华儿女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民族精神又是先进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支持并融于先进文化之中。用先进文化来武装学生,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将点燃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爱国主义的情操会使他们自觉与丑化祖国形象、损害民族利益的言行进行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会激励学生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困难;民族精神能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为学生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颓废思想侵蚀的重要精神武器。加强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学校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国际思想文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教育坚守先进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
我们急需加强对学生的中国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江泽民指出:“对人民进行近代史和我们党的斗争史教育,目的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抬头。”首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因为爱国主义情感是在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认同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其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学习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格,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再次,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教育应贯穿整个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把爱国主义精神植入到他们的心里,溶化在血液中。爱国主义不是空泛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并且要在爱的基础上树立为国家富强、统一、兴盛而终生奋斗的雄心壮志。
三、培养“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华民族在当代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特殊的历史和国情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成为德才兼备、让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走上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他们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道理。这不是一般的理论推演,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明确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激发其爱国热情。清末爱国诗人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作为当代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应该具备基本素养。中国近现代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种激励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
第二,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要深入了解中国是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模仿、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性与野蛮性使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并非理想社会,自由、平等、博爱、公理在战争中烟消云散,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失望。而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带来了曙光,看到了希望,一种新的社会模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开设这门课,让学生了解中国是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第三,了解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近代中国是一个起伏跌宕、风云际会的变动时期,出现“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巨变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说,中华民族自近代以后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通过开设这门课,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我们相信,通过《纲要》的学习,可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加以正确引导,强化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历史结论的信念,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昨天和今天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繁荣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只有对中华民族及其精神认识了解愈深,才能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实实在在地确立“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确立报国之志,刻苦学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
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信养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并且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我们的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我们的文明是“中华文明”。
文明有原生文明和次生文明之分。原生文明是指没有或者极少受到其他民族影响的文明。四大原生文明即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然而,除了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均在漫长的岁月里或被其他文明侵蚀,或中断传承,又或者被新的文明取代。迄今为止,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尚存的只有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贤孔、孟、老、庄的智慧至今久盛不衰,典籍《四库全书》则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其中蕴含的一幕幕鲜活画面更为后世的中华儿女提供了无限的历史经验。诗歌、元曲、宋词幻化出人世间最绮丽的诗篇,或者博大恢弘、雄壮高亢,或敦厚旖旎、清丽流畅。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
近代的苦难与现代工业和信息文明的飞速发展
我们曾拥有辉煌的文明和世所瞩目的技术,郑和下西洋所造船只采用的“水密隔舱”技术,领先西方近千年。然而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中国开始了百年救亡图存之路,直到新中国成立。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长征:对于那些从未阅读过中国工农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你们将从这本书开始知道,这是“人类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的事迹。”
而新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这样的革命先烈舍生忘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从20xx年的2%提升到20xx年的27%,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预计到20xx年,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将达到40%左右。届时,中国将成为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创新型国家。
如今,中国的工程师人数世界第一。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44%的中国大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工程学,美国只有16%,考虑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这一趋势将十分可怕。
《华盛顿邮报》: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
中国智慧闪耀神州大地。高铁网络修建在高原上,修建在冻土上,平潭跨海大桥扎根在风高浪急的深海,手机支付成为生活的日常操作,华为公司的5G设备技术世界领先,这些成就给了我们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幸福生活中成长的孩子们不要忘记责任与担当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强大的国家确保我们不用生活在战争的恐惧中,而守护这份幸福的正是强大的国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击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将联合国军逼退至“三八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太平国度,但这个世界并不安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无数人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安宁,需要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凝结了先人的智慧与梦想。近代的百年救亡,百年复兴,蕴涵着有识之士的勤奋、刻苦、勇敢、乃至牺牲。今日,这艘承载五千年文明的巨轮发轫前行,没有人能够阻挡她的实力。与她共同前行的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辉煌,不要忘记曾经的耻辱,不要忘记使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