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2、财政部部长*: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3、住建部:20xx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609万套,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1.84万亿元。
4、21世纪:建行xxx分行行长刘军表示,建行推出租房贷后,还将推出存房贷业务,提升租赁住房流动性。所谓存房贷,即居民将自己的住房租赁权出售给建行,比如5年期,建行一次性支付全部租金,然后建行将房源交由专业的租赁运营机构去出租。
房产每日观察二篇
长租公寓的火爆一是源于强劲的租房需求,20xx年全国的租房人口总量已达1.8亿人,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大关;二是源于国家层面大力提倡“租售并举”的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纷纷对这块蛋糕青睐不已,在资本的助推下,各大玩家开始疯狂走马圈地,但结果是20xx年发展严重不及预期,多数仍处于烧钱阶段。对于他们来说,资产的高周转是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获取房源之后,快速出租成为必然,这也为房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20xx年的自如甲醛事件重新把长租公寓带回人们的视野,甲醛事件的发生是必然还是偶然,我们却可以从长租公寓的商业运作模式发现一些端倪。
一、租金差+装修投资溢价
以优客逸家为代表,从业主端整套租入再通过分拆隔间,增加房间数实现额外收益,同时,“二房东”也会对租入的房屋进行简单装修,以实现房租价格的提升。该模式因其轻资产的运作方式而具备运营灵活的优点,在房源和租客的选择上,自由度更高,缺点在于房源异常分散,服务半径较大,管理运营成本较高。
二、生态社区+增值服务
运营商通过打造“公寓+服务”的生态圈,如“公寓+旅游”、“公寓+健康”、“公寓+培训”等形式扩大服务半径,整合第三方优质资源或自己开展经营,提升用户体验度和粘性。该模式因集中运营,便于打造生态社区,进而从衍生的增值服务上获得盈利,同时也可降低运营成本,但缺点也在于要打造生态社区,只能通过整体收购或整体租赁实现,这对房源的选址有更高的要求,选址不佳,将导致后期整体出租率不高,影响“社区”模式的运行。
三、先租后售,旨在客户获取,实现业务协同
以万科为代表,该类模式的核心是先租后售,公司的本质并不指望依靠公寓租金实现盈利,而是希望借以公寓租赁获得潜在的客户资源,带动其本身的房地产销售。长租公寓租赁业务与房产销售业务可以产生联动,共享客户资源,进行联合营销,盘活了所管理社区的房源,提供社区增值服务。该模式对租户的标准相对严苛,尤其青睐工作相对稳定、高素质、高收入、高购买力的群体,租转售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四、资产收购+持有经营
这种盈利模式与美国的公寓REITs模式类似,借助不动产基金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或整租、改造物业,然后与第三方的公寓管理公司合作,由其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与管理。相比于前三种模式,该模式为重资产运作,现金流压力较大。
五、资产证券化ABS,赚取利率差
以自如为代表,通过旗下金融公司放贷给租户,租户与自如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自如将债权打包注入给SPV,SPV发行证券募资,自如从SPV获得所募资金,补充旗下金融公司继续放贷。由于租金是一种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稳定的支出,因此该类ABS的回报率和安全性有一定保证。但多数的长租公寓作为二房东,没有物业产权,用租金收益发行ABS,相较于物业资产型ABS,潜在危险极高。
无论何种模式下,低成本获取房源和精细化运营都是长租公寓盈利的关键所在,参与者只有在房源端占据成本优势,在运营端力争取精细化、专业化,以高品质服务掌握更多的租户资源,才能实现稳定盈利。
房产每日观察三篇随着“房住不炒”长效机制的实施建立,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房地产企业想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活下来”,需要适应环境变化,转变思维方式,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转型升级。纯粹住宅开发已很难满足政府与消费者的需求,地产与产业的结合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结合程度,地产与产业的结合可分为“产业勾地→地产+产业→产业+地产+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以“产业勾地”为特征,产业、地产呈现两张皮状态。该模式下,房地产企业通过与政府的沟通、谈判,以建设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产业园、商业等)、引进相关产业为条件,与政府达成一致意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地价,实现意向地块的定向出让。但在产业勾地的外表下,房地产企业的本质目的仍为住宅开发项目建设、销售,所谓的产业导入,往往只是拿地谈判时的噱头,房地产企业并不太在意,也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在产业打造上,地产和产业之间基本没有协同性,两者仍是两张皮的状态。
第二层次,以“地产+产业”为特征,以产为主,整合产业资源。该模式下,房地产企业更加关注产业与地产的融合,在开发之初便做好产业导入的规划,并在开发过程中将房屋建筑作为空间载体,整合多种产业(商业、文旅、养老、教育等),形成复合地产。房地产企业通过地产开发提供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基础,为产业引进创造条件;而好的产业发展,又能反过来带动地块的价值提升,形成地产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第三层次,以“产业+地产+资本”为特征,以产业为主,实现产融互动。该模式下,以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地产开发之处启动产业招商与导入,并围绕不同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地产开发打造适合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实现产业发展的量身定制。而通过配套地产开发销售赚取的利润,又投入到产业经营中来,支持产业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发展打通资本渠道,实现上市和估值提升,并带动地产价值;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力量,通过产业孵化、收并购,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实现产融良性互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