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是基础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中学时期,是一个学生从少年到青年转变的过渡时期,心理和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美术课能培养学生的内在审美能力,在学习美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对美的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养料。因此,美术课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与特点,在这里我们主要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调整美术的教学内容,有效增强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提供基础和平台。
二、对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出相关的建议
1.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中,一些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对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临摹,这样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而在国外,很多美术教学的方式则更为灵活与多变,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老师并没有对美术教学进行固定的设置和要求,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想法,调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主观能动性,在自我表达愿望和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探究美术的内在涵养和文化知识。所以,老师可以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前提条件下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创立一些手工课程,采用电脑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增强对美术课程的新鲜感,也为教学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2.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和内容,属于组织性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集体主义意识,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任务合理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相互支持,产生互信、沟通、互助的良好配合,老师可以在合作活动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估,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学习中的技巧,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对美术课《花圃》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先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力。当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后,老师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让同学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以此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竞争意识和沟通能力。
3.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实效性
美术老师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为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们可以进行相互欣赏、对比和总结,促使学生对绘画等美术形式产生创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创作作品时的想法和思考,倾听学生作品背后的心声,对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进行仔细的审阅,解读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内容,分享他们内心的快乐和喜悦。老师不要轻易下定论,不要进行严格的评判,应该让学生能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美术课是属于教学内容比较倾向低结构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和中心是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因此,老师要经常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和赞美,肯定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由此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效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心理中最主要的能动因素,它是学习的源动力。因此,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心扉,是提高美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最快捷径,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美术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方方面面的各种领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将美术的各项学习领域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在每堂美术课都能学到不同的知识,了解到不同的艺术文化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敏感度。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很容易因为新鲜事物而发生转移,因此,老师可以选择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内容合理改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同一个学习内容连续上两周,第二节课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要远远低于第一堂课,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对事物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感度都会大幅度的下降。
(2)提升对直观性教学的重视,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恰当准确的应用才能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对美术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如果有些知识内容是需要用黑板板书书写的,那么尽量不要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要合理的适应教学辅助手段,而非过度的依赖现代科技手段,要明白美术教学的重点仍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意识上。
(3)选用贴近生活内容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如果老师挑选那些远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原始动力。当学生发现教学内容和生活贴近,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时,才会学的更好,所以美术学科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比较相近的题材。(4)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而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内容和方向,造成狭隘的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难易程度符合中学生要求的问题,既能满足学生对美术的知识欲望,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争议性,让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提供养料。
(5)重点突出美术学科教学的教育特点,美术学科教学的关键内容和中心思想就是对审美因素的探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与思想的共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美为中心点进行展开,让学生通过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来发现美、表现美,追求美,最大化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长远兴趣和热爱。
(6)老师也要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教学语言意识,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整合,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对优秀的作品进行有激励性的点评与鼓励,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又一方式。
三、利用情景模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要注意与现代科学相联系,体现融合之美。美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与其他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同时它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因此单纯传统的教学,只用只言片语是很难表达清楚的,所以老师最好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知识进行阐述,图文结合也能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在意识上和视觉上产生美感共鸣,有效实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同时,中学生还处在十分活泼好动的阶段,老师还可以通过做游戏、设置情境模式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情境模式教学的作用下,那些直观的图像和内容才能最大的调动出学生的想象力,勾起学生对原有认识和经验的联系,对接收到的新知识和信息进行消化,在新旧知识系统中建立一定的关系,并且给予它们新的意义与作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巩固它们对美的运用和掌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鼓励学生、正确的诱导学生,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明白努力的意义,理解学习的过程。
四、结束语
提高美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以中学美术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从多元化角度探析了美术教学的方式和途径,对各种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资源整合,为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美术学科教学实效性探析20xx年4月4日,我参加了xxx第十一届“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听了五堂课。这五堂课引起了我对以往学校、区里、乃至市里的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的回忆,引起了我对省在平湖举行的走向综合的教研活动的回忆。从教师在授课时的时效运用上来考察,便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当静下心来,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探究,那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界定
在当今社会,时效这个词已成为法律的专业术语,而我这里所谈的只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规定时间区间内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所达成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上一堂课所占有的时间是规定的。在我国或40分钟、或45分钟,不等。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动态的,而教师的教学成效则往往以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来衡量。因此,我这里谈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问题。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的探究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是极讲艺术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此,它远胜于诗歌、山水画、歌曲,因为这些都是抒写性灵,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情感的艺术,而美术课堂教学,它不只是表达教师的情感,反映社会之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来提高我们学生的艺术素养。况且,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一堂课时间的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效率最优化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省、市、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做了如下一些探究。
三、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具体的时间,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和突破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讲授、学生自主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设定合理的时值以及各环节之间所需时值的合宜比例,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教师应及时的对课堂时值进行调整,以确保时值分配的科学性。
2.合理性原则
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心理学家证明:一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在上课之后的5至20分钟之间,作为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时间领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的主要部分、宗旨等分清楚主次,与时间相结合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课堂时间,保证在最佳时域完成主要任务和关键性问题,同时加之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再生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并注意其效果如何,确保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又防止学生的时空现象发生,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做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的基本方法
1.因课分配时值
教学内容不一样其时间的分配也有着其不同性,尤其美术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有着相连性,但是每个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及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时值分配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因课分配时值的办法。
2.以生分配时值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日益明显,尤其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接触了一定的素描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连美术课都没有上过,再者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起伏不定,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以学生为基准分配教学时间,最大化的延续学生的兴奋时域,提升学生的专注时间。
3.察时分配时值(动态变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即听课效率有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变化,察时分配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性的可持续发展。
五、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1.合理、优化、科学分配时值能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时间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具体条件,它是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要素。教育学家往往把教学时间视为教育王国的金钱,把教育视为发生在时间长河中某个瞬间的过程。而经济学家把时间视为优化课堂效益的资源,心理学家则认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可见,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课堂教学时间效益,发掘时间的价值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2.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效率”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和经济学概念。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就是效率,单位时间里做功越大效率就越高,反之,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小,那么效率就低。在经济学里,即把投入和产出之比称为效率,投入低,产出高,效率就高,相反,投入高,产出低,效率就低。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用公式表达为: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
六、评价教学效率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评价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总结,传统教学中评价者都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实施评价,容易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而新课改之后,将评级体系做了完善,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的愉悦性。
2.参与性原则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中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教师只有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部分也一样,学生是教育的直接接受对象,他们有权利对课堂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以及教学效果。
3.再现性原则
即时再现,日后再现,即时与日后一并再现原则。评价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结尾部分,同时也是其特殊的内容,关系着日后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评价部分,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加强关注教学时值分配的再现性,确保课堂教学的完善性。
七、深入探究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的重视,甚至对教学时间的理解有些狭隘并带有自己的偏见,认为教学时间就是教师讲课、进行教学的时间,同时还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没有科学性、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思考行的培养,使得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教学时间的分配,“每门课程每学期、每周和按各种教学形式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外,教学计划还应当规定每学期、每周所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数等。”美术课程作为学生新接触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在合理、科学的安排和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时间效率,并与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自主的、深入探究的欲望。
美术学科教学实效性探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领会和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都是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确立和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素质要全面
1.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这些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美术常识、美术史知识,还包括与美术学科关系密切的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学习活动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这综合必须建立在美术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试想:一个美术教师对文学常识一知半解,那么他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那诗情画意;一个美术教师不了解历史地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领略美术作品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怎样从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中挖掘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一个美术教师不熟悉教育心理知识,那么他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怎么在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2.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较娴熟的美术技能。美术是一门带有技术性的学科,美术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示范、展示,让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因此,美术教师无论在各类形式的绘画上,还是各类形式的美术设计上,都应具备一定的技能,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所练的美术技能,必须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全面提高。
3.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以美术为中心的综合素质的能力。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技术,过去几年一般的教师都不会用,现在则成了现代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一些教学条件紧跟时代步伐的学校里,用电脑备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美术教师来说,电脑美术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词,它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课堂,若美术教师不懂电脑美术,不会操作几种美术专业制作软件,不能用电脑搞美术创作、制作课件那是很落伍的,不符合现代教育对美术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就学生而言,十年前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解分析能力与现在学生完全相同,与十年后的学生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变化,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用变化的观点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二、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学习境界。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多采取直观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体现学科综合,提倡自主合作
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这种结构的变化和重组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提出的,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美术学科的综合在“综合?探索”领域中有专门的设置,不但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还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要改变单纯美术“学科本位”的教学习惯,在教学方案设计时以开放的视野加强美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美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分析、综合筛选和知识重组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以点拨和引导为前提,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并以研究性学习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意识和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为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观的转变,把学生作为主体就要相应地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式上,美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转变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尝试给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激励、勇于实践、大胆创造,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审美素质的提高,从而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四、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以前美术课和音乐课各属一家,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现在的艺术课。在教材里,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的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色彩。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还新增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还新增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等)、地方戏剧(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等)、世界性舞蹈(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
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和舞蹈中服装的穿着,以及颜色的搭配。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