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数学教学中的沉默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或者学生因为某种原因或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从而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一种“短路”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整个课堂由非常活跃转入一片沉默之中。这种沉默现象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课堂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无非是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注意并深思,就此,现本人谈谈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出现这种沉默现象?一方面我们数学教师本身提出的问题考虑不全面有所欠缺,说严重一点就是我们数学教师没有认真备课或者是脱离实际想当然的备课,而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所造成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比较窄,导致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感到茫然,陷入了“沉默”。这样的场面是我们所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不愿看到的。学生是无可厚非的。
从《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知道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且不能为了“数学”而教数学。
一、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
数学问题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又不断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也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反映数学本质的规律的科学理论。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这些数学问题的出处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间接经验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直接经验即在生活或模拟生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对现实问题少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来“浓缩”成百分之百的纯数学问题。这就是直接经验,与“理论来源实践”这一科学论断相符合,学生就不会在课堂无话可说的现象——“沉默”,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应该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均显得苍白无力。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数学统计——销售情况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开展一系列数据的调查、收集,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把学生带回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得到直接经验,在课堂中再不会也不可能出现沉默现象。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普遍例子。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调查、实践、实验、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之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直接经验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数学的理解力,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若我们数学教师做到这些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必定有话可讲、有话可说,课堂必定活跃,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必定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必定十分顺利。
三、教师应该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班级授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如果能关注全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就可以避免,同时,我们的数学教师明白全班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既有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又有想象能力强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切不能忽视基础“差”的学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方面交流,不断鼓励学生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或观点,多角度地进行选择信息加以加工,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还要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把整个社会与课堂这个小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在愉快中学到真正的数学,自然就会打破课堂“沉默”。
四、教师应该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
学生怕教师批评这是一种很自然现象,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和肯定,我们数学教学是就一定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合理的想法甚至有点偏离主题的现象都应该给予肯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主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调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思辨的语言鼓励学生来参与。努力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既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活性。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抒己见,最终打破课堂沉默。
总之,要打破数学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既要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更应该在我们数学教师身上找原因,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之人,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并给予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其必然结果是数学课堂的“沉默”现象必将一去不复返。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课堂沉默现象二篇现在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保持沉默、消极应对教师提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学生缺乏兴趣、缺乏活力。面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依旧在课堂唱独角戏,有的教师束手无策,沉默应对。消解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是引导中小学英语师生养成优良教与学习惯的关键,也是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沉默现象;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指的是中小学英语课堂上,面对教师提问时,无论是会还是不会的学生,习惯性保持沉默的一种消极现象。这种沉默让师生情绪受挫,让课堂气氛低沉,让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制约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着课堂沉默现象,但聚焦于中小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我们很少深入探究,今日研讨从英语课堂沉默中,基于教师提问过程中“会而不说”的学生视角,试图打破课堂沉默现象,并基于自身的教学身份,提出有效的策略以解决“学生会而不说,教师应如何应对?”的问题。
1.中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
教师提问时,学生沉默不回应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与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有关。分析多数英语课堂沉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长期压抑下使得学生对教师教学、提问失去了兴趣,学生只会默默地接受教师所讲知识以及观念,很少会自己去思考与质疑,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比较低迷,学生情绪低落,不喜欢主动参与,将自己置身于课堂之外。
二是学生自身,与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学习感觉有关。例如,学生在课堂参与游戏时,游戏气氛必然是活跃的,除却游戏难度太高或是过于单一,否则不应会出现课堂沉默的现象,因为,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游戏的参与都是充满热情的。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会而不答”的学生,连回答“YES!”或“NO!”的都没有,课堂陷入沉默之中,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对英语教学,或是教师提问缺乏兴趣,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味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身性格上也比较内向或是自信心不高,抑或是习惯了默默地听,默默地记,即使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也不愿意说,无动于衷,而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是让老师比较尴尬和头痛的。
无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来看,中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绝不是偶然出现的,要消解沉默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针对沉默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活跃课堂气氛,以帮助沉默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优化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2.消解中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措施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联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与教师交流互动,参与教学活动,才会有较好的学习成效。课堂沉默却会直接削弱学生学习效果,消解中小学英语课堂沉默问题,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自身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结合课堂沉默时对学生、教师的观察,认为要让学生积极回应教师提问,前提条件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对学生个性的束缚,活用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措施。
(1)活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也不能被教材束缚,要使得学生课堂不沉默,教师就要学会融会贯通,做教材的主人,结合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适当地进行内容调整和资源引入。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要灵活利用信息化资源,借助网络中的英语教学资源,根据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进行处理,使得教材内容适合学生学习现状及兴趣。教材为我所用,也就不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就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善沉默现象。例如,现在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最多的就是赣教通2.0。在PEP六年级上册Unit3《Myweekendplan》PartBLet’stalk这一教学内容,其中主题是约翰要去看一场关于火星之旅的电影。课本中呈现的一张优惠半价的电影海报,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句型表达及半价等这些知识点都能掌握,但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都不高而且课堂发言寥寥无几基本是教师讲读练听跟读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沉默现象如果我们能活用到信息化资源放映出关于火星之旅的电影资源学生们是非要感兴趣乐于去想表达的。在我们放映动画的时候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讨也是非常渴望的,甚至课后还有同学能快速输出对同伴表达:Ihavelotsofcomicbooksaboutspacetravel!
(2)尊重学生个性
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关键在于尊重学生个体。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鉴于此,教师要引入个体知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具体来讲,教师可借助“讲授+合作+互动的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无事可做陷入沉默状况。亦或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科学地进行分组,使得小组内各层次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克服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有新东西可学,有新活动可参加,化沉默为活泼。
(3)树立英语课堂学习榜样
榜样是最简单、最容易又最有效的教学引导。榜样的教育力量,显著要高于口头说教。我们学生具体看到别人的行为优劣、善恶,是最清楚又印象深刻的,教师应基于班级学生的情况,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一方面,要用肯定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开展“个人赛”,记录每个学生课堂回答提问的次数以及回答评分,并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表扬优秀的学生,并对发言次数较少甚至从未发言的学生进行激励,说出期待他们今后表现的言语。这样一来,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就会更为关注教师提问,更为积极地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根本上消除沉默。
结语
课堂沉默的表现具有复杂性,影响因素也具有多面性,要想突破就要有精准的教学设计和创新实施。对于教师提问时学生会而不说的现象,需要对沉默的学生进行分类,并开展详细的调查工作,以针对性地系统性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课堂沉默现象,其实也是在挑战我们教师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课堂沉默现象三篇摘要:运用英语交流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但在英语课堂上,有些学生却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本文分析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沉默的原因,并探讨了一系列应对这一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沉默现象;应对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这部分学生往往选择坐到教室的后排或者前排的角落里,他们甚至有意避开教师的眼神交流。对于教师的提问,只能给出非常简略的回答或者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课堂小组活动中,他们要么继续沉默,要么干脆直接用汉语交流讨论。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被动沉默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进步的速度比积极主动的学生要慢得多,因此打破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沉默现象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
一、什么是沉默现象
根据SavilleTroike对交际行为的划分,沉默是指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而英语课堂上的交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课堂沉默现象可以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课堂沉默现象又分为两种: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积极沉默是课堂上学生思考时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陷入了积极的思考、对于同学或者教师的讲述等认真倾听时所表现出来的沉默。积极沉默有助于学生思考、消化、吸收课堂知识,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消极沉默是指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不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一味地保持沉默。消极沉默不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究其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沉默入手研究,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保持沉默的原因
课堂上的交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沉默现象,我们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找原因。
1.学生的原因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Gardner和Lambert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两类。前者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等;后者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活动。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等级考试或者升学考试的压力,持工具型动机,因而在英语课堂上更习惯于被动地听以应付考试而非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不愿意开口,或者因为对课堂上的交流活动认识不够,误以为这种语言交流是在浪费时间,是聊天而不是学习,所以一味地保持沉默,只听不说。
(2)性格因素。性格因素在英语学习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自信勇敢、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等性格因素有利于英语学习,这样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进步很快。而内向胆怯、腼腆害羞、紧张被动等性格因素不利于英语的学习,有些学生因自己害羞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口回答教师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内心的焦虑而保持沉默,他们害怕丢脸,害怕犯错误,担心教师会给出不好的评价,所以一整堂课下来一言不发。
(3)语言水平。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词汇量不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法知识匮乏,语病太多,交流表达有困难;知识面不广,对课堂上要求谈论的话题不了解,或者对所涉及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愿意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听力能力有待提高,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提问而不知道如何回答,使得交流无法进行。
2.教师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交际教学法虽然备受推崇,但是由于升学考试或者等级考试的压力,部分教师为了应对学生这方面的需求还是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就缺少了互动环节,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部分教师本身属于文静或严肃型的,让学生产生了敬畏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越来越沉默了。
(2)课堂管理。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为了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后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就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这就造成了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互动,其他的学生成了沉默的主体。其次,教师对学生座位的安排,没有能够根据学生成绩均衡分布,尤其在分组讨论时可能会出现一个组讨论热烈,另一个组却不知从何开始,沉默不语。再者,教师提问的策略和问题的难度也是造成学生课堂沉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没有思考的动力。
三、如何应对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沉默现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应该适时地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动向,帮助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采取一定的激励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积累词汇,练习听力,巩固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避免口语中出现太多的语法错误。课外多阅读,关注各方面的信息资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如让学生每天自行录制一段英语,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抽查一次,给出建议和肯定,督促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轮流上台做dailyreport,内容不限。dailyreport结束后,要求台下的学生就该同学的report提问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互动
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一些性格开朗的学生;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让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那些内向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将内向的学生安排在前排,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关注到他们,用眼神激励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给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鼓励和耐心,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策略,把握难易程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一定的反馈,不要一味地简单纠正学生的错误。处理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艺术,在处理错误时一定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要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的机会和空间,否则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挫。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息息相关。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如运用面对面的谈心、作业评语、网络交谈等方式沟通了解,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面对面的谈心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交流;作业评语中多一些对学生鼓励和关心的话语能增加学生的亲近感;网络聊天也同样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说英语。
总之,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口语的机会。教与学密不可分,只有师生一起努力才能打破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阳.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9,(03):28.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