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学前教育。
目标:形成以公营园和普惠园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形成幼儿服务一体化模式,办公园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普惠的优质发展。到20xx年,幼儿园的学生座位增加了2.96万座。
措施:提高幼儿园学生建设能力,提高学前教育管理能力,提高学前教育办公室质量。
亮点:亮点:亮点:
●支持有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和幼儿中心)开设2~3岁的幼儿班。支持社会力量提供0-3岁早教服务。到20xx年,每条街至少有一所幼儿园开设托班。
●到20xx年,每个社区都有提供全日托付、半日托付、时间托付、临时托付等婴幼儿托付服务的机构。
●支持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公营园新配备幼儿教师原则上100%达到本科学历。到20xx年,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
任务2:义务教育。
目标:截止到20xx年,公营义务教育学生增加了18.7万座。
措施:继续加大学生供应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学改革的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工程。
亮点:亮点:亮点:
●统一推进学校新扩建,制定加快xxx公营义务教育学生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1~2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目标是20xx年集团化学校区复盖率达到30%以上,20xx年达到50%以上。
●新建学校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学校,确保建设优秀学校。高标准建设1-2所多元融合学校。
任务3:普通高中。
目标:到20xx年建设1~2所国内领先的优秀高中,2~3所优秀的特色高中。
措施: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综合改革,加快普通高中学生建设。
亮点:亮点:亮点: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成为国内领先的优秀高中,努力使松冈中学新疆班成为全国着名的教育品牌。
●高起点建设6所公营普通高中,追加普通高中学生1.14万座。
任务4: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目标:深入推进中高职联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具有宝安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区域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措施:优化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高等教育发展力度。
亮点:亮点:亮点:
●完善政治、学校、行、企业共同建设的宝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健全具有宝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创造国家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
●计划建设湾区中德职业教育与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基地,培养生产教育融合型企业,推进校企共同建设重点专业、区域综合生产教育融合高水平公共研修中心和实习基地。
●支持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深入构建中高企业产教联合体,建设省级和国家级高水平高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支持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建设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加快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宝安校区建设。
任务5:特殊教育。
目标:扩大特殊教育规模,实现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满足市民对特殊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措施: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亮点:亮点:亮点:
●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xxx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残联、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普通学校的联动。
●将学前特殊教育纳入特殊教育管理体系,支持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学习的方式,安排附近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招收残疾儿童少年5人以上普通学校应按规定建设专门教育资源课堂,按标准配备专职资源教师。
任务6:终身教育。
目标:丰富终身教育资源供应,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教育机制,提高终身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流的学习型城市,满足市民优质多样的终身学习需求。
措施:完善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终身学习品牌,促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
亮点:亮点:亮点:
●加快宝安城市学院建设。
●以区城市学院为先导,建立10个街道城市学院分院、140个社区城市学院教育点、NN个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立1101职业训练和社区教育体系,建立社会各种会场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十条xxx学习型街道。
●建立教育训练资助制度,鼓励面向重点就业者、贫困劳动力等团体开展技能训练,面向新技术、新领域开发重点训练项目。
任务7:育人模式改革。
目标:切实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区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水平,学生综合素养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措施:构建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提高课程整体人才能力,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和创新实施劳动教育。
亮点:亮点:亮点: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阳光体育1小时的活动时间。
●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每所学校开设5~7种以上的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截至20xx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50%以上,近视率每年下降0.5%。
●构建美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与学校艺术教育合作发展机制。
●建设高水平的中小学生艺术团队,探索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引导每个学生形成1~2个艺术兴趣和特长。
任务8:私立学校。
目标:实现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逐步达到公办学校平均水平,培养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民办学校品牌。
措施:完善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机制,健全民办学校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亮点:亮点:亮点:
●根据全市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政策,加快开始区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分类改革,优化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
●发展优质民办学校建设工程,通过民办教育质量奖等激励措施支持发展10所全市有影响力的优质民办学校。
任务9:教育人才队伍。
目标: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期机制,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教育人才高水平引进和培养方式,形成引进、维持、良好的人才氛围,形成有力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人才队伍。
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培养教育,深化校长和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亮点:亮点:亮点:
●20xx年培养校长和备份人选400人,增加区级以上着名学校校长50人,名教师800人,设立区级以上着名教师工作室300人,灵活引进20人中外着名教师工作室。
任务10:智能教育。
目标:高标准推进智能教育新基础设施工程,统一构建高质量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健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创新机制,形成信息支持的高水平在学习生态,地区未来教育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措施:高标准优化智能教育基础建设,推进智能教育共建共享内涵发展。
亮点:亮点:亮点:
●统一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视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所有学校100%三网垄断。
●制定智能校园新基础设施宝安标准,加强5G、纯光网、AR、VR等智能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建设未来教育体验中心、科技创新体验中心、100间智能教室等智能学习空间。
●高标准建设教育资源云平台,统一规划教育专家和名人资源,系统建设中小幼一体化、各学段课程全权复盖的在线课程。
任务11:国际教育。
目标:创新优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方式,多举措,多层次扩大国际合作交流规模和质量,培养具有地区特色的国际学校和课程品牌,培养具有世界能力的学生,构建符合地区国际化定位的教育国际化先行示范实验区。
措施:加强广东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交流,优化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提高宝安教育国际影响力。
亮点:亮点:亮点:
●设立港澳地区教师训练基地,引进港澳优秀教师教宝安。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缔结深港澳姐妹校(园)、国际友好学校,推进深港澳校际文化交流项目。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开展外语小班教育和多语言教育。
●引进世界一流先进的学校资源和合作机构,促进1~2所外籍儿童学校定居宝安。
●制定区域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推进30所国际特色学校建设,搞好1~2所民办国际特色高中。
任务12、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目标:坚持以评价促进发展理念,健全多样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监督机制建设,形成具有全国领先示范性的教育现代化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措施:建立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和应用机制,健全教育监督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亮点:亮点:亮点:
●建立专业兼并的监督队伍,各责任区至少设立专业监督。
十三五教育工作亮点。
1、十三五累计财政投入477.28亿元,教育财政投入多年居全市各区首位。
2、稳步推进34所学校(新建18所,扩建16所)新扩建项目建设任务,新增中小学学生位6.4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公营学生位4.96万人。
3、全市率先建设完成高标准智能教育二级平台,成为全国100个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试验示范区之一。完成540个学校的光纤访问。全市率先推进5G网络环境下的全息沉浸式和VR/AR交互式教育试验。
4、实施共享、单享、共享学区政策,全区招生工作稳定有序。
5、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引进优质着名学校办学,建立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幼儿教育集团、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等四个教育集团,开设华中师大宝安附属学校,引进深圳外语学校来宝安办学。
6、公开招聘,选择优秀教师44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3.43%。
7、全区公营中小学、幼儿园外籍教师复盖率100%。
8、高考高分优先投入线、本科率、专业率均高于省、市比上年同期增幅的中考四大率、八大率、总平均分高于市平均分差,总分进入全市前十全市前十人数和a招聘次数等五项数据逐年上升。
9、率先在全国委托民办教育协会开展民办学校教师职务评估,为3169名民办学校教师评估职务。
10、全面执行5080公园建设任务,公园儿童占50.19%,公园和普惠园儿童占85.19%。
11、设立xxx特殊教育学校,完善随学保障措施,设立8所定点学校资源教室。
12、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定居宝安,顺利完成土地整备,实现我区大学零突破。
13、全区中小学百分百开展校内午餐午休,为百分百有需要的学员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
教育十四五计划2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间教育之路如何走,关系到千家万户。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如何向高质量迈进?
更强调高质量的发展主题。
落实十四五规划,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部基本思路是什么?
据宋德民介绍,教育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
在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要坚持一个标准,构建两个体系,深化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
坚持一个标准,即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两大体系,一是大中小合一。
思政工作体系,二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即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更加突出,所以‘十四五’期间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宋德民说。
具体而言,一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
二是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遍实行“1+X”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切实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三是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结构、强化内涵,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水平。
四是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学习需求。
服务发展提升教育供给水平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教育系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思路之一。
宋德民介绍,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导向,重点提升4个方面的教育供给水平,一是提升人才供给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水平,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完善区域教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四是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发布会上,宋德民回应了“十四五”期间,如何提高“双一流”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我们要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完善前沿科学中心布局建设,组织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宋德民说,要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供给能力,建设一批集成攻关大平台,此外还要着力深化科研评价改革。
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有重点的改革创新。”在谈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时,宋德民说。
一是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牵引,带动政府治理、学校办学、考试招生、人才培养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一支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是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创新,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大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宋德民对“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作了介绍。
“教育部将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宋德民说。
为此,教育部将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启动国家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
教育十四五规划3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德育实效,推进智育创新,注重体育健康,重视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推进智育创新,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体育锻炼,开齐开足体育课,大力扶持校园足球等各类体育社团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注重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校园足球、运动会、艺术展示、研学旅行等活动, 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做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协同性。
二、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并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惠及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教育扶贫目标聚焦于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建立动态调整的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学生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多元化需求。
——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优化城乡学前教育布局,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步伐。
——实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学校通过不断挖掘和丰富内涵实现多样化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有质量的普及。
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学科高峰。
四、实施“学分银行”等个人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规划“学分银行”制度;完善证书制度,建立学习成果框架;制定“学分银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引导“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
五、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突出课堂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主渠道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督导机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密切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传递正确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制度,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理顺教研管理体制,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质量监测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
——把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将督导和督学相结合,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奖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六、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交流,建立长三角教育创新带,形成更加有效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新机制,提高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优化提升京津冀教育布局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大学,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思路与使命,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价值共识,树立粤港澳大湾区校园文化品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打造长三角教育区域一体化的“科创”核心,建设新型产学研融合的新样态,探索创新要素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七、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公立中小学教师特殊公务员(教育公务员)制度,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1-20xx年)》,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明确公立中小学教师特殊法律地位,修改《教师法》或对《公务员法》做出补充规定,建立公立中小学教师特殊公务员(教育公务员)制度。
——建构由中国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综合大学担当的高质量教育教育体系,构建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互联网+”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
——完善乡村教师激励制度,深化乡村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乡村教师乡土文化意识,建立乡村教师共同体,确保更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八、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建立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财政拨款机制,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合理划分省域内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以发展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投入标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生均经费充足标准的核算办法。
——设计更加精细和富有弹性的教育拨款机制,建立公办学校拨款和民办学校补贴联动机制,逐步落实“教育财政应为教育活动而非教育机构提供资金”的原则。
——适当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赋予学前教育同其他教育级次同等地位,合理划分市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制度负担比例,合理分担普通高中基建支出责任。
九、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
——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实现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
——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顺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十、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依法保障学校自主办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快教育法治建设进程,尽快形成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积极创新执法体制与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制定学校权利清单。依法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们同时也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应围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如下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配套工程。
——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实施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实施学前一年免费行动计划,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平等地获得学前教育机会。
——实施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行动计划,与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总目标相契合。
——启动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计划,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实施“双一流”深入推进工程,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实施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程,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惠及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
——实施相对贫困学生资助计划,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实施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计划,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施“教育数字基建”工程,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