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5月1日,欧盟终于顺利实现了其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经过后“冷战”时期十余年不懈的努力,中东欧8个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加上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终于正式加入欧盟。这是欧盟首次从西欧地区向中东欧地区扩展,故被称为“东扩”,更由于这次入盟的新盟员中有许多国家是原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其意义非同一般。首次东扩后的欧盟拥有25个成员国,其疆域面积从326万平方公里增至400万平方公里,增加了37.8;人口从3.79亿增至4.52亿,大约增加了2O;GDP总值增加了大约7;贸易总额增加了11;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的3O左右,从而在首次东扩后形成了一个东抵独联体,西靠大西洋,南面地中海,北跨波罗地海的“大欧盟”。20xx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经过这两次东扩,欧盟成为了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E1J从欧盟的第一次东扩到目前,4年已经过去了;从第二次东扩到今天,也已经一年有余。欧盟两次成功东扩,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又一次开创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无论是对于欧盟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还是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尤其是对于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确立、调整、发展和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欧盟东扩的理论意义
研究欧盟东扩的理论意义何在呢?从理论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首先,在全球经济发展层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导趋势,其相互关系始终是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区域市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对于要素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动,究竟是一个促进还是一种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不断扩展和提升,是导致了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之间的相互渗透,密切了相互问的联系,还是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竞争,造成了它们之间的隔绝?如何去构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纽带与桥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要素流动自由程度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加强,推动经[收稿日期]2008-05~21[基金项目]教育部入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入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o5JJDGWO11)[作者简介]彭刚(1955一),男,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关雪凌(1962一),女,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
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层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多元目标与多重效应,导致了区域经济集团组织运行机制和目标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在特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下,在这一组织运行的特定时期内,“创造效应”与“转移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探讨构建一个具有“正福利效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需具备的前提和条件;探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结构的变化,组织内部的比较优势基础、分工体系、贸易模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协调机制。再次,在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层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区域经济组织的组织结构、发展目标、运行模式等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必然会引起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愈发复杂: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协调,分化与联合,斗争与妥协,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和说明。欧盟东扩是当前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开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新格局,无论是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是当前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高形式。欧洲日益走向统一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对于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的变动,尤其是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进程,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笔者提出了“新人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的课题。事实上,欧盟东扩作为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几乎涉及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所有主要内容,并对传统的一体化理论提出了挑战。]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在全球经济发展层面。随着坎昆会议的无果而终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遭遇重大挫折,南北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如主要发达国家在消减政府对农产品的高额补贴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采取了不妥协的立场使加速贸易自由化和其他要素自由流动的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通过构建、拓展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年第8期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来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欧盟的两次东扩,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等,都表明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接纳,取决于在这一组织中的定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次,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组织内部层面。欧盟的两次东扩,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欧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前几次欧盟的扩大不同,欧盟的两次东扩一改过去“强强联合”的传统扩张模式,新人盟的12个成员国,都是原苏东经济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使欧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盟内新老成员国之间在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巨大落差和多元化的复杂局面。尽管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东扩揭开了欧盟历史的新篇章,它给欧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然而不争的事实却是,欧盟东扩以后,在其人口规模、地理面积、GDP总量都有了明显增长的同时,其人均年GDP却从过去的20533美元降至东扩后的15436美元,降幅高达25。欧盟东扩的一个实质性后果,便是将南北关系盟内化。由于盟内目前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除了东扩后的利好预测,还必须考虑到老成员国被“包袱”拖累和新成员国遭到“边缘化”的可能。事实上,这种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欧盟东扩初成正果,“贫富差距”问题,“移民”问题,甚至“统一决策机制”问题便不绝于耳,有识之士对欧盟成功东扩后的“健康发展”表示深深的担忧。正因为如此,新人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欧盟宣布在一段时期内不再接纳原苏东国家人盟,而土耳其已被通过列入下一个人盟的候选国,便反映出欧盟已经意识到,在实现东扩后,下一步的任务已不再是急于继续扩张,而是要进行战略整合,总结经验,趋利避害,稳步发展。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达国家(除日本外)基本上都已加入到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之中,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主要采取北南合作的形式,例如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和正在加紧筹谋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即使是以南南合作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例如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整合也将是它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再次,在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层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无疑加剧了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南北合作将成为今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其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目标取向只能是那些地理位置接近的发展中国家。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以若干发展中国家为基础的协调组合,恐怕是今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存在与发展的主要模式。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竞争能力,则首先取决于一体化组织内部经济整合的水平与质量。内部经济关系整合得越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就越高,其竞争能力就越强。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愈发替代国际范围内的南北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例如欧亚会议、欧非会议、亚非会议的定期举行,便可从中略窥端倪。显而易见,欧盟东扩作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在上述三个层面探讨新人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为欧盟的经济整合提出目标、战略、政策、途径、步骤,并通过盟内已有的经济整合案例研究(例如东西德统一及统一后的经济发展)为整体研究作出样板。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中国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虽然中国加入了APEC,但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中国一席之地的。这就造成了中国在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返国际贸易大家庭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却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尽管中国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力图通过1O+1和1O+3的模式开78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形成现实的和潜在的压力,而日本和中国台湾出于各种原因又抗拒同中国(中国内地)谈论类似的双边安排,大大压缩了中国(中国内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拓展空间。由于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体,因此,今后中国无论是积极参与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亚自由贸易区,还是构建以我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谈论已久的“大中华经济圈”等,都会面临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整合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研究欧盟的盟内经济整合,可以为中国开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之路提供借鉴。
二、差异性整合研究
进行新人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首先要明确“差异性整合”的概念。差异性整合是与趋同性整合相对而言的。趋同性整合是指在同质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增长的经济量和扩张的经济规模进行新的技术安排,以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和国民的福利水平。欧盟的前几次扩张,除了希腊人盟外,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趋同性整合,相对来说,趋同性整合在操作上比较容易些。差异性整合则是指在异质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不同质的经济要素进行调整和改革,提升处于低端的要素水平,提供新的制度安排,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同步发展。异质性整合比同质性整合低一个层面,在操作上也更为复杂,甚至还要承受整合失败,高端要素难以正常发挥效率,最终导致一体化组织夭折的风险。东扩后的欧盟所面临的就是差异性整合。对东扩后的欧盟实施差异性整合,其核心在于对差异的正确把握。欧盟东扩之所以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阶段性标志,就在于东扩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开始从过去的同质性扩张转变为异质性变革。由于欧盟东扩的12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原苏东经济转轨国家,尽管这些国家先后经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转轨过程,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然而,与西欧那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即使是像波兰、捷克和匈牙利这样的国家,其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也远不完善和健全。这就是所谓经济制度差异。具体来讲,这一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的程度差异;第二,在市场上要素流动自由程度的差异;第三,要素配置方式与要素配置效率水平的差异;第四,市场统一程度与市场机制运行效率差异等。与原有的成员国相比较,新入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这一差异表现在众多方面:第一,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第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第三,国民福利水平的差异;第四,社会生活环境方面的差距。除了上述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由于这些新入盟国家过去多为原苏东的经济转轨国家,传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计划体制,乃至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都与欧盟的原成员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欧盟的进一步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新人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的差异性整合
如何对上述差异进行整合是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新成员国的入盟,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上,还是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原欧盟成员国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所谓整合,不外乎是西欧的经济发达国家,将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输入到东欧的新入盟国的过程;是新入盟的东欧国家,在原成员国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而整合的途径则是要通过推进统一市场的建设,扩大贸易规模,加快资本流动,推进技术传播,提高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与配置效率,从而不断弥合新入盟成员国与原成员国的差异,提高盟内的一体化水平。整合首先是要素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所谓经济发达国家,就是那些要素配置效率高的国家。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中,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年第8期素的配置效率高,绝不仅仅是产出量大,增长速度快,还要包括环保、人性化和可持续等。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异质性整合就是要以经济发达成员国为目标,迅速提高低端国家要素配置的效率,努力促进一体化组织内部从异质向同质转变。实现要素整合的场所是市场。其途径是促进要素在更为广泛的市场中实现更为通畅的流动。从经济角度来考察,欧盟执意东扩,意在扩大市场,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要素的流动是全方位的,市场越广阔,越健全,越有序,要素流动起来就越通畅。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而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盟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到今天的经贸联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说到底就是一个统一大市场发育、健全、成熟的过程。实现要素整合的现实基础是异质要素互补性所决定的利益趋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显著差别,欧盟新老成员国要素的异质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体化进程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正是由于异质要素所导致的互补性,使新老成员之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前景。检验要素整合绩效的标准是要素的同质程度。欧盟东扩以后一体化进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两次东扩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来一体化组织内部要素同质的旧有格局,把欧盟从过去所谓的“发达国家的俱乐部”演变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合作社”。欧盟在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使命也从过去的同质整合转变为异质整合,并且出现了不确定的二元前景。“劣币驱逐良币”,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欧盟高歌猛进的一体化道路上投下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发挥高端国家的前驱作用,提升新入盟成员国的一体化水平,通过要素的通畅流动,完成从异质向同质的过渡与转化,就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要素整合,提高同质水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欧盟的原成员国与新入盟国家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市场发育程度方面都存在着比较悬殊的差距,要完成要素从异质向同质的转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资金可以筹集,技术可以引进,而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市场体制与制度的建设,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这又决定了异质整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实际上,欧盟两次东扩的实践表明,新人盟成员国的融合程度,远没有人们预先想像的那样深入,从而使人们认识到,真正要实现一体化还尚需时日。实施差异性整合的主要困难还在于盟内双方对于整合目标上的差异性。尽管对于新人盟国家来说,欧盟经济整合的目标是明确的,欧盟一体化的指导方针“多样性中的统一”也不会因为东扩而改变,但是由于东扩后盟内成员构成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使得这一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新旧盟员双方在对经济整合双重目标的偏好上存在着差异。作为新人盟的12个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成员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目标取向自然会更偏向于充分把握入盟这一历史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其他成员国的支持和援助,尽快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概括地讲,新人盟国家在整合目标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整合优先。而作为原欧盟国家,更重视的则是新人盟成员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整合,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消除传统体制给这些国家遗留下的影响,在这些国家构建更为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概括地讲,原欧盟国家在整合目标上是市场经济制度差异整合优先。虽然市场经济制度差异整合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整合是相辅相成的,但作为整合目标的差异,将会影响到差异整合的重点、次序、预期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差异整合的进程。而对于双方来说,要想缩小乃至消除这一目标差异是相当困难的。尽管新人盟成员国与原欧盟成员国之间在差异整合目标上存在着差异,但新人盟国与欧盟的经济整合是一个客观过程,无论对于那一方,通过经济整合来提高一体化水平都是它们的共同利益所在。实际上,经济整合的过程就是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弥合差异的过程。经济整合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是双方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利益交叉点的次优选择:如果东扩对双方都存在利益的话,那么参与东扩所获得利益一定大于不参与东扩;如果东扩存在着相应的成本,则参与东扩对双方而言,其成本一定小于不参与东扩。差异性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均等化”,差异的存在,既决定了双方利益取向的差别,又提供了逐步缩小和消除差异从而使双方利益日趋一致、共建双赢的动力,而差异性整合研究就是要从理论、政策、实践操作等多层面对这一过程作出阐述,并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从而在欧盟东扩后所形成的新的一体化格局中使欧盟“多样性中的统一”的基本原则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贯彻,使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朝着健康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张健雄.欧洲联盟E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3—2O.I-2]埃德加·莫兰.反思欧洲E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0O一118.I-3]Dr.OlliRehn.Europe’sNextFrontiersEM].NomosVerlagsgesellschaft,Baden-Baden,2006.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