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报告 第1篇
走进江苏箭鹿集团的纺纱车间,工人们正在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前有条不紊地周转物料。在这里,不少职工通过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获得了职称。
高质量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近年来,我们结合产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自主确定工种标准、培训项目、考核鉴定等,已经培育高级工553人,技师197人。”江苏箭鹿集团人力资源部人事科科长王艳红介绍,通过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职工归属感责任感逐渐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也被激发。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通过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机制锻造技能人才,江苏箭鹿集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技能院校联合举办箭鹿冠名班、新型学徒制项目等定向培养纺织、服装专业人才,推进产教融合。“党的^v^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这也是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目前公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层干部都是从一线工人中选拔培养出来的。”王艳红说,“接下来,我们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党的^v^精神贯彻落实好,不拘一格用人才,大力实施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不断挖掘、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近年来,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过程中,宿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给以最大的“自由”。企业不仅可结合生产实际,参考国家职业标准,自主制订清单外职业(工种)企业标准作为技能人员等级认定依据,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开展认定前,利用自身技术力量,自主开发制订岗位培训项目,确定培训时间、考核形式。
爱才留才用才蔚然成风
“您好,我最近刚联系了宿迁一家企业,想申请入住酒店,您看我是否符合入住条件。”11月15日上午,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来自山东的陈远正在与工作人员了解“宿青驿站”的相关政策。
今年8月,我市启动首批15家“宿青驿站”。非宿迁户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宿迁求职应聘时,可以申请免费入住,每次入住期限不超过5天,一年可申请2次,全年总天数不超过10天。
记者来到位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宿青驿站”,该“驿站”依托如宾精品酒店建设,一进入酒店就可以看到明显的“宿青驿站”标志,房间内干净整洁,温馨舒适。“每位求职者入住后,我都会找时间来跟他们聊聊天,问问求职情况,给他们宣传一些宿迁的人才政策。”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谋君告诉记者。
据了解,“宿青驿站”在提供短期免费住宿、人才政策宣传、就业岗位信息等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缘聚宿迁”“情迁宿迁”“筑梦宿迁”三大行动,为入住青年提供交友联络、参观考察、就业帮扶、岗位推荐、素能提升等增值服务,更好地为广大青年人才服务。
“不仅有‘宿青驿站’,还有‘购房券’‘宿迁英才卡’‘人才贷’等,现如今,宿迁的人才政策越来越多,人才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了。” 陈谋君说,“我将把党的^v^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融入感和归属感,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宿迁大地释放智慧和激情、实现抱负和理想。”
人才发展报告 第2篇
人才载体是人才工作与发展的承载体,人才载体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地区人才载体的规模与数量决定了该地人才整体承载能力,人才载体的质量则与地区人才吸引力息息相关。以松山湖为例,2023年,华为公司迁址东莞松山湖,12600名员工随着公司迁址成为“东莞人才”。不仅如此,华为入驻吸引了上下游供应链厂商集聚松山湖,众多高科技企业在松山湖产业布局。松山湖园区进一步引进了中集集团、宇龙通讯、生益科技、易事特、普联、东阳光药业总部、大连机床、光启、普门科技、合泰半导体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以及350家具有高发展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随着人才载体规模的扩大,松山湖人才队伍也迅速壮大。截止2023年底,松山湖拥有xxx的领军人才、的特色人才,xxx的省领军人才全部集聚在松山湖,各类人才总量突破万名。
不同人才载体的人才类型各有侧重,人才载体是打造多样化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从载体类别看,人才载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企业、产业园区是产业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汇聚大量科研人才,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则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不同类型人才载体承担着不同类型人才的“引、用、育、留”任务,建设多样化人才载体,才能为多样化人才队伍发展奠定基础。
人才发展报告 第3篇
2023年以来,国内人才大战如火如荼,各地人才政策层出不穷,“送房送钱送户口”目不暇接。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三板斧”做法的不可持续性愈发凸显。
从地方层面看,人才大战逐步发展为地方财力比拼,加大地方财政负担。盲目引才所导致的人口骤增在加剧地方公共资源供给压力的同时,也使得政策结果偏离预定目标。西安落户政策在吸引数十万人才落户的同时,导致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价格增长了;天津落户降标同样导致“户口空挂”问题严重;此外,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人才拿了钱就跑”的情况。
从国家层面看,人才大战加剧了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大城市经济实力强劲,客观上存在“虹吸效应”,能够吸引周边中小城市大量资源要素快速集聚,然而,一味的财力比拼会凸显小城市财力劣势,最终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2023年5月1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中回应“抢人大战”,指出:“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人才新政,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是对过去‘重物轻人’的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但人才的引进要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人才发展报告 第4篇
法治环境按照与人才的相关度,分为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间接人才法治环境指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与人才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人才法治环境一方面包括劳动者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个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另一方面包括政府人才工作法治化。
优化地区法治环境意义重大,大湾区部分城市已走在前列。一方面,强化法制建设,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人才合法权益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v^^v^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合法权益的保障则有利于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广州围绕“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出新出彩”的重心,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进程,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法院、自贸区法院和自贸区检察院,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提供司法保障。同时,广州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3项试点工作,以强化社会监督,防范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截至2023年4月1日,广州39个市直部门全部完成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在国内完成了“首晒”行政执法数据的创举。
人才发展报告 第5篇
产业环境是指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布局及产业规划等。产业环境是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新兴态势已成为多地共识。
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产业发展能“筑巢引凤”,汇聚人才。发展既有产业提供良好工作机遇,吸引优秀产业人才集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流入起导向作用。以xxx为例,xxx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动员产业主管部门同步编制产业发展与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打造产才融合发展高地。在此战略下,苏州纳米产业园集聚了16名院士、73名“千人计划”专家,形成覆盖各个细分行业的十多支创新团队,成为全球微纳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引才效果显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