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与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教学与美学越来越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健美是体育审美的主要特点,也是体育审美的出发点。健美主要是通过人体美来表现的,而人体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人体的自然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形成的躯体美,包括姿态美、动作美;而社会美指的是人的生理、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其中包括品德、谈吐、举止、风度等。美学家称人体美是最深刻最动人一种美,是万物中最协调,最均衡的一种美。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体育课中的一个跨栏动作或排球的扣球等动作,它往往需要全面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有灵敏、速度、力量、协调与柔韧等素质来完成,还要使学生感知到这些身体素质是躯体美的体现。体育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对人体美的向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中各项技能运动所表现的美。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只把一些突出的篮球运球过人、扣篮或艺术体操、街舞等动作认为是美的;而快速跑、投掷类等动作就认为是不美的,甚至对它们产生了厌恶感。其实,前者是展现一种娴熟、协调、轻盈的美,后者是展现一种速度、力量的美。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同属美的范畴。此外,另一种美是人内在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形成的精神美,它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强大动力。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种追求更富有激励性,表现出积极上进的向往美。
二、体育教师应重视美的创造
首先,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美。体育教师通过经常的锻炼,保持身体的健与美,给学生一个美的'标准;其次,体育老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示范每一个动作,应留给学生美的感受。另外,体育教师应重视情感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存在的难处,多给以学生激励,乐于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三、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1、从教育学生形态美入手。形体美的教育,应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站、立、做、行等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意识,逐步做到完成动作的姿态准确、节奏鲜明、轻松自如、刚劲有力。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向青春期过渡,此时男同学喜欢竞争性较强的运动,依此特点,教学中多采用富有对抗性、挑战性的练习方法,如篮球赛、足球赛、接力赛、追逐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女生则不同,她们爱好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舞蹈、健身操和艺术体操等教学内容。此外,男女生之间生理差异较大,比如:女生肌肉不如男生发达,力量偏小,所以速度和耐力较差,但女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较男生好,根据以上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男生可安排一些力量型和技巧型的练习,如快速跑、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练习,这不仅可以促进男生的机体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男生的形体锻炼,有助与塑造健美的体型。女生可以安排一些健身操、瑜珈操、跳绳等练习,在身体功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身体形态。
2、从培养学生动作美入手。体育中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中。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给人以奋进、力度之美;各种体操运动给人的惊险、刚健、节奏之美;各种球类运动则给人协调、机敏、轻盈美。同时,人在体育锻炼时,能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让自身在运动中去感受动作正确、协调所富有的美。学习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时要注意示范动作的准确与美感,给学生直观而完美的动作概念,在示范动作到位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激情,为学生掌握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从培养学生行为美入手。体育锻炼都在紧张、激烈的活动中进行,人的行为就具有更本质表现,内心深处对运动所产生的反应会更直接而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在体育教学这个特定的条件下,加强学生鉴别美与丑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行为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按课堂常规要求学生,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队伍,并要求做到快、静、齐,这也是行为美的一种真实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较多,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往都多与其它学科,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教学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相互间的配合、协作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关注动作失误、比赛失利的学生,鼓励他们勇于面队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待东山再起。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形成和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体育运动是美的沃土,美的矿源。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识体育美和创造体育美。同时我们要开拓审美观,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教学,让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显示出美的魅力。
浅谈体育课与德育教育
摘 要: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的任务,实施的途径及特点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中学生是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自始至终贯穿体育教学中。
一、德育是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要育体,又要育心,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一个国家的德育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发展未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富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中学生活泼好动,热爱体育活动,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在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表露出来,体育教师可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也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体操可培养学生果断、自控能力。体育游戏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篮球比赛中侵人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接力比赛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在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2、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广泛,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因此体育课堂上,整队集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调动;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的相互保护与帮助;这些都包含着德育教育因素。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德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激励学生力争上游,不怕困难,奋勇拼搏;评比能使学生意识到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生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实施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理是落实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成为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典范。
2、结合不同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通过理论课讲授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史、名人与体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队列队形练习对学生进行步调一致的教育,养成听从指挥的习惯;球类比赛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田径运动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只有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任务,确保德育任务的圆满完成。
3、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意志、兴趣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情感交流。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主动性消失。德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4、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表现都显露出来了。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接力比赛时有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表现出不负责任,知难而退。长跑时,有的学生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拼到终点,有的学生望而止步,半途而废。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及时表扬、教育,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把德育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
四、结语
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责任,课堂上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创新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