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 听三节课心得体会
4月16日,在火东小学听了宁静、冯亚琼、王梦园讲授的三节课,受益匪浅。这几节课有几个成功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节课,宁静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充分运用了数学来源与生活的教学理念。?大数的读与写,感觉上是一堂比较枯燥的课,但宁老师的课上出了新意。在本课中教师通过图片,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充分理解数学的学习用途。、其次,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观察是一切活动的开端,是获得感性认识、启发各种思维活动的前提。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比较笼统,因此,老师要教会学生善于从学习中观察事物,掌握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二节课是冯老师的《找次品》,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我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让学生先从2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学生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接着如何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这是后面数量多中找次品的基础,让学生活动操作,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5个,让学生经历多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加强横向与纵向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找次品的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进而9个、12个,这样一次次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课结尾时,冯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第三节课是王老师的《搭配》,这节课在二年级时已经有些接触,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同时,王老师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收获颇多。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创设了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节课 听三节课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佛山石湾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陈惠贞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麦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5、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
三节课 听三节课心得体会
上周五、昨天和今天,共听了八(3)班三节数学课。第一节和今天听的第三节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昨天上午的则是王老师自己主讲。总体感觉三节新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都抓住了,对照自己在八(1)班这三节同样内容的课堂教学,觉得以下一些方面很值得学习:
1、分析函数的图象信息时,先对“五段”进行总体分析,再针对问题作答,做得较好;
2、讲授课堂容量较大,无论引例还是练习题的讲析,都非常耐心、细致;
3、重视课本(教材)文本的学习,教学生划重点、读要点、说(背)要点好;
4、课堂给予了中等及偏差学生较多的关注,课堂上学生发言较积极;
5、充分利用课件资源,而又不拘泥于课件,王老师(和学生)对课件创造性地使用,较好。
也发现了和八(1)班类似的几个问题,如总有十人左右不怎么参与课堂学习(和座位排列无关),做当堂(计算和画图)练习时大多数同学都不用练习本做,也大都不做数学笔记。今天在后面看了两个小组学生的“练习”,坐标系建立、列表计算、描点都发现有出问题,有好几位甚至快到最后还不知道要“描哪两点”(也不会列表)。这些问题八(1)班恐怕也是大有人在。其实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基础“和”态度“方面的问题,但面对紧张的课程,常有有心无力的感觉:比如说今天的课,如果先用了些时间复习坐标系的建立,慢慢计算列表,再等全体学生慢慢一个个点来描,后面的内容恐怕是怎样都完不成的……
不过想也许还是可以“强迫”每位学生每节课都准备好练习本,然后“强制”要求每人每节课都要在练习本上做练习,“习惯”以后会好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