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欠缺对学习认识的高度。由于平时较多的工作加以延误,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欠缺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平时的学习中,只注重看些时世新闻之类书籍,对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只注重基本的材料整理方面的知识,对有一定深度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学习的知识缺乏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
3、做为一名基层领导,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没有开创进取的精神,总是用老眼光分析问题,没有开拓创新意识,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创新意识不够强。看待具体工作习惯使用书本,不善于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做事缩手缩脚,敢试敢闯、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
5、工作方法不够活。自己认准的事理,就抓住不放,甚至自以为是,不善于吸取他人意见,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不够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
6、作风上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在工作中听不进不同的批评和意见,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对什么都懂,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竭力维护好群众的正当利益。自我要求不够严,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二、今后的整改的措施
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个人奋斗目标,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解放思想,争创实绩。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学习主线,通过学习使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上有较大的改变,使之更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在身体力行上不断有新进步,在推动工作上不断有新进展。政治理论学习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定期与同事学习讨论敞开思想,联系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严肃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自己能够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是全面学习业务知识。扎实地学习分管部门专业理论知识,并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翻阅杂志,学习关于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多下基层深入段斗实际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工作中的内在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把农业工作搞好。同时,认真学习多方面业务知识,积极配合其他同志,搞好业务工作,努力学习各类相关的业务知识,学用结合,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是学习和自觉遵守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常地学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党纪、政纪、法规知识,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自觉做到警钟长鸣,严格做到遵章守纪。同时,团结同志,和大家搞好关系,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是定期开展自我批评,深入进行自纠自查,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进行总结,主要是查找问题和不足,理清整改思路,边查边纠,自责不自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防微杜渐。
5、是结合当前的工作,抓好自己主管的农业工作,开拓思路,大胆进取,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努力把分管的各项工作搞好。
我将以这次作风整顿为契机,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做好自纠自查工作,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严格整改,格守本分,洁身自爱,严于自律,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洁身自好,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各项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为能尽快的适应各项其他工作而不断提高进步。
第2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党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局党组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纳入党组会议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半年度和年度工作研判,及时向党委报告情况,不断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始终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党组班子成员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2.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与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同时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意识形态把控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全局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抓严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1.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学习强国等方式,其中集中开展了9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部署的专题内容、有关部门要求的必学内容,推动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2.加强学习引导,做好“两个维护”。局党组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建设“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风清气正”的党组班子。局机关支部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落实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通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言行的甄别能力、舆情的引导能力,坚决杜绝了党员干部发表和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观点的行为。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抓党支部“五化”建设。
(三)加强阵地建设,确保意识形态正确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对于确定需要对外发布的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凡上报的信息,均需经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签发后方能报送,重要敏感性事件由一把手签字把关,全年未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畅通与宣传部门、党委政府办公室部门的信息传达渠道,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舆论,杜绝或最大程度控制社会负面影响。
(四)拥护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做到不变形、不走样。同时,通过“五联五问”大调研,走进机关,走近干部职工,开展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保障了机构改革期间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近年我局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全局上下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严重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未出现负面清单上列举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党建宣传阵地建设亟待加强。阵地问题成为制约和影响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作用的重要问题。
(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纷繁多变的舆情、社情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增强。二是自身宣传意识缺乏,挖掘报道正能量信息不多。干部停留在来事做事的阶段,事后总结也仅仅是拍拍图片、写写日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不强,升华到意识形态的能力更是薄弱。三是信息宣传力量不够,在界定宣传的内容时,过于谨慎,没有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
(三)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多以灌输式、平面式、阶段式为主,方式方法单一,渗透力、感染力、持久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局邀请专家学者讲座不多,不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成果运用不强,尤其是重点理论文章发表不够,不利于党员干部将业务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
(四)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还不够。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意识不强,少数同志有“重业务轻思想”的想法,认为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意识形态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敏锐性、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二是对于相关文件精神还没有学深悟透,存在生搬硬套,之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上的一些不良苗头倾向难以及时发现和教育,不利于服务形象的树立。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将进一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抓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头看为契机,学懂弄通悟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党带领人民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唱响主旋律,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学习教育,提振精气神,不断夯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完善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一是把党建学习室建设起来。在符合《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标准,结合全局党员干部的实际,结合“五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尽快完成学习室的建设。二是把宣传信息工作强起来。以巡察工作为契机,按照巡察组要求,及时发布进驻新闻稿,公布巡察组进驻信息等。突出弘扬正能量这个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如信息的发布、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等,大力弘扬工作中的先进形象,努力提高全局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建设。一是丰富学习的方式方法。把意识形态学习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结合党务工作培训、干部集中轮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学习和宣传,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氛围,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和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
(四)完善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以工作人员定责定岗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二级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指引事务工作发展的“明灯”,使中心工作不偏位、不越轨,在局党组这个火车头的拉动下,加速跑起来。
第3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深入了解我市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观点和变化特点,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xxx始终以凝聚主流意识形态为重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舆论宣传模式,积极推广“宣讲时间”手机APP、“烟台宣讲”微信公众号,壮大主流舆论,推进理论普及大众化。拓展网络宣传新空间,各部门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联合属地主流新媒体平台和网络大咖积极发出正面声音,“莱州声音”更加响亮、“莱州故事”更加动人、“莱州形象”更加靓丽。
二、当前我市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面临种种干扰和挑战
调查发现,一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和宣传有所弱化。突出表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宣传内容上,唯书、唯上,机械地照抄照搬,在宣传方式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视和淡化意识形态工作;在党校培训上,虽然不缺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的专业教师,但是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不如人意。培训的主管部门在主体班次的课程设置上,往往注重业务培训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培训,很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分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权。在网络信息传媒时代,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和发布观点的技术手段和便捷机会。信息一出现就会被社会成员大量获取,无论信息真实与否,他们多数更加倾向于基于自身的理解、判断和分析对信息做出解读,相比较而言,党委政府在网络上的话语权权威还略显不够。
2.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目前社会价值观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在一些社会群体中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方面,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开始蔓延。有的调查者表示受媒体报道的事件影响,遇到孩子出事不敢救、老人摔倒不敢扶。另一方面,崇尚节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受到了冲击,高消费、拥有巨额金钱等成为一些群体人生的追求。还有部分被调查者对“文化糟粕的泛滥”反映强烈,认为有些文化产品完全被商品化,一些低俗文化泛滥,博眼球等娱乐节目占据了黄金时间。
3.西方文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全球化正加速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交流,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经济之外一些附加西方价值观念的东西也引了进来。对青年一代的影响颇深,一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悄然发生变化,严重冲击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例如,欧美大片充斥着各大影院,并且受到了强烈的追捧,在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渗透给年青年一代。同时,我市还存在一些源自西方的宗教,这也为西方势力的宗教渗透提供了可能。
三、对策建议
1.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对于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我们要对通过文化发展的各种途径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社会意识的基本走向,在思想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在舆论宣传领域,要勇于弘扬主旋律,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强化主流文化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宣传还要注重“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多宣传报道我市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在对外宣传上,传播好莱州声音,讲好莱州故事。积极为群众解疑释惑、澄清误区,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宣传方式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采取将意识形态融入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歌曲等与人们生活很近的文化产品之中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渠道上,分析不同社会阶层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同社会层次的传播渠道体系,不但要进行学校教育、而且在电视、电影、网络等新媒体领域中也要多管齐下,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阵地不留一丝盲点。
2.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带头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领域,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同样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思想辨别力,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切实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意识的懈怠和不坚定问题,加大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纠正错误倾向,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比,明确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国家、社会、人民的危害性,倘若任凭西方进行“西化、分化”,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二是增强理论创新力,引导正确社会思潮。面临各种各樣的社会思潮,领导干部、广大党员需要增强理论创新力。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好的社会思潮要加以推广宣传,坏的社会思潮要果断反对禁止。三是提高共识凝聚力,反对意识形态渗透。领导干部、广大党员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所担负的责任,在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凝聚力,共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四是恰当运用话语支配力,敢于批评错误言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恰当运用话语支配力,在错误的言论面前敢于发声,敢于批评;在正确的言论面前敢于保护,敢于支持。
3.规范网络和社会舆论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对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导向。学校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校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来贯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内涵,便于广大青少年将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学校共同遵守的准则统一起来。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同样要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二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走群众路线。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对人民群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走群众路线,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加强人民群众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人民群众比较注重的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人民群众明确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源上了解问题的所在,明确我国基本国情,将具体情况给群众讲清楚、道明白。同时,要使人民群众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客体的统一,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人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清国情,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4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中央高瞻远瞩、防微杜渐,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地方各级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20xx年以来,中央及省委、市委先后制订下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则及方案,20xx年开始,更是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纳入了巡视、巡察的范围。笔者有幸作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专项检查组的成员先后参与了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就如何抓牢抓紧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提出对策。
一、主要问题
(一)一些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责任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分管班子成员、牵头责任处室的事,与其他班子成员、其他处室无关,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些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普遍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对“一岗双责”的要求把握不准。
(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将意识形态工作等同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到底“抓什么、怎么抓”认识不清;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因此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防控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负面舆情、如何管控擅自发布敏感信息上。
(三)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存在不到位情况。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做到“六个纳入”即纳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纳入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重要内容。基层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未能完全落实上述要求的情况普遍存在;少数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完全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文件学习代替责任落实,以文件传达文件层层转发,或者依葫芦画瓢制订一个方案、办法敷衍了事。
(四)阵地管理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部门单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流失、年龄结构老化、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导致工作不能完全落实;基层部门单位普遍没有宣传部(处)等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和人员,该项工作通常由办公室、人事处或机关党委等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往往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既难以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也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应对方法和措施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还是政治意识不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缺乏责任意识,懒政、怠政不主动作为。要改变这一现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各级党委(党组)应切实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其中: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根据“一岗双责”原则承担领导责任。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宣传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担负牵头抓总、指导协调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绝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整个领导班子、每个班子成员、全体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职责不明则责任不清,因此,各级党委(党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努力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进一步落细落实,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党委宣传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管理、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加强督导检查,不让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强化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实解决意识形态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阵地管理和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文艺出版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把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进一步选优配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切实解决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和工作经费、条件等实际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检查考核
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检查考评体系,重点检查考核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的落实情况。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的综合评价,考评体系应涵盖以下内容:一是本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二是本年度接受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反馈意见的情况;三是对本年度及以前年度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反馈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四是本年度意识形态工作因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被追责问责的情况。
意识形态工作应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会同宣传部门在开展年度绩效考核的同时,一并进行年度意识形态工作综合评价。重点考核本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着力纠正基层党委(党组)普遍实行的以“不发生问责情形”作为考核标准的不合理现状,意识形态工作综合评价结果应计入当年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在巡视、巡察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针对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任前考察、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
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评结果的运用,对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拒不整改或敷衍塞责、落实不力,年度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部门单位和不称职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约谈提醒、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等组织处理,对不适合、不适应的班子成员和干部及时作出调整。各级纪检机关要把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决策部署情况,纳入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对失职、渎职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
第5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所谓的“虚假观念”和“虚假意识”,是“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1〕552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一种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和统治的话语,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幻想”〔1〕552。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特征的揭示,使意识形态具有了否定的和负面的意味。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和批判的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反过来成为一些人否定和抛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根据。为了克服这种矛盾,同时也为了同种种修正主义作斗争,“列宁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十分自然的”。在列宁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已成长为当时的社会意识中的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笼统地批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实际上也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2〕208。由此可以断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加以确认始于列宁。〔2〕210
不管意识形态概念如何演变,必须承认,立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运用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和观念体系,维护特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的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重要价值。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内在规定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最终决定,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反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这些上层建筑中,包括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3〕591-592。马克思的这段阐述,一方面被公认为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论述,另一方面被一部分人曲解为“经济决定论”。针对这种曲解和歪曲,恩格斯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一方面,恩格斯阐明马克思和他自己当时重点阐述“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的原因,他指出:“我们大家首先是把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的、法的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中介的行动,而且必须这样做。但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这就给了敌人以称心的理由来进行曲解或歪曲。”〔4〕657另一方面,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做了补充说明,他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4〕591“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4〕591这些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等等。恩格斯强调,“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4〕659。这里表现出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那种“否认在历史中起作用的各种意识形态领域有独立的历史发展”,进而“否认它们对历史有任何影响”的愚蠢观念,恰恰在于“把原因和结果非辩证地看做僵硬对立的两极,完全忘记了相互作用”〔4〕659。
二是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凝聚共识、革命或变革先导的作用。其一,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功能。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社会内聚力具有大致相同的含义,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统一、稳定,可以良序运行。如果说在传统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是实现社会整合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在现代社会,由于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以及经济、法律、政党等社会整合方式的多样化,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有所弱化,意识形态通过制造“共同利益”幻象,把社会成员联合到一起并提供集体共有的价值观与规范,从而成功地稳定或变更社会。〔5〕24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葛兰西把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比作“社会水泥”或“社会胶合剂”。其二,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共识功能。恩格斯晚年提出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指出社会发展的合力是由许多单个意志形成的,这些单个意志由于各自的生活条件、利益诉求、意愿和目的不同,必然会互相冲突、博弈、妥协,最后融合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单个的个人意志如何才能成为合力的“分力”,而不是作为合力的否定性力量被消解掉。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这些共识包括国家共识、制度共识、权利共识、利益共识、民主共识、法治共识等。凝聚共识的路径多种多样,比如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政党的有效领导、政务信息公开等,其中,意识形态对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作用。其三,意识形态具有革命或变革先导作用。意识形态在社会制度建构、政权更迭过程中常常起先导作用。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民主、自由、人权等意识形态开创了“观念创造现实的时代”(黑格尔语)〔5〕54。现代资产阶级制度正是依据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起来。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意识形态不仅在动员组织群众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制度设置和完善提供了基本根据。 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教训警示必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从各个角度对这场巨大事变进行总结和反思。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不妨碍我们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分析。苏联解体始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他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和领袖地位,进而否定苏共的历史功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共社会思想舆论彻底右转,以填补“历史真空”为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后来又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否定马列主义指导,主张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垄断主义”,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给思想以自由”。最终导致苏联意识形态上的匮乏、怯懦和动摇,埋下了苏联解体的祸根,酿成了苏联解体的悲剧。
四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决定必须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其一,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强大引起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忧惧,西方国家极为重视打好意识形态这张“强花色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锋较量形势更复杂、技术更先进、手段更隐蔽、效果更迷惑;其二,中国社会对内正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叠加呈现,加之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人们的思想呈现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其三,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之钙不足,意识形态思想防线不牢固,导致政治变质、经济贪婪、道德堕落和生活腐化。
二、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几大挑战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大局的前提下,党中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彰显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
一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是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成果”。而西方国家在中亚、西亚、北非的“颜色革命”中频频得手,进一步促使美国等西方国家将“颜色革命”作为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优先战略选项。对此,西方国家直言不讳,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就曾放言要将“阿拉伯之春”引入中国。20xx年的香港“占中”事件可以说是“颜色革命”的中国版本。
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美国之音的直接文化宣传功效声名远播。这种直接的文化宣传以其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为西方国家所青睐。但由于直接的文化宣传过于直白、直接,被渗透的目标国家往往会采取直接的电波干扰方式进行对抗,同时,目标国家的民众也会对大量关于本国的所谓“负面信息”产生“听力厌倦”,赤裸裸的文化宣传日渐式微。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开放程度的提升,西方国家一些担负对华宣传任务的广播开始转型,寻求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进行资讯传播的新途径。在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三大华文广播为BBC、“美国之音”和“德国之声”,近年内纷纷停止对华短波广播,转而加大对互联网新闻的采集与深耕。〔6〕他们凭借强大的数据截取和分析能力,以更有效更灵活的方式实现宣传诉求,达到既定的宣传目的,增强了意识形态渗透的主动性和复杂性,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通过大众文化传播向目标国家输出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国家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借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机会,西方国家通过文化商品输出传播渗透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芯片(科技产品)、薯片(饮食产品)和好莱坞大片(文化产品),“三片”的力量交织融合,其作用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进行学术迷惑和理论殖民,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力量。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曾明确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最富效力的工具和媒介是那些殖民化了的中间人和文化同谋。……在最突出的文化内奸中,有那些学院派知识分子,他们以客观社会科学的行话来否定阶级统治和帝国主义阶级战争。”〔7〕85-96
二是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影响社会大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影响比较大的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西方宪政主义、公民社会理论、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新左派”等思潮〔8〕。这些社会思潮以极具迷惑性的学术创新面貌出现,精心设置学术陷阱,以隐蔽、巧妙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比如,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在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时,认为市场从“基础性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我国将走向“彻底市场化”;民主社会主义的一贯论调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普世价值”论立基于抽象人性论,企图向中国输出西方特有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实现中国的政党轮替、领导权的开放竞争及政治制度的西方化;西方宪政主义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坚持党的领导互相矛盾,甚至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公民社会理论刻意美化和神话西方的公民社会,过度强调公民社会的独立性,把发展社会组织等同于建立公民社会,制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对立;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任意歪曲、拼凑、剪裁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诋毁领袖人物,丑化民族英雄,以所谓历史细节的考证否定宏大叙事,迎合公众“求新”“猎奇”的心理,达到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虚无党的历史的政治目的;极端“新左派”则以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否定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就,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割裂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历史关系。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代之以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红旗降落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但后续影响仍在发酵,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仍在持续。
四是发展主题与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影响世界和平安宁、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尽管如此,抓住一切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赢得发展主动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成果的丰贫、发展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话语权。可以说,发展问题依然是世界各国的核心关切。这一核心关切注定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地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如何开发新能源资源、如何培养新科技人才,而少有关注传统带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导致两种主义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两种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日益淡化。
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文化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最终由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曾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286。当前,我国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和两个“毫不动摇”的经济发展政策决定了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多元利益格局下,人们更关心个体和所在群体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和尺度,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所难免。此外,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土壤,价值观的多元和差异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六是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与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以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从最初的网站发展到现阶段的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其多元自由的传播主体、核裂变式的信息传播速度、多样融合的传播方式、“去中心化”的扁平型的传播关系,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大变革。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载体和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生态的变化,以及网络意识形态自身具有的非对称性和强渗透性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引导力形成了挑战。
三、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选择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极力回避、努力淡化意识形态的时代,可是又是西方意识形态妄图独霸天下、因而必须以异质意识形态与之抗衡的时代。”〔5〕55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绝不能被西方鼓吹的“非意识形态化”“后意识形态化”思潮迷惑视听,犯幼稚主义错误,以为一讲意识形态就是“左”,从而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积极探索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力、控制力、引导力的战略策略方法路径。
一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逐步克服意识形态工作的“碎片化”和“挑战―应战”模式。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但意识形态工作并不局限于思想领域,而是越来越成为大国战略问题。视意识形态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意识形态的发展进行全面、综合、立体的规划,美国堪称“先行者”和“楷模”。20世纪50年代,杜勒斯在《十条诫命》中提出“和平演变”一词,此后,美国历届总统在推进和平演变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尼克松公开宣称“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主张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注重打“攻心战”;里根认识到,意志和思想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中将成为最终决定性因素,核弹和火箭将退居幕后。除了政府直接推动,数量众多的智库、基金会在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策略制定方面功不可没。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存在专家学者与政府智囊之间进行身份转换的“旋转门”制度,使得学界精英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智囊人物,比如布热津斯基、约瑟夫・奈等,他们在为国家提供“预选方案”、为国家制定战略策略方面,常常能提出诸如“软实力”、“巧实力”等极富引导力的概念,所以美国常能够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而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却鲜有提出引领世界风向的概念和理论。这种现状使得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分迫切。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在逐步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无论是对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性的强调,还是对意识形态战略目标、任务的阐述,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策略的制定,都凸显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正在逐步摆脱“见招拆招”、“挑战―应战”的简单模式。中国的智库建设也开始探索从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提供政策方案的综合性研究智库向职业化的现代智库转型。20xx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xx年重点建设50~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作为亚洲智库中排名第一的中国最大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启动组建11个专业型智库的试点建设工作,以理论创新和政策咨询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具有学科特色的智库功能,探索实施更为灵活的体制机制,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资政建言。
第6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权执政合法性的来源。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尝试对我国进行颠覆,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意味着发生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因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任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二是在文化领域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理论与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同时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被无节制拔高和夸大,对马克思主义的随意肢解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僵化。就文化和意识形态运行看,主要采用“大鸣、大放、大字、大辩论”的群众运动和政治批判的方式。就知识分子政策看,也出现了严重偏差,特别是“文革”十年,对知识分子从政治批判发展到剥夺他们从事脑力劳动各项工作的权利,使知识分子从整体上由“改造对象”沦为“专政对象”。可以说,当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先进文化的内涵,相反,文化理论准备不足和过度动员铸成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度混乱,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教训是沉重的。
1978年之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目标。抓经济、保稳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高度统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人民群众,重视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基本原则与策略,在最广大民众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而且,邓小平很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并不时告诫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说:“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2]尽管如此,1980年代后期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还是有所失误,主要是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出现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渐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二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断提高解读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三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平演变。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希望起到引领社会思潮、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联系宣传思想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至关重要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一思想对正处于意识形态活跃期、社会矛盾复杂期的当前社会,如何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每个公民该如何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社会环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利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找出症结,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才能在意识形态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有被弱化的趋势
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理想信念是坚守精神家园的力量源泉。当前,国人的理想信念意识有淡化的趋势,能够准确讲出理想信念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少,或是将理想信念等同于宗教信仰、人品修养或道德底线,认为干好工作,当个好人,就算有理想信念了。这种观念不能说不对,但理想信念不仅是这样,它是马克思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理想信念产生偏差的群体,参教信教、求神拜佛等行为,就是思想上缺乏信念支撑的表现。
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热情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防线的松懈,经济利益的腐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最根本的是在信仰方面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曰;部分党员干部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3]
(二)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
要颠覆一个政权,敌对势力往往会将意识形态作为突破口,从搞乱人的思想入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经济科技优势,其文化在比较中处于强势地位。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历来就“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4]苏东剧变原因错综复杂,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社会,西方国家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政治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像对付苏联一样不断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极力宣扬其价值观念。无论是遏制政策,还是接触政策,目的都是促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改变。这种“文化帝国主义”必然影响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良性运行,因为“运用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宣扬并普及外来文化的种种价值和习惯,牺牲的却是本土文化”。[5]
在具体操作层面,他们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标榜资本主义的民主与自由。美国的富布莱特计划,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处处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国外产品、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入中国,出国留学、旅游、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形成巨大冲击,忽视政治、追求财富、追逐自由成为当下的热潮。
(三)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挑战
中国的互联网兴起不过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的交互性和便捷性让很多想利用和影响社会舆论的人看上了这块阵地。我们打开网站、登上微博、微信和论坛,经常能看到一些说得头头是道,细想却经不起推敲的言论,比如一些微博大V点赞并不断转发的宣传普世价值、丑化和污蔑现有体制的段子,还有一些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谣言。阿尔温·托夫勒说过:“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6]信息可以跨越国界流动,网络成为超越国家界限和意识形态阵地的“超国家领域”,重视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意义等同于守卫国门。有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90%以上是英文信息,其中80%以上由美国提供,中国的网站仅占世界独立域名网站总数的0.07%,网络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而美国输出、输入流量两项指标均超过85%。由于这种巨大的“数字鸿沟”,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使受众不可抗拒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而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标。网络上巨大的信息流使任何监管措施都难以保证言论的绝对和谐,根据传播学定律,听到正面消息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相信,相信的人也只会向周围的三到五个人传播;听到负面消息时,超过七成的人会立刻相信并向周围的八到十二个人传播。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正面消息不出门,负面消息传千里的网络舆论现状。
(四)社会价值观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
社会价值观即人们对好坏、善恶、得失、美丑等的评价标准、观点态度和行为选择。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价值观错综复杂,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也在一些社会群体中甚至出现了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严重社会现象。[3]
1.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始蔓延,匪夷所思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本已传承千年,但自从彭宇案后,孩子出事不敢救、老人摔倒不敢扶,由于害怕出手相救后可能面临的讹诈,在需要助人的时候袖手旁观、步步退却。
2. 消费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的蔓延:崇尚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也受到了冲击,许多人把高消费看做人生的追求,把拥有巨额金钱看做快乐的前提。渴望发家致富没有错,但如果不靠诚实劳动和自身努力,而是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就与党和国家倡导的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还有一些人,富裕之后修建庙宇、烧香拜佛,大行封建迷信之风,与无神论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
3. 文化糟粕的泛滥:基于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很多文化创作单位仅以盈利为目的,文化产品完全被商品化,致使低俗文化泛滥,一批格调不高、不审美反审丑的娱乐节目占据了黄金时间,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只为博眼球、捞资本、争名利,甚至依附于外来资本和政治势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祸根。
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所有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国家,指导思想都是一元化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搞
意识形态多元化,结果民心乱了、国家亡了。前车可鉴,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源于历史、基于实践,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的。
意识形态工作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将马克思主义高置神坛之上。党的理论创新生机勃勃,但大众化、普及化和国际化程度相对较弱,往往只体现在文件中、报告上、还有领导讲话里。语言深奥晦涩,别说群众不爱听,党员干部听起来都费神。意识形态工作要“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在对外宣传上,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舆论和不同声音不能装作看不见、听不到,要积极为群众解疑释惑、澄清误区,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三个倡导概括核心价值观。20xx年2 月12 日,《人民日报》刊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发表了《人民有信仰 国家才有力量》社论,将核心价值观比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过去,在世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中,中国处于防御态势,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仅仅是批判,甚至因怕扩大影响而回避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个字,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涉及到,可以各取所需,照顾到各个社会层面的人不同的精神需求。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和正能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的就是正能量,只要广泛传扬,一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立场、明确方向,坚持正确的道路。
(三)注重网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营造和谐文化
网络和社会舆论管理上,重要的是疏而不是堵,古代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说法,现在这种媒体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中国媒体、境外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地挖新闻、夺眼球,一旦找到负面消息,爆料都怕来不及,怎么会帮着隐瞒。我们只能对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舆论的关键在于信息公开,绝不能因为真实消息是负面的,怕造成不良影响而隐瞒。如果藏着掖着,让人任意揣测的话,以媒体丰富的想象力,可能会演化出比事情真相负面无数倍的不实消息。
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还要提高效率。宣传部门要把宣传和管理的方向向网络延伸,推动党报党刊、新闻媒体、电视台等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升级;和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和不实信息的删除、屏蔽;在原则性问题上,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网络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突发事件加强引导。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抢占网络舆论的先机。
(四)党员干部要重视理论学习,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重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并给人民群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学习理论,多看经典著作,增强理论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底气。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如过去,是学习机会少吗?应该不是,现在的党员干部有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是学习内容少吗?应该也不是,书店里有各种理论书籍,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培训课程不断更新。还是思想上不重视,过去很多老党员、老领导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所以他们党性强、讲政治,理论水平高。今天的党员干部要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学习中国特色,培养世界眼光,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同时,也要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科学分析目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防御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群众认同度,这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义重大,丝毫不可懈怠。
第7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们正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本人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意识形态学习力不强,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不了解当前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意识形态思考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去观察和认识问题。四是意识形态创新力不强,不善于打破思维,开展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应用创新,日常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五是意识形态表达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提升意识形态鉴别力。一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所以要讲政治,要善于讲政治,要勇于讲政治。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政治是第一位的。二是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的原则。三是心里装着几把尺子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其次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升意识形态思考力。一是要善于观察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三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要从理论上、事实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观察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
四、提升意识形态创新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关键是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二是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三是善于进行应用创新。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维护好意识形态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增强意识形态说服力。意识形态要有话语权、有吸引力需要从理想信念、价值关怀等方面打动人,真正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必须紧扣时代,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因为,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这样的理论能够说服人,这样的理论才是有话语权的。
总之,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们正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就目前来说,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意识形态学习力不强,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不了解当前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意识形态思考力不强,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去观察和认识问题。四是意识形态创新力不强,不善于打破思维,开展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应用创新,日常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五是意识形态表达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提升党员干部鉴别力。一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所以要讲政治,要善于讲政治,要勇于讲政治。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政治是第一位的。二是把握一条基本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的原则,三是心里装着几把尺子第一把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把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把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就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变色;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质;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其次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升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是要善于观察问题,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三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要从理论上、事实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观察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
四、提升意识形态创新力。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关键是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二是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三是善于进行应用创新。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维护好意识形态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增强意识形态说服力。意识形态要有话语权、有吸引力需要从理想信念、价值关怀等方面打动人,真正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必须紧扣时代,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因为,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这样的理论能够说服人,这样的理论才是有话语权的。
总之,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8篇: 目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一系列论述,要求各级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根据上级要求,现将落实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应用和引导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
2、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
3、满足干部职工文化需求的工作有待加强;
4、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党总支工作报告、纪律检查、干部考核当中去。
2、强化担当意识,加强正面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成就的展示宣传,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落实。
3、加强短板意识和创新意识,将先进单位的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标杆作为参照物,补齐短板,做好创新工作。
我校将在继续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加强领导,树立楷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提高我校领导干部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