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生态文明论文范文五篇

生态文明论文范文五篇

标签:时间: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即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文明论文的文章5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生态文明论文

  [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国土资源利用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还存在很多的冲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6109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当前政府积极推进和研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逻辑性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生态文明顶层体制设计方面还是理念实施等层面,都强调和谐发展。国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理念和8个体系制度,强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注重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要求要从宏观角度和综合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总量管理,积极探索节约有效利用机制,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市场约束和治理的灵活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全面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全过程中。

   2加强国土资源有效科学管理,是生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按照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好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空间规划方面主要涉及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以及县级单元内部综合规划方面,通过开展空间规划,以期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科学化配置管理水平。在用途管制功能设计方面,主要是为了落实红线、加强改造质量、对配置秩序进行理顺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红线交叉以及红线褪色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红线全要素管理,针对红外线工程需要对类型、区域具体数量以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林地、更低、草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从统一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加强过程监管,设置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监督规则,从而确保红线用地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等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技术探索和规范化管理来确保资源环境等科学管理。在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需要加强综合全面考核指标设计,既要注重发展速度方面的考核,又要注重质量、民生改善和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手段方面,需要构建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识别、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简便、可操作性强、可视化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分析工作,加强对重点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强化对领导行为的监督考核,加强责任追求落实,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切实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等方面要建立领导干部终身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数据管理,切实提高双协同发展水平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引入了一些发展理念,但是想要将理念、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别向社会公布了全國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这些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通过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两次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评价,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测评,对两轮次的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耕地质量等别基线向右方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整体耕地质量有所下降,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的耕地产能利用系数,通过对不同地区平均耕地产能利用系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与平均基线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找出哪些地区在产能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过量等问题。通过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国家可以对相关的土地利用开发情况进行综合研究,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此外在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其他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参考,这些土地调查成果可以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应用,这也是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指导。各省份、地区对土地调查成果等方面的数据也非常重视,根据调查情况,在市级、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进行动态调整,可以重新确定基本农田平均等别和农田比率,这也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效落地的关联举措。除了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成果来进行政策调整,相关的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参考,从而为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科学化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耕地整体开发和管理质量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行动纲领。

   此外,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把握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国家土地资源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两大框架,在具体实施层面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对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具体的职责、义务等,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基础库,结合调查统计结果,适度调整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综合的自然资源管理调度体系。要建立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土地调查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连续监测、周期性监测和随机监测,对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管用分开”的原则,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体系,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加快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定位定量监测分析,将农田科学管理理念落到细处、实处。积极借助数字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在耕地等级变化数据采集和共享等方面进行同步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动态评级机制,将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理念等落实到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雪彩.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生态文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4).

   [2]安翠娟,侯华丽,周璞,等.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5(11).

   [3]郧文聚.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漫谈[J].中国土地,2016(2).

   [4]姚震,周鑫.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4(2).

第二篇: 生态文明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建设目标里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行业的规划理念也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而传统的区域旅游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快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中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够推动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旅规划;生态文明理念;发展趋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道理逐渐被大家所熟知,越来越多的行业发展都开始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区域旅游行业也应当顺应时代,开始和生态文明相结合,探索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全其美的方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简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国家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要坚持和遵守这一国策,就应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使我国可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二、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就是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发展区域旅游业的过程中对自然充满尊敬;而顺应自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经济;保护自然,具体来说就是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党在认真反思和深刻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的有力反拨,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坚决抛弃,对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明确校正,昭示出党力求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谐,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而提高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传统的区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区域旅游存在着千篇一律,发展程式化的问题。因为在以往管理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比较怠懒,往往会采取比较保守和常规化的发展模式,建立度假村,比如建立古镇的方式,这样难免失去自己的地方特色,造成了千篇一律的情况。而有些地区明明就不适合发展成水乡,但是却为了发展这种千篇一律的旅游业而开凿水道,这样不符合当地的自然特色而造成的旅游景点,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会由于人工的痕迹太严重,而造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这样不仅经济没有发展好,就连之前的美好的生活环境也失去了,得不偿失。其次,传统的区域旅游相关开发人员往往都是当地人,而当地人的素质往往良莠不齐,有的人比较有文化,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自身比较贫穷,因此会存在短视问题,为了暂时的一点小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不到如果破坏了环境,经济上的利益也是短暂的。而且由于科技水平不足,他们不知道怎么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也没有向更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来求助的意识,这样即使是要保护环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相关环境监管部门往往对于一些偏远或者比较小的区域很难监管到,如今的环境监管部门的渗透力度比较小而且渗透范围不够广泛,还有一些地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比较小,罚款的金额甚至没有对于污染物的处理花费多,导致他们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处理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这样就算是有监管,因为力度不足的问题,也不会有效果。

  四、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改进措施和改后应具有的功能

  (一)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来建立区域旅游景点

  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来建立区域旅游景点。“可以找到一些专家和学者先对于这个区域的方方面面,自然人文方面都总体的统筹了解一下”,通过区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最后发现和构建这个区域最适合发展的蓝图,会更有章法,而且还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更加吸引外来游客的注意力。

  (二)提高当地相关旅游开发人员的素质

  应当提高当地相关旅游开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科技的积极探索意愿和能力。要在这片区域里的公共屏幕上播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用这种比较生动的方式来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素质的人都可以明白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在这里提示他们可以通过向相关科研人员求助的方式来寻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具体方式方法。而且,也应该积极引导相关的科研人员来到一线,帮助他们污染物处理,从而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对于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反作用。

  (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监管部门

  应当建设相关的监管部门,来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是否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监督和相关的惩罚。加大监管部门的渗透范围,让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深入基层,多去各地实地观察有没有哪个旅游行业发展的区域没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而且要加大惩罚的力度,一旦发现了有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第一次可以对他进行警告和罚款,但是第二次再犯错误,就应该不单单罚款而是加入拘留等更严重的惩罚方式,这样才能让他们因为惧怕而不敢污染环境,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了。

  (四)合理规划区域旅游的文化遗产建设

  区域旅游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以建设一些休闲公园和农家乐等。同时,还可以在规划旅游空间的时候重视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可以植入一些相关的人文要素和优美景观,适当的改善旅游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不断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要积极的对区域旅游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继续探索很多的文化遗产,使其形成规模的区域旅游,促进当地的环境美化和生态建设。

  (五)开展公共营销提升区域旅游效益

  区域旅游要不断提高一些附加价值,开展区域公共旅游,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可以策划旅游项目和打造优美景观来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当地的旅游形象,进行公共营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让当地的公共资源和产品更多的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提升,更好的开展公共营销,让地方旅游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向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发展倾向就是要在遵守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三大理念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来建立区域旅游景点,而非千篇一律;提高当地相关旅游开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科技的积极探索意愿和能力;建设相关的监管部门,来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是否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监督和相关的惩罚。这样有助于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可以兼顾区域旅游的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这样就能让区域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从而让当地既有绿水青山美好的环境,也有金山银山可以购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这样当地的居民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心的需求都是远远好于从前的,这也可以在未来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让他们可以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更有干劲,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更好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被发现,此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行业的规划的理念也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而传统的区域旅游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快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区域旅游中的改进措施: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来建立区域旅游景点,而非千篇一律;提高当地相关旅游开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科技的积极探索意愿和能力;建设相关的监管部门,来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是否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监督和相关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让当地的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可以有更好地满足。

第三篇: 生态文明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人类生存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井对这一范畴的理论思想展开了研究。随着理论探讨的逐步成熟,生态文明理念渐渐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20xx年,党的十七x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的更高要求之一,在我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人类生存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井对这一范畴的理论思想展开了研究。随着理论探讨的逐步成熟,生态文明理念渐渐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20xx年,党的十七x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的更高要求之一,在我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外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点。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携起手来可以构建出生态经济,井进一步提出了非线性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模式。我国有学者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一系列生态产业因。近年来,如何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己成为国内生态文明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 20xx年,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课题组分别发布了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中匡}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文明排名报告,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也导致了中国的人均占用量很少,甚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甚至是世界倒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国家之一。据报道,在20xx年的时候,中国在钢铁、铜、煤炭方面的使用量已成为世界首位,而石油和电力也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消费大国。但是在原煤、铁矿石、钢材等能源用量较高的情况下,所创造的GDP却很少,仅是世界总量的4%而已。在现如今的中国,各行各业资源浪费严重,根本不能效率最大化。然而巨大的资源消耗,使得我国废弃物排放大量增多,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使得中国的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所面临的资源和生态安全问题的压力也会持续增加。据有关单位预测,中国现今的主要矿产储备量到2020年能够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
  为保证经济的增长而造成的资源大量消耗,这不但使得资源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报道,在20xx年中国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值居世界首位,全国的各大水系也受到严重污染。长期以来,GDP的增长率是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不成文的一个标准,这使得某些地方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但是最终,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证明,GDP的增长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问题,它无法体现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经济的长远发展,不能以能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代价。我们要把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能源保护相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生产要素,创造出更多的利益。
二、生态建设的内涵及构成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及升华。它的内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新的价值观。人类生命系统的存亡是受自然的存亡而影响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更是保护人类自己,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二,生态文明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下的一种新的生产观。生态环境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要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使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让生态系统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三,生态文明是满足自身需求而又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新的消费观。人们不再只是追求物质,而是既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自身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成分析
  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在现今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的基本要素是人口、自然、经济、政治和思想等五大类基本要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少不了任何一个要素,而且这些要素都已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从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构成要素:生态文化,绿色政治制度,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要有生态文化意识,提高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加强对自然生态的自律,注重生态道德教育。除此之外,科学技术是现代知识系统的经典形式,属于文化的范畴。人类的科技发展充满着对抗自然和征服自然地思维,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冲破传统的科技思维,着眼和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共存,而不是对抗和征服。传统的工业文明科技是对稀缺,不可持续的资源,而生态科技是对充足,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生态文明的建设应该以绿色科技为基础,加大对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环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环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要加大精力解决生态科技的难题,例如,生态大面积退化的修复技术、区域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生态监测预警科技系统、保证人体健康的污染防治技术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政府有责任选择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带领人民摆脱生态环境危机, 政府的决策应符合生态规律,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体制和行政干预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以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此,绿色政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条件。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征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若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转变现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构建又好又快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又好又快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破坏、高经济效益。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质量不仅有物质方面的,同时还有精神方面和生态方面的。生态文明把对物质的追求放在了一个适当的位置,把人们对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相互协调起来,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良好的生态基础,实现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为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需求的发展和人的能力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都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和水平。
  结语: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首先,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的经常和必要的条件,人类所需的物质资料必须由自然界提供;其次,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反之则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再次,自然环境往往会对社会的政治制度、结构和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对文化式样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影响。

第四篇: 生态文明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手段、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实施。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文明;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67-02

一、生态美育概述

   生态美育是“联合国环境会议”1972年时提出的。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1]

   1.生态美育的立足点。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整体论生态观是它的哲学基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渐渐替代“自然膜拜论生态观”;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体论生态观”开始逐渐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哲学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人与世界“存在论”的在世模式。人和世界是一种同生共赢的关系。这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的哲学观不谋而合。以价值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价值的兼顾融合,中和“生态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从人文观来讲,整体论生态观是饱含生命的“生态人文主义”。整体论生态观主张的和谐共生哲学观是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

   2.生态美育的手段。生态美育的手段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以生态存在论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此在与世界”,难舍难离融合为一体。[2]人与自然是一种特定时空中此时此刻的关系,构成须臾难离的系统。现实中仅存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自然系统,也只存在人与自然世界互融互通的生态系统之美。从生态存在论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然对象与主体构成“此在与世界”并存共联的机缘性关系,人在“世界”中处于自在的生存栖息,人与自然对象就是一种审美的关系。从生态存在论美学来看,审美主体是“此在”,需要面对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对象。“此在”与“世界”之中的对象,与世界之间是片刻难离的机缘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关系之美。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互相关联之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诗意栖居”的“家园”之感。

   3.生态美育的内容。第一,“共生性”。[1]主要源于我国古代的生态美学,是指人与自然生态彼此促进,共生同荣。《周易》曰:“生生之谓易”,“乾,元亨利贞。”生命对中国古人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利益,“元亨利贞”之美好生存是生命旺盛,生机勃勃的体现。这种“共生性”是有机生成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共生的”“有机生成”的思维是生态美育我们要知道的审美观念。第二,家园意识。[1]是生态美育中需要明确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观念。“家园意识”不仅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且包含人诗意地栖居。人与自然生态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共融和谐的。每个人既有祖国的文化根源,又有地球的生存根基。“家园意识”浅层来说,通过保护人们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家园的含义;深刻来讲,体现着人的心灵与精神回归到自然当中。第三,“诗意地栖居”。[1]“栖居”自身肯定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友好亲和关系,是生态美学观的重要领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所重视的“和谐美”的“中和美”就是在天人、阴阳、乾坤相生相克中,达到的天地、人生与生命安康吉祥的目标,也是“中和美”对于人“诗意栖居”的期许。[1]

二、生态美育的特征

   在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与整体论美学为理论指导,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生态性与审美性统一。生态性是生态美育的基本特征,在理念上强调对生态规律的把握和传输,强调世界和谐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能力和生态审美人格与精神境界的人。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基础和原则进行的美育。因此,审美性是生态美育基本特征。

   2.形象性与情感性统一。生态美育从形象入手,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生态之美和生命活力美,通过把美的形象展示给受教育者,启发他们对生态美的认识与追求,潜移默化产生对生态美的怜惜爱护之情。生态美育通过生态情感的培养,让人们在欣赏和热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保护生态环境。[3]

   3.一元性与多元性统一。一元性主要是指生态美育的生态审美性。多元性是指生态美育中由科学技术特别是生态科学技术体现和侧重的生态之美、科技之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和侧重的人文之美,以及艺术学所体现和侧重的艺术之美,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科学性、文艺性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生态特征。

   4.规范性与自由性统一。规范性是生态美育的基础和起点。生态美育的理念、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生态规律、美学标准、教育原则等。生态美育要将生态目的与人类目标统一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由性指教育者创设生态情境,让受教育者把生态规范转化为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将生态的规范与人类的自由追求相结合。

   5.整体性与个体性统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国“天人合一”以及“和谐共生”均是整体性原则的反映。生态美育通过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存,让每一个个体主动参与到审美教育中,认识到人类行为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最终会落实于整个人类群体,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让每个人都将从中获益。

   6.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生态美育用万物平等、遵循生态的规律,建立起一种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秩序。生态美育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生态美的感受,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同荣的生态意识,更在于督促指导生态审美实践。生态美育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要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建立生态美的生活方式。

三、生态美育的实施

   人在世界之中,生活在生态环境里,重在实施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品格。其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

   学校是生态美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态美育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环节和过程当中;学校生态美育实施可以通过设置生态美育独立课程、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自然课堂教学、生态主题实践活动等;学校生态美育要求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生态审美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细节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生态美育的教育目标。

   家庭生态美育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单位。家长的观念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绿色生活提倡“5R”要求,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使用、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4]家庭应该组织带领孩子共同参加保护环境的相关公益活动、政府倡导的旅游活动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家庭的生态美育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

   社会生态美育是全方位的生态美育。社会生态美育的方式,可以采用媒体宣传、现实体验、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形式进行。社会生态美育要让人们切实关心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美育对人们来说是终身持续的教育,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全面开展生态美育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环保行动,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

   参考文献:

   [1]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1-16.

   [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J].文艺研究,2011,(6):42.

   [3]王金娜,王芳.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安徽農业科学,2009,37(20):16.

   [4]王光宇.文化旅游项目的生态环保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206.

第五篇: 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生态文明论文范文五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高中生关于文明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2022,歌德说:“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生关于文明主题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2022,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内容

    环保个人工作总结篇1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作为一名美化城市市容市貌,社区街道,给人民群众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的环卫工作者,我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了把

    超市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篇1  年终岁末,紧张繁忙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挑战又在眼前。沉思回顾,在x超市这个大家庭里使我得到了的锻炼,学习了的知识,交了的朋友,积累了的经验,当然也经过不少深刻的教训发现了自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施工委托书范本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个人施工委托书范本1本授权委托书声明:_________(姓名)系_________)的法定代表人,现授权委托____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爱学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1初第一个月工作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1初第一个月工作总结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了

    数控双师培训心得体会数控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数控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数控培训心得体会(一)xxxx年6上旬到XX年11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xxxx大学举办的xxxx年数控中级培训。通过这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今年到了初中的最后一年,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初三(2)班的班主任工作。初三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对学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学生情况:本班共有41名学生,其中男工作计划

    工商联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0xx年工商联个人工作总结内容显示中一年来,本人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配合、帮助下,以及在有关部门区工商联、各行业异地商会发出了提供信息的通知。在信息港的协助下,

    职场正能量的语录摘录11、坚强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然后泪流满面。当你觉得你可以奋斗的时候,别放弃。等待是很难过,但后悔会更难过。心情不好时,闭上眼,告诉自己,这是幻觉。可笑的是,下面是

    病危通知书格式(通用3篇)病危通知书格式篇1亲属:患者同志(先生、女士)现在我院科住院治疗,诊断为,虽然积极救治但目前病情趋于恶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特下达病重(危)通知。尽管如此,我们仍会采取有效措